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说明书

说 明 书

一、工程概况

1、概述

根据《白城市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发展建设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民环二、气候、地质条件

1、测设经过

我公司于2016年1月上旬对本项目进行了必要的外业调查,搜集到了详实可靠的调查资料。在勘测过程中,我公司派出以测设室主任为组长,资深技术顾问及各专业工程师为组员的勘测队伍,境,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生态城的“四城联创”工作,结合老城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此次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分为洮北区和经济开发区两大改造区域,洮北区区域主要指东至辽北路、红旗街、南至胜利路,西至幸福街,北至民主路区域;经济开发区区域冬至幸福街,南至辽北路,北至民主路,西至图乌公路区域。 2、道路现状

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为洮白公路、图乌公路(302国道)、207省道及长白公路。 铁路:主要为平齐铁路和长白铁路。 新华路现有状况

新华路(K0+000~K2+714.525) ,路线长度为2714.525米。

利用水准仪和RTK对全线高程和平面数据进行采集,对该路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提出了最终的设计方案。

内业设计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采用技术指标,利用Card/1、CAD等国内外先进的软件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坚持“质量第一,诚实守信”的设计理念,严格按照的质量管理目标,层层把关,确保设计质量。 2、工程地质资料

2.1、地形地貌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东、东南与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松原市的长岭县比邻。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总面积25685平方公里。

白城境内的地形地貌,属于大兴安岭东麓与松辽平原西段过渡地带,由北西向南东的地貌,基本以低山—丘陵—台地—扇形地、平原,呈阶梯状由大兴安岭隆起带向松辽盆地边缘阶变,分区比较明显。

白城市区地势基本平坦,北西较高,南东较低,海拔高程为142.0-197.0米,地面坡度接近千分之二。

2.2、气象特征

白城位于松辽平原的西段,地处欧亚大陆中纬度内陆,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尤以春秋两季风为甚,西北风较为盛行,历史上最大风速25.0米/秒。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日照时数2919.4小时,多年平均气温5.3℃,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90年一月份-38.1℃,无霜期一般在160天左右。历史上降水量最大年份为1957年全年降水量为800.7mm,一般全年的降水量集中在6、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均降水量为407.9mm。

2.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工程沿线地下水属于第四纪孔隙潜水,受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勘察期间初见水位3.5~5.1米,静止水位3.4~5.0米。根据地区经验,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1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GB50647-2011); (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为1.0~2.5米。

2.4、区域地质概况

(根据地勘报告增加相关内容)

三、设计原则、设计任务依据、设计标准

1、设计原则

1、符合《白城市老城区综合改造详细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2、满足道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对道路设计要求。减少道路实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考虑道路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考虑道路现状地形地物及地块用土土方量平衡要求。 5、考虑路面排水通畅,以及与周边地块高程协调。 6、优化路面结构设计,节约投资。 7、与新建地下管线、原有道路相协调等。 2、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白城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详细规划》; (3)、白城市老城区总图及相关资料

(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2012);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6)、《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GJJ193-2012); (8)、《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12); (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194-2013);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2014)); (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1998); (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

(16)、《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GB5768-2009); (17)、《道路交通信号灯》 (GB 14887-2003);

(18)、《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 (GA/T 833-2009); 3、技术标准

1、新华路按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设计年限:10年; 4、设计路面宽度:35米;

四、道路工程设计

1、道路平面图设计

本路沿线主要与光明街、幸福街、瑞光街、长庆街、金辉街、明仁街、青年街相交。 本道路与各条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路口。

2、道路纵断面设计

1、原有道路地势起伏较为平坦,原有道路属于三块板道路形式,现将原有绿化带取消,改成一块板道路形式。 3、道路横断面设计

1、标准横断面:一块板断面形式,双向六车道,路宽为35米。

2、道路横坡为2%,双面坡,坡向两侧,路拱曲线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人行道横坡为2%,坡向道路内侧,单面坡直线型路拱。

