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指迷]的理论价值及其词学史意义

第3 7卷 第 2 期 

21 0 1年 3 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f uhuN r l n. P i spyadS c l c ne  dtn .o  zo  o   i( h ooh n oi  i csE io  X ma U l aS e i —

Vo. 7. o 2 13 N . 

M8" .2 1   1 . 0 1

《 乐府指迷》 的理论价值及 其词学史意义 

孙克 强  刘少坤 

( 南开大学 文学院, 天津 3 0 7 ) 00 1 

[ 关键词 ] 《 乐府指迷》; 沈义父; 词学史  [ 摘 要 ] 沈 义父的《   乐府指 迷》 南宋末期词发展到 新阶段的理论 总结 , 有鲜 明的词 学价 值取 向和  是 具

时代精神 , 了深刻的词 学批评理论。《 包含 乐府指迷》 正视 词体发展 至南宋 中后期 的现 实, 体的音 乐性 和  在词

书面化的 关系、 词体风格如何 面对俚俗和 古奥 两种偏 向等问题提 出 了深刻的见解 , 张既要 正视词体 已经基  主 本上成为 书面文 学形式的现 实状况 , 又要尽 可能地保持 词体 的传 统的音律特性 ; 于词体风格 , 对 既反 对俚俗 ,  

又批评古奥 , 出了“ 提 文雅” “ 、 含蓄” “ 、 柔婉” 的标 准。更为重要 的是 , 乐府指迷》 立 了以周 邦彦词 为理想  《 树 的标准 , 对词体 的发展 以及后世 词学史产 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中图分 类号 ] I0 .3   2 7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2 (0 1 0 - 3 -6   0 76 5 2 1 )20 40  4 0

《 乐府指迷》 是宋代一部重要 的词话 , 近代词  学 家蔡嵩 云 曾 指 出 : 两 宋 词 学 , 极 一 时 , 间  “ 盛 其

作 者如林 , 论 词之 书 , 而 实不 多观 。可 目为词 学专 

是用来演唱的。直到南北宋之 际, 李清照 的《 词  论》 还是强调词体 的音乐特性 : 词须 “ 分五音、 又  分五声 、 又分六律 、 又分 清浊轻重” 指 出词与诗  ,

不 同 ,别 是 一 家 ” “ 。南 渡 以前 歌 词 不 能 离 开 演 

著者 , 王灼《 碧鸡漫志》 张炎《 、 词源》 沈义父《 、 乐  府指迷》 陆辅之 《 旨》 ”   、 词 。 ¨ 在所提到的四部著  作 中, 除了应界定 为元代 著作 的《 旨》 词 之外 , 其  他 三部 词学 著作合 称 为 “ 南宋 三 大 词话 ” 代 表 了  , 宋代词学理论 的最高水平 。就对《 乐府 指迷》 的  研 究来 看 , 究者 多将 其定性 为详 解词 法 的专著 , 研   其实《 乐府指迷》 是南宋 中后期词发展 到新 阶段 

的理论 总结 , 具有 鲜 明 的词 学价 值 取 向和 时代 精 

唱, 是音乐的附

庸 ; 欣赏曲子词主要是欣赏其悦耳  的一 面 , 词反 而显 得 比较 次要 , 歌 为隶 属地 位 。从  晚唐至北宋末年, 大多数论者谈到词体的特点时,   皆是将词首先作为音乐来讲 的。如陈世修 《 阳春  集序》 :公 以金 陵盛 时, 云 “ 内外无事 , 明僚 亲旧,   或当宴集 , 多云藻思 , 为乐府新词 , 俾歌者倚丝竹 

而歌 之 , 以娱 宾而 遣兴也 。  所 ”

神, 包含 了深刻的词学批评理论。  

在创作和理论上对词体音乐特性形成一大反  动的是北宋苏轼及其效仿者 的“ 以诗为词” 。苏  轼认为“ 词本一律” 他在 《 诗 , 与蔡竞 繁书》 中谈  到 :颁示新词, “ 此古人长短句也。 又在《 ” 答陈季 

从 音乐到文字的理论 总结 

词是配合燕乐 的歌词 , 唐五代时期 , 词的文本  被视为音乐 的附庸。随着词体 的演进 , 由音乐形 

态 渐 变到 与音乐 脱离 的文学 体裁 。南 宋 中后期 词 

常书》 中谈 到 : 又惠新词 , 句警拔 , “ 句 此诗 人之  雄, 非小 词也 。 _这 种 自觉 或 不 自觉 的对词 体 的  ”3  

改造 , 虽然强化了词体的表现功能 , 扩大 了词体的  抒情范 围, 但苏词 不愿 意为音律 所束缚 , 任情挥  洒,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词体的音乐特性 , 使他的  词 成为 “ 句读 不葺 之诗 ” 。南宋 之 后 , 以诗 为 词 ” “  

的进 程加 速 , 歌词逐 渐成 为 远离 音 乐 “ 可 歌 ” 不 的  案 头书 面文 字 。沈义父 正是 在这 种背景 下 提 出 自  

体 的这种变化更为引人注 目, 如何面对这种变化 ,   如何认识新形势之下的词体特性 ,乐府指迷》 《 提 

出 了新 的见 解 。  

词体的产生是燕乐声乐化后形成曲子 , 词在 

发 展 的前期 首先 是一 种新兴 的声 乐 。五代 欧 阳炯 

《 花间集序》 出集 中的歌词“ 指 庶使西园英哲 , 用  姿羽盖之欢 ; 国婵娟 , 南 休唱莲舟之 引”2, _ 主要  j

己的看法 , 主张既要正视词体已经基本上成为书 

[ 收稿 日 ]0 00 -1  ̄ 2 1 - 2  8 [ 作者简介 ] 孙克强 , , 男 河南开封人 , 南开大学文学 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刘少坤 , , 男 河北保定人 ,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 究生。  

