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

6S 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活动,其实质是对生产现场的环境进行全局性的综合考虑,并实施可行的措施,即对生产现场实施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个干净、美观、整齐、规范的现场环境,继而保证员工在工作中拥有较好的精神面貌和保证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

6S 管理的作用

5S 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活动,它起源于日本,来自日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其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均为“S ”,统称为“5S ”。 安全是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6S 管理是在5S 基础上加上安全(safety )一项扩展而来。6S 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

(1)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企业实施6S 管理,可以从消防设施齐全、安全通道无阻塞、遵守设备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定期安检等方面将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比如通道上不允许摆放物料,保证了通道的畅通,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节省寻找物料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6S 管理要求清理与生产无关的、不必要物品,并移出现场;要求将使用频率较高的物料存放距离工作较近的位置,从而达到节省寻找物料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在6S 管理的整顿环节,其金牌标准是30秒内就能找到所需的物品。

(3)降低在制品的库存。6S 管理要求将与生产现场有关的物料都进行定置定位,并且标识企业内唯一的名称、图号、现存数量,最高与最低限量等,这就使得在制品的库存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并且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从而杜绝了盲目生产在制品的可能性。

(4)保证环境整洁,现场宽敞明亮。6S 管理要求将与生产有关的物料定置定位管理,并限制在制品的库存,其结果使得生产现场利用空间增大,环境整洁明亮。

(5)提升员工归属感。6S 管理的实施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在这样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工作员工的尊严和成就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从而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更加敬业爱岗。

6S 管理实施的原则

为确保6S 管理长期有效地推行下去,企业在通过开展安全、整理、整顿等形式化的基本活动, 使之成为行事化的清洁,最终在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后,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现场管理,因此在实施6S 管理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持之以恒的原则。6S 管理是基础性的,所以开展起来比较容易, 并且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效果,正因为这个原因, 6S 管理在取得一定效果后,也容易流于表面的形式,无法做到不断优化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将6S 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天天坚持,才能将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2)持续改进的原则。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市场的变化,使得生产现

场也随着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所进行的6S 管理也应当随之不断的改进,以满足其生产的需要。

(3)规范、高效的原则。6S 管理通过对现场的整理、整顿,将现场物料进行定置定位,打造一个整洁明亮的环境,其目的是要实现生产现场的高效、规范。只有实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6S 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现场管理。

(4)自己动手的原则。管理有限、创意无限,良好的工作环境需要现场员工的创造和维护。只有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自己动手改造现场环境,同时也改变自己对现场管理的看法,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

(5)安全的原则。安全是现场管理的前提和决定因素,没有安全,一切管理都失去意义。重视安全不仅可以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更是关心员工生命安全、保障员工生活幸福的人性化管理要求。

6S 管理的实施

6S 管理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与“人”,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要重点考虑生产现场的安全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

就6S 管理中的6个“S ”而言,并不是独立的,尤其是安全、整理与整顿这个3个S ,对于需要推行6S 管理的企业来说,应当统筹考虑:首先安全这一要素是对原有5S 的一个补充,却是生产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既关系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关系到产品、设备的安全;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要针对企业生产制造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实现产品制造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即对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确定安全通道,布设安全设施,以及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演习等。整理是指区分生产现场需要与不需要的物品, 在对不需要的物品加以处理;其关键在于确定物品的“要与不要”、“场所所在”以及“废弃处理”的原则。整顿是指把生产现场所需要的物料加以定置定位,即对所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可以快捷地取得所要物品,达到合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物品的定置定位,是指对留下的物品明确场所、明确放置方法、明确标识,是使用者一目了然,达到节省寻找物料、实现目视管理的目的。

6S 宣传标语管理中的清扫是生产现场“零故障”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基础工作,不仅指例行清理灰尘、脏污等,还包括对生产现场的设备进行日常清理、检查和维修;清扫看似简单,做起来也不容易,首先要确定清扫的方法、设备检查的方法以及实施维修的方法,并逐步将清扫渗透到日常工作、将检查渗透到清扫工作,最后将维修渗透到检查工作中。

清洁是在4S 管理之后, 为认真维护已取得的成果, 使生产现场始终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将成果进行制度化、标准化,使不同的人在完成相同的工作时能够达到相同的结果;清洁的过程还在于就生产现场不断产生的一些不要的物品及时进行处理、对不断增加的新物品及时进行定置定位,纳入管理,其目的就是要实现预防安全、预防整理、预防整顿和预防清扫的最终结果,以推动6S 管理的持续改进。

素养不同于其他几个“S ”,其对象是“人”,即直接提升人的素质。6S 管理始于素养, 也终于素养,也就是说人可以改造环境, 环境也可以培养一个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素养这个“S ”的推行,与其他几个“S ”相互渗透,可以通过培训同时进行,也可通过日常例会逐渐渗透到生产的日常工作中,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员工的素养。

