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调查研究

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调查研究

魏甜甜 指导教师:赵蕊

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091

[摘要]本研究以丽水市公办、民办幼儿园为分析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丽水市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也意识到学前教育时期是培养幼儿情绪情感、 良好的性格、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笔者分别从家长、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部门、国家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家长;幼儿;期望;教师;策略

一、 引言

(一) 研究缘起

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是幼儿家庭教育的反映,而家庭教育是家长按照一定的计划、步骤,通过各种中介因素(如家庭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生活、心理氛围、长辈的语言和行为等)去影响孩子。对受教育者恰如其分的希望和要求,可以促成受教育者强烈的成就动机,从而影响整个学习状况和人生态度,取得良好的期望效应。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比较注重学校的教育期望,而忽略了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教育期望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所以,了解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已开始逐渐将注意的焦点从教养方式等外显的、直接的影响因素转向寻求形成外显行为的内在心理影响因素上,开始关注父母的价值取向、教养观念、自身的发展需求等方面与儿童发展的交互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在以往的早期教育中,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知识获取的多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性格、情商等方面的培养。因而了解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待,有利于幼儿园更好地有意识地去选择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排除一些不利因素,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二)选题的意义

理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学前教育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确定了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而且国家还提出了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方针即“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根本任

务即“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现实:目前对幼儿家长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上,涉及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看法的研究却极其缺乏,很少有研究系统地调查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 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是幼儿家庭教育的反映,调查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能使幼儿园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不利因素,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在以前学前教育中,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知识的获取,而另外一些家长则非常重视孩子的性格的培养、情商的培养等。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家长对学前教育持有不同的期望。因此,了解目前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就显得非常重要。[2]这样,可以让国家、教育部门、幼儿园、幼儿教师认识到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与需要。幼儿园了解家长的期望与需要后,才能开展家长所需求的教育,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加深认识自己对学前教育的期望。 [1]概念界定

本论文涉及一些重要的概念,为便于研究的开展和叙述内容的清晰,现将有关重要的概念加以定义。

1. 家长期望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期望能够使人们个人行为目标动力系统出现变化,这种变化无论强弱,都将直接对其学习目标、生活计划等的定向起到某种调节作用。” “DorisBuck也认为,期望是个体根据过去经验和当前刺激对未来事件的预料或构想,也是导致个体希望某种事件出现的一种态度,父母期望则是父母根据自己的经验、学识和思考,为孩子的将来做出的构想、规划和设计。”根据以上研究,笔者提出自己对于家长期望的描述性定义,因为本文主要是针对幼儿园的教育,所以本文中的家长期望特指幼儿园家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学识以及社会现实等因素对于孩子在幼儿园里所接受到教育的期许和预见,这种期许与预见反映出家长教养的态度与动机。

2.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指出生至六、七岁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4][3]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将问题聚焦于不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笔者设计了研究框架,如下图1所示。

(一)研究范围

本研究以丽水市为主要研究范围。

(二)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层抽样在丽水市选取调查。抽样范围包括机关幼儿园,莲都区幼儿园,培红幼儿园,小太阳幼儿园、小天使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其中机关幼儿园,莲都区幼儿园,培红幼儿园为公办幼儿园,而小太阳幼儿园、小天使幼儿园属于私立幼儿园。

本研究拟定总体样本200人,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问卷调查。1.通过幼儿园园长发放给家长。在每所幼儿园的大中小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向各班幼儿家长发放问卷。2.通过在幼儿园门口向家长发放问卷,家长直接做问卷。3.向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4.向符合条件的亲戚以及朋友家长发放问卷。5.将问卷提交到网络上,给符合条件并有兴趣的家长做问卷。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文献研究

通过网络途径查阅与家长期望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中国知网,百度百科等;利用图书馆的书籍资源查阅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了解当下的相关研究情况,将其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理论支撑,同时可以发现本次研究的价值和不同突破点。

2.问卷调查

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分析研究需要,进而设计出一份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调查问卷,在制定问卷后,选择了5位被调查者进行试调查,通过试调查修改之后最终确定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家长与幼儿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家长对学前教育期望及其相关问题。此次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在学院教师的帮助下都较高,回收率达到97.56%,有效率达到95%。问卷呈现的数据支撑了论文的实证性,使研究有据可循。

三、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资料分析

本研究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在丽水市机关幼儿园,莲都区幼儿园,培红幼儿园,小太阳幼儿园、小天使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发放家长问卷2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样本人数101人,有效回收率50.5%。研究样本基本资料包括家长和幼儿个人特征。各项样本基本资料分布情形如表1所示。现简述如下:

