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二十世纪的鲁迅为二十一世纪留下的遗产

[互重两亟窒

一—————————————————————————————————————————————————————————————————————————————1

量塑盟塑旦型兰塑竺至蔓』划

活在二十世纪的鲁迅

为二十一世纪留下的遗产

[日本]

丸山异

今天,我想谈一谈不配谈的一些话。中国和日本的有些朋友叫我“实证派”。那意思好像是我从来写的论文大多是“微观”的问题,不是“宏观”的问题。我知道这不一定含有贬义,我自己不感到不满意,但趁着承蒙邀请于这次有历史意义的学术讨论会的机会,我想从比较广大的视角来看一看问题。我为什么这么想,一个原因是我近几年,埋头读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知识分子之遭遇的资料,在鲁迅研究上没有具体的成绩。但最大的原因还是这次的学术讨论会正在二十一世纪第一年召开了这件事实。

二十世纪是很大的和复杂的激动的世纪。这世纪中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规模的战争,以俄罗斯和中国革命为主的有历史意义的革命。在二十世纪初处在“殖民地”状态的诸民族,现在大都获得了自治上的独立。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国家。在前世纪初,基本上承认男女平等的国家不过是二三个“先进”国家,现在许多国家至少原则上不能不承认这个原则了。言论、信仰等的自由权,不仅有些国家由于各种原因还根本不承认,连原则上承认“自由权”的国家里其实现的程度也还不够,常常受着有形无形的威胁。虽然如此,和前世纪初的情况比较起来,我认为谁也不能否定一个世纪里人民的权利很大地扩大了。

从这些方面看来,好像是历史还是不断地进步着,人类的未来有无限的光明。我自己也衷心希望二十一世纪仍是进步、发展的世纪。

可是从反面看来,否定悲观的现象也不少。毛泽东曾经说过“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重点无疑是在“前途光明”的四字。但照着我们(应该说我个人?)现在实际的感觉来说,更合适的说法是这样的:“前途可能有光明,但路上一定有太多的曲折”。

有些人谈到二十世纪时常常说:二十世纪是人杀了历史上最多的人的世纪。又说,人类在二十世纪里的“发展”倒把环境破坏得厉害,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的危机。我们也不能否定这个方面。

这样的情况使我们不能不怀有“其亦惟沉思而已夫”④的感慨。

前世纪中,各式各样的“希望”、“理想”出现而消失了,譬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人以为“公理”的时代到来了,战争不会再勃发。俄罗斯革命成功后,以为作为人类的理想的“平等”终予实现了。第二次大战结束,德意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崩坏时,以为人类苦于战争的惨祸的历史不复返了。中国革命胜利时,以为中国完全新的、完全解放的历史开始了,中国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在

内将顺利地得到日益扩大的民主、自由,能过幸福的日子。

苏联建国时,谁也想不到仅仅十几年后斯大林的“肃清”这样的事件会开始。’新中国诞生时,谁也没有想到仅仅十七年后“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会开幕。当然,虽然如此,我并不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历史意义。但建国当时包括外国人在内的许多人怀着的希望和文化大革命这个结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是不能否定的。

这些事情是各位先生早已知道或者亲身体验过的,作为外国人的我不需要反复地说。但我看严重的是,这些历史悲剧不仅破坏了人们的“幻想”,使他们知道“理想”本来有往往化为“幻想”的危险,也留下了一个很深刻的结果。那就是人们找不出代替的新的“理想”、“理论”,似乎丧失了对“理想”、“理论”本身的信赖。

这样,二十一世纪是在不能相信任何“理想”、“理论”的情况里开始的。当然,过去的每世纪初也有乐观和悲观的两面。但因为二十世纪里我们看的“理想”太辉煌,人们的失望也就不能不更深刻了。

现在看起来,好像主张只有“市场原理”,不仅在经济上,连“学术”、“艺术”上也有最后决定力的最可靠的标准似的言论支配着一切媒体。

我并不否定“市场原理”的意义,承认“计划经济”在复杂化的现代社会里即使管理“计划”的人们多么优秀、多么“清廉”,及时地适应复杂、多样而常常变化的社会的需要也是几乎不可能。况且“学术”、“艺术”等文化分野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向“领导”委以决定权,即使他真是有见识的人。这也是人类在二十世纪付了太大学费而学会的事情。

一九三。年左右的世界恐慌时期,当时世界上抱有最高理想的许多知识分子,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没有未来了,把对人类的希望寄托于“社会主义”社会了。我也承认他们的