6S 标语管理的过程控制

6S 管理标语要获得预期的效果,企业应当适时进行必要的过程控制,以充分暴露生产现场中的不足与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促使其不断改进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1)安全管理控制

安全管理控制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现场安全管理,就是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通过对人员、作业方法、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与监督,以保证现场的安全。二是人员现场管理,其重点在于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防止疲劳作业,通过对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的约束和管理,促进员工在作业中相互监督、相互保护,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改进的能力。三是设备现场管理,其重点是监督检查现场生产人员是否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使用、维护设备,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物质基础的有效手段;在实际作业中,操作人员要切实掌握加工工艺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不合理的或不安全的加工方法应及时反映,通过不断改进,使之更加条理化和安全化。

(2)现场作业环境控制,就是检查作业现场是否保持清洁安全、布局合理,设备设施保养完好、物流畅通等,这不仅反映出现场人员的日常工作习惯和素养,还反映出现场6S 管理的水平。

(3)定置定位的控制

现场物料定位定置一旦确定,管理工作就相对稳定,应及时纳入标准化管理,解决现场定置管理的“长期保持”问题,同时还应当建立与定置管理运作特点相适应的、按定置图核查图、物料是否相符的现场抽查制度。现场抽查时,不允许有任何“暂时”存放的物料,这种“暂时”一般暴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可能该物料没有按定置管理的规定存放到规定的位置;二是可能该物料没有列入定置管理。

(4)持续改进的控制,就是指对生产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加以改进,以达到提升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目的。通常有下列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改进:一是现场抽查中暴露的问题,如有些物料没有列入定置管理,或定置不合理;二是随新产品生产的需要,新工艺的应用,原有的定置管理已经不适用,这种改进需要根据新的生产流程,重新设计部分现场物料的定置,方能保证现场定置管理的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

管理的提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打牢扎实的管理根基,企业才能发展壮大;现在国内许多企业都在推行6S 管理标语,也有的企业在6S 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节约(saving)、服务(service )、客户满意(atisfaction )等扩展为7S 、8S 、9S 管理;就企业而言,推行的是几S 管理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所做的管理内容和所评估的业绩应当是在持续优化和规范生产现

场的同时,达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课题名称: 6S 企业管理文化在职业院校应用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限2500字)

(一)省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1、本题省内外研究的现状

近十年在国家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显赫,特别是目前大力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无用置疑,中职学校在开展工学结合、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有一定的误区:重形式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重人员转移轻文化对接融通。

固然校企文化存在差异,若没有解决好相互间的对接与融通,势必导致校企合作质量不高、深度不够,工学结合发展潜力受限。

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都形成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但都有一个基本持特征:规范-严谨-实用,重视过程,追求效率效益。

职业教育实质就是就业教育,其内涵要求是为就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要做好三个服务,必须要适应企业的需求,做好校企文化对接。

现代知名企业都推行先进的“6S ”现场管理,“6S ”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 ”扩展而来,是现代企业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6S ”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难,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为基础性的6S 工作落实,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

当前,在我省还未有中职学校引进和探索“6S ”现场管理。而外省(浙江省尤为突出)已有不少学校引进和实施“6S ”现场管理,并起得了一定成效。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以上背景下开展的。试图从实践入手,在借鉴吸收已有的先进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创新,着力于探索构建既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稳定就业、持久就业,又有利于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2、选题的价值

推进“6S ”管理有利于建立学校内部管理的统一标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环境,铸就学校管理的特色与品牌;有利于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产教结合的全面融通,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整体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稳定就业和持久就业。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1、解决的问题

提高师生对“6S ”现场管内容、内涵的认识,培养和规范师生的良好工作习惯;提练学校“6S ”管理思想,形成学校的先进文化;提升中职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更好的为就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引进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理念,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规范-严谨-实用,重视过程,

追求效率效益。

(2)“6S ”现场管理念在中职学校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3)在中职学校实施“6S ”现场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4)总结中职学校实施“6S ”现场管理的经验,并提练创新。

3、重要观念

(1)推进“6S ”管理是企业文化进入中职学校深度发展的必然。

(2)推进“6S ”管理是校企合作深度推进的必然。

(3)推进“6S ”管理是学校实施战略管理和品牌建设的必然。

(4)推进“6S ”管理是“面向市场办学、贴近市场育人、服务市场为本、创造市场发展”核心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创新实践的必然。

(三)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1、主要思路

(1)采集相关信息,借鉴省内外现代企业和省外职业院校引进和实施6S 现场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2)建立课题组,划分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制定研究方案。