1.家长特征

此次调查有效样本101人,其中母亲人数(42人),父亲人数(48人),奶奶人数(1人),爷爷人数(6人),外公人数(3人),外婆人数(1人)。可见,参与调查对象中,多数是新一代家长,有90人(89.1%),,而老一代家长11人(10.9%),其中20—30岁的家长有66人,占65.35%,31—40岁的家长有21人,占20.79%,41—60岁的家长有11人,占10.89%,60岁以上的家长有3人,占2.97%。

从家长的文化教育程度来看,家长本科学历最多(57.43%),而硕士或以上学历的父母占到

6.93%,小学及以下学历的父母占到5.94%。可见,调查对象中本科及以上的家长所占比例最多,占64.36%,说明调查对象中家长整体素质较高。

选项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及中专

大专

本科

硕士或(及)以上

2.幼儿特征

从幼儿性别来看,男孩(63人)稍多于女孩(38人)。从年级段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小小班或托班的幼儿比例分别为35.64%、22.77%、29.7%、11.88%,小班幼儿较多。其中,独生子女幼儿有83人,占到82.18%,可见,目前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选项

小班

中班

大班

小小班或托班 小计 36 23 30 12 表2 幼儿的年级段表 比例 35.64% 22.77% 29.7% 11.88% 小计 6 2 13 15 58 7 表1 家长的学历层次 比例 5.94% 1.98% 12.87% 14.85% 57.43% 6.93%

(二)家长对学前教育期待的内容

1.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望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的设问为10项问题,并进行排序。

家长送小孩到幼儿园,期望幼儿能学到什么呢?本研究设置了十个选项内容,包括“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责任感、同情心、自信心”、“独立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开心快乐的玩”、“学习兴趣”、“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技能”、“识字、计算等知识,为上小学打基础”。

选项

良好的性格 身体健康

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责任感、同情心、自信心

独立生活能力、自理能力

开心快乐的玩

学习兴趣

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技能

识字、计算等知识,为上小学打基础 平均综合得分 6.52 6.46 5.99 5.37 5.05 4.64 4.58 3.58 3.27 2.8

表3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望程度表

(选项平均综合得分,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 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

2.家长对幼儿性格培养的期望

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那么家长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性特征呢?本研究设问的回答是13项选3项,并进行排序。

选项

自信

勇敢

乐观

独立

合群

宽容

坚强 小计 70 30 58 19 35 14 27 比例 69.31% 29.7% 57.43% 18.81% 34.65% 13.86% 26.73%

关爱

竞争

自制

主动

果断

其他 17 4 7 6 2 2

表4 家长对幼儿性格培养的期望表 16.83% 3.96% 6.93% 5.94% 1.98% 1.98%

由上表所示,对幼儿性格特征的期望来看,家长更倾向于培养孩子“自信”(69.31%)、“乐观”(57.43%)、“合群”(34.65%)、“勇敢”(29.7%)。家长对幼儿性格特征的期望,主要表现在自我价值(如“自信”)、社会性的特征(如“合群”)方面,自我控制(如“坚强”、“勇敢”)方面。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所以,幼儿教师平时组织活动时可以多渗透幼儿的自我价值、社会性的特征、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培养,比如可以组织关于“自信”的主题活动。

3.家长对幼儿教师教育方法的期望

由表5所示,对幼儿教师教育方法的期望来看,家长所选比例最高的三项分别是游戏

(75.25%)、表演(67.33%)和讨论(58.42%)。说明绝大多数家长更希望幼儿教师采用游戏、表演、和讨论使幼儿接受教育。可见,家长强调幼儿活动的主体性,希望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诱导幼儿自己去发现知识,不急功近利和过于追求结果,更重视活动过程的体验。所以,幼儿教师组织活动时,要以幼儿为主体,重视过程的体验,而不强调结果的直接获得,更不强调灌输式的教育。

选项

游戏

表演

讲授

讨论

参观

谈论

操作

科学探讨

发现

观察

演示

示范

其他

[5]小计 92 78 26 67 20 2 2 5 4 2 0 3 3 比例 91.09% 77.23% 25.74% 66.34% 19.80% 1.98% 1.98% 4.95% 3.96% 1.98% 0% 2.97% 2.97%