面文学形式 的现实状况 , 又要尽可 能地保持词体 

学 文献 中提 到 “ 词法 ” 是 词 学 史上 值 得 重视 的现  ,

的传统的音律特性 , 表现 出宏通的文体观念 。   《 乐府指迷》 十分注意诗词之辨 , 开篇就强调 

“ 律欲 其协 , 协则 成 长 短 之诗 ” 在 他 看来 , 音 不 , 是 

象 。词法范 畴借鉴 于“ 诗法” 。

在诗学领域 , 诗  “ 法 ” 具 有 特 定 内容 的 诗 学著 作 J主 要 讨 论 诗  是 5,  

体 内在形式的特点。《 乐府 指迷》 引入诗法 的理  念来谈论词的作法 , 际上表现出沈义父新 的词  实 学观 : 正视词体已经成为书面文字的现实 , 借鉴论 

否协律是词体与诗体 的重要区别。沈义父主张重  视 词腔 、 词律 这 些 与 诗 歌相 区别 的具 有 音 乐 特 性 

的词 体 因素 :   腔 律 岂必人 人 皆能 按 箫 填谱 , 看 句 中 但  

诗的理念论词 。《 乐府 指迷》 中开始大量关 注词 

的文学 的一 面 , 遍论 “ 的作 法 ” 他 词 即字 法 、 法 、 句  

用去声字最为紧要。然后 更将 古知音人 曲,  

章法、 词作风格 , 专论达 8 条之多 , 另外在其他条 

中也多 涉及 到怎样 安 排词 的结 构 、 怎样 遣 词造句 、  

腔 三 两只参 订 , 都 用去 声 , 如 亦必 用 去 声 。  

其次如平声, 却用得入 声字替。上声字最不   可用去声字替。不可以上去入 , 尽道是侧声,  

便 用得 , 须调停 参 订 用之 。古 曲 亦有 拗音 , 更  

强调词要古雅、 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 、 强调词风清  劲而不生硬的特点等等 , : 如 

大抵 起 句便 见所 咏之 意 , 不可泛 入 闲事 ,  

方入 主 意 。咏物 尤 不可泛 。  

盖 被 句 法 中 字 面 所 拘 牵, 歌 者 亦 以 今  

为碍    引。

遇 两 句可作 对 , 须 对 。短 句须 翦 裁 齐  便

整 。遇 长 句须放 婉 曲 , 可 生硬 。 不  

指出当时词的创作现实状况 即“ 腔律 岂必人  人皆能按箫填谱” 很 多填词的人并不精通音律 , ,   与以往填词以配乐 的传统方式完全不同了。面对  这种状况既属无奈 , 又须正视。为 了能够继续体 

现词 体 的音 乐特性 , 沈义父 主 张采 取变 通 的办法 ,  

作大词 , 先须立 间架, 将事与意分定 了。   第一要起得好 , 中间只铺叙 , 过处要清新。最  紧是末 句, 须是有一好 出场方妙 。作 小词只   要 些新 意 , 可 太 高远 , 易得 古 人 句, 不 却 同一 

要 练 句。  

“ 将古知音人 曲, 一腔三两只参订 ” 。词 的腔律失  传, 但在精通音律 的古人的词作中, 文字四声 的搭  配还是渗透浸润 了音律 的因素 , 沈义父主张 由文  字推求音律 , 可以最大程度保持词体的音乐特性 。   沈义父又说 : 初赋词 , 先将熟腔 易唱者填 了, “ 且   却逐一点勘 , 替去生硬及平侧不顺 之字。久久 自   熟, 便觉拗者少 , 全在推敲 吟嚼之功也 。 将那 些  ”

严 重乖悖 词 律 的 “ 硬 及 平 侧 不 顺 之 字 ” 除 改  生 剔

这些

具 体而微 的指导都 是 针对词 的 文学层 面 

的写作 , 说明当时词体 已非常案头化 , 词被 当成 了   种案头的文学作 品来 阅读 、 来欣赏 , 而并不像北  南宋之后词体实际上已经成为诗体的一种,   除了少数民间艺人通过 口耳相传还保 留词的演唱  曲调之外 , 文人填词仅仅是依据格律而不是乐谱 ,   词成了文人们案头欣赏的一种文学体裁。沈义父 

是 第一 个 正 视 这 种 变 化 而 且 作 出理 论 总 结 的 词 

学家。  

宋 之前 词仅 仅被 当成 流行音 乐 而对待 。  

易, 虽然不再用于歌唱 , 但也尽可能地保持词体原 

本具 有 的流 畅婉 转 的某些 歌 曲特 点 。   沈 义父 的 “ 律 ” 的是 词 的字 声 , 不 是 词  音 指 而

乐。“ 盖音律欲其协 , 不协则成 长短 之诗。 这 点  ” 李清照《 词论》 中也曾谈到 , 但二人的切人点是不  同的 , 李清照讲的是词合乐的问题 , 而沈义父讲的  是 格律 。沈 义父 很 清醒地 看 到 了当 时有许 多人 写 