(3)制定研究计划,分期进行,有效推进;广泛收集信息,适时总结研讨,进一步修正完善。必要时举办动员会、报告会、坐谈会、培训会,发放征求意见表。

(4)阶段性总结,提交小结报告。

(5)最终提交结题报告。

2、主要研究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深入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边实践边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运用文献研究法,围绕研究目标,开展广泛的收集研究信息、研究资料,学习借鉴,综合运用。

(3)通过案例分析法,研究分析案例,探索中职学校在实施“6S ”现场管理时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管理思想和决策依据。

(4)采用调查法了解学校实施“6S ”现场管理的前后差异,从而分析原因,总结成果,推广应用。

创新破难 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湖州职业教育积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除了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把现有政策落实好以外,这几年湖州找准职教发展突破口,密切配合湖州的经济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突破难点,使我市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化力气,创新破难推进中职教育转型升级。

一、办学理念上有新突破——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

从事职教人,首先树立一个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的新理念。其次要诠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应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他们营造一个成才的平台。而以就业为导向,就是通过职业教育来帮助学生实现优质就业,让学生在掌握高技能后进入了大企业拿到高薪酬。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而不是简单理解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第三,中职教育不是终结教育,而是一种发展性教育。由于我们从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狭隘理念上得到新的提升和发展,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新的办学理念。由于理念先进,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加快了发展,使我市中职教育连续五年普职比达到1:1,连续五年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主要指标跃居全省前列。

二、管理体制、机制有新突破——创建一批骨干学校

1999年,全市各类中职学校54所,年招生0.86万人,在校生2.86万人,校均规模530人。2000年开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按照“撤并、联办、划转、新建”等办法,实行“推倒围墙调整,打破界限抓重组”,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重组职业教育资源,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结构布局的战略调整。

全市撤并了30多所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职业学校。市区重点建好分别与一、二、三产业经济结构相适应,特色鲜明的4所重点职业学校。以原湖州中专为基础,将二轻总公司主管的二轻技校、商业集团总公司主管的商业技校并入,组建成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以服务第二产业为主,目前学校占地413亩,在校生4500人以上。湖州工业设计学校和湖州第一职高联合办学,组建成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以服务第三产业为主,目前学校占地330亩,在校生近3000人。湖州交通学校探索试行股份合作制办学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按市场方式运作,吸纳社会各方资金滚动建设、稳步发展,目前学校占地250余亩,在校生近3000人。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联合农、林、水、科委等有关部门,以服务第一产业为主,规模达到1500人。

市下辖的三县,分别建好1-2所综合性、又能体现各地经济结构特色的重点职业学校。目前长兴县职教中心占地426亩,在校生4000余人;德清县职业中专占地200亩,在校生3500余人;安吉县职教中心占地250亩,在校生3500余人;安吉县上墅私立职高占地200亩,在校生2000余人。

通过布局结构调整,全市独立建制的中职学校16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7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所,省级重点职校4所。校均规模达到2200余人,85%的中职学生在重点学校就读。全市已基本形成硬件上档次、质量高、专业分布合理、学校各具特色、职成教相沟通、示范学校和普通学校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也是全省唯一一个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到位的地级市。

三、专业建设上有新突破——创建一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2003年,全市以做大规模为目标的布局调整基本结束。2004年开始,全市进行了以做强专业为目标的第二轮调整,我们采取了六大措施:

1.2004年,市教育局与市发改委一起到各县(区)和各校进行了调研,根据当地块状经济和“十一五”期间的主导产业确定各校的专业设置,打造各校的品牌和特色。重点职校打造“精品屋”,一般职校办成“专卖店”。

2.同一区域内重点职校骨干专业不能重复,其它新兴专业也实行调整。

3.凡在校生规模在600人以下的学校,从2008年起不再独立招生、不独立注册、不独立发文凭,采取“1+2”或“1.5+1.5”形式挂靠重点职校。发挥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和示范专业的作用,避免师资、和专业设施的重复投入。

4.凡学校开设新专业必须经市教育局审核,其专业师资和专业设施符合要求才能批准开设,严格控制重复开设新专业。

5.市、县教育局对学校骨干专业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非骨干专业严格控制进教师,也不能申报示范专业。

6.对新兴专业在招生方面给予优先政策,并由财政补助专业助学金。

同时,根据湖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我们在专业调整上采取“提升传统专业,淘汰落后专业,培育新兴专业”的策略。将专业办在地方经济增长点和企业兴奋点上,把课程设在社会职业岗位的缺口上和岗位能力要求上,近三年来淘汰落后专业30余个,培育新专业20余个。到2009年底,全市共建有省级示范专业27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18个,省级校外实习基地4个,市级品牌专业19个、市级示范专业43个,市级校外实习基地24个、市级校企合作职工培训基地15个、市级新农村农民培训示范基地16个。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1.2亿元建设高标准湖州市公共实训基地。