表5 家长对幼儿教师教育方法的期望表

(三)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期望

由表可以看出,68.32%的家长希望幼儿园开设兴趣类课程,39.6%的家长希望开设技能类的课程,34.65%的家长希望开设游戏类的课程,而仅有12.87%的家长希望开设知识类的课程。说明绝大多数家长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和技能的培养,希望开设兴趣类和技能类的课程,而没有特别强调幼儿对于知识的获取。所以,幼儿在开展课程的时候,可以多设置一些游戏类与幼儿兴趣类的课程。

选项

游戏类

兴趣类 (围棋、主持等一

些关于孩子的兴趣)

知识类

技能类(舞蹈、乐器) 13 40 表6 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期望表 12.87% 39.6% 小计 35 69 比例 34.65% 68.32%

(四)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1.对接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看法。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家长(92.08%)希望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学习,不过还有7.92%的家长认为可以将孩子放在家庭教育。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其中

74.26%的家长更希望将孩子送到公办幼儿园,仅有17.82%的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到私办幼儿园。说明对于绝大数家长,还是希望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同时更希望把孩子送到公办幼儿园去接受教育。不过还是有少数家长支持将幼儿放在家庭教育。可见,目前家长大多数支持学校教育,并且绝大多数希望幼儿进入公立幼儿园学习,但是我国公立幼儿园数量有限,所以国家应该更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创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

选项

公立幼儿园

私立幼儿园

家庭 小计 75 18 8 表7 家长对接受学校教育和家庭放养的看法表

2.对学前教育孩子特长、才艺等的期望。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60.4%的家长将孩子送去参加一些特长班、才艺班、英语班、珠心算之类的课程。还有39.6%的家长没有送孩子参加。说明家长对学前教育孩子特长、才艺等有一定的期望。现在绝大多数的幼儿都参加培训班,家长要重视幼儿自身的意识和感受,对幼儿的期望比例 74.26% 17.82% 7.92%

从社会取向和个人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是否真正愿意或喜欢,想当然的以为是适合幼儿发展,这种强加给幼儿的不属于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自然就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影响幼儿整个生命成长。所以家长平时要多与幼儿沟通,重视幼儿的真实想法与需要。

选项

没有 小计 61 40 比例 60.4% 39.6% [6]

表8 家长对学前教育孩子特长、才艺等的期望表

四、结论、思考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现在,家长对于学前教育有相应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许多家长很重视学前教育。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大部分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而不是因为自己繁忙等的原因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而且大部分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时期是培养幼儿情绪情感、良好的性格、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性格培养上家长更倾向于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社会性和自我控制方面的性格特征;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望,家长更倾向于“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的教育目标;对幼儿教师教育方法的期望来看,家长更期待幼儿教师采用游戏、表演、和讨论教育方法;对幼儿园课程设置,家长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和技能的培养,期望开设兴趣类和技能类的课程。

(二)思考与建议

1.对于家长方面,大部分家长都将幼儿送到一些特长班、才艺班、英语班去学习,家长对于幼儿处在学前教育的重视,我们应给予肯定,但家长是否考虑到孩子是否乐意去上这些兴趣班,家长平时要多问问幼儿的意见和看法。家长期望的教育价值取决于是否以幼儿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即是否满足幼儿的真实需要。只有家长对幼儿的期望满足幼儿生命成长的需要,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所以为更科学的构建幼儿家长期望,结合实际调查,笔者给予家长几个建议。

(1)家长要考虑到幼儿的所有需要。家长要考虑到孩子自身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给予幼儿特定发展阶段的发展水平的教育,满足幼儿发展的多方面的需求。比如对于双休日的安排,要结合幼儿身体和精神上的需要,促进幼儿全身心发展。

(2)家长需尊重幼儿的客观实际。家长必须要把幼儿作为独立的,具有自身尊严和发展的特点的个体来对待,尊重幼儿的客观实际,正确对待幼儿的需要。比如对于幼儿没有兴趣的技能培训,家长不要强加于幼儿,最后使幼儿产生厌学的现象。

(3)家长把幼儿自我意识到的需要作为起点。“家长需要不断把握和调整对幼儿的期望水平,及时关注和倾听幼儿的心声,理解、鼓励、培养幼儿的自尊,满足幼儿社会心理的需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真实需要。”家长首先要了解幼儿的真实需要,将幼儿自我意识到的需要作为构建家长期望的起点,比如对于幼儿自己主动提出的需要,家长要加以重视,可以适当选择给予训练。