(五十年代的我们的也是)希望含有“幻想”的成分,实际的历史上他们的希望也没有实现

的。

可是,我看看世界之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时,还不能相信现在的情况就是人类找到的最高的社会、文化形态。只对经济来说,比全球的实际买卖、贸易之总额多几十倍的资金经常贪图利益走遍世界,甚至有时候动摇一个小国家的经济的“赌场资本主义”不会是全人类通过长期历史而追求的“理想”的实现。同时,如果各位容许我作为一个外国人老实说,对中国现在提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我还有一点难理解的地方,一边期待着一边挂念是我现在的看法。

前言太长了,我想以这样的看法为出发点,看鲁迅的时候,我对他的什么特点能感到魅力和鼓励讲一讲。请容许把提要里写的顺序和构成改一点。

1.在未来的希望看不清楚的情况下,不容易信仰现成的“理论”,“反抗绝望”的“韧

性”。

关于鲁迅的“韧性”,很多人早已指出了,我不要再多说。我只想指出他文章里出现的“道”“路”的意象。比如: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

踏出来的,……”④

《故乡》结尾,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

欧美也太脍炙人口的“这正如地上的路;……”那一句。

《过客》里,也是很多人记忆的关于

“前面”是什么的会话。④

“新的生路还很多,我必须跨进

去,……有时,仿佛看见那生路就像一条灰白的长蛇,自己蜿蜒地向我奔来,我等着,等着,看看临近,但忽然便消失在黑暗里了。”(垒)

《两地书》第一部第二信里关于走到

“歧路”时怎么办的文章。⑤尤其“倘遇见老实人,也许夺他食物来充饥,但是不问路,因为我料定他并不知道的”。

这些话语表示:“道”“路”在鲁迅的意象鲁迅是否接受了整个“马克思主义”,而是如不是已经做好了的,是自己以后应该践踏出果说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接受了它的来的,有时候连其到达点也不明白的东西。

什么方面?用怎样的方式接受了这个问题。

这些文章都是众所周知的,本来不要这在现在(就是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里重新引用的。但是,对思想、理论的信仰深制度大都崩坏,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本刻地动摇甚至于几乎丧失了的现在,我们再身起了变化,多样化的现在)来看,这样的想读上面鲁迅的话语,不是重新带着新的意思法可算是没有什么特点的看法。但是在当和分量来给我们以不小的新鲜的感动、刺激时,和现在不一样,接受马克思主义就是意味和鼓励吗?

着把它看成最完整、崇高的真理,而且承认体当然我也知道,从前人们往往把这些文现这真理的是共产党这个组织。还有,实现章看做因为鲁迅还没有找到光明的路,没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就是苏联,苏联的方接受马克思主义才有的,认为接受马克思主向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指示的方向等义以后他克服了,后期的鲁迅并没有这样的等的命题。

悲观。

而且有时候,接受它就意味着敢冒生命对这些想法,八十年代以后汪晖先生@的危险。不但如此,在日本只同情马克思主及其他的中国学者提出异议,指出了鲁迅的义或者给共产党捐金,也就是敢冒受拷问乃前期和后期不能那么简单地分开,前期的思至下狱的危险。所以,换句话说,要抵抗“国想还是给后期思想留下了复杂的影响,使他.体”=(天皇制)就需要耐得住天皇制之强大后期思想更为深刻。日本的竹内好也在他的压力的思想、理论。加之,在当时的日本,批第一部著作《鲁迅》里写道:

判天皇制的思想,可以说只有“马克思主义”。“我关心的事,不是鲁迅如何变了,而是在这样的思想情况下,站在反体制立场的人鲁迅为何没有变化。他变了;但是,他又没有的思想往往含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近于变。就是说,我在不动之中来看鲁迅。”(z)

“归依”的心理,是几乎不可避免的。当然当“我不否认鲁迅变化了。……这个转变,时也有些人一方面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可以用诸如从进化论到阶级斗争说、从个人方面而不同意它的别的方面,想和共产党保到社会、从虚无到希望以及其他的词汇来说。持一定的距离。尤其对苏联的现实情况有疑我并不认为没有那些词汇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问或者批判的人是不少的。但当时马克思主情形。不过,我不同意认为他们是某种决定义者的大半认为那些人不是真的马克思主义性的东西的说法。这是把思想从人身上抽取者,不过是“同路人”。而且那种对马克思主出来的做法。把思想从人身上抽取出来的做义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的人自己也往往怀有一法,就它本身来说,并不是不可以;不过,以它种“惭愧”或者“内疚”的感觉。