4、公交亭

1、拆除原有公交站点,在原有公交站点的位置新建公交亭。(公交亭样式按业主意见购买),利用原有公交站牌平移到人行道上。 5、植树带

1、在新建人行道上修建1.2米宽植树带,植树带里放置0.7米厚的种植土。 6、停车位

1、在新建人行道上设置停车位(详见停车位尺寸图)。

五、道路结构设计 1、结构组合设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合理、 便于施工及养护的原则,选择结构合理、技术经济可行、噪音低、施工方便、维修养护便利且适用于本地区特点的路面结构形式。 1、原有机动车道,洗掉4cm沥青混凝土。

新建 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

2、拆除原有绿化带,新建 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

6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 20cm水泥稳定砂砾(4%)底基层 50cm天然砂砾石垫层的设计方案。

3、原有非机动车道,全部挖除4cm细粒式AC-13沥青混凝土+7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30cm天然砂砾石垫层

新建 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

6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 20cm水泥稳定砂砾(4%)底基层 50cm天然砂砾石垫层的设计方案。

4、原有人行道全部挖除,新建花岗岩火烧板40*30*4结构为: 40*30*4花岗岩火烧板; 3cm水泥砂浆;

15cm水泥混凝土C20; 20cm砂砾垫层;

5、在人行道上新建停车位:(详见停车位布置图)结构为80cm嵌草砖,孔内填黄土伴草种子

30cm 1:1黄土粗砂层 15cmC15混凝土 20cm天然级配砂砾石

素土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3%(或原状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6、透水砖结构为8cm透水砖 30cm1:3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15cmC15混凝土 20cm天然级配砂砾石

素土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3%(或原状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7、拆除原有人行道结构为:6cm荷兰砖(20*10*6)、3cm水泥砂浆、8cmC20水泥混凝土、5cm天然砂砾垫层。

8、病害处理段:青年街--金辉街(网裂、沉陷、车辙、涌包)。

六、路基设计

1、压实度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

2、地基处理

路基压实前应清除路床范围内腐殖土、淤泥制土、生活垃圾、树根及大粒径块石,采用机械碾压,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达机械碾压后达不到设计要求压实度时,采用开挖

换填处理,填料采用砂砾换填。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配合比为:水泥:砂砾=4:96, 粒料颗粒组成见下表,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不小于97%。天然砂砾级配不符合下表要求,须掺加一定比例碎(砾)石,使底基层混合料级配符合要求。

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

七、道路交叉口

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路口形式。

八、附属工程设计

1、路缘石

机动车道两侧路缘石采用15*25*100cm花岗岩路缘石,植树带界石采用10*15*100cm花岗岩。 2、无障碍设计

按规范要求,本工程在人行道上铺设无障碍人行盲道和坡道,无障碍人行步道宽0.6米。距人行道外边路缘石宽度为(看设计图纸),路口人行道设置无障碍盲道。具体详见无障碍人行道设计图。 3、雨水口

拆除原有平篦式井篦子,新建立篦式井篦子,参照图集《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6MS201-8-15。立篦式井篦子收水井修在植树带中。罩面地段用D300水泥管连接至新建雨水口,接口采用水泥砂浆抹带。全挖地段过街管更换为D300 HDPE(SN12)钢带增强管,坡度为0.015,坡向检查井,设计采用120度砂石基础按06MS201-1施工,具体详见设计图纸。 4、交通安全设施

在新建道路上设置标线、信号灯、电子监控系统等详见分篇设计。

水泥应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水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7d侵水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5Mpa;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7d侵水抗压强度不得小于2.5Mpa。 2、水

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J 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2011最新版)的规定。宜使用饮用

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 值宜为 6~8。 3、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混合料应由搅拌厂集中拌制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活性氧化物含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及 R7 强度标准值的资料。

2 、运送混合料应覆盖,防止遗撒、扬尘。

摊铺除遵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 7.2.6 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合料在摊铺前其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许偏差范围内。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

