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中高等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探析

2006年第3期

高教探索

HigherEducation

Exploration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中高等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探析*

卢彩晨

摘要: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中,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状,并就其产生高等教育机会不

平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阐明了日本缩小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对策,以及日本缩小不同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机会平等

日本高等教育入学率“1963年开始超过15%”[1],这标志着日本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而日本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正是其经济“高速成长时期”[2]。因此,在日本社会科学领域中,长期流行的是所谓“日本是一个平等社会”[3]的神话。然而,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渡边雅男教授引用了大量的材料,撰写了《现代日本的阶层差别及其固定化》一书,深入分析了日本阶层构造的现状及各阶层的巨大差别,证明日本仍然是一个阶层分明的社会,而且,这种阶层差别正逐渐被固定化。那么,这种阶层化,对日本的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日本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状况

(一)从总体上看,日本不同阶层高等教育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日本学者岩本健良认为,“高等教育机会的阶层之间差异,主要是指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阶层间学力差异;另一个是指出身阶层差异”[4]。而出身阶层差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家庭所得。因此,分析家庭所得与高等教育在校生的相关性,便可以弄清不同阶层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程度。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自1968—1996年五个阶层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总体上呈逐步缩小的趋势。但是实际上,在不同类型大学之间,各阶层之间子女的入学机会仍然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收入阶层仍然在高等教育机会上占有很大优势(见图2、3)。所不同的是,国立大学的

入学机会与总的趋势相同,而且机会缩小的幅度更大;而私立大学虽然在不同阶层间的差别总体也在缩小,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图1

1969 ̄1996年不同所得阶层学生在籍比率

图21968 ̄1996年国立高校不同所得阶层在籍学生比率

收稿日期:2005—11—07

作者简介:卢彩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福建厦门/361005)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项目批号AIA030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15・

・博士论坛・

图3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中高等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探析

表2

父母学历和子女进入大学的难易度排序(1994年.单位%)

1968 ̄1996年私立高校不同所得阶层在籍学生比率

父亲的最终学历研究生院大学

短期大学专门学校高专・・高中初中

资料来源:矢野眞和,《高等教育政策と費用負担の在り方にする調查研究》(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最終報告書,2001年,3(85))。

大学入学难易度

70 ̄5.361.4

1.623.53.8-3.870 ̄31.920.543.2--4.5

60 ̄6950 ̄593.31.838.926.22.43.237.911.4-5.7

7.213.70.86.5

其它无回答

母亲的最终学历研究生院大学・

短期大学专门学校高专・・高中初中其它无回答

大学入学难易度

60 ̄6950 ̄5910.9

18.056.49.5-.5.2

5.114.559.713.70.26.7

(二)不同阶层子女在能否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阶层子女能否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与父母的职业具有相关性,更主要的是不同文化背景对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力更大。下面从父母的职业和父母的学历两个层面对子女能否接受高等教育进行分析。

从父亲的职业与子女进入大学的机会来看,表1的数值表明,父辈职业是专门职业、管理层和白领阶层的学生,占据了高等教育机会的60 ̄70%以上,而其他阶层的比例则很小。可见,不同职务阶层的子女进入大学的机会存在显著差异。企业管理职务阶层的子女进入大学的机率最高,而农林渔业的子女绝大多数与大学无缘(见表1)。

表1

父亲的职业和子女进入大学的难易度排序

(1994年,单位%)

资料来源:苅谷剛彦,《大衆教育社会のゅくぇ》(中央公論新社,2003年,11.98)。

此外,从父母的文化背景对子女升学意识的影响来看,高学历父母与低学历父母在子女升学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而且,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与父亲的学历比较而言,母亲的学历水平对子女升学意识的形成会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因此,苅谷刚彦教授指出,经济不财政援助等实现教育平等,但平等,可以通过奖学金政策、

是,如果家庭文化不同,则不是简单地可以解决的。把父母向孩子传达的阶层文化作为媒介,把家庭传承的文化资本

父亲的职业

专门职业大企业管理职务

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管理职务中小企业管理职务大企业的白领(管理职除外)政府机关的白领(管理职除外)中小企业的白领(管理职除外)大企业的蓝领中小企业的蓝领政府机关的蓝领农林渔业自营者其他