为支柱,在没有看到实行它的人的决心的情我认为,人们研讨鲁迅后期思想时,往往况下,就不能作出是否妥当的判断。”⑧

只注意他是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没有充分我认为竹内好的想法,有如下的特点:意识到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方面?他在这里,“阶级斗争说”这个词可以看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有什么特点?那对他的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同义词,文章和行动的影响怎样?等等的问题。这反竹内好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一个完整的映着当时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时常常怀有思想、理论体系,而看成和怀有那思想的人离的这种精神态度。(我这里主要是根据从前不开的东西。换句话来说,在这里,问题不是

日本的思想情况来说的。但我以为在中国也

有过相似的情况。)在这样的思想情况下,可国,除了共产党以外几乎没有具有改革中国以说竹内好提出了人们大都没有想到的看

的政治力量。

法。

我把鲁迅的这样思考方法和行动样式看

当然,汪晖先生。的看法和竹内好的看法成难能可贵,很有助于我们以后正确对待将并不是完全一样。但可以说关心的方向基本发生于二十一世纪的复杂问题。

上一致。他们的一致和分歧的详细,现在不当然,我们应该正视鲁迅也不是完美无

多说了。

缺的人。

时过境迁,在人们好像对一切思想、理论众所周知,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们不再受失掉了信仰似的现在,我认为鲁迅在“常觉得骗了》的杂感@。

‘黑暗和虚无’乃是‘实有”’的情况下,“却偏是他反驳帝国主义对苏联的“谎言”的文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的足迹使我们感到章。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苏联的“实业党”事它们带有新的分量、新的内容。

件。“我们被帝国主义及其侍从们真是骗得我已经谈了提要第二项内容的一部分。长久了。十月革命之后,它们总是说苏联怎但以下我想谈一谈前面提到的,鲁迅和马克么穷下去,怎么凶恶,怎么破坏文化。但现在思主义的关系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这个问的事实怎样?小麦和煤油的输出,不是使世题不用说是太大、太复杂的问题,现在我只想界吃惊了么?正面之敌的实业党的首领,不把几个看法提出来,供各位的讨论⑨。

是也只判了十年的监禁么?……”

第一、鲁迅在接触马克思主义以前就有.

旧苏联的历史家Medvedev在他的著书

近似于阶级斗争说的一种想法。例如支配者《共产主义匕;土何加(共产主义是什么?)》里,和被支配者、主人和奴隶、富翁和穷人、阔人提到了这实业党事件⑩。概括他写的话,这和老百姓这样的对立概念是早在他的文章里事件就是这样的:

就明明白白地看得见。在这一点上,与其说一九三。年的十二月七Et,在莫斯科开鲁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不庭的公开政治裁判对被认定为“实业党员”的如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说坚定了他原来.一批技术专员判了有罪。被告们在法庭上都有的关于阶级的初步认识。

不仅承认了自己的有罪,而且还主动地仔细第二、鲁迅向马克思主义接近的过程中,地供述了他们的破坏和内奸活动以及和外国比较有力量的是在他和柔石、瞿秋白等等具使馆的关系,甚至和法国总统有关系。虽然体的共产党员之间成立的信赖。“无论从旧法国总统自己在开庭期间中发表声明全面地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否定他和被告的关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群选上,自发背起来”的柔石,以及鲁迅特意给众也大都把法国总统的声明看做了阴谋的证他写“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瞿秋白,还有冯据。

雪峰可算也是。从已达到五十岁左右,经历上面的叙述是Medvedev在这书第四章了曲折道路的鲁迅看来,书本上的理论可能“斯大林个人崇拜之开始”里。那就是表示他不如这些活着的比较朴素、认真工作的人物把这事件看做属于斯大林“肃清”的初期。第有说服力。

四章第三节的题目是“一九一八一一九三一第三、确实,鲁迅在三十年代,拥护、支持年裁判的虚伪性格”。他在这里具体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但我认为这主要因为当时的情了实业党事件之证据是靠不住的和法庭上展况下鲁迅渐渐承认中国共产党多多少少有改开的奇怪的事实。