经过布局调整、专业调整和创建国家、省、市级实训基地、示范专业,有效地提高了全市职业学校的整体实力,推动了实训基地和专业建设。例如市区4所重点中职学校中,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以信息产业、数控机械、电子电工和商贸财经为四大模块;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以服装、艺术、现代服务业、学前教育为四大模块;湖州交通学校以汽修、物流、路桥为三大模块;湖州现代农业技术学校以园艺、种养殖为特色模块;各县也抓紧调整,逐步到位,主干专业不重叠,专业建设错位发展良好态势。

四、基础能力上有新突破——创建一流实训基地

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以后,省市分别召开职教工作会议,省政府出台的《六项行动计划》和市政府出台的《五大工程实施意见》,在各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背景下,到2009年底,全市中职学校校均规模1678人,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为66.51M2和23.72M2,校均仪器设备971.1万元,生均5788.24元,基本实现了让90%以上学生能享受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的目标。

2008年,我市在全省首先出台了《湖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湖教职成[2008]145号)的通知精神和《湖州市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标准化管理考

评标准》,在二十条管理意见中正式提出了要求各实训基地引进现代企业现场管理的6S 管理法。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生产现场环境,培养学生(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人的品质,尤其是在标准化的管理下,让学生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养成自觉维护卖场环境整洁明了的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现代企业员工。

我市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等于2009年4月承办“全省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现场会”,将6S 管理先进理念向全省推广。现场会上,来自省教育厅领导、职教界专家、各地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处长、中职校校长、专业负责人等二百多人实地考察了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机械数控、信息产业、电子电工、商贸烹饪等实训基地,听取了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金毅伟介绍了本校引进6S 管理模式革新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经验与体会。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对湖州职业学校首创引进6S 管理的模式和对促进全省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提供的新思路、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会后全省有80多家学校单位近千人次到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参观、考察和取经。有的校级领导班子来了以后,过几天又组织中层和专业负责人来考察和指导。2009年12月份,市教育局组织评估组对各校的实训场地管理进行了评估,通过9个项目和32个指标量化打分。在考核中我们专门设立“基地服务功能评价”,占60分。如教学实训使用率100%,对外培训500人次,产教结合年对外加工100万元以上,技术服务与研发有项目,学生第二课堂和中小学劳动实践及职业资格鉴定机构六服务纳入考核之中,把一台没有灵魂的机器和设备变成一种“文化”,成为我们中职教育改革的活力。通过“6S ”管理,大大提升了实训基地绩效,经过综合考评确定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和长兴职教中心为2009年度湖州市中职学校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先进集体,进一步推动了实训基地的规范发展。

五、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有新突破——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市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采取“六大”举措,满足人民群众和企业人才需求,努力在湖州社会经济发展中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1.人人享受国家助学金。全面推行助学奖学政策和实行国家助学金制度,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

针对我市“二三三”产业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部分专业(如形象设计、服装表演、公路与桥梁、精细化工、烹饪等专业),且年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学生设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每人每年1000元。2009年对上述五个专业326位同学实施了资助,资助金额达到32.6万元。对就读本市中职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的本市籍学生免除学费。2009年共免费金额达到246.72万元,其中市本级144.8万元,三县101.92万元,全市共1542名学生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其中市本级905人,三县637人。2009年共发放国家助学金4451.586万元,其中家庭经济困难五类生和贫困生资助金额达1406.886万元,“750其他国家助学金”共计3044.7万元。

2.强化校企合作,扩大订单招生。2009年30%学生成为订单培养对象,确保中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全面实施承诺制, 对本校学生跟踪服务和终身服务。

3.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让每位学生有事干、多干事、干正事、长本事,毕业时在取得中职学历文凭的同时,还取得两张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仅2009年全市就有2846名学生取得两张以上职业等级证书,占毕业生人数的26.44%。

4.推出中职与高职自考相衔接的教育新模式。经省考试院同意,从2009年开始,我市共有6所中职学校的骨干专业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四年制自考大专试点班,2009年共招收567名新生。

5.重点职校举办五年制高级工教学班或五年制高级工+大专函授教学班,2009年共招收学生470人,目前全市共有高级工班67个,共2969人。让毕业学生既有一技之长,又有大专学历。

6.鼓励重点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举办3+2模式,激励部分优秀中职生参加单招单考。2009年共招收新生490人。

由于我市中职教育毕业生实行优质就业,升学有通道,招生就业两旺,2009年秋季招生中近2000名上普高分数线的学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有100多名普高学生转入职高就读。

