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1112楼翔燕本命年的回想详细说课稿2

《本命年的回想》微型课教案

文学院 10041112 楼翔燕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预热 腊月初一: 炒年货

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

买糖果 享受劳动果实

挑绒花

宰牲禽

备食物

红火 腊月二十三: 送灶王

换门神 祝愿平安幸福

守岁

正月初一: 拜年 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提到《本命年的回想》写的是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热闹的景象,那过年到底有哪些具有乡土风味的趣事让我们觉得年味渐浓?课文第几段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第四段(放ppt)

1. 轻声速读课文第四段,分小组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家乡过年的十个习俗(如“炒年货”),(提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归纳,采用“动词+名词”的格式不超过四个字。)图片

老师先举一个例子。板书:1.炒年货。放ppt

老师抓住了炒这个关键词,而花生,瓜子,玉米花儿不就是我们过年经常吃的年华。

那我先请第一小组来说一下,你们概括出了那几个。

2.吃腊八粥 这个在文章中很容易找到,你是抓住哪个关键词句。(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ppt

吃腊八粥 :你能用课文中的化表达你的心情吗?看上去赏心悦目,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

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3.买糖果 :你是看到那些词语,概括出的。糖葫芦、糖瓜、关东糖。Ppt

买糖果 :糖葫芦大家都非常熟悉,可是糖瓜、关东糖却不知道。糖瓜、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看到送灶王上天的时候部分,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4.挑绒花 或者也可以说买绒花。找到关键词句。Ppt

挑绒花 :别说老太太看到了要买一朵,我们看到了也会爱不释手。

我再请第二小组来概括。

5.宰牲畜:这里只有一句话,所以概括的时候,千万不要遗漏,你抓住了哪些词语进行概括?杀猪宰羊,喂养的肥鸡开刀问斩。

宰牲畜:这画面有点血腥,正如作者所说的喂养的肥鸡就要开刀问斩,你是否也和作者一样听到鸡的哀鸣。

6.备食物:妇女们忙着蒸馒头、年糕、冻豆腐、豆馅团子、冻柿子,渍酸菜。这些都是为过年准备的食物。

这些东西大家过年的时候吃过吗?准备的非常丰盛。充满乡土气息的特产。 我再请第三小组来概括。

7.送灶王爷:你是抓住那句话。第一句: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Ppt

8.换门神 :灶王爷走了,门神也得换岗,抓住换这个关键字。Ppt

9.守岁 :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直到新年的到来。所以把包饺子、讨压岁钱都算在守岁上。

10.拜新年

2.过年要忙的事情真是数也数不过来,作者列举了十件事情却是娓娓道来,为什么我们感觉多而不乱呢?放ppt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是这么多事情连接在一起表现的这么自然。

第四段以时间为明线,过年的气氛暗含其中,再加上自然的衔接(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读来当然有条不紊。

那请你找出这些时间? 自然衔接的句子。

板书:腊月初一

腊月初八 文章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时间,你怎么知道是腊月初八呢?喝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 送灶王上天

除夕 守岁

正月初一。文章也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正月初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天麻麻亮。 自然衔接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自然衔接的句子: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 .

从腊月初一的炒年货,到腊月初八到除夕的守岁,最后的正月初一的拜年,我们能看到年味是什么样?年味越来越浓?放ppt。

3、你能用四个词语来体现作者家乡父老过年感受逐步升级、年味渐浓过程的吗? 请你来回答一下。

板书:“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你是从课文第几段找到的?

4、第三段和第四段是什么关系?

概括介绍——具体描写

5、过大年如此热闹、隆重,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难道只是图一个热闹吗? 这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放ppt图片炒年货的花生瓜子、做腊八粥食材的都是农民辛辛苦种的,而过年就

是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鸡和羊也是自己辛苦养大的,糖果绒花也是自己自己赚钱买的。

板书:所以过年是为了分享劳动成果。

送灶王爷,你从那句话看出?放ppt部分。抠几块糖黏儿,抹在灶王爷的嘴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换门神呢?邪魔鬼怪就不敢登门造访。也是为了保平安。Ppt

守岁是给予了什么期盼ppt。守岁要吃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谁就走红运。

讨压岁钱有两个环节,一是小孩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才给压岁钱。这里体现了小孩对老人的尊重和感恩,祝福和孝敬,亦可看出老人对小孩的关心和期望。

板书:所以过年给予了平安和祝福。

拜新年,ppt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如果你和他关系不好,你会去他家拜年吗?不会,如果关系不好,更要去拜,只有去拜年,你们的关系才会改善。表现了农村家家户户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

Ppt:所以过年不仅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

①过年可以享受劳动成果,品味幸福生活。

②过年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盼和祝愿。

③过年可以密切亲情友情乡情。

注意不要太快得出答案。

一、 概括十个风俗。一对一回答,原文会在ppt上显示。

先概括,再分析概括的过程。

2. 吃腊八粥。关键词句: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你能用原文的语句表达看到这幅图的心情: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3.买糖果 :关键词:糖葫芦、糖瓜、关东糖。Ppt上

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4.挑绒花 或者也可以说买绒花。找到关键词句。Ppt上

我再请第二小组来概括。

5.宰牲畜:关键:杀猪宰羊,喂养的肥鸡开刀问斩。

6.备食物:妇女们忙着蒸馒头、年糕、冻豆腐、豆馅团子、冻柿子,渍酸菜。这些都是为过年准备的东西。

第三组概括。

7.送灶王爷:第一句: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

8.换门神 抓住“换岗”这个词

9.守岁

10.拜新年

二、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是这么多事情连接在一起表现的这么自然。

时间顺序 和 过度的句子。

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 、 除夕、正月初一

自然衔接的句子: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 .