(4)家长应将期望定位在“合理区间”。“ 家长期望通过亲子互动过程运作,当期望得到幼儿的认同与接纳之后,从他们自己的内心深处发出了共鸣,经过持续的反馈与调整,家长期望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这时,针对不同自我价值感的幼儿,家长可以适当定位于调整自己的期望水平,发挥期望的激励作用。如果幼儿自我价值高,家长可以适当提高期望;如果自我价值低,家长刚开始的期望就只能定位他们能适应的水平,至适应过程中,通过反馈不断调整,循序提高。同时家长要鼓励与支持幼儿,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让期望水平在沟通与关爱中不断提高;对自我价值感过高的幼儿,家长可以先引导幼儿能正确对待自己,从理想中走进现实后再提高期望。

(5)家长把幼儿的他明需要作为构建期望的终极期望。“幼儿的他明需要属于幼儿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需要,但与幼儿生命成长的需要相一致的需要。幼儿的他明需要和幼儿自我意识的需要一起共同构成了幼儿的需要。尽管幼儿没有意识的需要,但是与幼儿生命成长的方向和轨迹是相一致的,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及其他成人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在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中形成的,是一种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所以家长在构建幼儿的期望的时候,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即满足幼儿的真实需要,实现期望的教育价值。

2.对于幼儿教师方面,家长不希望教师通过灌输性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变成接受器,更多的家长希望教师通过游戏、表演、讨论使幼儿在玩中、讨论分享中获取新的知识,更多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望,家长更倾向于“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的教育目标。家长对幼儿性格特征的期望,期望主要表现在自我价值(如“自信”)、社会性的特征(如“合群”)方面,自我控制(如“坚强”、“勇敢”)方面。所以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结合实际调查,笔者给予幼儿园教师几个建议。

(1)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教师要一切以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教育方式和内容也要适应幼儿时期孩子的发展水平,不能强迫孩子去接受他们不能接受的知识。

(2)寓教于乐。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等方式进行,这样既符合孩子的天性,又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孩子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应重视“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加强家园合作与交流。为促进幼儿更好的健康发展,教师加强家园合作与交流,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幼儿在园中的一日表现以及教育孩子的有效信息,教师则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掌握幼儿的在家的基本情况,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同时获取家长对其教育工作的支持和[9][8][7]

配合,二者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平等合作交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家长友好相处,求得家长的理解、协作和支持。

3.对于幼儿园方面,大多数家长重视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希望幼儿园开展兴趣类和技能类课程,所以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的发展,结合实际调查,笔者给予幼儿园几个建议。

(1)幼儿园在课程设置时可以多开展一些符合幼儿的兴趣(如主持、围棋等)的活动和培养幼儿技能(如舞蹈、乐器)的活动。

(2)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以专题的形式学习有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定期组织的家长会上向家长做解释和宣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解答和解惑,在一种双向互动的形式下帮助家长对学前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3)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进行一日教学的观摩活动,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意识,在多种形式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让家长感受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的表现与需求。

(4)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倡导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为家长在日常的教养活动中提供支持。

(5)幼儿园可以在园内的宣传栏中开辟“家长专栏”,介绍幼儿的一些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从而提高家长对于幼儿身心特点的认识。

4.对于教育部门方面,还是存在少数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的发展,结合实际调查,笔者认为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宣传一些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是家长对于学前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5.对于国家方面,大多数家长希望将幼儿送到公办幼儿园教育,所以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的发展,结合实际调查,笔者认为国家可以加大发展学前教育,创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

综上所述,对于家长,家长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的构建期望,才能发挥巨大的教育价值;对于幼儿教师,要一切以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寓教于乐,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对于幼儿园,可以开设幼儿感兴趣的课程,加强家园合作;对于教育部门,加强宣传教育知识;对于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创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总之,只有全民重视学前教育,才能办好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翠娣.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期望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1987,(2):33.

[2]陈斌.幼儿做事能力的发展与家长的教育期望--中日韩文化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2,(2):33.

[3]刘苒.幼儿园教育现状与家长期望之间矛盾的调查及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2011,(3):7-9.

[4]谢德蓉.新老两代家长对幼儿期望的比较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9,(2):33.

[5]周爱保.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历史与比较,2006,(4):60.

[6]沈颖.科学构建幼儿家长期望的理性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学报,2009,(12):28-29.

[7]宋宝忠,蔡小明,杨钮玲.家长期望教育价值的思考与探索[J].唐都学刊,2003,(3):2.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www.gov.cn/jrzg/2010—07/29.

