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

浅谈警察职业化教育训练中案例教学与组织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员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警察培训中理论教学改革引入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说传统的教学中教官与学员的关系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那么案例教学中教官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就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案例教学中教官与学员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官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做好案例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并认真细致地组织实施,做好组织讨论、发言辩论与总结点评等工作,才能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一、 案例教学中教官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讲授法,教学以“教官””、“知识”为中心,教官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进行单方的信息传递,知识灌输,而学员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在案例教学中,教学以“学员”、“讨论”为中心,教学活动表现为教官与学员、学员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多项互动。从传统教学法到案例教学法的转换过程中,教官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易犯以下两种错误。

(一)教官控制欲强,学员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

不少教官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即使在案例教学中,依旧大包大揽,以知识为中心,以自身为中心,不敢轻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员,留给学员的空间很小,学员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这部分教官往往责任心比较强,但是对案例教学的方法领会和掌握不够,生怕学员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学不到东西,仍然固守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中,不能完全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束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急于得出教官预期的结论,使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二)教官控制能力差,对学员的探讨放任自流。 易犯这种错误的教官本身非常明确学员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不清楚自身在案例教学中该如何做或者准备不充分。因此在教学中,这部分教官往往引出话题之后就放任不管,任由学员独立进行案例讨论,不到学员中间去倾听学员在探讨些什么,不对学员的探讨进行任何引导,对学员探讨的整个过程放任自流,对学员探讨出的最终结论也缺乏合适恰当的评价。教官在课堂上放任的态度会使课堂处于放羊状态,案例教学成为走过场,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这两种错误倾向有共同之处,就是教官不清楚自身在案例教学中处于什么的角色地位,不知道自身应当在案例教学中发挥何种作用。

二、 案例教学中教官角色的准确定位

为了达到理想的案例教学效果,师生应当在各阶段中定

位各自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是主动者和主导者,如同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在具体的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官应当是案例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学员学习的引导者、教官与学员都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一)教官是案例教学活动的策划者

在案例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核心任务是学员小组的讨论,而教官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要让学员作为课堂的主角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官有效的组织。教官作为组织者的作用在于选择发放案例,提出案例讨论要求,维护好课堂秩序,控制好案例讨论的时间,有效地牵动课堂讨论的有序进行,并且在在讨论结束时给予总结或点评。

(二)教官是案例教学活动中学员学习的引导者

教官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员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而是围绕案例,引导学员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认真思考案例中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让小组代表整合整个小组的意见,写出案例分析结果,并向全班学员展示。每组都有并且需要使用这个展现所在小组能力水平的机会,这样各个小组之间无形之中就会形成竞争和激励,这种竞争和激励会促

使每个成员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官绝不是简单的旁观者,任由学员主导讨论的方向,而是在讨论中认真设法引导学员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引导学员的讨论始终围绕着既定的目标进行。最后根据学员讨论和发言,再提出新的思考问题,让学员进一步的思考,促进学员进一步的学习。

(三)教官学员在教学活动中都是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们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教官无法预测的问题,也可能提出许多有新意的并且会确实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对教官以后的教学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教官所进行教学反思的范围更广,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教官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三、案例教学中教官对案例的组织实施

(一)教官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是为整个教学目标服务的,它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

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员犹如进入其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员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

1.想方设法尽可能收集原始案例

收集案例的渠道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我们的公安内部和互联网上查找,特别是一些论坛网民发表或转载社会的热点民生问题;也可以在相关的报刊、电视或其他视频资料中摘取;还可以在平时的调研、下基层学习过程中获得,另外也可以利用我们教官的优势向学员索取,让每个参训单位至少上报一至两个案例。由于来参训的民警学员大多都有着过办案经历,办过不少案件,善于利用学员的资源收集案例资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员提高办案的水平和能力,避免在办案过程中出现各种差错,所以,在警察培训中,一个好的案例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案例必须联系实际,是现实中的真实案例,如果是教官或学员中亲自处臵或办理过的案例更好,这样一方面更能引起讨论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教学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不过,案例中的人物和单位最好虚化处理。(2)典型性。所选案例必须典型,能反映出某一类公安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