(2) 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应为 20cm,且不宜小于 10cm。摊铺中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碾压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 7.2.7 条的有关规定。 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混合料基层,应在潮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少于 7d。 采用洒水养护时,应及时洒水,保持混合料湿润;采用喷洒沥青乳 液养护时,应及时在乳液面

九、材料组成说明

1、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底基层)骨架主体材料: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为:水泥:砂砾=5:95, 粒料颗粒组成见下表,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不小于98%。天然砂砾级配不符合下表要求,须掺加一定比例碎(砾)石,使基层混合料级配符合要求。

撒嵌丁料。

养护期间宜封闭交通。需通行的机动车辆应限速,严禁覆带车辆通行。 4、粘层、透层

本次设计中,在基层上设置透层,在上、下面层之间设置粘层。

注:用于透层油及粘层油的基质沥青必须满足上表中90号沥青的技术标准

半刚性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微干燥、但尚未硬化时,洒布透层油,透层油采用高渗透乳化。(基质沥青A级90号),透层油喷洒用量为1.0L/㎡;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粘层油喷洒用量为0.5L/㎡。

5、沥青路面面层

路面设计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合理、便于施工及养护的原则及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结合路线周围自然条件、沿线筑路材料情况和实践经验,进行路面设计。本设计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

表面层4.0cm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凝土(ARC-13)上面层和6.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下面层的设计方案。

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按混合料级配表的要求, 并尽量使级配曲线形成“S"形曲线,这样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沥青面层的铺筑质量的内容、频度、容许差应符合技术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沥青混合料集料采用反击碎石,上面层和下面层沥青采用90号A级,各层沥青与石料粘附性不小于4级。透层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粘层采用乳化沥青,下面层所用的基质沥青均采用90号A级,透层、粘层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表8.1.7-1。

表8.1.7-1道路透层、粘层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6橡性改性沥青 1、基质沥青

橡胶沥青所用的基质沥青采用AH-90#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12,其抽检项目、抽检频率应满足规范要求。

表12 AH-9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2、橡胶粉

橡胶粉颗粒规格应符合表13要求。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

橡胶粉密度应为1.15  0.05 g/cm3,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即其比例应不超过0.1%﹚,纤维比例应不超过0.5%,一般含有不高于橡胶粉重量4%的碳酸钙,以防止胶粉颗粒相互粘结。

橡胶粉应提供质量保证书,质保书应说明橡胶粉规格、加工方式、加工的废旧轮胎类型,还应说明橡胶粉的储存方式。

表13 橡胶粉筛分规格

3、橡胶沥青

橡胶沥青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表14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4、粗集料

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4.75mm。采用玄武岩集料,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15。

表15 沥青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5、细集料

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玄武岩、辉绿岩或石灰岩细集料,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细集料规格见表16。

表16 沥青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

7、填料

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不使用矿粉填料。 8、外掺剂

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需要掺入必要的外掺剂以改善橡胶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及混凝土的水稳定性能,掺量为混合料重量1~2%。适宜的外掺剂为波特兰II型水泥或消石灰。

7、矿料

1、粗集料

① 面层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应采用抗滑、耐磨、坚硬、洁净干燥的石料加工而成,宜采用一次颚式破碎后进行二次反击式或锤式破碎加工成具有良好颗粒形状,表面具有良好微观构造的集料。

② 各成品料出口必须安装能回收粉尘的除尘设备,保证粉尘不飞扬,不造成集料的二次污染,保证集料的粉尘含量满足要求。

③ 集料形状应接近立方体,并具有良好的嵌挤能力,具有一个破碎面颗粒含量应达到100%,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含量应≦90%。

