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摘要: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健康安全,在财务管理中不仅需要外部约束机制,更需要内部的控制机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6-0123-02

从本质上看,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完善而严密的内控一方面能够保证业务活动有效运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能够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合法,能够很好地防止、发现错误与舞弊现象。而随着群众法律和权利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也有了很大的关注,而党和国家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加强了监管。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接受外部监督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安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的安全有效运行。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及时,提高其使用价值。尽管会计信息最终是由财会部门提供的,但是因为其信息来源渠道过于复杂,资料所经过的环节很多,再加上业务办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直接造成

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如果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会计制度时,结合内控制度的要求,严格规定各项业务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理程序,比如说业务的经过环节、发生地点、业务处理时间、经办人员的职责划分、审批稽核手续以及使用的凭证账簿等。

通过这样严格的会计制度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也就证明,严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为会计信息提供真实、正确、及时的保障,同时,也只有保证真实、及时的会计信息,才能保证其能够在经营管理中发挥出其使用价值。

(2)保证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与会计凭证、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不同,内控制度在会计制度体系中,并不能作为独立的部分,其主要是贯穿在会计制度的各个方面,主要是从宏观上对整个会计制度的实施起保护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完善,决定了会计制度能否顺利执行,实施效果是否理想。假如只有会计制度条文,而缺乏严格的保护性措施,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会计工作根本就无法规范运行。比如说,备齐了产品销售业务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账簿、凭证以及账务处理办法等方面的规定,但是缺乏明确规定开票、收款、发货、门卫等有关人员的职责,那就是说他们之间没有制约方式,那就可能导致销售业务出现漏洞,为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就大大地削弱和降低会计制度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没有严格、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无法保证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的。

(3)防错消弊,保护企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周密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手续,对经济业务的办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每一个业务经办人员的职权和责任。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强调办理经济业务的多层次性,这就能够有效地确保业务处理过程的透明度,增强处理结果的客观性;否定经办人员和经办手续的单一性和独断性,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业务处理过程的隐蔽性和处理结果的主观性。也就是说,在内部控制制度之下,会让其他经办人员对每一经办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所有的经办人员,都只能享有办理业务的部分权利,保证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都有多人参与,都有多种监督的渠道。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基本要素

我们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权利与责任。也就是明确单位行政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拥有的职权和责任,并据此明确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程序与手续。就是单位在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时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定程序和手续。也就是要求明确规定每一项经济业务需要经过的手续,以及相关负责人,以及这些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相应的、具体的处理方法等。

三是控制方式,即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某人办理的业务时,一定要经过其他人员的核准和同意,同时还需置于其他人员的监督之下,保证所有的有关人员之间能够形成监督制约关系。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不同业务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这样才可能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1、授权控制

授权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都经过适当的授权。单位内部的各级工作人员,必须在获得批准和授权的前提下,才能执行和处理有关的经济业务。未经授权和批准的人员不允许接触和处理这些业务。其基本要求是: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而其他的各级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职权和责任,只能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也就是说不允许超越权限去处理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情,比如说非会计员处理账务、非出纳员收付货币资金等。

根据授权的性质我们可以把授权控制分为两种:“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所谓的一般授权,就是指按照常规处理一般的经济业务的标准。被授予一般授权的有关人员,只能处理一般经济业务的权

利,比如说,采购员可在计划指标内购买材料,推销员按规定价格销售产品或商品等;而特定授权则是指被授予人,具有处理特殊经济业务的权利。比如说,企业削价处理积压的存货、销售闲置设备,都需要经行政领导特别批准授权后才能处理,行政事业单位内的任何人不能自行决定,否则,就是越权行为,那就意味着销售价格失去控制,单位的会计和财务信息就有可能产生漏洞。授权控制便于有关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利于建立岗位责任制,可以避免财务出现问题,即便是发生了从财务问题也便于查找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编制常规授权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单位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2、分权控制

分权控制也可以称为职务分管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办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需要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掌管,禁止任何个人单独办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能够在单位的相关财务人员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这就有效的防止个人包办经济业务全过程而造成弊端和错误频现的状况。一般来说,以下职务和权力应当实行分管:

①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职务应予以分离,也就是把审批权与执行权分离。

②经济业务的执行职务与记录职务应予分离,也就是把业务的执

行权与记录权分离。

③财产物资的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必须分离。

④经济业务的经办职务与稽核职务必须分离。

⑤货币资金出纳职务与总账记录职务必须分离。

3、凭证控制

所谓的凭证控制是指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必须要经过填制和传递原始凭证,这样就可以对经济业务实施全面的记录控制,其优点在于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发生时都有据可查。因此,为了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需要保证有足够的凭证联次和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能够把业务发生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以及所有相关的个人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其主要内容是:

①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需要填制或者取得真实的、正确的、合法的原始凭证,以此作为各项业务的证明材料和控制依据。 ②根据相关的要求用复写方式填制凭证,也就是执行一式几联的方式。

③如收款收据、销货发票等重要的凭证,必须要事先连续编号,坚决杜绝短缺,如果是普通的凭证可在使用时再按照相应的顺序统一编号。

④凭证上一定要具备业务经办人员、验收人(或证明人)、审核人、报批人的签名或盖章,这样才能明确其应负责任,进一步强化制约关系。

结语

总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事务的管理中,相关部门既要接受外部的各种监督,又要自己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既要加强联系,即在经济业务发生时,进一步加强有关经办人员之间互相沟通、协调的程度,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强调制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让所有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关系,以防止营私舞弊和技术错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05).

[2]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01).

[3]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j].会计研究,2009(09).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