讨和解决能达到本专题所设定的目标。(3)时间性。选择的案例应当是近几年最好是近期发生的,这样比较新颖,否则时过境迁,特别是一些处臵的方法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的案例再拿出来讲,就失去了时效性,没有现实意义。同时,由于每一期训练班的学员都不一样,有些是领导干部学员,有些是一般警员学员,在类别上也分为侦查类、治安类、经侦类、监管类、交警类等。所以,针对不同类别的学员,选择的案例应有所不同。特别是在选择和设计案例时应体现出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贴近参训人员的工作实际精选案例,力求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

3.充分准备案例必需相关的资料

案件发生的背景可能直接影响到案件的认定和处理。例如,在对“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行案例教学时,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背景,树立群众意识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案件讨论时,必须把相关案件的背景资料一并分发给学员进行讨论。有时,案例讨论也离不开一些必备的辅助工具书,比如处理案件可能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特别是“行政案件办理程序”和“刑事案件办理程序”作为学员不可能全部熟记,所以,进行案件教学前必须把案例讨论中涉及的法律法规预先准备好,并在讨论时与案例一起分发给学员。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尽量为学员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案例讨论环境,让学员愿意并且能够从法律角度以公平公正原则分析案例,然后进行沟通并坚持自己的立场,学员的参与度对案例分析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预先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

案例教学首先以学员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为保证每个学员在小组里都能充分发言,每个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为5至8人一个小组较为合适。由于每个期的学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工作岗位,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也不同,为保证案例能进行充分讨论并能按计划有序进行,在案例讨论前教官最好先对班里的学员进行初步的了解,在分组时进行合理的搭配,按不同警种进行分组,每组专业角度不同会出现很大差异观点,存异求同的方法能营造激烈讨论气氛,带到学员的分析情绪

2.合理呈现案例

在形式上要短小精悍,这里的“短“,就是言意简赅,避免一个案例讲了一堂课,“小”就是案例涉及的内容范围小,只涉及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精悍”就是案例的内容要能切实解决具体的理论难点和热点问题。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呈现时机。呈现案例可选择先简要向学员介绍本次训练的知识点

后再呈现,也可选择不介绍知识点直接呈现,这要根据案例本身的难易程度和事先所掌握的学员基本情况来衡量。如果大部分学员来自基层,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办案经验,可选择直接呈现案例给他们分析讨论;但如果大部分学员来自机关,没有任何办案经验,也缺少办案的专业知识,则应在简单介绍相关知识点之后再呈现案例给他们讨论,这样才不至于使他们无从下手。

其次,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文字案例、视频案例、或者是文字与视频相结合案例。选择何种方式呈现案例要根据课程和案例本身内容的需要。一般来讲,视频案例比较形象、生动、直观,容易理解,较受学员的欢迎,在对“群体性事件处臵”的案例教学中较多采用,而“行政案件办理”、“刑事案件办理”的案例教学较多采用以文字案例或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3.组织讨论案例

按前面分好的小组由学员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员是主体,教官只起调动和协助的作用,不参与学员讨论。学员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人发言,最后形成小组书面意见。如果小组经讨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则要求将不同意见分别列出。

4.各小组发表意见与辩论

各小组经讨论形成书面意见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

本小组讨论情况,每名代表陈述后,本小组的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当学员的讨论出现离题的情况时,教官不能放任自流,应当及时将学员引导到讨论的方向上来,同时,当学员的讨论出现钻牛角尖现象时,要及时进行启发,为学员打开更广的思路。在各小组陈述意见时,教官应作好记录,以便于下一步给学员做总结点评。各个小组发言完毕后,如果各个小组的意见不同或观点相反,教官可引导各个小组之间展开辩论。通过引导学员辩论,可以将需要学员掌握的问题彻底搞清楚,同时还可将问题向更高和更深的层次延伸。

