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弘扬价值观

张雪彦: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时间:2012-04-01 14:52:00作者:张雪彦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打印

0 转发复制链接小|中|大字号

培育和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中央政法委结合我国国情和政法工作实际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对于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系列战略部署,大力提高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核心即中心,是事物的最主要部分。核心价值观就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在全社会实现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政法干警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2011年12月21日,周永康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概括起来就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 “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 “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 “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这八个字是党和人民对政法队伍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政法干警必须自觉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在核心价值观中,“忠诚”的核心是不折不扣的履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正”、“廉洁”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群众利益,所以“为民”是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要必须抓住群众工作这条主线,这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就检察系统而言,大力实施文化育检工程,提高检察干警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自觉做到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忠诚卫士和群众的贴心人。

二、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11年12月中央政法委提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市两级院非常重视,先后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教育实践活动,成立机构和活动办公室,检察长亲自担任组长,加强领导力量,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高度重视,步入了快车道。全体

检察干警积极参与,努力学习中央文件,领会活动精神,把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化为自觉的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西方形形色色思潮的影响,部分干警在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治意识不强,党性观念淡薄。有的干警理论功底不扎实,不能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辨证地看待现阶段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心存疑虑;有的干警政治观点模糊,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强,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模棱两可,立场不稳,对一些消极落后甚至是错误的言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亦或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在工作上表现为精神状态不佳,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一旦失去了政治敏感性和党性观念,他们就不能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决定,认真履党的宗旨。

二是执法为民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漠。有的干警不能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群众的司法诉求,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在执法过程中简单粗暴,存在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个别干警有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唯我独尊,甚至欺上瞒下、侵害群众利益,没有从思想上、行动上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问题。执法为民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是检察干警执法工作中的大忌,是必须摒弃的。

三是原则性不强,公正意识淡漠。有的干警对自己肩负的职责认识不清,不能严格公正执法。一方面表现为胆小怕事不敢监督,怕得罪人,总认为工作上的事是小事,朋友间相处融洽是大事,不能因为工作而伤害了个人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不善于监督,不动脑筋,监督工作办法少,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思想懒惰,不愿意去管,存在监督不规范和不到位的情况,有时甚至违反办案纪律。他们在给违法者顺水人情的同时,同时就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是基本操守观念不强,廉洁意识淡漠。有的干警受西方享乐思想的影响,是非观念不清,不能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羡慕灯红酒绿的生活,认为清正廉洁吃亏的是个人,对自己的处境心存不满,想的是如何过上奢华的生活。于是,他们受经济利益驱动,借办案机会插手经济纠纷,利用检察权为自己、家人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近期,省、市委政法委通报了几起政法干警营私舞弊、徇私枉法的案例,发人深思,催人警醒。这几起案例虽不是出自检察系统,但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戒。

三、践行核心价值观应采取的措施

基于以上情况,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提高检察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就必须大力实施文化育检工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是大力开展忠诚履职教育,使检察干警牢记“忠诚”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首先,系统学习党的重要文件。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周永康同志关于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等。其次,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学习教育。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联系司法个案和检察实践,深入开展座谈、讨论,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渗透和影响,自觉在执法思想、检察工作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再次,开展以“红色之旅”为内容的党性教育。通过组织干警参观革命老区、观看红色电影、听老革命讲传统故事等形式,用实实在在的内容强化干警的党性观念,使“忠诚”这一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大力开展执法为民教育,使检察干警牢记“服务群众”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首先,开展树立群众观念的学习活动。组织干警学习党的尤其是胡锦涛同志有关群众观点的主要论述,用积极的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干警确实能够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其次,举办群众性的“批评与自我”活动。每月定期组织干警以科室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从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原因,转变执法观念,改善自身的形象,彻底改变对待群众“生、硬、冷、横”的态度,做到个人有笔记,小组有记录,周周有分析,月月有提高。再次,开展干警和群众交朋友活动。结合省委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组织广大检察干警开展“五进五包”活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接触和交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发现和整改执法办案和队伍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治理突出问题,夯实基层基础,增进检民感情。第四,开展学雷锋活动,以雷锋精神感召每一位干警。雷锋精神不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干警的生活常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样,检察干警就一定能做到和人民群众血浓于水。

三是大力开展公正执法教育,使检察干警牢记“立检为公”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首先,在对干警进行“忠诚”、“为民”教育的基础上,培树公正执法理念。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始终将“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根植于心,使公正的观念扎根于干警心灵深处。其次,加强执法规范化教育,通过分阶段集中培训,认真学习落实《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把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作为重点,以创新案件管理机制、推进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为载体,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干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执法不公现象的发生。再次,教育干警正确对待工作与生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能把个人的感情掺杂到工作中去,否则害人害己。同时鼓励干警多动脑筋,开拓思路,热爱工作,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层出无穷。

第四,是大力开展廉洁执法教育,使检察干警牢记“廉洁”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首先,开展保持检察队伍纯洁性教育活动,重点学习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文件、胡锦涛总

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检若干规定》等党纪党规和从严治检的各项规定,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绷紧“廉洁”这根弦。其次,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廉政大讲堂,用正反两方面的实例特别是反面典型实例,教育干警,保持廉洁,则事业有成,家庭平安;贪污受贿则丢职败家。再次,加大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力度。在外部监督上,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检察干警执法执纪问题监督举报电话,请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检察人员进行监督。对署名举报的,要逐一认真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在内部监督上,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对检察干警执法执纪情况进行明察暗访,重点检查执行“四条纪律”以及对群众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对查处的反面典型公开处理,并认真剖析案例,警示教育他人。

(作者:河北省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雪彦)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之传承与发扬