[9]罗仁福等.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10]杨丽.从《纲要》看我 国学前2012年第1期教育的现状和改善对策— — 基于21世纪百万宝贝价码的分析[J].教育改革, 2012, (1): 6-8.

[11]林慧莲.论家长的过高期望[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6,16(4):107-109.

[12]陈立人,史春宜.儿童教育中家长的高期望值论析[J].教育探索,2007,(11):116-117.

[13]刘宝根,李菲菲,宋武.基于家长描述的幼儿园教育内容观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6,4:51-52.

[14]王明晖.“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些什么?”讨论之一:一些值得关注的见解[J].学前教育研究,1996(1).

[15]李凌艳等.2-6岁儿童母亲教育观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1997(3).

[16]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6):48-50.

[17]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4):63-65.

[18]宋宝忠,王平川.根据教育价值构建科学的家长期望[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8(5):99-102.

[19]叶陆萍.关于80后农民工对幼儿教育期望的调查研究——以上海黄浦区小商品市场为例[J].工作研究,2011,

(7):193.

[20]梁风.广西农民家长教育观念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152-153.

[21]赵菲.家长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期待研究[D].云南: 西南大学, 2011.

[22]刘利丹.家长对早期教育相关问题观念的调查研究[D].云南: 西南大学, 2007.

Paren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xpectations study Weitiantian Tutor:Zhaorui

Education College Pre-school education091

Abstract:The research to the public, private kindergarten in Lishui City for the analysis of samples, to understand the expectations of Lishui City paren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Through the study found that most parents want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kindergarten receive education, pre-school period is also aware of the foster children of emotions and feelings, good character, the

critical period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he author of education

recommended from parents, preschool teachers, kindergarten, education departments, national

perspective.

Key Words:Parents; young children; expectations; teachers; strategy

附录一

《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调查研究》问卷调查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了解您对孩子的期望,从而为家庭教育更好

发展提出建议。此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所有的问题的回答无正确和错误之分,

您只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况回答即可,不会对您有任何影响。调查结果

供学术研究使用,我们将您的回答绝对保密,请您放心如实填写,不必有任何顾虑。

问卷填写说明:

(1)本问卷共2页。

(2)带括号的的问题,请填写您的真实想法和情况。

(3)注明是多项选择的题目,请您根据具体要求在您认为合适的字母划

“√”或将答案填在下括号上。

(4)其余为单项选择题,请您在您认为最合适的数字划“√’,。

真诚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衷心祝愿您家庭幸福!

1.您是孩子的( )

A.妈妈 B.爸爸 C.奶奶 D.爷爷 E.外婆 F.外公

2.您的年龄位于( )

A.20—30岁 B.31—40岁 C.41—60岁 D.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教育程度是( )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及中专 D.大专 E.本科 F.硕士或(及)以上

4.您的职业是( )

A.工人 B.农民 C.公务员 D.技术人员 E.经商 F.教师 G.其他

5.您孩子的性别( )

A.女 B.男

6.您孩子所在的年级段(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C.小小班或托班

7.您的孩子是否是独生子女( )

A.是 B.否

8.您更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请您对以下的幼儿园教育目标进行排序, ① 识字、计算等知识,为上小学打基础 ② 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技能 ③ 语言表达能力 ④ 身体健康 ⑤ 良好的性格 ⑥ 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⑦ 开心快乐的玩 ⑧ 学习兴趣 ⑨ 责任感、同情心、自信心 ⑩ 独立生活能力、自理能力

9.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您倾向于让您的孩子在哪里接受学前教育( )

(1)公立幼儿园 B. 私立幼儿园 C. 家庭

10.您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养成( )性格特征(多选题,最多选三个)

A.自信 B.勇敢 C.乐观 D.独立 E.合群 F.宽容 G.坚强

H.关爱 I.竞争 J.自制 K.主动 L.果断 M.其他

11.孩子在幼儿园,您更希望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

第一选择( )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

A.游戏 B.表演 C.讲授 D.讨论 E.参观 F. 谈话 G..操作 H.科学探讨 I发现法 J观察法 K 演示法 L示范法 M其他

12.您的孩子有没有参加一些特长班、才艺班、英语班、珠心算之类的课程。

A.有 B.没有

13.您希望幼儿园开设哪类课程( )(多选题,最多选三个)

A.游戏类 B.兴趣类 (围棋、主持等一些关于孩子的兴趣) C.知识类

D.技能类(舞蹈、乐器)

14.如果孩子是另外一种性别,您对他(她)的希望和要求是否相同( )