5.画龙点睛,教官总结点评

小组发言和辩论结束后,教官要根据各个小组发言和辩论的情况进行总结点评。首先要总结学员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如学员思想上是否重视,态度是否诚恳,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教官要对讨论及发言较好的小组提出表扬,确保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点评各个小组对案例分析的结果,学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没有法律依据,使用的法律依据是否恰当,在实际工作当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等。最后要提出自己对本案的看法,教官要做到条理清楚,言之有据,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理论知识的升华。

6.课后教官要及时反思,整合教学中一些“不确定性”的知识

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单项传递到案例教学中的多项互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官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原封不动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因此在每次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官应及时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整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以改进以后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和提高民警学员综合能力和实战能力的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当前实战的需要,更能调动民警学习热情。如何在民警培训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和组织案例教学,使案例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是警察职业化教育训练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特色

1、鼓励学员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

实施案例实施过程图

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

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员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种,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2]

[]

步骤

学员自行准备

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培训者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注意这个步骤应该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学员如果准备工作没有作充分的话,会影响到整个培训过程的效果。 小组讨论准备

培训者根据学员的年龄、学历、职位因素、工作经历等。将学员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员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各个学习小组的讨论地点应该彼此分开。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培训者不应该进行干涉。

小组集中讨论

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

案例分析记录表

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员发挥的过程,此时培训者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员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培训者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员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

总结阶段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培训者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培训者还可让学员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员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5][4]

[]

要求

真实可信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应该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尤其面对有实践经验的学员,一旦被他们发现是假的,虚拟的,于是便以假对假.把角色扮演变成角色游戏,那时锻炼能力就无从谈起了。案例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员犹如进入企业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员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亲身经历,深入实践,采集真实案例。 客观生动

真实固然是前提,但案例不能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罗列。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尽其可能调动些文学手法。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甚至可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作用是加重气氛,提示细节。但这些议论不可暴露案例编写者的意图。更不能由议论而产生导引结论的效果。案例可随带附件,

诸如该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文件决议、合同摘要等等,还可以有有关报表、台账、照片、曲线、资料、图纸、当事人档案等一些与案例分析有关的图文资料。当然这里所说的生动,是在客观真实基础上的,旨在引发学员兴趣的描写。应更多地体现在形象和细节的具体描写上。这与文学上的生动并非一回事,生动与具体要服从于教学的目的,舍此即为喧宾夺主了。

案例的多样化

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后面未完成的部分,应该由学员去决策、去处理,而且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假设一眼便可望穿,或只有一好一坏两种结局。这样的案例就不会引起争论,学员会失去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的结果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价值。[3]

[]

评价

优点

(1)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员。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员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2)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员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3)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4)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缺点

(1)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同时,编写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经验。因此,案例可能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这是阻碍案例法推广和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 (2)案例法需要较多的培训时间,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也比较高.

建议

(1)案例讨论中尽量摒弃主观臆想的成分,教师要掌握会场.引导讨论方向,要十分注意培养能力,不要走过场,摆花架子。 (2)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而案例选择要精当,开始时组织案例教学要适度,办一次就办好一次,办出信誉来,不要一办就滥。

自己砸自己的牌子。(3)学员一般都具有实践经验,不必担心讨论不起来,但一定要有理论知识作底衬,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6]

[]

推广

案例教学法对于师资培育革新具有实用价值,尤其在师资培育职前阶段,更可帮助职前教师建立其教学实务知识,惟因这种案例教学,需要事前准备案例教材,以及花费时间较多,都使案例教学法受到一些应用上限制。然而,处在师资培育愈来愈重视教学方法改善的时代,案例教学法是有其相当大的发展空间。[6]

[]

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3、较强的综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6、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

7、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7]

8、结果多元化。

[]

作用

1、案例教学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

2、被培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

3、可以帮助被培训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4、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5、案例的运用也可以促使被培训教师很好地掌握理论。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