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武术"精气神"看竞技体育特点

从传统武术“精气神”看竞技体育特点

作者:牟善武 牟善文 杨小平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07期

摘要:“精气神”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精华,是传统武术的习练特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法等。结合传统武术特点,并且对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主流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再通过“精气神”进行论述。最终得出:竞技体育具有“精-气势”、“气-素质”、“神-时间”的特点。

关键词:传统“精气神”竞技体育特点

0 引言

“精气神”这一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学说,后来被武术学者用在描述武术习练过程中的特点。“精气神”在很多的方面被引用,无论是哲学界还是医学界,他都具有深刻的涵义。竞技体育是体育广义涵义的一部分。“更高、更快、更强”很好的概括了他的特点,传统武术中的“精气神”。在《武术汇宗》一书中:“响月文通古佛三宝分论:三宝者,精气神也,盖精气神为修丹至宝之物。”阐述了武术中的重要性。如果将“精气神”分别应用在竞技体育当中,并且分析他们的特点。就能很好的将竞技体育的隐含特点表现出来,并能够看出传统武术中有很多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特点。

1 竞技体育中必须具备的“精”

竞技体育的要求竞技项目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取胜的气势。传统武术中,“精”又可以说“精气神儿”,是在武术不可缺少的,他的特点表现在眼神,手部的微小动作等。武术中“精”是传统武术必须习练的一个课程,他是武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竞技体育中,无论是格斗类竞技比赛还是同场对抗类比赛,气势是不可缺少的。在格斗类比赛项目中,气势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主要因素之一,能够扭转不好的趋势,最终胜利。在团队类比赛中,气势就好像是团队的胜利的符号,一个讲究团队配合的竞技比赛中,气势的重要性就不言而论了。气势在竞技体育中占有不可比拟的地位,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特点。 2 竞技体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气”

“气”,在武术中是内部的物质,在武术的演练当中是动作形成根本,没有了气,即使完成了动作也是徒劳无功。人就是活一口气,武术讲究的是练气再练身,气是根源,更是动力。如果没有了气,武术就等于败在了开始。

竞技体育当中,众所周知,个人的身体素质是竞技体育项目制胜的一个关键因素所在。竞技体育中无论是技术类比赛还是素质类的比赛,个人的身体素质是占有重要作用的。竞技体育

项目的训练,通常在前几年里,都是注重基本素质的修养,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素质,才可以继续竞技体育的专项习练。

3 竞技体育成功的关键“神”

武术中的“神”,是经过时间积累练成一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神”更是武术中作为评判的重点。武术中神不是天生就有的一种表现,要经过多年的历练,“神”才能有精彩的表露。在武术比赛中我们常常会看见,运动员的一形一式表现的很夸张,但是看起来又很像样,这是运动员经过长期的习练养成的专业特点。

竞技体育中的“神”,我们把它看成是时间。竞技体育中很多项目的习练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体操从4岁开始习练,平均经过8年才能成材。竞技体育是一个系统的习练过程,要经过多个方面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时间是任何竞技体育的成功关键,无论任何竞技项目,随着习练次数的增加,便会出现质变,时间是竞技体育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4 “精气神”在竞技体育中的内在联系

自古以来“精气神”在道家学派就有很重要的关系,他们相辅相成,各自都有自己所长。“精气神”多源于源生,是人肝肾之精华,“气”是“精”的基础,“气”的升华变成了源生的“精”,有了“精”和“气”,人才能支撑身体,所谓道家所说,“精气神”是人之根本,“神”是 “气”和 “精”的表现,只有有了“精”和“气”,才能支撑“神”。

在竞技体育中,气势和素质都需要时间的历练。三者缺一不可,素质需要练习,气势是练习过程中无意中形成的一种品质。时间则是见证竞技体育成果的最后试金石。在竞技体育中,无论是气势还是自由的因素,都需要时间把他们质变,竞技体育归于最终就是,技能和身体的量变转为质变。

5 结论

传统古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善于总结文化,更应该善于结合新文化,把现代体育中的一些表现形式用我国古代思想去表现出来,做到以古论今。不断地解决旧问题,更重要的是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竞技体育有其固有的特点,在我国武术的“精气神”中表现出了气势、素质、时间的特点。虽然竞技体育不只包括这些方面,但用传统的思想氛围去解释,“精-气势”、“气-素质”、“神-时间”就成了竞技体育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徐欣,屈雯慧.养生与武术中的精、气、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9(05).

[2]蒋荣全.论中国武术之“精气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9(09).

[3]薛辉.论中华传统武术的最高着意点和艺术表现——“神”[J].福建体育科技,2007(05).

[4]黄山,王东.武术套路演练的形和神[J].湖北体育科技,2005(03).

作者简介:牟善武(1989-),男,黑龙江鹤岗人,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