词 已经 不再 合乐 , 唱词 的时代 已是 一 去不 复返 , 所 

二 、 酌 于雅 俗 之 间  斟

词 本产 生 于胡夷 里巷 , 具有 先 天 的俚 俗 色彩 ;   文 人 染 指 之 后 , 进 了诗 客 骚 人 的 气 质 , 融 日益 趋 

雅 。欧阳炯把《 花间集》 定义为“ 诗客曲子词” 表  ,

明《 花间集》 的作者为“ 诗客” 以区别于民间曲子  , 词 的作者乐工歌妓 。文人词与 民间、 教坊的词作  相 比 已是 文雅 了不少 , 后这 种词 体 的诗化 、 其 雅化 

的趋 势越来 越 明显 , 到南宋 中后 期姜 夔 、 直 张炎等  人 为代 表 的词 人 把 词 雅 化 到 了 极致 。与此 同 时 ,   社 会 上又 产生 了一些 新 的俗 文 艺 演 唱 形式 , 嘌  如

以沈义父讲 的所谓“ 知音 ” 所谓 “ , 音律甚协” 其  ,

实 只是 在 强 调 词 的 “ 律 ” 即 所 谓 平 上 去 人 , 格 , 这 

种对字声的强化其实是强调案头化词 的写法 , 而 

不 是按 词乐 填词 。  

在努力保持词体音律特性的同时 , 沈义父对  词体的书面文学的新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  为值得注意的是 《 乐府 指迷》 提到“ 词法” “ : 壬寅 

秋 , 识静 翁於 泽滨 。癸 卯 , 始 识梦 窗 。暇 日相 与倡 

唱、 缠令 、 缠达 、 唱赚等开始大量流行 , 不仅赢得了  下层受众的欢迎 , 也影响到部分文人填词的风气。   南宋中后期 , 词坛的情况 出现了雅俗分流, 词体的 

S  

酬, 率多填词 , 因讲论作 词之法。 这是首次 在词  ”

发 展何 去何从 , 雅化 而趋 向于古 诗 , 是 俗化 而  是 还

流 于俚 曲?沈义

父 明确 指 出二者 皆不可 取 。  

但是 这些 作 品 “ 语 用 字 , 不 可 读 。甚 至 咏 月 下 全  

首先 , 沈义父反对俚 曲化的倾 向, 强调在作词  时“ 下字欲其雅 , 不雅则近乎缠令 之体。用 字不 

可太露 , 露则 直 突而 无 深长 之 味 ” 明确 反 对 把 词  , 写成不 雅 的 缠令 。所 谓 缠 令 是 新 兴 起 的俗 曲 形 

却说雨, 咏春却说秋 ” 连基本 的文义都不通 。在  , 词 的品 味上 , 义父 反对 为 了协 律 、 沈 可歌而 采用 非  常鄙俗的语 言, 更强 调词要保持“ 文雅 ” 乐府  。《 指迷》 指出南宋词人施岳和孙惟信就沾染上 了教  坊市 井 的庸俗 风气 :   施梅川音律有源流 , 故其 声无舛误。读  唐诗多, 故语雅澹。间有些俗气, 亦渐染教  盖

坊 之 习故也 。  

式, 又简称“ ” 有 引子 , 缠 , 有尾 , 中间可以组合同 

宫调不同曲牌 的若干只 曲子而构成一个套曲,  

这与元散曲的结构大致相 同。北宋刘颁《 中山诗  话》 提到“ 缠声 ” “ : 近世乐府为繁声加重叠 , 谓之  缠声 , 促数 尤 甚 , 不 容 一 唱 三 叹 也 。 _ 与 此 相  故 ”6  

关联 的 还 有 “ 赚 ”, 宋 耐 得 翁 《 杭 梦 游 录》 唱 南 古  

记云 :  

孙花翁有好词 , 亦善运意, 但雅正 中有一 

两 句市井 句 , 可惜 。  

施岳字仲山, 号梅川 ; 孙惟信字季蕃 , 号花翁 ,   皆为当时有名的词人 , 但在当时颇有俚俗 的倾 向,   如施岳的咏物词《 月上海棠》 咏月出, 沈义父认为 

唱赚 , 在京师 日, 有缠令、 缠达。有引子 ,   尾 声为缠 令 , 引子后 只 以两腔 互迎 , 环 间用 循  

者 为缠达 。 中兴 后 , 五 牛 大 夫 因听动 鼓 板  张 中, 又有 四 片 太 平 令 , 赚 鼓板 , 撰 为 赚 。 或 遂  

赚 者 、 赚之 意 也 ; 误 令人 正堪 关 听 , 觉 已至  不

“ 便觉浅露” 。又如孙惟信的《 昼锦堂》 阕的卒  一 章云 :银屏下 , “ 争信有人 真个病也 , 天天 !清初  ”

人 沈雄 批 评 此 词 : 情 至 之 语 , 开一 种 俳 调 也 , “ 又  

奈何 ! 叫 ” 凡此种种弊端是指词人刻意摹仿艺人    流调和市井俗语的习气 , 破坏 了词的整体艺术性。  

沈 义父 还 强 调 严 格 遵 守 “ 有 定 句 , 有 定  调 句 类俗曲:  

尾声; 是不宜为片序也  。 j   南宋吴 自牧《 梦粱录》 卷二十载 : 凡唱赚最  “

难 , 慢曲 , 兼 曲破 、 曲 、 唱 、 大 嘌 耍令 、 曲 、 番 叫声 , 接 

诸家腔谱也 。 _ 可见唱赚是融汇众 家之长 的歌  ”8   舞伎艺 , 它的音乐范围很广 , 既包含有传统艺术歌

 

