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效应文献综述

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的文献综述

[1**********] 冯结敏 全经贸1001

一. 引言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特定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采取某些共同经贸政策,促进商品、资本、技术和劳务在邻国之间的移动来提高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改善和保障成员国的国民福利水平。当前,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因为它的发展促进了师姐贸易量的增长,提高了国际贸易商品的结构水平,改变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促进了国际金融领域的货币合作,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分析权衡有如此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利弊,更好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不少专家学者在区域经济合作的效果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

区域经济合作的效应问题可从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方面考虑。研究其效应问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制定、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参考意义。本文主要收集专家学者们对其在静态效应上的分析,对这些研究分析文献进行编辑整理归类,并加入作者的理解和分析,作出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静态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二. 区域经济合作静态效应的双重影响

区域经济合作的静态效应主要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实施自由贸易区以后,国内成本高的产品被伙伴国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于是该国就可以把原来的生产成本高的资源转向生产成本低的产品, 从而获得利益。 贸易转移效应: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率,对第三国的歧视导致从外部进口减少, 转为从伙伴国进口, 这就产生了贸易转移。往往会有这种情况:由原来的第三国进口成本较低的产品改为从伙伴国进口成本高的产品,从而对成员国造成了负面影响。

下面分别从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对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影响的两个角度进行综述:

(一) 贸易创造效应的正效果

国内学者舒波(2004)等人通过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成效的研究,认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大大加快了其成员国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不但扩大了地区市场容量,还加强了各成员国间优势互补和地区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形成了“贸易创造效应”。

郑茂刚的《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999.2.)中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双重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有利于成员国企业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从而获得分工深化带来的效率提高,区域内贸易将由此增加。总体上贸易创造正效应大于贸易转移负效应,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长和经济发展。

王丽的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南南型还是南北型?》(2008)中采用理论分析结合经验实证的方法,分别对南南型和南北型两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发展情况、特点以及实施的福利效果开展一一对照考察,其中在静态效应分析中得出研究结论: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能够产生一定的贸易创造效应,但发生贸易转移的迹象更加明显。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显著而贸易转移效应较小,因而整个南北型一体化集团的整体福利更可能增加。

王宇飞、高翔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当代经济》期刊,2005,7)中提出一点很新颖的观点:“传统理论一般倾向于肯定贸易创造的积极效应,而否定贸易转移的效应.但贸易转移效应或许造成了理想中的成员方和世界福利降低;同时却带来了现实中成员方消费者的福利和世界的整体福利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最后经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产生极大的贸易创造效果,提高成员方和世界的整体福利。

程永林的《区域合作、静态效应与绩效评估——基于东盟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则对对东盟和泛珠三角之间的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展开实证分析, 研究证实双方区域经济合作虽会扩大区内贸易份额,但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显著。相反,成员国在优劣互补的产品上产生贸易创造效应,有力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Lisandro Abrego, Raymond Riezman, John Whalley(2005)采用定量方法,对关税同盟中的国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关税同盟增加了全球福利。从发达国家之间组建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来看,由于供给和需求曲线较为平坦,贸易创造效应较大,且非成员国的产品成本不占优势,贸易转移效应较小,因而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福利正效应较为明显。

根据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以下三点贸易创造对区域经济合作联盟成员国的影响:

1. 由于内部消除了关税壁垒,成员国间的贸易迅速增长,贸易竞争力加强。

2. 促进投资增加与生产扩大, 促进集团内部国际分工和和生产专业化以及国际技术合作

的发展。

3. 加速了集团内部的资本集中和垄断,加强了经济贸易集团的经济力量。

(二) 贸易转移效应的负效果

Celine Carrere(2002)用引力模型对贸易流向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区域贸易协定在使区域间贸易增加的同时,通常从世界其他各地的进口和出口也都成倍的减少了,这证明区域贸易协定产生了明显的贸易转向效果

王微微博士,林江教授的《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及策略选择》(2008)通过对我国目前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现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状相比较,发现我国属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贸易创造效应极小,而贸易转移效应却较为明显,相对劣势明显的成员却放弃了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而转向从集团内较高成本国家的进口,成员方有可能因贸易转移而遭受损失。

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分析,发现贸易转移效应大多为负效应,但此效应一般在发达国家中表现出较低影响,而相反,在发展中国家却有一定负面影响,总结出以下三点负效果:

1. 由于区域经济合作对非成员国具有排他性、歧视性,对集团外建立贸易壁垒,使集团外

的其他国家遭到歧视,减少出口。

2. 在国际资金、技术分配和市场份额分配方面使非成员国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并由此造

成一些实际利益的损失。

3. 由于贸易转移,成员国由原来从外部世界进口成本低的产品改为从伙伴国进口成本较高

的产品,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三. 结论

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双重效应,不同的国家因其不同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两种效应的大小各有不同。对我国而言,深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是加强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