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子技击术

二林子技击术-毛明国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经千百年来的演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拳种繁多、风格各异、百家争鸣的武术门类。“二林子技击术”是中国武术大家庭的其中一员,“二林子技击术”的训练是以“打”为目的,以实战格斗而著称。百年来,因练习的人甚少,并遵承祖训不得随意外传,所以外界对它不甚了解。

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武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迎来了发展繁荣的春天。推广交流“二林子技击术”,繁荣中华武术是我派多年来的愿望。自1995年以来,我与师父李英奇先后撰写介绍“二林子技击术”的文章在有关媒体上发表,为大家认识和了解“二林子技击术”、与武林界的朋友和武术爱好者进行广泛交流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今天我想在此将“二林子技击术”的历史渊源和习武之法系统地介绍给大家,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二林子技击术”原名为“技击术”,是清末技击大师陈德善所传。陈德善系登州府(今蓬莱)木基杨家人,生于同治十一年,曾在文(登)荣(成)一带教拳多年,颇有名气和威望,所练技击术承传于其三祖父。其三祖父曾对陈德善说:技击术在历朝历代都是秘密训练,只有皇帝身边的卫官、军中将官和隐士等一部分人研练此术,而普通人是很难学到的。由此可见,技击术在江湖上少有人知且已失传百余年。遗憾的是我们只知道陈德善的三祖父是道光年间人氏,其身份来历已无资料考证。

陈德善有一徒弟叫林世钦,祖籍福建长乐县,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烟台,兄弟三人,因他排行老二,人们习称“二林子”。“七七事变”前曾任烟台电报局代理局长。老烟台人知其姓名的不多,但提起“烟台电报局二林子”却无人不晓。林世钦16岁开始习武,早年跟随师父黄永恺(跟海阳梁学香父子学习梅花螳螂拳)学了4年梅花螳螂拳,因在师兄中武功最好,深得黄永恺赏识。后来黄永恺离烟回乡,林世钦只好另找师父。

民国七、八年(1918—1919)间,陈德善来到烟台从事职业拳师并开一拳房,林世钦便去拜师,并向陈德善提出先比武后拜师的要求。哪知陈德善很不以为然,一口答应下来,并且风趣地说“你这叫先尝后买啊!”就在陈德善的拳房里,两人拉开了架势,一场比武较量就开始了。第一回合,陈德善一巴掌将林世钦打了出去,林世钦不服输,要求再次较量。第二回合,陈德善一拳将林世钦打翻在地,林世钦在地上用腿绞陈德善,被陈德善又狠狠地打了一下,再也爬不起来了。林世钦心服口服,接下来便是吃药、养伤、拜师。

此后林世钦拜师陈德善学了4年长拳。期间,林世钦有10多次与陈德善进行比武较量,但每次都遭到了惨败。4年后,陈德善因故要关闭拳房返回故里,徒弟中以林世钦为首组织了6人与陈德善“谈判”,让他把比武获胜的“玩意儿”拿出来。作为回报条件,徒弟们付出有三:一、对陈德善生养死葬;二、每月给陈德善家里汇款60元大洋;三、训练期间,包个饭馆由陈德善随便吃喝,饭费由林世钦等人付钱结帐。陈德善非常感动,欣然接受。这回教的不是长拳了,而是不为人晓的技击术。

陈德善对徒弟们讲,“传授技击术是教徒弟怎样打师父,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如果教武术套路,一个师父能教五十个甚至一百个徒弟,能谋生糊口。教技击术能把大牙饿掉了。”陈德善还告戒徒弟,教技击术就不能论计师父徒弟,大家都是兄弟、朋友。教技击术我只能教三年,三年后,咱们都是半斤八两、年兄年弟了。陈德善所讲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技击术是“打”的功夫,没有花拳秀腿,且又遵承祖训不能外传多

人,所以不能以它养家糊口。二是练习技击术要有吃苦耐劳、不怕挨打的坚强意志,所以淘汰率很高,如果不被淘汰,水平决不在师父之下。

1930年以后,林世钦从陈德善那里获得技击术之真传,并根据多年习武之体会和经验,于1945年撰写《武术指南》之理论文章,对武术的真正含义和最高境界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全国解放以后,各行各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比武”运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林世钦曾给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写信,想将技击术献给国家。因诸多原因,此愿望未能实现。因此技击术一直流传于民间。

1956年,林世钦收李英奇为徒。李英奇生于1933年,从小酷爱武术,9岁开始习武,练过弹腿、七星刀、太极拳。12岁拜师职业拳师张发财学习长拳、螳螂拳、子午棍以及八卦刀等。17岁拜师职业拳师解令元(沧州艺人、太祖长拳门),后由解令元引见跟师李保喜学地路经(地工门、地躺拳)、猴拳和维县四通拳等套路。