大学入学难易度

70 ̄

7.628.02.315.26.83.88.3-2.3--17.4-

60 ̄696.618.56.6-7.14.35.72.84.7-3.314.23.3

50 ̄596.79.44.716.66.34.16.33.76.71.41.822.9

2.9

用学校的学力来代替,则两代人之间的不平等,被再生产,社会的不平等也被再生产了。[5]可见,与经济因素相比,文化因素在缩小不同阶层高等教育差别过程中,作用更大。因此,提高各级教育的入学率,提高弱势文化群体的文化力,应该是缩小各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核心因素。

表3

父母不同文化背景与子女的升学意识(1987年,单位%)

双亲和本人双亲不认定自己不认定双亲和本人都认定升学

经营者、专业职务中下级管理职务私营者劳动者、农民父亲母亲

低学历高学历低学历高学历

都不认定

90.5

87.074.170.468.489.373.194.6

3.35.810.6.0511.914.04.511.81.6

5.05.77.110.46.15.17.53.8

1.21.58.27.411.40.87..50.0

资料来源:苅谷剛彦,《大衆教育社会のゅくぇ》(中央公論新社,2003年,11.98)。

资料来源:[日]藤田等,《文化阶层性与文化再生产》(东京大学教育学部纪要,1987年,第27,58页)。

从不同文化背景来看,不同文化阶层的子女在能否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父母高学历,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相对较多(见表2)。

(四)不同阶层子女进入国、私立大学的机会存在一定差异

从表4的数据来看,高所得阶层和低所得阶层子女,

・16・

从图5、图6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出,在各阶层中,男女的入学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女子的入学率一般普遍低于男子的入学率。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即使在同一性别中,也存在着阶层差异。

图4不同出身阶层的男子高等教育入学率(%)

在接受国立、国立中央大学和一般私立大学的机会上虽然存在差别,但是,其差别不明显。在进入私立核心大学的机会上,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高所得阶层子女入学率为54.2%,而低所得阶层仅为22.3%,差距在一倍以上(见表4)。而之所以高所得阶层和低所得阶层子女,在接受国立、国立中央大学和一般私立大学的机会上差别不明显,关键的一点,可能是由于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学费差异缩小的缘故(见表5)。

表4

不同所得阶层进入不同类别学校的差异(1996年)

合计国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私立大学私立核心大学

低所得阶层34.6中所得阶层23.0高所的阶层42.3

43.823.033.3

31.524.244.2

31.822.945.3

22.323.554.2

资料来源:矢野眞和,《高等教育政策と費用負担の在り方にする調查研究》(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最終報告書,2001年,3.(90))。

图5不同出身阶层的女子高等教育入学率(%)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1975年私立大学的入学费是国立大学的1.9倍,到1994年,两者的差距已经是微乎其微了。而且从每年应交纳的费用即讲课费来看,两者的差距也在渐渐缩小。1980年是2.0倍,1985年1.9倍,1990年1.8倍,1994年1.7倍。可见,由于国立和私立大学学费差距的缩小,对不同阶层进入国立和私立大学的机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表51975 ̄1994年国立和私立大学学费等的变化(单位:日元)

年度

国立大学讲课费

入学费

私立大学讲课费

入学费

图4、图5资料来源:

[日]荒牧草平,《教育機会の

(7)23)。

197536,0001980180,0001985252,0001990339,6001994411,600

50,00080,000120,000206,000260,000

182,677355,156475,325615,486708,847

95,584190,113235,769266,603280,892

格差は縮小したか》,选自[日]近藤博之编的《戦后日本の教育社会》(東京大学出版会,2000年,

(六)不同地域的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从表7数值中看出,三大都市圈的大学基本上被中上层子女所“控制”。根据窦心浩的研究,“家庭收入的不平等,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就是说“大都市的各家庭收入比地方高”,而“私立大学大部分都集中在大都市”[7],加之大都市还设有国、公立大学,因此,大都市及其周边地区与地方相比,入学机会明显就多。对于收入较少,住在地方的学生而言,更多的只能通过进入地方的国立大学来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资料来源:[日]窦心浩,《日本の高等教育シ

ステムにぉける国立大学と私立大学の機能》(日本学論丛,2001(11))。

(五)男女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从表6可以看出,从1955年到1990年男女在接受大学教就男女育机会上存在显著差异,基本上是两倍以上的差距。平均来看,每4个人中升入大学的不到一个人。就女子而言,每5人中不到1人。而且,就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类别来看,

[6]

其中“40%以上是通过进入短期大学实现的(1990)”。

表7不同阶层在三大都市圈的入学机会差异(1996年)

