教研组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5月

科学

周 次 14 周 朱松彬 科学课前导入方法 主持(发言)人 培训主题

教研组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5月 活动地点 填表人 会议室 何林凤

活动时间

科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在科学课教学中时时渗透“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仔细分析教学内 容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的联系,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教学资源,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给新 知识的获得一个初始的固着点,然后经过同化或改组使新知识成为学生知识框架的一部分。其目的使学 生在具体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 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对周围世 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 正的长足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并组织新课的开头,可以收到先声夺 人的效果。因此,笔者选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学生熟悉的一些事物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在熟中生疑,凡 中见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急切企盼“探个究竟” ,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偾悱”状态。 例如, “观察种子的结构”课的导入,教师展示:花生、菜豆、萝卜、甘蔗、苹果,让学生运用已有 知识及日常经验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植物的器官,并要说出判断的依据。学生讨论后,对花生、玉米等 菜豆是否是种子产生了疑惑,此时教师诱导学生找这三者之间的不同地方?让学生剥一剥,看一看泡软 的玉米是否有果皮等。 “这样导入新课,抓住新旧知识连接点进行设问激疑,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知识 的迁移。 又如升旗仪式导入滑轮,用跷跷板、撬棒导入杠杆,游泳导入浮力,拔河比赛导入二力平衡,用金 鱼缸导入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用一日三餐导入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用节日的气球导入氢 气,用台风和四季导入天气和气候等。这些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体现了学习内容的 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科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 科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二、旧课复习生活化 复习课对知识的系统化、知识框架的构建,概括、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但学生 上复习课远没有上新课的热情高,往往有炒冷饭的感觉,不仅达不到知识梳理的目的,更不用说培养

学 生的科学精神了。复习课的生活化设计,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 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

如 “自行车上科学知识的探究” ,以自行车为载体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拉近了科学与 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 的兴趣,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知识点全面:自行车上涵盖了力、热、声、光等多个物理 知识和材料、防锈等多个化学知识点,探究自行车上的科学知识,可以使综合科学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并将它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三、实验探究生活化 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 度上又表现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强弱。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交流与合作等环节中,也可以进行生活化教学。 1、问题情境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科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如从现实生活中的“铁块 在水里下沉,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制成的船(铁盒)都能浮于水上?”现象入手引出“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 素”探究课题。又如从“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力则运动,不受力依然静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引出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从高压锅煮饭易熟引出“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的探究课题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现实题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都会热烈讨论,各抒已见,有直观现象、 有猜想、有质疑,从而迫使他们产生一种“一定要探个究竟”的情绪,并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 营造问题情境,把学生视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正确途 径,从而获得未知的知识。这不仅使学生“乐学习” ,也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体验,从而取得较高的课堂 效率。 2、实验器材生活化 虽然许多科学实验在实验室都有现成的实验器材,但教师如能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来代替实验室 现成的实验器材来完成实验,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懂得科学的真正价值,同时能让 学生感悟科学实验的真谛,帮助学生消除对科学实验的神秘感,增强科学实验的价值感。 例如:用矿泉水瓶代替锥形瓶完成 CO2 和 NaOH 反应的实验,用塑料袋替代铁筒、纸筒完成氢气的 爆鸣、燃烧实验,用手机代替电铃完成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的实验等。用生活中的实

物代替挂图、模型标 本课件等,如将各种材料制成的生活用品:塑料袋、橡胶轮胎、人造毛料、羊绒、丝巾带进课堂,让学 生联系生活,了解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将植物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将杆 秤、起子、剪刀、订书机、指甲剪、年糕刀等带进课堂让学生体验各类杠杆,将斧头、螺丝钉、劈带进 课堂让生活感受斜面,让电炉、电茶壶、电吹风、电熨斗、蓄电池带进课堂让学生体会电能的转化,将 弹弓、上发条的玩具车或钟表带进课堂让学生理解弹性势能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等。实验器材的生活化,

不仅巩固与强化所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持 久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意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眼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还能帮助他们 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思维方式生活化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 和生存方式。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蓬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虽然在他们储存信息的“仓库”里早 已堆放许多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经验,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少,知识储备有限,不可能全面分析问题, 往往主观武断,易下片面性或错误性的结论;因此,在课堂设计时选择一些与已有知识“相悖”的典型 事例,设置一些“陷井”让他们碰钉子,有助于他们在探究的分析讨论阶段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得出 正确的结论,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 在 “光的折射” 教学中, 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折射定律, 笔者设问: “你能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你能从你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中举一个例子吗?”此时学生就会列出他们熟知而不是很理解的事例:游泳 池底变浅、筷子弯折、海市蜃楼等现象,然后进行分析、解决这些现象,使它们变成学生生活科学的切 入点,积极引导学生从科学走向生活,从生活走进科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日常生活现象,提高 了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 四、课外作业生活化 “生活化”回归可以结合教材、联系工农业生产将课本内容适当拓宽,寻找知识内部的生长点,培 养学生在生活中的知识再生能力。在教学中还可以对课外作业进行生活化设计。如在学习了“功与功率” 后, 人体能做功, 能输出功率, 但一个人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多少呢?又怎样去测定自己最大输出功率呢? 设计了课外 “测定人体最大输出功率”课题探究,让

学生分组进行“猜想和预测” 、 “设计实验” 、 “找器 材进行测量” 、 “评估和拓展”等。本课题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活动之前,学生不知自身 的最大输出功率, 更不知如何去测量。 通过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对自身有更多的了解, 既能激发学生 “挑 战极限”的欲望,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探究活动的热情得到空前高涨。 另外,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调查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自制水果电池、蔬菜电池,测量人上楼的功率, 观察中午地面上树荫下的光斑,建立“植物园”等 “生活化”回归活动的主题进行探究,不仅使学生自 己把知识建构起来, 而且让学生学到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方法, 使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同时启迪了学生创新思维。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