曲, 也有 当时 汉 族 和少 数 民族 的 民间歌 曲。 唱赚 

字” 的填词规则 , 至于与此规则相悖 的“ 嘌唱” 一  !   亦有嘌唱一 家, 多添 了字。吾辈只 当以   古雅为主 , 有嘌唱之腔不必作 。且必 以清  如 真及诸 家 目前好 腔为 先 可也 。  

“ 嘌唱 ” 艺人 在 现 场 演 唱 时往 往 随 意 增 添 衬  字, 以求 得 各种 效 果 ; 也破 坏 了词 体 的规 范性 。 但   沈义父 在这 里 强调 词 要 “ 句 ” “ 字 ” 反对 学  定 、定 ,

的伴奏乐器为鼓 、 、 板 笛等 , 与词体的伴奏乐曲也  有所不同。现在独立的缠令 已不存在。《 刘知远  诸宫调》 用缠令三套 , 董解元《 西厢记诸 宫调》 用  了四十三套 , 包括 间花和未注明是缠令的  。如  ] 《 西厢记诸宫调》 中的《 中吕调 ・ 香风和缠令》 大  量使用 口语俗语 , 儿” “ ” “ 等 , 如“ 、个 、 不” 内容直  白浅 露 , 曲辞非 常鄙 俗 , 正是 当 时流行 于瓦 肆 民  这

间小 调 的特色 。   南宋 中后期 一 些 填 词 者受 新 兴 的唱 赚 、 令  缠

习“ 嘌唱之腔” 其实是词体格律化 的表现 , 尚 , 是   “ ” “ ” 雅 避 俗 的表 现 。  

其 次 , 义 父 反 对 填词 的另 一 极 端— — 过度  沈 追 求古 雅 , 词 写 得 生 硬 、 涩 。过度 雕 饰 , 造  把 晦 会 成 两 方 面 的恶 果 , 种就 是 不够 圆融 , 成 生硬 ; 一 造  

的影响 , 表现 出俚俗 的倾 向, 乐府指迷》 《 对这些  “ 鄙俗语” “ 、俗气” “ 、 教坊 习气 ” “ 、 市井语 ” 表示 

反对 :  

另一种可能堆砌文字 、 典故 , 太过晦涩。沈义父坚 

决 排斥 这两 种不 良倾 向 。   沈 义父 以 姜 夔 词 为 例 , 出 “ 白石 清 劲 知  指 姜 音, 亦未 免有 生 硬 处 ” 。姜 夔 之 词 正 如 清 人 周 济  所 说 : 白石 词 如 明 七 子 诗 , 是 高格 响 调 , 耐  “ 看 不 人 细思 。  有 追 求 古 雅 的色 彩 。 陈 锐 《 碧 斋  ” 褒

前 辈好 词 甚 多 , 往往 不协 律腔 , 以无人  所 唱 。如秦楼 楚馆 所歌 之 词 , 多是 教 坊 乐 工及  市 井做 赚人 所作 , 只缘 音 律 不 差 , 多唱 之 。 故   求 其下语 用 字 , 不可读 。甚 至咏 月却说 雨 , 全  

咏春却说秋 。如《 花心动》 一词 , 目 为一  人 之 年景。又一词之 中, 颠倒 重复 , 《 如 曲游春 》   云 :脸薄难藏 泪。 过云 : 哭得 浑无 气力。  “ ” “ ”

结 又云 :满袖 啼红 。 如 此甚 多。 大病 也 。 “ ” 乃   他认 为教坊 乐 工 与 市 井赚 人 所 作 虽 是 合 乐 ,  

36  

词话》 曾举例说明:姜尧章《 “ 齐

天乐》 咏蟋蟀最为  有名 , 然开 口便说 ‘ 郎愁赋 ’ 庾 捏造故典 , 郐诗 ’ ‘  

四字太 过 呆诠 , ‘ 铺 ’ ‘ 井 ’ ‘ 馆 ’ ‘ 至 铜 、石 、侯 、 离  宫 ’亦嫌重复。 L 谢章铤认为姜夔《 , ”1   疏影》 “ :此 

阕及《 暗香》 尚有可议 , 白石字雕句炼 , 阕 盖 雕炼  太过 , 故气 时 不免 滞 , 时 不免 晦 。 L 意 ”1 见 姜 夔  纠可

词 的确有 太过 雕饰 之处 。沈义 父认 为过 度运 用经 

批评 , 如他批评周邦彦词有些结句用得太露 :   结句须要放开, 含有余不尽之意, 以景结  尾最好。如 清真之 “ 断肠 院 落, 一帘风絮”  ,

又 “ 重关 , 城 钟 鼓 ” 类 是也 。或 以情 结  掩 遍 之

史人词可能会造成生硬, 即用典不够浑融 , 使整首  词有 支离 破 碎 之 感 。姜 夔 早 年 学 习 江西 诗 派 , 渐 

染 江 西 习 气 , 作 中 多 用 硬 语 , 加 上 他 性 格 狷  创 再 介 , 以沈义 父认 为其 词有 生硬 之处 。 所   沈义 父 同 时 反 对 词 “ 语 太 过 晦 涩 ” 下 。他 认 

尾 亦好 , 往往轻 而露, 清真之 “ 如 天便教人 ,   霎 时厮 见 何 妨 ” 又 云 : 梦 魂 凝 想 鸳 侣 ” , “ 之 

类 , 无 意思 , 便 亦是 词 家病 , 不 可 学也 。 却   他 还 批评周 邦 彦词 中多 直接用 人 姓名 :  