变中国的现实力量。还有,他认为当时的中

1930年,斯大林的“肃清”还没有全面扩

大,可说它是刚刚开始,还在萌芽状态。人类共同的弱点而来的问题。

Medvedev也说:“因为公众对苏维埃裁判的信人类在二十一世纪中将面临的最大问题赖的动摇在一九三。年还很小,所以苏维埃之一是他们能不能和怎么解决各国各民族的市民大都把法国总统的声明看做实际阴谋的“民族主义”之冲突。前二三年,我和三位中证据。”所以,我们不能因鲁迅没有看透这些国学者闲谈,谈到二十一世纪之展望时,一位裁判的危险而责难他。

先生说的话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表现对各但是,鲁迅的这篇文章表示他也有当时国各民族都有民族主义昂扬倾向这些事实的世界最有理智的知识分子共有的一种倾向:忧虑,说他对二十一世纪的展望是悲观的。即和对“帝国主义的谎话”的警惕比较起来,我也有一样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对在苏联里独裁政治产生和成长的危险之警

对负面的传统,借他自己的话来说“血管里的惕不够,是不能否定的。

昏乱分子”的彻底批判没有过时,也有我们重当然我并不是说:鲁迅当时的思想不过新想起的价值。

是“社会主义幻想”的一种,没有价值。我现

八十年代以来,有些人提出鲁迅的传统在仍然认为他是在=十世纪里,愿望民众的

批判是“偏激”的意见。我也知道这些见解是解放的知识分子中保持最独特的最深刻的思根据文革中鲁迅的话断章取义地利用,带来考方法之人的一个。我不过是认为不要忽视了很多坏结果。但我想考虑这个问题时,需他毕竟也是生活是二十世纪,尤其在三十年要一两个前提。

代的政治、思想情况里,他也摆脱不了时代思

第一是,民间的个人说的话和把握政权想的框框。

的人之话语性格不一样。比如说,二十至三2.对本国、本民族之负面的传统的彻底十年代的“到民间去”和五十年代以后之加了的批判精神。

处分因素的“下放”,性格有很大的差异。如有些人看了这个题目也许感到“又是那果忽视政治路线、方针上的话和个人的表现一套”。确实,不管中国外国,许多人对这个的区别,那倒是轻视国家权力支配言论的危问题谈来谈去,恐怕是谁也还没有读过论这险的,同时有把个人自由发表多样言论的重个问题的一切论文。但我正在二十一世纪的要性(那里头有时候含着偏颇的言论是不可开端,觉得需要再谈这个问题。为了避免叙避免的)轻视之危险。

述太长了,我要只对一二个侧面谈~谈。

第二是,鲁迅常常用了paradox(逆说)。钱理群先生去年年底,把一篇文章发表这个词比较多义,我在这里用的是:表面上的于日本的杂志上∞。这杂志当迎接新世纪之意思好像违反真理,其实那指出一种不容易际,请了世界的几个知识分子写文章,钱先生看到的真理的说法。我不知道要表现这样的的文章就是其中一篇。

意思用什么词才合适,暂时用日语“逆说”。钱理群先生写道:“每个民族在回顾20他爱用逆说是因为在有很长而沉重的传统之世纪时,都有一些不堪回酋的记忆:这是民族中国,人们头脑里的思考框框太坚强,通常的的耻辱,也是精神的隐痛。敢不敢于揭露这表现不能突破传统思考框框的缘故。

样的全民族的精神伤疤,正视其中淋漓的鲜诚然,鲁迅的逆说有时候有太厉害的冲血,正确地总结沉痛的历史教训,这是一个是击力,有时候也引起了副作用。但我认为,这否通过苦难走向成熟的重要标识。”我认为现不但是他的表现形式也是认识形式的一部在这句话对日本人特别有意义。同时不但如分。因有那些副作用而否定鲁迅的文章、思此,它把问题把握为“每个民族”也就是由于

想,那就不外是扔掉中国文学中最大的遗产

之一个。⑩

3.“杂感”尤其是他自己叫过“杂文”的比较长的评论的意义。

我怕,以上的话可能被误解:偏于思想方面,没有提到他的文学方面的遗产的批评,所

以想补充一点。

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里,散文也占有重要的一部分,那里头鲁迅的杂文以那独特的性格受了很高的评价。不仅在中国,不仅在建国以后,比如,一九三八年,诗人、作家、评论家的中野重治曾经赞扬鲁迅在三・一八事件后写的一系列的杂感说:“诗和政论的统

一,,⑩

但我觉得一点遗憾的是,他的较长的杂文,特别是晚年的《病后杂谈》、《题未定草》一类的文章,和“杂感”比较起来,研究、欣赏的成果不能不说还少。

我自己也还没有准备详细地发表我的感受,只能说我初步的感受:那些文章里,看起来好像他淡淡地写日常琐事、对古书的感想等等似的,但读下去时,渐渐感觉到文章里的那些资料、史料活跃起来和当时的现实连接起来。那想法的独特、新鲜,使我们感觉到他的“杂感”里也不多的魅力。在这一点,我们不是还没有充分地接受鲁迅的遗产么?