2、细集料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3、填料

面层用填料必须采用由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且加工石粉用的矿料与2-2气候区普通沥青的粘附性达到4级。掺加2%消石灰粉,矿粉用量相应减少。矿粉必须保持干燥,能从石粉仓中自由流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不得作为填料使用,同时施工单位应对拌和站进行改造,增设提升仓,确保矿粉材料剂量的准确性。面层用矿粉的质量技术要求见表8.1.7-11。

表8.1.7-11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技术要求表

4、消石灰粉

石灰粉必须洁净、干燥,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①灰粉的有效钙镁含量必须达到二级钙质石灰标准要求。

②生产消石灰粉时,必须将生石灰充分消解后,剔除未消化残渣后烘干磨细,加工成消石灰粉。

③石灰粉的细度(颗粒组成)应满足0.6mm筛通过率为100%,0.15mm筛通过率为90%~100%,0.075mm筛通过率为90%~100%。

④石灰粉的含水量应不大于1%,外观无团粒结块。

5、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面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表7的要求,其中表面层、下面层的级配在表内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级配形成“S”型曲线,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6、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检验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其中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指标按照我省的使用经验在规范的基础上宜适当提高。

沥青各面层的压实度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其代表值面层应达到98%以上。

(1) 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8.1.7-6的规定。当单一规格集料的

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

表8.1.7-6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②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 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③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

表8.1.7.7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8..1.7-8的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

表8..1.7-8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3)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8.7.7-9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表8.7.7-9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

(3)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8.1.7-10的要求。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S15可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使用。

表8.1.7-10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2)拌和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并定期对拌和楼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没有材料用量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的拌和楼不得使用。

(3)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建议外掺剂水泥加入拌和仓后先与矿料干拌5s,再加入橡胶沥青湿拌30s,总拌和时间控制在60~65s。

注: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制扬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 (4)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

十、面层施工要点

1、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要注意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应从源头抓起,对不合格的矿料,不准运进拌和厂。 (2)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必须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各品种材料间应用墙体隔开,以免相互混杂。

(3)细集料及矿粉宜覆盖,细料潮湿将影响喂料数量和拌和楼产量。 2、关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统一规定

(1)目标配合比需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报总监代表批准和总监助理确认后才能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如果某种矿料产地、品种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每台拌和楼均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由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总监代表和总监助理确认,经总监批准后,才能进行试拌与试铺。

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1)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表19。

表19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的施工温度(oC)

(4)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青烟和离析等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要熟悉本项目所用各种混合料的外观特征,这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室内试拌的混合料而取得。

(5)每台拌和楼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每周应检验1~2次残留稳定度。

橡胶沥青用量与设计值的允许误差4至4。 mm ±2% ≤mm ±4% ≥mm ±5%

(6)每天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料数量,进行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筛分结果,在线检查矿料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和油石比,与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以每天产量计算平均厚度,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

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2)拌和楼向运料车卸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三次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离析现象。 (3)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根据工程规模摊铺机前方应有3~5辆运料车等候卸料。

(4)运料车应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继续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资保温或避免污染环境。

(5)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连续稳定地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对于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6),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楼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1~3m/min予以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任意以快速摊铺几分钟,然后再停下来等下一车料。用餐应分批轮换交替进行,切忌停铺用餐。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

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5)初压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随摊铺机逐步推进。复压、终压应分清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辩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查,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

(2)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一般情况下不得采用人工整修。 (3)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宜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装置控制摊铺厚度。两台摊铺机距离不应超过10m,以形成良好的热接缝。

(4)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中的混合料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5)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以便随时进行调整。摊前熨平板应预热至规定温度。摊铺机熨平板必须拼接紧密,不许存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

(6)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

(1)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为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初压应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及时进行。为防止橡胶沥青粘结橡胶轮胎,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不宜使用胶轮压路机。

(2)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施工碾压工艺建议采用5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压实工艺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建设初压采用两台压路机静压一遍,振动碾压3遍,复压采用两台压路机振动碾压3遍,终压采用一台压路机以静压方式碾压1~2遍以消除轮迹,或按试铺结果进行。

(3)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建议按表20选用。 表20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4)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