为吴梦窗词有 的地方太 晦涩 , 令人不可晓。南宋  末年的张炎也认 为吴文英词有凝 涩晦昧处 , 词  《 源》 出: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 , 指 “ 眩人 眼 目, 碎拆  下来 , 不成片段。此清空质 实之说。梦窗《 声声 

词中用事使人姓名 , 须委 曲得不用 出最  好。清真词 多要 两人 名对使 , 亦不可 学也。   如《 宴清都》 :庾信 愁多, 云 “ 江淹恨极 。 《   ”西 平乐》 : 东陵晦迹 , 云 “ 彭泽归来。 《 ” 大醣》   云: “ 兰成憔悴, 卫瑜清赢。 《 ” 过秦楼》 : 才减  云 “ 江淹, 情伤荀倩 。之类是也。 ”  

总之 , 沈义 父经 过反 复辩 驳 、 比较诸 家得 失后  确定 了 “ 雅 ” “ 蓄 ” “ 婉 ” 文 、含 、柔 的作 词 标 准 , 这 

慢》 ‘ 云:檀栾金碧 , 婀娜蓬莱 , 游云不蘸芳洲。 前  ’ 八字恐亦太涩 。 l] 煦《 ”1冯 4 宋六 十一家词选例言》  

云 : 梦窗 之 词 , 而 则 , 邃 而 绵 密 , 络 井 井 , “ 丽 幽 脉  

而卒焉不能得其端倪 。 l 虽为赞誉之词 , ”1   但同时 

也 指 出 了 读 后 不 能 通 透 其 意 。周 曾锦 《 庐 词  卧

话》 直接指 出“ 梦窗词雕 琢太过 , 致多 晦涩 , 实是  病”l 。张伯驹 《 ‘   丛碧 词话》 甚至评论 : 只就  “

字面短订雕饰 , 自首至尾 , 使人不解 , 亦不知其 自   己解否 。 _ 吴文英词意象奇特浓密且 时空多加  ”l 7   转换跳跃 , 使事用典冷僻而又赋予独具阐释 , 语言  艳丽又深加锻炼雕琢 , 语句转折多用实词 而使气  息塞 窒 , 因而读 梦 窗词 往往会 有 晦 涩难懂 之感 。   沈义父一方 面提 出“ 下字 欲其 雅 , 不雅则近  乎缠 令之 体 。用 字 不 可 太 露 , 则 直 突 而无 深 长  露 之味” 。一方面又指出“ 发意不可太高 , 高则狂怪  而失柔婉之意” 。在反对俚俗和古奥两种极端倾 

种坚持 “ 弃其两端取其中” 的审美理想 , 不偏不倚  的结论 无 疑 是 沈 义 父 自 己多 年 经 营 “ 道 ” 词 的结  果, 让人信服。   、  

三、 乐府指迷》 《 的意义 

沈义父《 乐府指迷》 对词体的重新审视 、 对词  坛弊端的批评 , 以及对周邦彦 的推崇等一系列的  词学见解在词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周邦彦词代 

表 了北宋 词 的最高 成就 , 是北 宋词 的集 大成 之作 。  

向的同时, 举出了理想的典范——周邦彦 :  

凡作词 , 当以清真 为主。盖 清真最为知  音, 且无 一 点 市 井 气。 下 字 运 意 , 皆有 法度 ,  

往往 自唐 宋诸 贤诗 句 中来 , 不 用 经 史 中生  而

硬 字 面 , 所 以为冠 绝也 。 此  

沈义父敏锐地发现了周词 的理论价值 , 并加 以深  刻挖掘 , 对周邦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 结论客 

观深 刻 , 后世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对  

词至北宋空前繁荣 , 尤其是柳永 、 苏轼以他们 

卓异 的才 华对 词 体 进 行 了惊 人 骇 世 的变 革 实践 ,   不仅 使词 的内容 形 式 、 格语 言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风

沈义父对周邦彦 的称赞正是 着 眼于雅俗之  际 :无一点市井气 ” 指其远离俚俗 ; 不用经史  “ , “ 中生硬字面” 又避免 陷于古奥之失。沈义父 又  , 对康伯可 、 柳耆卿 、 白石 、 姜 吴文英 、 施梅川 、 孙花  翁等人 的创作进 行 了反 复的辨析。有趣 的是在 

化, 而且也使词人的词体观念发生了变化。柳 、 苏  之后追随模仿者甚多 , 词坛上形成 了一定的风气 。   纵观北 宋 中后 期 的词坛 , 有三 种风气 声势最 为 

显著 :  

《 乐府指迷》 中对两种偏颇交替讨论 , 可见其匠心  所在 。沈义父 在第 三条 中反对 康柳 词 “ 鄙俗  有

语” 的一面 , 四、 第 五条 又反对把词写 得生硬 、 晦  涩, 第六 、 七条 又 反对 俗 气 。 以上 六 条 , 者 可谓  作 用心 良苦 , 一方 面排斥词 的“ 市井气 ” “ 、 俗气 ”  、 “ 鄙俗 ” 一方 面 又 反

对 “ 硬字 面 ” “ 涩 ” , 生 、晦 。沈  义父反对偏颇 , 中维体的思想非常清晰明显。 取   也应看到 , 沈义父虽然提出以清真词为正则 ,   但也不拘泥于周邦彦 , 对清真词 的一些弊病也有 