A.是 B.否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致谢

随着毕业论文的逐渐完成,也意味着我即将离开这个呆了四年的丽水学院。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眼又到了每年一度的毕业季,与以往不同的是,即将离开的不是学姐学长,而是我们自己。我知道,这是一个结束,但也正是我人生的开始。

回首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发现自己也在慢慢成长,这其中自然是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班级同学的热情帮助以及寝室同学无时不刻的关心,谢谢你们让我的回忆里是满满的温暖。

在这里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赵蕊老师。不管是从论文的选题、研究的设计、资料的收集以及论文的撰写,赵老师都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的精神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深深地影响着我。并且还不厌其烦地帮我找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引导我循序渐进地找到解决的办法。我想,在这过程中,我并不仅仅只是完成了一篇论文,更多的是学到了一种研究人的精神,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于我以后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感谢李小花老师,在学年论文的编写中给予我极大帮助,为我在毕业论文的编写打下基础。

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做我坚强的后盾。

致谢人:魏甜甜

致谢时间:2012年12月18日

PARENTAL EXPECTATIONS VERSUS CHILD PERFORMANCE Young children desire to please their parents. Children may behave with interference if they can’t meet their parents’ expectations. Such as Bragging, blaming, cheating, crying, displaying anger, acting

depressed, being the class clown, giving sullen responses, and overcompensating in other areas are all behaviors that may have been started through a child's attempt to meet unrealistic parental expectations. The technique described in this thesis is a graphic approach which designed to compare parental expectations toward their children with children’s level of achievement.

Seginer (1983) stated,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parental expectation does influence the child's

performance in school." Unrealistic parental expectations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a child's behavior in school .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ealed few published materials relevant to the stress placed on children by the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of parents or on counseling approaches that have attempted to alleviate this particular stressor.

Through using the following technique and comparing the photographs, may be drawn of parental expectations as perceived by children compared with each child's perceived success in meeting those expectations. By using this technique, the children seem to experience relief because they are able to talk about feelings about failure, pressure, frustrations, anger, or pride and accomplishment. With this technique, it is possible to show how children’s view toward parental expect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get parents’ permission before using this technique.

Before the chart is constructed, the child should show a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expectation." Explain to the child that parents expect you not to touch a hot stove or to behave in a certain way in a restaurant. Explain that this is an important job for the parents and that these

expectations are necessary for the safety and welfare of their children. Tell the child that someday they will do the same as their parents do.

Emphasize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what Mom and Dad want from the child (what they expect). Tell the child that to find out this information, you will play a game with him or her.

The materials required for the activity include a sheet of unlined paper, a pencil, and a set of crayons or magic markers. Using a preprinted form might make children view this activity as a test and become anxious. If children regard it as a test , they might try to be "right" rather than honest.

Ask children to choose a color of crayon or ink to represent Mom and another color to represent Dad. Pick one more color to be the child's "really-really" color. This last color will represent the child's

perceived actual performance (what the child "really, really" thinks it is). Code each color in the corner of the paper. Use M, D, and R to represent Mom, Dad, and really-really respectively.

Begin by drawing a vertical line on the paper, Explain to the child that the top of the line is the best or top of the class. The line continues downward to be very good, middle, and bottom. Never use the bad words to describe the bottom of the line. Rather, use words like low or very low.

Next, label the line with one school subject (e.g., math) and later add a line for each school subject. A line may be added for any special program or area of achievement including personal behavior, music, art, and sports.

Ask the child to take the crayon representing Mom and to mark on the first line where Mom wants the child to be in math. Then ask the child to mark where Dad wants the child to be. Then say to the child, "Now take your really-really color and mark on the line where you think you really are."

Draw the next two to five lines to cover the remaining curricula. Complete each line, one at a time, so the child can concentrate on that area. Keep the child's colors organized because, sometimes, the youngster gets so busy thinking about what parents want that he or she forgets the colors selected. In some case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markers away except for the one being used.

Draw three more lines covering the areas of art, music, and sports. Explain that these are not limited to school activities. Art may include art lessons or any creative endeavor. Music may include piano, instrument lessons, or choir. Any area of sport may be included, such as: soccer, swimming, skiing, baseball, and gymnastics. Do one area at a time just as you did with the academic areas. Sometimes children will not have a clear message of how their fathers might expect them to do in music or how mothers expect them to do in sports, or vice-versa. In such cases, children can pass or make the best guess.

