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1班 周彤

在1848年的2月,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共产党宣言》正式以单行本问世。这绝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诞生,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踏上历史舞台,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为以后的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指路明灯。对于中国,更是意义重大,《共产党宣言》直接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独立救国之路,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在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仍然离不开《共产党宣言》的指导,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仍然需要这盏指路明灯。

一、《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

《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40年代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以及同资产阶级、同各种冒牌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人革命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的产物。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已占居统治地位。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在法国正在进行,在德国也已开始。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化,斗争的规模越来越大。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两次起义,提出了“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工人发起了以实现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宪章运动,自1836年开始,持续了12年之久,吸引了成百万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年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这些斗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却显示出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首先要从组织上把各国分散的工人运动统一起来,其次要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为统一的工人运动提供行动纲领。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他们批判了当时误导工人运动的多种错误思想理论,如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社会主义、蒲鲁东的改良主义等等,引导工人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1847年他们加人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主要是由德国进步青年组成的半秘密性组织,受魏特林主义的影响,奉行“人人皆兄弟”的口号。1847年6月,恩格斯出席了正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取代了“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恩格斯

还为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同年10月底到11月初,恩格斯在征求同盟盟员意见的基础上,对信条草案做了修改和补充,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大会经过深入的讨论,采纳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决定公布一个“宣言”形式的“同盟”纲领,并把起草工作委托给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这两稿的基础上,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付印,以单行本的形式用六种文字正式发表。《共产党宣言》迄今已用200多种语言出版了1100多个版本,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

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主要观点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共产党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 ,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共产党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共产党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这说明了共产党阶级性质同其他工人政党一样,都是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同其他工人政党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无产阶级利益而斗争。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最近的目的:"是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高纲领也就是最终目标,这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总之,《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

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三、《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及时代价值 (一)《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作品。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伟大著作中,运用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特征进行了科学研究。他们总结了当时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们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向全球扩张的趋势,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及其伟大的历史。

(二)《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

16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始终保持着真理的光辉,如同灯塔一样引领着全球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宣言》关于社会发展趋势的“两个必然性”理论、“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以及“人的自由发展”等方面的论述对于现时代的改革和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思想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结论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存在的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得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指出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受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的制约和支配,资本主义社会就无法再支配自己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这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由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变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此,资本主义必然要被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样,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

“两个必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它必将使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资产阶级灭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必然实现的历史趋势。

同时,我们要认清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马、恩在当时就已经指出,资本主义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明确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经济危机的频发和工人运动的风起云涌,迫使资

产阶级不得不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加以调整。

一百多年来,尽管资产阶级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超越了人们的预计,也促使一些新社会因素的生长,这些新因素正是对资本主义关系自身的否定。而且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也需要一个过程,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也必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过程。

2.“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理论提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对《宣言》上述理论重视不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曾出现偏差,把工作重心从经济发展转移到阶级斗争。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错误才得以纠正。邓小平意识到社会主义不可能长久地建立在落后的物质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必须要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生产力有个方向问题,即为谁发展生产力。《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邓小平将其发展为“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国近些年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宣言》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带来的生产力巨大发展和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尖锐的指出这种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工人生活的改善和地位的提高。“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这一深刻的分析以及马克思对之猛烈的抨击对于今天中国社会建设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物质财富有了极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社会收入差距正在拉大,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警戒线;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利益取向多元化导致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消极因素逐渐增多。这种尚“不全面”、“不发达”的小康水平,呼吁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在财富急剧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3. 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更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从而早日实现“中国梦”。

在中小学,老师们总是说共产主义比社会主义更美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等等,但是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共产主义社会,能不能实现共产主义以及怎样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我并没有真正理解。特别是面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状,也有许多人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现在不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是社会主义面临着灭亡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对马列原著的深入学习、研究,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去探讨这一论断,就会发现其实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不断的爆发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得不到调和的情况下,提出这一论断是符合现实依据的。 《共产党宣言》向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的必然规律。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它本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越来越尖锐,狭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妨碍了庞大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其自身无法解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它自身固有的矛盾,也不可能消灭经济危机这个震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瘟疫”。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

须废除私有制,以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共产主义制度代替之。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根据不是外来的,而是就存在于这个制度自身之中,即它本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是它的灭亡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必须经过无产阶级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所以,只有学习马列原著,掌握马列原著的精髓,才能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回顾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我们就不会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只有在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并把它用于实践,与现实相结合,最终才能获得成功。学习原著必须紧贴实际。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当然,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绝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否则必然导致教条主义。而是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早日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时,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已从观念上摆脱了狭隘的、单纯以经济总量与增长速度为尺度的传统的发展观,开始走向以获得“实质的自由”为目标的,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与人性全面发展的广义发展观的轨道。《共产党宣言》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社会最终奋斗目标作了这样的精辟概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成真机会的论述和关于尊重、维护、发展劳动者利益的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社会最终目标的实质与内涵的阐述,即尊重人的权利,保障人的自由,把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与条件。

《共产党宣言》强调,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不断向前迈进,人类社会距离马克思为我们描绘的理想社会就会越来越近,中国梦必将成为现实。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