第一 , 柳永余韵。柳永的词迎合受众 , 在题材  内容 、 言形 式 和 表现 手 法 诸 方 面 均表 现 出俚 俗  语

的特色。因而产生 了“ 凡有井水 饮处 , 即能歌柳 

词” 的广 泛 影 响 。柳 永 之 后 , 趋 效 法 者 层 出不  步

穷, 尤以北宋 中后期为盛。其实 , 柳永的影响并不  仅限于社会下层 , 南宋王灼提到了柳永的效法者 :   “ 沈公述 、 李景元 、 孔方平 、 处度叔侄 、 晁次膺 、 万  俟雅言 , 皆有佳句 。就中雅言又绝出。然六人者 ,   源流从柳 氏来 , 病于无韵。 _ 即使 当时文名颇盛  ”】 引 的大家如黄庭坚 、 秦观等亦深受柳永影响。  

3  7

第二 , 苏轼的影响 。苏轼 以诗为词 、 不为声律  所束缚的作法 , 虽在当时曾引起非议 , 但也有不少  效 法者 。宋 人汤衡 说 : ( 轼 ) “苏 后之 元 j 诸公 , ; 占 嬉  弄乐府 , 寓以诗人句法 , 无一毫浮靡之气 。 ¨ ”  一  些习词者仅从外表摹仿东坡词风 , 不晓音律 , “ 乃  故为豪放不羁之语”还 “ , 借东坡” 自诿” 。 以“     第三 , 滑稽词风气 。元祜、 政和间 , 有些词人  用词来调笑 、 戏谑 。王 灼《 碧鸡 漫志》 卷二 曾指  出 :长短句 中作滑稽无赖语 , 于至和 , “ 起 ……元  桔间, 王齐 叟彦 龄 , 和 间 , 政 曹组 元 宠 皆能文 , 出  每

长短 句 , 炙人 口。彦龄 以滑稽 语 噪河朔 ; 潦倒  脍 组

这些都止于创作与传播层面 , 乐府指迷》 《 则是第 

次对周词进行 了理论上系统而深刻 的总结 与  阐发 。  

宋代之后 , 周邦彦在词学史上的地位与 日俱  显, 并在清代 中后期达到高峰。明代是词学 的衰  微期 , 但周邦彦 的知名度却是最高的。其原因在  于, 明代词坛最流行 的词选本乃《 草堂诗馀》 6,  j   而《 草堂诗馀》 中收录词作最多 的词人正是周邦  彦 。明末云间词派居于词坛要津 , 其心仪的典范  也是周邦彦  。清代康熙年间 , 浙西词派以倡导  南 宋词 而 风靡 大江 南 北 , 而 浙派 中期 的领袖 厉  然 鹗提到的居于首位的大词人却是周邦彦  引。清 

无成 , 红窗迥] 作[ 及杂 曲数百解 , 闻者绝倒 , 滑稽  无赖 之魁 也 。  ”

词坛 上 的诸种 风气从 不 同方 面破坏 了花 间 以 

代中期之后 , 常州词派主盟词坛 , 对周邦彦 的推崇 

更是逐渐达到了高峰

, 首先是张惠言将周邦彦与  其他七位两宋词人 ( 张先 、 苏轼 、 秦观、 辛弃疾、 姜  夔、 王沂孙 、 炎) 张 一起列 为“ 渊渊乎 文有 其质”  

者 ; 后周 济提 出“ 其 问涂碧 山 , 梦 窗 、 轩 , 历 稼 以还  清真 之浑 化 ”2 , 周 邦 彦 推 为具 有 最 高 意 义 的  _]将 9 典 范 。正 如蔡 嵩 云 所 言 : 宋 末 词 风 , “ 除稼 轩 外 ,   可分 二 派 : 源 白石 , 自成 一 体 者 , 泽 、 山 、 导 而 东 竹   中仙 、 田诸家 , 玉 皆其 选 也 ; 源清 真 , 导 而各 具 面 目   者, 梅溪 、 窗 、 梦 西麓 、 草窗 诸 家 , 皆其 选 也 。 降及  清初 , 派词 人 , 白石 而 户 玉 田, 浙 家 以清 空 骚雅 为  归 。 ……迄清 中叶 , 常州 派 兴 , 尊 清 真 而 薄 姜 、 又  

来的本色当行 的词学传统 , 纷乱 的局面也在呼唤  着新 的规范 , 于是 , 周邦彦词的既葆有传统词 的美  感, 又适 应文 人词 新 的审美要 求 , 以典 雅精 工为 特 

色 的词 风 应 运 而 生 。正 如 近人 刘 毓 盘 所 说 : 苏  “

词盛而柳词微 , 铁板铜琶 , 晓风残月 , 纤穰修短 , 划  若鸿沟。周邦彦出, 乃调停于两派之间, 而一轨于  正。 _ 从这个意义上说 , ”2   周邦彦词不仅具有纠偏  除弊的作用 , 而且具有集词体美感之大成的意义。   宋代经过前期的积 累, 到周邦彦时代 , 词达到 

了最辉 煌 的时 期 。 “ 起 于 唐 而盛 于 宋 , 作 尤  词 宋

莫盛于宣、 间, 成、 靖 美 伯可各 自堂奥 , 俱号称 作 

张, 以深美闳约为 旨, 其流风至今未替。 C] ”3 至此 ,   O  

周邦彦的地位 已经远高出其他唐宋词人而居于独  尊 。纵观词学史上对周邦彦 的推崇和礼赞 , 无论  是观念还是着眼点, 皆可从沈义父 的《 乐府指迷》   中找到 源头 。   周邦彦是北宋词 的代表性人物, 词在北宋  周