Draw two more vertical lines, one representing the child's behavior in school or away-from-home behavior, and the other for the child's behavior at home. Lines covering other areas could include responsibility (taking care of what you have to take care of), promptness (doing things on time),

cleanliness (baths, brushing teeth, cleaning room, picking up after yourself), honesty (telling the truth), and popularity (having friends, being a leader).

After marking all the vertical lines, cover the right half of the paper (nonacademic areas) with a piece of paper and ask the child which of those exposed areas are comfortable for them. Mark any the child mentions with a plus sign. Next, ask if there are any areas that are uncomfortable for him or her. Mark these with a minus sign. Now, cover the left half of the chart and repeat the procedure. These plus and minus marks usually correspond closely to the child's success or failure in meeting parental expectations. As a check, ask the child what the really-really color means. Children usually understand that it

represents their thoughts about where their levels of achievement are or how well they are doing in each subject or activity.

Ask children what the chart means to them. Sometimes they may see that mothers want them to be good at everything, or they notice that the really-really marks are below the parents' marks in most areas.

A definite or consistent pattern of really-really marks below Mom and Dad's marks indicates a possible trend in the child's perceptions. Select an academic area having the greatest discrepancy. Point out to the child where the really-really color is marked. Say, "This is where you are, and this is where you think

Mom and Dad expect you to be. What do Mom and Dad say about this?" Often the child will respond that the parents' message would be to try harder. This seemingly innocent encouraging remark by a

parent can be a failure message to the child. If you ask children if they have been trying, invariably they will answer yes. They may give a shrug, tears, or sometimes an angry response. Their response helps you understand their feelings about not being able to satisfy parental demands and how frustrating and depressing it could be to feel failure no matter how hard they try. The next step could be a time to begin talking about the behaviors the child uses to deal with these feelings.

The chart could be shared with the parents, but only with the child's approval. Children might want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and might want their parents to understand their feelings. Some children may be afraid to let their parents see the chart. If permission is granted, emphasize to the parents that the chart is their child's perception of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may not be the actual expectations the parents have. It does not seem to make a difference if the entire grid is clustered toward the top, the middle or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chart. The important finding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what the children think they are doing and what they think the parents want from them. When parents have not given a clear

message about how they expect their child to perform, the child may hesitate to mark the grid or line. The importance of parental messages is demonstrated in the activity. The goal is for parents to express realistic expecta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ir child's ability. It is difficult for parents to know when they are expecting too much or too little from their children. It is even more difficult, as Wagner (1979) pointed out, to help parents learn how to temper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for their children with the

encouragement children need to reach their potential. In other words, how to encourage a child without sending a failure message could be the topic of a group session with parents.

父母的期望对孩子的影响

年幼的孩子渴望取悦他们的父母。如果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很多的干扰行为。比如吹牛,指责,欺骗,哭泣,愤怒,郁闷,小丑,忧郁和其他一些过度行为,通过孩子的尝试,以满足不切实际的父母期望。在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技术,是一种图形化的方式来比较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的成绩水平。

Seginer(1983年)研究表明,父母的期望,确实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切实际的父母期望对孩子在学校行为表现会产生负面影响。以往文献显示,强调对儿童的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辅导方法,试图缓解压力源。

通过使用以下技术,通过图象可以得出,父母的期望是被孩子相比,每个孩子的感知到的成功在满足这些期望。通过使用这种技术,孩子们似乎体验到解脱,因为他们可以谈论感情的失败,压力,挫折,愤怒,或自豪感和成就感。利用这种技术,它可以显示父母的孩子们如何看待父母的期望。重要的是要使用这种技术之前有父母的同意。

在图表的构造,孩子应该表现出理解“期望”这个词的意义。告诉孩子,父母的期望你不会接触热炉或以某种方式在餐厅,对于父母,这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为家长和他们的孩子的安全和福利的这些期望是必要的。告诉孩子,有一天,他们做父母一样。

强调的是,你有兴趣在和爸爸妈妈的孩子(他们)要。告诉孩子,要找出这个信息,你将扮演一个与他或她的游戏。

活动所需的材料包括无衬里纸,一支铅笔,蜡笔或魔法标记和一组的片材。使用预印的表格,可能会导致儿童观看这项活动作为一个测试变得焦虑。如果孩子们认为这是一个测试的情况,他们可能会是“正确的”,而不是诚实的。