李英奇拜师林世钦学习马叉和技击术。此后将以前所学的各门武术套路全部放弃,跟随林世钦专攻技击术。

文革初期,林世钦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判刑入狱15年。1973年底因病重出狱回家治疗,1974年6月病逝,终年75岁。1979年12月28日经政府审查,林世钦被定为冤案并平反昭雪。李英奇在获得师父平反消息后,心里非常高兴,为了实现林世钦的遗愿,将技击术发扬光大、留传后人,就在他训练的众多徒弟中挑选包括我和李蓝亭(李英奇之子)等在内的10个人,在烟台东山渔业公司仓库院内的防空洞内开始秘密而系统地传授技击术。1985年农历四月初四是林世钦的生日,就在这一天,李英奇提议,为了纪念林世钦先生所传技击术之功绩,将技击术命名为“二林子技击术”以示纪念。此提议获得大家一致同意并在林世钦的遗像前跪地叩首立下门规。

陈德善传授技击术,我们称他为第一代技击术传人;而林世钦等则为第二代传人;全国解放后,赵喜发、李英奇和张德义等人从师于林世钦先生,属第三代传人;我和李蓝亭、陈永年(赵喜发的徒弟)等为第四代传人。“二林子技击术”现已传至第五代。

李英奇于1997年9月6日因病去世,我和师兄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为不能再聆听师父的教诲而倍感惋惜。为使“二林子技击术”继续承传并光大发展,我和殷俊考、李随明和王永杰等师兄拜师于师叔张德义继续学练技击术,张德义经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后于1998年5月正式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张德义,1945年生,今年63岁。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林世钦收的徒弟,与李英奇、赵喜发同为师兄弟。张德义与林世钦是同街邻居,因小时候伶俐活泼,身体健康,爱好武术,深得林世钦喜爱。十几岁时,林世钦教他一些把式和简单的套路以灵活筋骨。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林世钦开始教他技击术,1963年开始与李英奇成为一对练功对手。当时张德义已参加工作,职业是拉人力地板车,他身体强壮,200斤的麻袋包一只手抓住,用膝盖一顶顺势扛在肩上。他刻苦练功的同时,经常到林世钦家中烧水、冲茶招待来林世钦家拜访的客人。

每天早晨4点钟,张德义跟随林世钦跑步,再到烟台虹口花园内开始练功,先练技击术基本功,然后再领打。领打完了再讲解,讲解完了再领打,如此反复,年复一年,在极其艰苦且难以承受的锻炼中,张德义得到了技击术真传。

我师父李英奇去世后,我和几名师兄找到张德义,请求跟随他继续学练技击术,张德义开始没有答应。主要原因是因武术门里有个规矩,如果要找同门师伯或师叔练功,必须由师父认可并亲自将其交给师伯或师叔,否则是不行的。我的师父去世时没来得及交代,张德义听了我们的要求后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对我进行了考察了解。98年5月的一天,张德义对我讲:“你待师同父,忠心耿耿,师父病重住院,你伺候床前,细心照料,为其送终。师父去世后,师母患病,亦得你细心照料,众人有口皆碑。你尊师重道,悟性高,酷爱技击术,并坚持习武,研究技击术理论,撰写许多有关技击术文章在《武魂》杂志等媒体上发表,对发扬光大技击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你教的徒弟武德好,没有在社会上惹事的,所以我答应你的请求,将技击术的功法全部传授于你,望你继续努力吧!等来年清明节我到师哥坟上告知他一声,让他放心。”自此,我从1998年5月12日开始,跟随师叔张德义继续学练技击术。

张德义门下有2个得意门生,一个叫朱新敏,今年50岁了,跟随张德义习武多年。另一个叫徐清刚,已入门3年,学习刻苦,深得张德义的喜欢。

而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张德义,精力充沛,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现为“二林子技击术”研究推广中心顾问,经常对我们进行武德教育和技术指导。他常常告戒我们,练习技击术,要具备“德、质、悟”这三个条件。“德”即为高尚的道德品质,武德武风正派,爱国爱武,尊师重友。“质”即为身体健康强壮,具有坚毅不拔的品质和不畏艰难永攀高峰的必胜信念。“悟”即为聪明伶俐,悟性很高,所学之法能一点即通,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张德义的这种崇德爱武、爱惜人才的高尚情操,深得我辈赞誉,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目前,张德义仍在为技击术的发展和推广而不遗余力地忙碌着。

“二林子技击术”的打、踢、摔、拿等一招一式,都有其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以及训练程序。训练全是按照“拳脚到肉实打实”的实战要求来进行,没有花拳秀腿等华而不实的动作。今天奉献给大家的文章和训练实况录象,是“二林子技击术”的基本功和初级之“乱打”训练的部分内容。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