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没用杠杆托起地球顶

最近貌似市场很消停,既没什么大利好,也没任何大利空。市场沿着骑行客《3000点为什么重要?》一文所阐述的逻辑,继续在过去十年来最重要的关口焦灼。

如周日所言,“券商加杠杆”这种只存乎于散户情绪中的利好就维持了一天。加上昨日的高开,加仓捉反弹短线大多是要吃套的。

在骑行客的风凉话背后,倒有个有趣的看点。过去两年来正确不断的2015牛市券商届首席网红-任泽平发出了“使劲干”的呼声。

这厮成名于2014年下半年的“改革牛”,说A股能涨到5000点。其实从2011年末开始,各路券商宏(shen)观(gun)分析师,发出过3000-10000点的各种“呐喊声”,只蒙中了他一个。

去年10月,他英(jiao)明(xing)地对了第二次!这说明他不是蒙的啊?!

就算他凭真功夫算对了两次,紧接着与同是国泰君安首(zou)席(xue)经济学家林采宜开撕。人家还是个弱女子,都不放过,急吼拉吼划清界限,暴露了其李大霄之流的本质。

网红李大霄好歹如今以不到papi酱1/5粉丝的数量,头顶中戏小女子10倍的估值。果然娱乐八卦视频的粉丝都是剁手女,远不及金融财经股票的拥趸-多金男来得多,估值(不是现金,更不是消费)也差了一大截。骑行客公众号背后的男女看官比例是6:1,本来实力不够,想靠颜值调结构。现在人告诉不必,我的高净值客户没人想看我脱面具。

还是回过头来说实力。一届领导人都会有一轮“党国牛”,一轮牛市都会捧出一批不炒股的“股神”。任泽平、李大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他们是证券从业人员,按我国现行证券法根本不能炒股。所以本质上和刷嘴皮子,弄笔杆子的网红没什么区别(等有一天我公号的收入超过了我股市里的收益,我就再也不谈股票,因为我会觉得自己不够格,索性现在还差了好几个数量级,所以你们至少几个月内不用愁这事)

本轮李大霄、任泽平,那么谁又是上轮2007年牛市最有实力的“唱将”呢?

高善文,其“封神”始自于2007年2月牛市初阶的调整。有兴趣者自可翻看当年的K线图 - 又是3000点的临门一脚。当时这个点位不仅是历史新高,而且是翻过又一个整千点整数关口。还记得雪球第一大V小小辛巴在2015年1月底,创业板指创新高,且面临2000点关口踟蹰不前时发出的牛市见顶呼声?这一“败笔”楞是被跟14撕得个稀巴烂。我们伟岸的高善文博士则是在大家2007年2月27日,上证指数日跌300点,跌幅8.84%之际发出了“越跌越买”的呼声。据说,当时光大证券的会议室凝固了,连他抽烟吐雾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封神”的人总会有些“神话”的故事,流传在上一代股民的之间,在某个阴差阳错的时点被一个怀旧的老古董述说给新韭菜听。

2006-2007,他对了好几次。想加深印象的可上淘宝搜他的绝版著作《透视繁荣——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进一步膜拜他的“神迹”。

大概只有我还好事,把他2009年后从光大跳槽至安信后发表的宏观分析报告一篇不拉地看了,不仅看了,还从他日渐高深的逻辑中梳理出同样日渐隐晦的对后市操作的“指导意见”。此后,正确率跌落凡间,媒体自也不再报导。一个连股市都预测不对的人,如何能成为财经界的网红呢?

与李大霄比起来,这些光大、安信、国泰君安等一线券商的宏观分析师还是过于学究。怎么能把自己的一世英明绑在对后市的预判上呢?64个人猜涨跌,总有1个人能连对6次。全世界60亿人全部做宏观分析师,连猜对32次涨跌的就只剩下1人(2^32=4,294,967,296)。猜得越多,越暴露自己更多只是靠运气的眷顾罢了。

这是为什么骑行客从来不猜盘,因为我知道自己无力。

李大宵则聪明得多,他的婴儿底,钻石底在历次熊市中被无数次击穿,可他总能靠“巧舌能簧”蒙混过关。等到市场重新上涨,以“A股最后一个多头”自居,骗取深深套牢的股民同情。这不是学术,不是运气,而是宗(pian)教(shu)。哪怕错了,依然相信。

我是没这本事,面对券商“加杠杆”,利益关联方 - 券商分析师拼命唱多,而我今晚不眠也要把这欠大家的“杠杆”实质给说清楚。

为什么反弹时,小票涨得快,大票涨得慢?

为什么反弹时,亏损企业涨得快,绩优股涨得慢?

为什么反弹时,竞争劣势的企业长得快,有护城河优势的企业涨得慢?

降息,银行没券商涨得快,券商没互联网金融公司涨得快,盈利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亏损的涨得快,亏损的没有壳涨得快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一切皆因杠杆。

举栗说明

对比两家公司:

A公司收入10亿,毛利3亿,固定费用1亿,利润2亿

B公司收入5亿,毛利1亿,固定费用8000万,利润2000万

一阵风吹来,分别能让A公司的销售增长20%,B公司增长10%,假设毛利率不变:

A公司收入12亿,毛利3.6亿,利润2.6亿,增长30%

B公司收入5.5亿,毛利1.1亿,利润3000万,增长50%

利好来袭,赚得多的利润增幅反而不如赚得少的。大票 vs 小票,券商 vs 互联网金融

再对比两家公司:

C公司收入10亿,毛利3亿,固定费用2亿,利润1亿

D公司收入10亿,毛利2亿,固定费用1亿,利润1亿

一阵风吹来,分别能让C公司和D公司销售增长30%

C公司的收入13亿,毛利3.9亿,利润1.9亿,增长90%

D公司的收入13亿,毛利2.6亿,利润1.6亿,增长60%

利润相同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大的公司,反弹起来越猛,譬如钢铁、化工

不同的生命周期,例如互联网公司:

同样100个人的公司,既可以服务10万用户,也可以服务100万或200万用户。

从10万到100万的增长,比100到200万的增长对利润增长的幅度贡献前者可以是后者的数倍。

所以,不要光盯着净利润的绝对量,而要关注其变化。净利润和收入,或者净利润和用户规模就像是杠杆的两端,而固定费用的规模决定了支点的位置。净利润的变化量由支点撬动,收入/用户量的变化就像施加于另一头的力。两者的结合驱动企业最终盈利,和由盈利反映到股价身上的最终变化。

有时,另一头的力很小,但支点无限远离利润(杠杆很大),垃圾股也能突飞猛进。

有时,另一头的力很大,但支点无限接近利润(杠杆很小,企业的现有盈利规模已是庞然大物,如银行),那么对股价的影响就变得很小。

掌握杠杆的实质,是分析各种利好/利空最终能落于股价上头的根本。

我的“小咖秀”完了,自认比那些“网红”整日猜市靠谱得多。你们看着办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