让孩子选择一个代表爸爸妈妈和另一种颜色的蜡笔或墨水的颜色来代表。挑选更多的色彩是孩子的“真的,真的”色。这最后的颜色代表的孩子“真的,真的”认为这是孩子的感知实际性能。代码中的每种颜色的纸张的角落。使用M,D和R代表爸爸,妈妈,真的,真的。

首先通过在纸张上画一条垂直线,跟孩子解释线的顶部是最佳或顶部的类。 该生产线下调至非常好,中部和底部。切勿使用不好或失败的话描述该线的底部。相反,可以使用像低或非常低的词语。

下一步,标签与一所学校科目(如数学),然后添加一行每所学校的科目。A线可以添加任何特殊的程序或包括个人行为,音乐,艺术和体育领域的成就。

让孩子用蜡笔代表妈妈,妈妈希望孩子在数学上标注的第一行。 然后,让孩子标记爸爸想要孩子去哪,然后对孩子说:“现在你拿着真的真的颜色笔进行标记你认为你真的在哪。”

绘制在未来两到五年行支付余下的课程,完成的每一行,每次一个,所以儿童可以专注于该领域。保持孩子的颜色组成,有时,因为年轻人会忙于思考父母希望他或她忘记的颜色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采取的标记距离,除了第一次使用。

绘制三线覆盖领域的艺术、音乐和运动。这些都不是有限的学校活动。艺术包括艺术课或任何创造性的努力。音乐可能包括钢琴,乐器课,或合唱团。在所有体育领域中,覆盖了足球,游泳,滑雪,棒球,体操。做一个区域的时候,就像您的学术领域。有时候,孩子不会有一个明确的信息,他们的父亲可能期望他们做的音乐或母亲如何期望他们做运动,或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可以通过做最好的猜测。

画两条垂直线,一个代表孩子在学校的行为或在家之外的行为,以及其他在家里对孩子的行为。线涵盖其他领域可能包括责任(你有什么照顾照顾),反应 (做事时),清洁(沐浴,刷牙,清洁房间,自己收拾),诚实(说实话),人气(有朋友,作为一个领导者)。

标记所有的垂直线后,覆盖一张纸的纸张(非学术性的地区)的右半边,然后问孩子,哪些暴露部位是舒适的。标记所有的孩子中提到的一个加号。接下来,询问他或她的区域是否有不舒服,记住这个减号。现在,覆盖的图的左半边,并重复上述步骤。这些加号和减号标记通常对应着密切满足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的期望。

一查,问孩子真正的,真正的颜色意味着什么。孩子们通常所理解的,它代表了关于成绩水平的想法是如何让他们很好的完成每一个主体或活动。

问孩子什么的图表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有时,他们可能会看到母亲希望他们能好一切都很克,或他们注意到,大部分地区低于父母的标记标记是真的,真的。一个明确的和一贯的模

丽水学院2013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式,真的,真的爸爸妈妈的标记下面的标记表示在孩子的看法可能的趋势。选择一个学术方面最大的差异。指出孩子真的,真的颜色标记。说,“这是你在哪里,这就是你想和爸爸妈妈希望你是怎么和爸爸妈妈说这件事?”通常情况下,孩子会回答说,父母的消息将更加努力。这种看似无辜的鼓励的话,由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失败的消息。如果你问孩子,如果他们一直在努力,不约而同地,他们会回答“是”。他们可能会耸耸肩,眼泪,有时愤怒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可以帮助你了解他们的感受,不能够满足家长的需求,以及如何令人沮丧和郁闷,也可能是觉得不管他们如何努力失败。下一步可能是一个时间开始谈论孩子使用的行为处理这些感情。

图表可以与父母共享,但只有孩子的批准。孩子们可能想,以减轻压力,可能会希望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的感受。有些孩子可能会害怕让父母见图表。如果授予权限,向家长强调的图表是他们的孩子的感知父母的期望和可能不实际的期望的父母。

它似乎不使有差别,如果是集群整个网格朝向的顶部,中间或图表的下段。最重要的发现是什么的孩子认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认为父母想从他们之间的距离。当父母没有给一个明确的信息,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表现如何,孩子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标记网格或线。父母的消息是体现在活动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是为父母来表达自己孩子的能力相应的切合实际的期望。这是困难的父母们要知道,当他们正期待过多或过少和他们的孩子。它更是困难,因为瓦格纳(1979)指出,要帮助家长学习如何锻炼不切实际的期望,为他们的孩子,鼓励孩子需要达到自己的潜力。换句话说,怎样鼓励一个孩子,不发送失败的消息,可能是与父母同住一个小组会议的主题。

2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