已成为 “ 人 词 ” 主导 , 北 宋 词 的 集 大 成 者 。 词 的 是  

者。  周邦彦词 的出现在 当时就赢得 了好评 。 ”  

据张端义《 贵耳集》 “ :美成 以词行 , 当时皆称美成  词 。 潜说友《 ”   咸淳临安志 ・ 人物传》 亦称 : 邦  “ 彦能文章, 解音律 , 妙 名其 堂 日顾 曲 , 府盛 行 于  乐 世 。 周邦彦之后 , ”   经过南渡以及南宋前期的动  荡, 周邦彦词 的价值重又被 发现并被热捧0以流 

传 的宋代词人的版本来看 , 最多的是周邦彦 , 据吴  则虞先生考辨 , 周邦彦词集在宋代的刻本达 1 种    1

之多 , 中注本 、 其 集注本就达 5本之多; 宋陈元龙 

对周邦彦词进行深入的理论发掘

, 就可 以分析出   北宋代表性的词学理论 , 沈义父敏锐地把握到这  点 , 见沈义 父 词 学 眼 光之 独 到。沈 义 父 标举 周  可 邦彦词 , 遍论雅词的创作 、 雅词的风格 、 雅词的题  材 , 出“ 律、 得 协 典雅 、 蓄 、 婉 ” 的词 体 本 色  含 柔   理论。正如丁丙《 善本书室藏书志》 所评 :《 “ 乐府  指迷》 凡二 十有八 条 , 词则 宗周美 成 , 论 颇多 中   肯 。至谓 去声字 要 紧 , 及人 声可 替平声 , 可替 上  不

声 , 入微 之解 。又谓 古 曲谱亦 有异 同 , 尤 嘌唱家 多 

注本《 详注周美成 片玉集》 宛委别 藏本 ) ( 是分类  本 , 内容 分 春 、 、 、 、 题 、 赋 六 类 , 们  按 夏 秋 冬 单 杂 人

可 以按其 分类 寻 找 , 这样 颇 有 用 心 的 编 排 非 常有  利于 周 词 的传 播   宋 词 选 本 中亦 大 量 选 录 周  2; 5

词, 曾懂《 如 乐府雅词》 选录 3 0首 , 黄异《 唐宋诸  贤绝妙好词选》 选录 1 首 , 闻礼《 7 赵 阳春白雪》 选  录 l 首。有些词人奉周邦彦词为圭臬 , 1 严格按照  周词的字声格律填词 , 如方 千里 《 清真词》 杨  和 、

有添字 , 亦足以解释纠纷。此书寥寥数页 , 明陈耀 

文附列 于 《 草 粹 编》 前 , 花 之 以其 足 为 词 苑 津  集也 。 [ ] ” 3  2

泽民《 和周词》 陈允平 《 、 西麓继周词》 , 等 几至字 

声无一差别者 , 可见宋人对周邦彦 的推崇。但是 ,  

38  

[ 参

考  文

献]  

[ ]4 [O 沈义父著 , 1 [ ]3 ] 蔡嵩云笺释 :乐府指迷笺 释》 人 民文学 出 [9 《 《 ,   1] 张紫微雅 词序》《 ,影刊宋金元明本词》  。

版社 ,9 1 18 年版 , 3 、 1 第 9 4 页。本文所 引沈义 父之语均载此 书 , [ 1 《   2 ] 辑校冠柳集 跋》   。

文 中不另 出注 。  

[2 柴望 :凉州鼓吹 自 2] 《 序》 《 ,疆村丛 书》 , 18 本 第 05页。  

20 0 1年版 , 4 0 第 35页。   第 1 。 7页  

[] 2 华钟彦 注 , 崇祚 编 : 花 间集 注 》 上海 商 务 印书馆 ,9 5年  [ 3 张端义 : 贵耳集 》 宋元笔 记小 说大 观本 , 赵 《 , 13 2] 《 , 上海古 籍 出版社 ,   版, 1   第 页。

16 16 6 2,5 9页 。  

[] 3 苏轼著 , 凡礼 点 校 : 苏 轼 文集 》 中华 书局 ,9 6年 版 , 孔 《 , 18 第  [4 潜说 友 :咸淳l安志》 振绮 堂仿宋刻本 ,81 刻 , 6 卷  2] 《 临 , 13 年 第 6 [] 5 张伯伟 : 中国古代 文学批评 中某一类 书 的名 称。作为某 一类  [5 吴则

虞 :清真词版本考辨》 《 “ 2] 《 , 清真集校 注》 附录八 , 5 0页。 第 3   书的专有名词 , 其范 围包括 以 ‘ 格 ’ ‘ 诗 、 诗式 ’ ‘ 、 诗法 ’ 等命名  [6 毛晋《 2] 草堂诗馀跋》 : 宋元间词林选本 , 云 “ 几屈百指 , 《 惟 草堂  的著作 , ……而作为书名的 ‘ 诗格 ’ ‘ 、 诗式 ’ ‘ 或 诗法 ’ 其含义也  不外是指诗的法式 、 标准 。 ( 全 唐五 代诗格 汇考 》 风凰 出版  ”《 , 社, 0 2 2年版 , 1 ) 0 第 页。   [] 6 刘艘 : 中山诗话》 中华 书局 , 8 年版 , 2 5页。 《 , 1 6 9 第 9   [] 7 耐得翁 : 古杭 梦游录》 《 《 , 说郛》 , 本 上海古籍 出版社 ,99年影  18 印本 , 6 第 6页。   诗馀 》 一编 , 飞驰几百年来 , 凡歌栏酒榭丝而竹之 者, 无不拊髀  雀跃 ; 至寒 窗腐儒 , 及 挑灯 闲看 , 亦未 尝欠 伸鱼睨 , 知何 以动  不