为了进一步规范职业学校招生工作,鼓励初中毕业生积极报考职业学校,了解2009年招生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2010年招生方案,根据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工作安排,我局职成教处和湖州市考试中心于9月下旬联合展开对全市职业教育招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不同类型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走访了长兴县、德清县职业学校,吴兴区、南浔区教育局等单位,就我市职业学校招生问题的现状与前景、招生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应对之策进行了研讨。12月底,在湖州交通学校召开了全市直属中职学校2010年招生工作座谈会,为开展健康有序招生、阳光招生、规范招生市场大家献计献策。

六、校企合作上有新突破——从学本事到长本事

校企合作是加快职教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好形式。校企合作对培养学生来说,应分为二个层面,即:学校对外是“校企合作”,对内是“校企结合”。市教育局提出了四个“零距离”合作的要求,各校为了实现“零距离”,学校把课堂建在车间,把车间变成课堂。校企结合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真正做到“七个合一” 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科研合一;服务、创收合一。学校中企业与校外企业有根本性区别,校内企业(基地)主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提拱系统服务,以夯实基础——学本事,校外企业主要是为学生顶岗实习、提升技能——长本事。

2009年校企合作长期合作企业有687家,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359个。有资助的企业33家,经费资助148.8万元,设备等实物资助价值235.6万元。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149人,教师下企业锻炼416人。中职学校自办企业(基地)年产值682万元,年利润111万元。专业教师被企业聘技术顾问40人。

2009年我市中职学校同先进地区加强合作。同先进地区合作学校32家,同先进地区合作招

生1451人,同先进地区合作教师互派57人。同西部地区合作学校10家,同西部地区合作招生196人。

2009年各中职学校继续探索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特别是在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争30%学生成为订单培养对象,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确保中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要求各中职学校全面实施承诺制,对本校学生跟踪服务和终身服务,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质量。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提出“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先进理念,举办“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洽谈会”,与久立、美欣达、双狮等13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长兴县教育局早在2008年就组织职业学校校长去山东考察、取经,学习山东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长兴职教中心积极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立了7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聘任行业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把专业教师派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和研修;在校内建立了实习工厂和仿真实训室,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为学生训练专业技能、熟悉行业要求创造条件。同时,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尝试,积极开展“将企业引进校园,将课堂办到企业”的探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让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交替授课,把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结合,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结合,从而完成了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直接转换、实现校内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安吉职教中心面向当地经济发展,与德国科伯格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合作办学,利用对口合作项目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和管理、机械加工等专业。德国教授既对学校教学进行指导,又对安吉的家俱和竹制品企业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德清县职业中专电子电工专业教改实验组与德清县白蚁防治所有关专家合作,运用电子学原理,成功研制了“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并已取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新颖实用专利证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教研结合,体现了中职学校服务当地经济的办学宗旨。

七、德育工作机制上有新突破——创建新载体

1.德育导师制,建立德育实习周。全市各中职学校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各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通过警校共建等多种形式,加强德育工作。同时,全市各中职学校全面推行德育实习周,让学生体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实践活动。2009年我市中职学校共获得223项市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先进集体4项,国家级先进个人2项,省级先进集体15项,省级先进教师个人16项,省级先进学生个人7项,市级先进集体36项,市级先进教师个人49项,市级先进学生个人94项。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67次(篇),市级媒体报道440次(篇)。目前有省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12个,日常行为规范达标验收14所,警校共建单位14个,聘请法制副校长24人,在校学生犯罪人数保持为0,共举办法制教育专场报告会112次,建立心理健康室学校36个。目前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的教师242人,进行健康教育专场报告会102场。

2.构建强势班主任队伍的工作机制。

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市教育局建立了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的课题组,开展了对各校班主任队伍的调查,并根据200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十大措施打造一支强势班主任队伍。各校认真贯彻落实,在选派班主任人选上,注意聘请高资历的教师,鼓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担任班主任。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全

市高级教师和学校中层干部担任班主任的人数有了明显增加。据三县和市属重点职业学校统计,在2009学年的771名班主任教师中,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有82名,高级教师有77名,分别占10.6%和9.98%,比上年度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班主任队伍的强势团队已初步建立。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市教育局2009年出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办法与考核标准,本着追求品味,着眼“实用性、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和职教特色,搞好校园环境和教室美化,做到图文结合,使环境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育人乐园,进一步丰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努力开展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2009年10月10日至11日市教育局举办了我市首届中职学校教师礼仪培训班。来自全市20所中职学校的分管德育校长、政教主任(教育处主任、学生处处长)、专业部部长和部分骨干班主任共45人参加了培训。会上湖州交通学校、长兴职教中心、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代表分别就学校礼仪工作进行交流研讨。