三、你能用四个词语来体现作者家乡父老过年感受逐步升级、年味渐浓过程的吗? “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第三段

四、第三段和第四段是什么关系?

第三段概括 第四段具体

五、这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上节课我们概括出了十件风俗,大家还知道哪十件吗?

Ppt展示。

5、从腊月初一写到正月初一,为什么没有记流水帐的感觉?

顺着时间一件不落往下说,本易犯流水帐之病,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能把某一生活情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而且件件都属特定民风民俗,相互不可替代,特别是由于作者生动传神的叙说中情致饱满,兴趣盎然,读者只会感到认识和感情上的满足,不会有罗嗦累赘之感。

品味赏析语言

师:自己读读第四段,找出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这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些语句并说说理由。① 每个小组经商讨选出一句话作为赏析的对象。各组推举一名代表交流本组的赏析成果。

老个要求,要求同学们用一下句式表达。

请用下面的句式来表达我对……风俗最深刻,我最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里的……采用了……,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了……

举例引导

那么老师先来举一个例子,老师对炒年货这个风俗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的一锅又一锅,一捆捆采用的叠词的形式,节奏鲜明,写出火多,火旺,家家户户的热闹、气氛的热烈,渲染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Ppt展示。

老师是从遣词用词的角度欣赏去欣赏句子,你会找到哪些角度去欣赏呢?

7·品析句子的方法和示例

赏析句子的角度

1、遣词用词的角度欣赏:叠词叠字,选词精当

2、从修辞方法角度欣赏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反问、对偶、设问等。

3. 语体色彩:口语、方言、书面语、文言等。

4. 感情色彩:贬义词(褒词贬用)褒义词(贬词褒用)。

5.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学生:我也喜欢这句话, “土炕烫得能烙饼”运用夸张手法,可见是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

1、 “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写“土炕烫得能烙饼”。

①“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是采用了叠词的形式,节奏鲜明,这些重叠式的词语让人难以想象到底炒了多少年货,“土炕烫得能烙饼”运用夸张手法,可见是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

②而且选用的都是极具家乡特色的物品:“土炕”,“烙饼”,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3、

整句话是运用通俗的口语,采用叠词的形式和夸张地修辞方法,写出火多,火旺,家家户户的热闹、气氛的热烈。渲染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1、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 \'——引用炒年货歌(学会引用生活中的谚语、民谣)?“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这里采用了俗语,写出了人们对平安的追求。 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中寄托的深义;

2、“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既侧面表现了“大吃大嚼”的情景,语言诙谐风趣让人会心一笑

3、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为什么作者说“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这种特殊的感受你是否有过?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的? 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俭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他。

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也是因为它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其他,怎么也吃不过瘾,吃了还想吃。

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似乎矛盾而有统一,人儿可爱,富于情趣。

4、写挑绒花,体现观察人物细致入微,描写人物细腻生动;

“红绒花”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心态和北方民族特有的民间风景。

5、“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灾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

不说“村里到处”,而说“村南村北,村东村西”,这是作者在有意渲染宰杀牲禽的气氛。 “开刀问斩” 这个词用在这里的妙处。

“开刀问斩”是一个严肃的词语,多指对死刑犯执行斩刑。用在这里是以严肃的口吻来述说新年中杀鸡这样平凡的小事,雅词俗用,显得相当幽默。特别是这个词与前面的“哀鸣”相呼应,一个是从严宣判的口气,一个是深表同情的口气,形成对比,更显”开刀问斩”的幽默之处。

6、写送灶王,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滑稽的举止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父老乡亲的可爱而又可笑;

从糖果上抠下几块糖黏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这句中的“抠”、“抹”、“叮嘱”用的准确而生动,写出了老百姓把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滑稽的举止之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了父老乡亲的可爱而又可笑。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偶) 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寄托了父老乡亲的虔诚愿望,语言整齐简练,容易记忆。

7、换门神的细节描写同样具有虔诚和愚昧两个侧面 ,写换门神,“换岗”一词很幽默。 明确:文章对过年的每一点回忆,都是一幅民俗风景画。生动而传神,能激起我们对生活经历的相关感受。作者语言生动传神,不多几笔,勾勒了一派热闹的生活情景,文章对大年的每一点回忆,都是体现民风民俗的图景画。

8、“腊月三十的除夕夜,欢乐而又庄严”,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这两个词语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而言的。“欢乐”从下文来看,这一天的晚上,“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孩子们可以“放鞭炮”;“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因此说是欢乐的。而之所以说“庄严”,从下文来看,“小丫头儿不许出屋……也不许睡觉”,因此说是“庄严”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