以上,我冒昧地讲了我作为外国人的未成熟的见解,衷心感谢各位学者给了我讲这样话的机会。

注释:

①《魔罗诗力说》,1908。收于《坟》,《鲁迅全集》

1981第1卷第100页。②《随感录六十六

生命的路》,1919。收于《热

风》,《全集》第1卷第368页。

③《过客》,1925.3.2.收于《野草》,《全集》第2卷

第190页。

④《伤逝)1925.10.收于《彷徨》《全集》第2卷第

129页。

⑤《两地书》第1集第2信,1925.3.11.《全集》第

11卷第15页。

⑥汪晖《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1988。原载刊

物名失记。收于《无地彷徨——“五四”及其

回声》,1994年4月。浙江文艺出版社,249—279页。⑦⑧

竹内好《鲁迅》,1944,日本评论社。汉译:

李心峰译,1986年11月,浙江文艺出版社。113页。

⑨其实,我就这个问题写过一篇文章。去年台

湾的中央研究院六月底到七月初召开了“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要我参加。我同意,提出了报告提要和报告草稿。结果果,我由于

感冒不能参加,但他们还要我对草稿加以补

充,以便收于他们准备出版的论文集,我也匆匆地加笔改正,寄去了。题目是《关于一九三。年代鲁迅几个问题》。这部论文集还没有出版,以下要写的内容和那篇论文写的有些部分是重复的。

⑩《我们不再受骗了》,1932.5.6。载于《北斗》第

2卷第2期(1932年5月20日)。收于《南腔北调集》。《全集》第4卷第429—431页。⑥RoyA.Medvdev著,原著是1968年出版,笔者

未觅。英译版的书名是(Let

History

Judge(让

历史判决)》。本稿是依据日译本:石堂清伦《共产主义EC耋何加》上下卷1974年第88—202页。“实业党”,日译本译成“产业党”。

⑩钱理群:《“忘却”老拒绝亨6》,原题《拒绝遗

忘:中国知识界恢复历史记忆的挣扎》,2000年10月30Et写毕。丸山异译。(Ut界)2001.2.岩波书店。

⑩往往被作为鲁迅的“偏激”性的例子是,《青年

必读书》(1925.2.载于2月25日《京报副刊》。

《全集》第3卷)、《重三感旧——一九三三年忆光绪朝末》(1933.10.载于10月6日《申报自由谈》。《全集》第5卷)等等的被看做反对劝青年学习古典的文章。关于这些文章,我

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这里从略。那篇论文

(《关于施蛰存和鲁迅的“论争”》,《樱美林大

中国文学论丛》第20号,1995年3月)的

主要内容,在注9所揭的论文里也扼要地写过了。

⑩中野重治《鲁迅传》,《文学者》1939.10.文学

家发行所。这扩展文章并不是他写的鲁迅传,而是他希望“有人写《鲁迅传》的文章”。小田擞夫读了这篇文章,写了一部《鲁迅传》。

活在二十世纪的鲁迅为二十一世纪留下的遗产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丸山昇

鲁迅研究月刊

LU XUN RESEARCH MONTHLY2004,

参考文献(13条)1.坟 19812.收于热风 19193.野草 19254.全集 19255.两地书 1925

6.汪晖 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 19887.竹内好 鲁迅 19448.查看详情9.南腔北调集

10.石堂清伦 共产主义とは何か 197411.丸山昇 世界 200112.查看详情

13.中野重治《鲁迅传》,《文学者》1939.10.文学家发行所.这扩展文章并不是他写的鲁迅传,而是他希望

引证文献(7条)

1.钱理群 建构

2.钱理群 建构

3.钱理群 建构

4.钱理群 建构

5.钱理群 建构

6.钱理群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关传统文化的几次思想交锋--以鲁迅为中心(一)[期刊论文]-鲁迅研究月刊 2006(1)7.崔云伟.刘增人 2004年鲁迅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 2005(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xyjyk200412001.aspx授权使用:胡原民(wfzncjzf),授权号:a33f5c3c-5130-4a49-b50c-9e4200a04fac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4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