4.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职业学校的学生除了学好文化课和专业课外,掌握丰富的礼仪、仪容、言谈举止、气质风度与众不同,是非常必要的,礼仪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礼仪素养是学生走向就业岗位的一张名片。各中职学校下功夫狠抓礼仪教育,师生齐抓、共勉,效果明显。特别是2008年开始第十二届师生技能节,还增设了首届中职学生实用技能竞赛项目,为进一步拓展职校学生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的空间,创设了十分有利的激励机制。2009年确立了湖州交通学校为“湖州市礼仪教育实验学校”。该校自 2009年9月7日至9月30日开展了礼仪教育实践月活动,并把全年的礼仪教育活动按春夏秋冬分为四个模块,以“礼仪伴我成长”为主题,通过“四进”活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职学校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提升学生素质,打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建立健全“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让“有困难,请找我;你满意,我快乐;竭诚为您服务是我们的宗旨”的理念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亮点。长兴职教中心推出的“亲情化、规范化、个性化、社会化”四化体系,创新职教德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念和知识能力为目标,进行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使学生扮演未来的成人角色,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5.“6S ”管理培养职业素养。在中职学校引进现代企业的“6S ”管理模式,不是仅仅在实训场所推行,还推广到学校各个场所之中和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规范学习和生活环境下体验现代企业的管理的精髓,引导、约束学生养成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克服马虎随意心态,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并逐步形成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八、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新突破——培养一批名师

1.新教师培训。“双师型”高技能教师队伍建设有新成绩。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7.97%;专业教师中有高级技师22名、技师259名、高级工420名。全市首期职业学校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圆满完成,38位新教师经过教育理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基本能力、教学常规等5大板块的培训,为适应岗位要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名师培养。2009年有10多名教师派往国外培训,有数百骨干教师、校长参加国家、省各类培训。

3.下企业锻炼。2009年有416名教师下企业,直接到车间参与生产过程、工艺技术、产品

开发与营销等环节的锻炼,丰富专业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了专业教学的质量。

4.聘请社会各界能工巧匠兼职教师。2009年有149名企业技术员到学校兼课,极大地充实了职校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力量与水平。

5.专业团队成立行业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带头人。如: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成立了机电技术研发中心、电子技术研发中心、湖菜研发中心,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成立了浙北童装研发中心,长兴职教中心成立了数控研发中心等。目前全市有姚智恩等40位专业教师被企业聘任为技术员或技术顾问。

九、教育改革(成果)上有新突破——取得多项可喜成果

1.构建新的教学评价机制——学分制。教学上全面推行学分制,扬长避短,张扬学生个性,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2008年6月召开了全市中职学校学分制试点工作研讨会,讨论并下发了《湖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推广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讨论稿)》,2008年全市有7所学校40个专业开始实施,2009年在全市所有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全面实施“三通一提高”的评价体系,即:选修课和必修课学分打通;文化课与技能课学分打通;过程学分与终端学分打通;建立德育学分银行,提升德育学分比值。

2.专业教学课程改革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为使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紧密联系,半工半读和工学交替试点健康发展;德清职业中专作为国家级试点学校,在电子电工、烹饪和饭店服务等专业实施。

据统计,各校根据专业实际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全市中职学校编写校本教材90余本,其中78本已投入使用。2007年首次开展全市优秀校本教材评选活动,有5本教材获优秀奖。2009年,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长兴职教中心、湖州交通学校被省确立省级新课改实验学校。

2009年7月,安吉职教中心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有新突破,该校经过三上三下的讨论修改,拟订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实施方案与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培养,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上达到汽车修理中级工水准及同时具备汽车钣金初级工水准,并取得劳动部门授予的相应技能证书;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并取得计算机初级证书;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职业素质。

3.涌现一批教学能手和教学科研成果。“双师型”高技能教师队伍建设有新成绩。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7.97%;目前特级教师1名,市县级名师100多名。

2009年,省级及以上立项16项,市级课题立项27项,省级及以上刊物论文发表和课题成果获奖177篇(项),市级论文发表和课题成果获奖213篇(项)。

省第三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全市5项成果获奖,其中长兴县职教育中心《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项目·情景”技能教学法研究》获一等奖,德清武康成校《成校项目推广“一条龙”服务研究与实践》、德清职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的《中职生生活写作研究与实践》获二等奖。

4.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成绩显著。

2009年5月,由浙江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2009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我市中职学生代表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工电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制作与模特表演、美容美发、数控、建筑等八个专业类别30个项目中,获得了9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尤其可喜可贺的是我市有15名中职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赢得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代表资格, 成为浙江省代表队66名选手中的一部分。