表6大学升学率的变动

合计国立中央国立其它私立核心私立其他

1990

33.415.224.6

19551970197519801985男13.113.720.722.027.340.439.338.6女2.42.54.65.26.512.512.313.7合计7.98.212.813.817.126.726.126.5

资料来源:陆泽军等译,

低所得层33.2中所得层24.0高所得层42.8

资料来源:

27.623.149.3

33.422.843.8

21.924.054.0

29.622.348.1

[日]渡边雅男著

[日]矢野眞和,《高等教育政策と費用

的《现代日本的阶层差别及其固定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94页)。

負担の在り方にする調查研究》(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最終報告書,2001年(3),第91页)。

・17・

四是加快私立大学,尤其是私立短期大学发展。“在

二、日本缩小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措施

本文认为,在缩小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方面,教育外部和教育内部诸多因素协同作用,缩小了不同阶层间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大量转移农业人口。进入1960年,日本农林渔业和其它产业的收入差距扩大了将近两倍,因此,加速了农民层的解体。从图6可以看出,农业世袭率从1955年的62.9%,下降到1985年的19.5%。可以说,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的大量转移,农民与其他产业相比,收入差距的缩小,以及城乡差别的缩小,为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使缩小不同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别、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成为可能。

图6

1960 ̄1970年的10年间,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学生数,

私立大学的增长幅度都远远高于国、公立大学。在学校数方面,与国立大学增长47.5%、公立大学增长11.1%相比,私立大学增长了几乎1倍。学生数增长率方面的差异更大,国立、公立大学分别为64.7%和70%,私立大学则高达174.2%。”[9]到1994年,两者的数值分别扩大到了“73.3%和73.4%”[10]。战后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可以说包括短期大学在内的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在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尽管私立学校内部仍然存在着阶层差异,但是,正是日本私立大学,尤其是私立短期大学的快速发展,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国民上大学的问题,特别是女性群体上大学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私立大学在缩小不同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启示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由于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不同收入家庭子女之间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也同样存在着如何缩小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问题,而日本的经验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加快经济发

展,加快小城镇化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别,转移农业人口,是缩小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根本所在。(2)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彻底改变“穷国办大教育”的现状,惟其如此,才能满足更多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3)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升级换代的需要,大力发展与日本短期大学相似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但可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缩小不同阶层入学机会的差异。(4)要继续坚持和实施“奖、助、减、免、贷”工程,并适当加大受与面和受与额度,切实保证“贫者有其学”。

参考文献:

[1][2][9]胡建华.战后日本大学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44,127,146.

[3][6][日]渡边雅男.现代日本的阶层差别及其固定化[M].陆泽军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

1955 ̄1985年农业世袭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今田高俊,《社会阶层と政治》(东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68页)

二是发展国立大学。战后日本实行“一府县一国立大学”政策,在各都道府县均质分布,对缩小高等教育的机会差别起到了一定作用。从1970年到1994年,无论哪个年份,无论哪个所得阶层,国立大学中出身不同家庭的学生数,都基本平均,没有明显的差别。而私立大学中各所得阶层的差别比较明显。这说明,国立大学在缩小不同阶层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差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20世纪80年代曾因为国立大学的收费增加,以及考试科目比私立大学多等原因,出现了“逃离国立”的现象,但是,从总体上看,这并没有影响国立大学为不同阶层提供相对均等的高等教育机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立高校的学费较低,对各阶层学生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低所得阶层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另一方面也与国立高校数额较高的奖学金政策和学费减免政策有关。

三是实施学生援助政策。对学生的援助政策,主要通过奖学金和减免学费来实施。在日本,占奖学金比率最大的是育英会奖学金。虽然日本的奖学金不是无偿提供的,是贷与制,而且数额不大,但是在缩小高等教育机会差异上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一点从奖学金的贷与面就可以看到。据1995年统计,公立大学的贷与率是21.3%,“国立、

私立大学学生是8.9%”[8]。至于减免学费,也和奖学金制度一样,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但是,在缩小高等教育阶层差别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95.

[4][日]岩本健良.新しぃ市民社会の高等教育[A].[日]近藤博之编.戦后日本の教育社会[C].東京大学出版会,2000.(7).80.

[5][日]苅谷剛彦.大衆教育社会のゅくぇ[M].中央公論新社,2003.11,202.

[7][8][10][日]窦心浩.日本の高等教育システムにぉける国立大学と私立大学の機能[J].日本学論丛,

2001(11):15,12,16,11.

・18・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