(6)压实完成12小时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7、施工接缝的处理

(1)纵向施工缝。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做跨缝以消除缝迹。

(2)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摊铺层锯切时留下的灰浆冲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8、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橡胶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外掺剂等。

(2)混合料的质量检查:橡胶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残留稳定度;混合料出厂温度、运到现场温度、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碾压终了温度;混合料拌和均匀性。

(3)面层质量检查:厚度、平整度、宽度、高程、横坡度、压实度、横向偏位、渗水系数、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摊铺的均匀性;同时还应进行构造深度和摆式摩擦系数的跟踪检测。

(1)放材料的场地必须进行硬化。

(2)不同规格的集料必须单独堆放,以防止集料混合。

十一、其它说明

1、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相关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

2、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所有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现行道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执行。

3、原地面标高为现状路面实测标高,如施工中发现与实际不符应以施工时实测标高为准。 4、挖掘机作业时旁边不能站人,吊车臂下严禁站人,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各种施工机械作业时应随时注意周围空间架空高压线及地下电缆的位置,在高压电线下作业时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人身安全。

白城市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说明书● S1—1

5、人行步道外侧与既有建筑物,既有铺装顺接平顺,若顺接高差较小时,可通过调整人行步道

横坡进行接顺,若高差较大时,应设置缘石、挡墙及台阶与顺接平顺,具体做法参见道路平面图及

道路纵断图,施工时以实际操作为准。 17、混合料抽提试验,矿料级配应与生产配比经水泥和胶粉修正过的配比进行比较,橡胶沥青含量应以燃烧法检测,不具备条件的可以直接抽提,并与橡胶沥青中基质沥青用量进行比较。 18、本设计施工时要严格执行市政工程操作规程、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6、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建筑物、围墙等拆除工作由业主专门组织开展,不计入本设计。

7、雨季施工时,路基不得被雨水浸泡,应采取相应排水措施,减少含水量后再进行施工碾压。

8、 施工接缝的处理

(1)纵向施工缝。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

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做跨缝以消除缝迹。

(2)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

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摊铺层锯切时

留下的灰浆冲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

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9、在拌和楼生产橡胶沥青混凝土时,橡胶沥青由于粘度较大,泵送时间较长,易造成热料仓

等料,导致矿料过热,进而使得混合料出料温度偏高,同时还将影响拌和楼混合料产量。解决办法:

保证生产橡胶沥青的基质沥青供给温度大于160oC,供给拌和楼的橡胶沥青大于177 oC,同时尽量缩

短橡胶沥青供给管道长度,并与供给橡胶沥青前提前30~60min用导热油对管道进行预热。

10、拌和楼沥青称重系统常常由于系统原因造成设计值与实际配给值不一致,后场技术人员应

该密切关注,以橡胶沥青实际配给值为准,对生产配比进行适当调整。

11、实际生产时,应确保冷料进料速度与生产配合比设计取热料仓矿料时基本一致,以避免热

料仓矿料级配发生较大波动,从而影响实际生产配比。

12、拌和楼生产沥青混合料通常使用矿粉,但在AC-16中仅使用水泥,因此必须事先与拌和楼

管理人员协调水泥添加事宜,一般不宜使用粉料回收仓作为水泥贮存仓,生产过程中禁止将回收粉

料回收到水泥贮存仓中。

13、运料车装料时,应遵循前后中的顺序,以避免混合料发生离析,后场技术人员应予以关注。

14、前场摊铺机摊铺速度应与拌和楼生产能力保持一致,避免摊铺速度忽快忽慢甚至停机等料,

这些都将对路面平整度造成影响。

15、路面碾压,初压第一遍必须采用静压,以避免路面发生波浪、推移,从而影响平整度。

16、进行高温车辙试验时,统一按照100%压实度称取混合料成型车辙板,轮碾遍数比普通沥

青混合料有所增加,以压实为准。

★吉林诚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