人 一 至此 也 。  ”

[7 陈子龙 《 2] 幽兰 草词序》 “ 云: 自金 陵二主 以至靖 康 , 代有 作者 。   或 裱纤婉丽 , 极哀艳 之情 ; 或流 畅澹逸 , 穷盼倩之趣 。然 皆境 

由情 生, 辞随意启 , 天机偶 发 , 元音 自成 , 繁促 之 中尚存 高浑 ,  

[ ] 自牧 :梦粱 录》浙江人 民出版社 ,90年版 , 13页。 8吴 《 , 18 第 9   [] 9 廖美英 、 龙建 国 :缠 令 与唱赚 考论 》 《 《 , 江西 财 经大 学学 报》  ,

2 0 年第 3 。 01 期  

斯为最盛也 。南渡 以还 , 此声遂渺 。寄慨 者亢率而近 于伧武 ,  

谐俗者 鄙 浅 而 人 于 优 伶 , 以视 周 、 诸 君 , 李 即有 彼 都 人 士 

之 叹 。  ”

[O [1 [2 [3 1] 1] 1] 1 ] 2 ] 2 ] 1 ] 1] 1] 1 儿 4 [5 [6 [8 [0 [9 唐圭璋 : 词话  [8 厉鹗《 《 2] 吴尺 凫玲珑 词序》 : 两宋 词派 , 吾乡清 真 , 云 “ 推 婉约 深  丛编》 中华 书局 ,96年版 , 10 、67 49 、45 29  , 18 第 09 13 ,13 37 、5 、

3 9 、6 18 2 2 14 5 44 5 、3、8 、6 3页 。  

秀  吕谐协 , , 律 为倚声家所宗 。 ”  

[1谢桃坊 : 中国词学史》 巴蜀 书社 ,02 3] 《 , 20 年版 , l4页。 第 1  

册第 6 0页。 8  

《 卷 续修 四库 全书本 , 97 第 2  [7 张伯驹 :丛碧 词话 》 《 1] 《 , 词学》 第一辑 , 华东 师范 大学 出版社 , [2 丁丙撰 : 善本书 室藏 书志》 四十 ,   3] 18 年版 , 6 页 。 91 第 5  

on Xu F Zl M i   e u l §Th

o eia   lu   n   i n fc n e i   — ei  so y i e r t lVa e a d S g i a c  n CiPo t Hit r   c i c

S UN  - in   LI S a — n Ke qa g U  h o ku   ( colfC ie  tde, a k i nvrt,Taj  0 0 1 C i ) Sh o o hns Sui N na  i sy inn30 7 , hn     e s U ei i a

Ke   o d y W r s:Xu F Z i ;S e   - e u h Mi h n Yif u;Ci o t   itr   — ei hso y p c

Ab t a t s r c :Xu F Z i   rt n b   h n Yi u i   h o ei a  e e aia in o   e n w sa e o   e d v l p n   f :   e lt  e u h Mi it   y S e   -  s at e r t lg n rlz t   ft   e   tg   f h   e e o me to   i t   e w e f c o h t Ci n h a

S u en S n   n sy I p se s s a d s n tC - r n ai n a d s i to   e a e a d c n an   r fu d c t a  e re   fCi o t r   g Dy a t . t o s s e     it c  io e t t   n   p r . ft   g   h o   i i o i h n   o ti s p oo n   r c l t o is o   . i i h   T eb o   c su   ed v l p n  fC     e mi  n  ae S u en S n   y a t  n   r p s sd e  n i hs i emso   e r - h   o k f e   p t   e eo me t   i n t   d a d lt  o t r   o g D n s a d p o o e   e p i sg t  tr   f h  e  a h o ih h y n t 1to s i  ewe n t e mu ia  u i   n   rt n s l  ft ea t t   r   f ia d t ep ee e c   ewe n sa g a d e oe c e - ain h p b t e     sc q a t a d w i e  t e o    r s cwo k o         rf r n eb t e  l     s t r   x  h l l y t y h ii C n h n n i

p e so .I p st ta. e s o l   o  n yr s e t ec re t i a o   a    a   e o     rt n f r o  trt r b t s r  r si n t o i  h tw  h ud n t l e

p c   u r n  t t n t t h sb c mea w i e  om f i au e, u  oty   s o h t su i h Ci t le l a t  in a nt e t d t n l sc   u l yo   i o ma t     a i o a  i h r i mu i a q ai  fC .Asf r h  t l ,n i e  a dn s  o   b c r yi  r fr b e n t a l t  o   e s e et r u i e sn ro s u t sp ee a l .I se d,i h   s  t y h g i t a e—  s t b s e     rtr n o   en   lg t u t   n   ei ae ti mo e i ot n   e b o   es Z o   a g y n a h h d a c e o   f i g ee a ,s b e a d d l t .I s i i b n l c     r mp r tt   o k s t h u B a h   n - a ¥w r s a   e i e   ok  t   a s h dl sa d r t a d,w ih e et   a - a h n   fu n e Olt e d v lp n  fCi d t e h soy o     o t s n h c   x rsa f rr c ig il e c   i h   e eo me to     h   it r  fCi e i . e n   n a p c 

[ 责任编辑 : 邵迎武 ]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