2009年6月27日至30日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等10部门联合在天津举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来自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百万名学生中选拔出了3000多人进入决赛。湖州15位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浙江省代表参加了比赛,他们以扎实的理论、规范的操作和精湛的技艺,从众多竞赛强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一金三银六铜,特别是德清县职业中专学生泮羽杰和费水杰(二人组)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默契的配合,勇夺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第一名。2009年10月,湖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十三届师生技能节在安吉举行。来自全市20所中职学校近千名选手参加了共40个项目的比赛,共有514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98人次,二等奖170人次,三等奖246人次。各类赛事取得的不菲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市中职学校学生的风采。

在2009-CCTV 《时尚中国》浙江赛区发型化妆比赛中,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茅旭东、周晓虹老师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时尚新娘化妆第一名和时尚晚宴化妆第二名。10月26日在北京复赛中两位老师又一次不负众望,茅旭东老师获得CCTV 时尚中国化妆造型第一名、周晓虹老师获得CCTV 时尚中国化妆造型第二名,并取得了CCTV 录制节目资格,11月中旬他们将争夺2009年度CCTV 《时尚中国》金(银)奖。

2009年12月,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200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我市选手参加5个职业工种的比赛,共13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 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4人。一等奖(第二名)获得者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教师王洁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

2009年,我市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和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分别承担了全省中职学校电子和美容美发技能大赛,并且,这二所学校即将承担全市残疾人技能大赛。

这一切,不仅是我市中职教育改革调整之后的又一成果,更是我市中职教育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体现。

十、职业教育对外培训有新突破——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1.职成联手形成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中职学校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紧紧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下,组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联盟。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通过拓宽培训思路,统筹城乡各种教育资源,全方位开展培训,服务三农。特别在全市预备劳

动力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岗位技能中,职业学校与成校密切配合,开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如2009年安吉将全县400多名预备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全部集中到安吉职教中心,实施抱团培训。

2.承担社会和企业岗位培训。据2009年底我市成教工作统计,全市中职学校在成人教育中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总数2.95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0.3956万人,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0.3065万人,农业劳动力培训后转移就业0.3277万人,企业职工岗位培训1.1073万人,预备劳动力培训0.0962万人,其他培训1.1484万人。

3.2009年暑假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受省教育厅委托,承担了四川省22名服装专业教师的高级工以上的培训任务。

4.长兴职教中心成立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湖州技工学校成立了机械专业培训中心,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成立了服装制板打样中心。

我市中职教育通过创新破难,推进了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近五年来,湖州中职教育培养了7.5万名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了各级各类企业职工岗位和农民劳动力转移达10万余人次。这不仅为适应湖州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培养培训产业实用技能型人才,作出了贡献,也为有力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从“量上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型升级,发挥了引领与促进作用,更为我市职业学校真正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区域内培训基地和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基地”,创设了新局面。

二○一○年二月二日

谈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企业化建设与管理 海南 陈少华

--------------------------------------------------------------------------------

加入时间: 2010-01-18

点击数:541

摘要:职业学校建设国家示范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应开展企业化建设与管理,不仅要建设完善的硬件系统,更重要的是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引用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的软件系统,保证实训基地正常而有效运行,从而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企业管理;企业文化;项目教学;6S 活动

一、前言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学校建设电工电子与自动

化技术实训基地,必须妥善解决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等四个基本问题,这里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建设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根本问题。为此,应开展企业建设与管理,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购置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设备,建设完善的硬件系统,更重要的是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引用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的软件系统,组织项目教学,推行6S 管理,既实现了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又开发了实训基地的育人功能。

二、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造一流实训教学环境

企业化建设与管理,首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现场生产管理规范,设置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室,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科学、严格管理,创造与企业对接的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良的育人环境。

1、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室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承担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电子电器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实训任务及其他专业电类课程的实训任务。只有设置对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实训室,才能很好地完成实训任务,有效地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为此,按照上述专业培养目标和其他专业电类课程目标,根据这些专业所面对的企业岗位,设置实训室,主要有电工、电子、自动化三类实训室,如下图所示。

名 称 类 型 实 训 室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电工类

实训室 电工技术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

电机维修与检测实训室、PLC 应用实训室

机床电路综合实训室

电子类

实训室 电子技术实训室、电热与电动器具实训室

制冷空调实训室、音响维修实训室

电视机维修实训室

自动化类

实训室 PLC 与变频器实训室、机电一体化系统实训室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电梯维修实训室

设置各实训室后,购置能够传达生产信息的实训装置,提供真实的职业怀境,为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提供硬件条件,如机电一体化实训系统,就传达了自动生产线的工艺流程。

2、按照企业现场生产管理规范,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制度

按照企业车间现场生产管理规范,制定实训室规范和设备工具材料管理制度、设备工具维护保养制度,建设有效的软件系统,实施6S 现场管理,推行实验室、车间规范化建设,实行三级保养(日常维护、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组织做好设备工具的日常维护,及时处理故障,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保养,以保证实训基地正常运行,为规范、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训练提供制度保障。

