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

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

讲授教师 陈 荧

十六大及其重要报告,给我们党绘就了一幅当今条件下

执政兴国的宏伟蓝图,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

行动纲领。学习十六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刻认识和领会十

六大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及报告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

一、 党的十六大的背景和主题

(一)大会召开的背景

1.进入新世纪,党能否利用和平发展的国际条件,迅速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对党是个考验;

2.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社会转型、体制转轨都到了关键

时期,党能否驾驭全局、实现平稳过渡,事关改革和现代化事

业成败;

3.进入新世纪,头20年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抢

抓机遇,党必须回答、必须部署;

4.进入新世纪,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要进行新老交替,新的

领导层如何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必须拿出主张,昭告全党

和全国人民。

(二)十六大的主题

1. 历次大会主题的确定都事关国家的前途命

2.十六大主题鲜明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党举什

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

十六大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十六大的重要成果

1. 形成了一个振奋党心、鼓舞民心的好

报告

报告共有 个部分,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内容:

(1) 十三年伟大历程和基本经验

(2)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重大部

(4)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报告贯穿一条主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报告的灵魂;

●报告贯穿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报告贯穿一个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2.顺利实现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1)治党、治国、治军:为政之道,要在得人

(2)新的中央领导核心:平民色彩、政治精英

(3)党走向成熟的标志:形成最高领导层平稳过渡的机制

二、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个党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党的指导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党的“一大”——“六大”:马克思主义

党的“七大”——“十四大”:补充了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五大”——补充了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六大”——补充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现实依据

1.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1) 政治多极化增加了世界各种力量的制衡,

苏东剧

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2)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使各国面临机遇和

挑战;

(3)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

烈。

2. 实践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探索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开辟的,

第三代

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的

(2) 2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巨

大成就

历史性贡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历史性突破: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

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由温饱到小康。

(3) 20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两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 ● 不仅是三句话,三句话是其核心内容

● 其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

内政、外交、国防

治党、治军、治国

3. 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新任务

(1) 在新世纪,党的性质没变,但所处的地位、

环境和

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 党的队伍进入了整体上新老交替时期

(3) 聚精会神抓党建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工

作重点

● 综上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

为指导思想

是历史必然 ,是由世情、国情、党情决

定的,是由

其科学内涵决定的,是党对时代考验的正

确回应。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老祖宗不能丢

(1) 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不是具体结

论;

(2) 着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而不是只言

片语;

(3) 着重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

是个别结论。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根据

实践的发展进行理论创新——说老祖宗没说的新话

(1)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2) 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

合。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三个文明

协调发展;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作为执

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促进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建设社会

主义

政治文明

5.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

6.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最广泛、最充分

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7.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的关系;

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新世纪、新阶段

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小康目标的提出缘于邓小平对我国现代

历史进程的深刻反思

2.小康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1)从定性到定量——小康概念更加确切

(2)从单一到多元——小康内涵不断拓展

(3)从总体到全面——小康的建设要分阶段

3.总体上进入小康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

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

为推进现代化创造了新起点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承上启下的必经阶段

(1)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必要性

● 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

● 总体小康是不全面的

总体小康:生存型、物质型、数量型

全面小康: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总体小康是不平衡的

国家统计局用综合评分方法对16个指标进行测算,1990年全

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2000年为96%。分地区来看,东部基本

实现,中部实现78%,西部实现56%。

2001年,上海人均GDP达4500美圆,而最不发达的省仅为

350美圆。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

1)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民主完善、法制完备,人民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

到尊重和保障;

3)全民族三个素质明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

素质、健康素质),形成三个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略)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

先进性

1.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2.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性质

3.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

最高纲领的统一

4.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

党的群众基础

5.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

伟大工程

(1) 总要求:“四个一定要”

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

人民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要求。

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

步解决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

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

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

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使党

的工作充满活力。

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

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

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2) 总目标:“三个始终”

●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心。

●始终成为“三个代表”。

(2) 具体部署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的五种能力进行了新概括: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物的能力。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 第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第五, 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第六,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

腐败斗争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

党和国家

制定的方针、政策中去

3.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

各级领导

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4.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

关心群众

生产、生活中去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