在电工电子基地开展实训教学,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尤为重要。为确保安全文明生产,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教育模式,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行三级安全文明教育和全程安全教育管理。三级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对学生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文明操作意识有很大的作用。第

一级安全文明生产教育由专业部进行总体上安全文明生产教育;第二级安全文明生产教育由实训基地进行安全文明生产教育;第三级安全文明生产教育由实训室组织,对学生进行本工种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

全程安全生产教育,就是把安全生产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用具体的实例,结合岗位的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教育。另一方面,定期检查安全防护措施的完整性和完好率,注意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三、基于工作过程,组织项目教学

如何使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实训教学。系统的学科知识对职业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但相关程度不大。因为,学科知识是按自身的系统编排的,与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相距甚远。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很大程度是在职业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积累而成。这是学科知识无法实现的,因此,利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提供的职业情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项目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才是有效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途径。

1、根据五个标准内容,制订项目实训大纲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教育部课程标准、电气行为和电子行业及相关企业提供的职业工作内容、技能大赛内容等五个标准内容,选择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和任务,制定项目实训大纲。以维修电工实训室为例,根据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维修电工职业技能规范、企业电工岗位工作内容等,设置安装电气控制电路、检修电气控制电路、应用PLC 技术、改造J-C 控制电路等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若干工作任务,并对完成每个项目和任务提出参考学时和具体的要求。

2、按照五个基本环节,组织项目实训教学

以维修电工实训室为例,按照明确项目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检查进度与指导、总结与评价等五个基本环节,组织项目实训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掌握电工、电子、PLC 、变频器操作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和积累实用的工作过程知识,形成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引用企业现场管理文化,推行6S 教育管理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除了完成技能实训任务以外,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导,也是重要功能之一。

现代企业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内容的活动,称为“6S ”活动。它是一种管理制度,更是一种现场管理文化活动,对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使大家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提高员工的职业品质,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电子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企业化建设与管理,就是要引用现代企业6S 现场管理文化,以6S 活动为载体,推行6S 教育管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职业道德,使之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1、设计6S 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规范

现阶段6S 管理活动基本内容为形象、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6S ),既保持企业6S 管理活动的基本内涵,又符合学校教育的客观实际。其中,“形象”的第一字母不是“S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习和应用现代企业6S 管理活动,重要的是把握它的精髓,而不应

该是拘泥于它的形式。

对每一“S ”的内容、目的、作用、效果、规范进行明确,提出实训室设备工具材料的存放、内务卫生工作、设备维护、文明礼仪统一的标准,并制定了评价标准和方法。

2、实行二级参与

二级参与,是指教师安排学生在固定工位上实训,工位即岗位,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岗位现场管理,用企业的要求来管理现场。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仅是学生,而且是以“企业员工”身份进入岗位;他们不仅仅学习,而且是在现场工作,以6S 理念,主动参与6S 活动。教师也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仅是教师,而且是“企业员工”的管理者、领导者;他们不仅仅教书,加强技能训练,而且通过6S 教育管理,加强行为训练,实现育人的目的。

3、实施6S 教育管理的四个进行

一是学生自主地进行,指要做好6S 管理意识培训,发动班级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6S 活动,从自己做起,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改善。

二是在实训教学中进行,指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不符合6S 标准的地方进行整理、整顿,做到实训过程自始至终整洁有序。

三是持久互动地进行,指不留死角,不做表面工作,将6S 活动看作是自身长期提高的一个平台。只要在实训室现场,就必须有6S 的理念,并且要开展相互检查,持之以恒,共同促进。

四是每天上班前后进行,指上班前强调一次6S 的工作,下班前认真做一遍6S ,指出需要整改的地方,并想办法马上改进。

五、实训基地企业化建设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设置实训室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是为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为培养学生形成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服务的,其实训室的设置应科学合理,不能脱离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

2、制度建设要切实可行

建设有效的实训基地软件系统必须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借鉴和引用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要切合现阶段的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要克服强调基本工作过程,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设置工作项目和任务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

4、“6S ”活动“三到位”

推行6S 教育管理,应做到“三到位”,即认识到位、执行到位、检查到位,否则,会出现“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5、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

借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模式, 通过评价学生6S 活动,确定学生职业品质模块成绩;通过笔试,确定学生专业理论模块成绩,通过实操考核确定学生操作技能模块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综合为学生实训成绩。

六、结束语

企业化建设与管理,不仅把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场所,而且引用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

质的重要育人场所,规范、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很好地解决了实训基地如何有效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这一根本问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服装统一,队伍整齐,按时上下班,文明生产,安全操作,秩序井然。事实证明,这种规范、严格的管理,客观、合理的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赢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 贺平. 项目教学的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2] 邓高均.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3] 丁金昌, 童卫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4]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