以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为视角

作者: 赵学焕 发布时间: 2013-04-16 08:52:00

大 中 小

为充分发挥政法干警职能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加强政法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政法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所谓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所谓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司法为民;所谓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谓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1]在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的趋势下,人们对法治的踌躇满志和美好期许,将政法干警推上了社会关注的风口浪尖,使其承载了理想化、模式化等价值标准的社会期待。如何确

保政法干警能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因此,积极探索人民民主法制的先行者、开拓者和奠基人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对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予以传承和发扬,对提高司法公信力,对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挽回流失的公民信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职责使命。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传承和发扬先进、健康的政法文化,努力改造和坚决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提高政法干警的免疫力,并逐步缩小和减少他们滋生的土壤。

(一)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政法文化之魂,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丰富,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政法干警的期待和要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政法文化的高度抽象和精神内核,践行好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对推进政法文化建设、促进政法文化建设软实力具有主导、塑造和凝聚功能,能够引领政法

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培育政法干警的良好精神风貌,激发工作活力,提升政法干警亲民、爱民、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树立牢固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根本的政治立场要求,是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必备条件。

(二)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体现政法价值标准的职业特点

政法各单位都非常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分别有针对性提出了各自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公安机关要求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和无私奉献;国家安全机关要求对党绝对忠诚、精干内行和甘当无名英雄;人民检察院要求忠诚、公正、清廉和为民;人民法院要求公正、廉洁和为民。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党中央总结政法各单位的实践探索,科学地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作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整体。忠诚是基石,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为民是根本,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公正是生命线,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廉洁是保证,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

(三)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的需要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面临的考验是长期、复杂而又严峻的。矛盾纠纷的汇集与凸显,给政法机关的各项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及新型案件不断增长的趋势,作为公平正义保障者的政法机关,必须主动服务于大局,积极延伸政法机关职能,为推动社会矛盾的化解,社会管理的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促进和保障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政法文化的基础和根本,政法文化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政法核心价值观,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义不容辞的建设者和保障者。

(五)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而法治的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之目标具有一致性。[2]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亦是政绩。[3]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信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于职守、服务群众,才能有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才能为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和谐稳定地社会环境、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4]

二、董必武对政法队伍建设的主张

董必武长期从事我国政权和法制建设的领导工作,不仅在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方面贡献卓著,而且在政法干警队伍建设方面有许多独到的思想和建树,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建设仍有裨益。

(一)注重政法队伍建设

董必武非常重视政法队伍的建设,他认为要加强政权建设、法制建设、法学研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有一大批组织可靠、思想端正、作风正派、具有法学知识的政法干部,才有组织上的保证。[5]“有了法还必须有具备起码法律科学知识

的人去运用,否则,就不可能不判错案”。[6]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非常重视政法队伍建设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这也是政法工作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一是因其专业性,政法干警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二是因其阶级性,法律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三是因其复杂性,政法干警要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必须接受系统、规范的教育,逐步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7]诚如英国大法官柯克所言,法律乃一门艺术,一个人只能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对它的认知,在未达到这一水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从事案件的审判工作。四是因民主的保障需要,法制是人民享有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必须要依法办事,发挥法律作用,以法治代替人治,就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保障有力的政法队伍。

(二)注重政法队伍选用干警走群众路线

董必武强调政法干警来源,必须面向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吸收优秀人才,是政法队伍人才保证的不竭源泉。1952年6月24日,董必武在全国司法干部训练大会议上提出要从群众中去选拔干部,才不会感觉到司法干部的枯竭,才会获得丰富的干部源泉,才能净化司法队伍,才能提高司法机关的纯洁性。[8]面向群众选拔政法干警是切身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让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管理国家的真正主人,让来自人民的权力服务于人民。

(三) 注重政法干警的模范带头作用

政法干警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做群众的表率。四十年代初,董必武曾强调,党员应是群众中的觉悟分子,如果违犯了政府法令,除受到党纪制裁外,应比群众犯法加等治罪,这不是表示党的严酷,而是表示党的大公无私。党决不包庇罪人,党也决不容许在社会上有特权阶级。董必武认为,因为法令的制定和形成时就已经渗透了党的意见和活动,党员理当无条件的服从和遵守。一般群众犯法有可能出于无知,而党员干部是觉悟分子,就该自觉遵守法令,否则就是知法犯法不能宽恕,应从重处罚。要求政法干警遵纪守法起模范带头作用是董老的一贯主张。

(四) 注重政法干警依法办事

依法办事是董必武法治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宝库中的瑰宝。董老在党的八大上全面回顾人民民主法制的形成、发展和作用的基础上,尖锐地批评和具体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了健全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加强党对法制工作的领导及具体措施,号召公安、检察院、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了加强人民民主法制,依法办事的治国方略建议。[9]强调依法办事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必须有法可依;其二有法必依。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只有

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才能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实现董老所提倡的“以法学为人民服务”。[10]

(五) 注重政法干警业务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董老一生酷爱学习,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堪称学习典范。董必武认为政法干警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之下,继承并弘扬我国人民革命的法制与法学的光荣传统„„法律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中国政法工作者才能担当起自己的光荣任务,获得更大的成就。[11]董必武认为政法干警只有在群众斗争的活生生的事实中去虚心领会,去刻意追求,去脚踏实地地试验,才会得到成果。必须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解决新的问题,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学出来的。并认为“法学是一种科学”,是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武器之一。

三、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之传承与发扬

重温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对政法队伍建设思路,挖掘、传承和发扬好董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无疑对广大司法干警保持思想、信仰上的纯洁性,当好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对提升和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忠诚的政治本色

忠诚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和前提,是对人和事、价值及原则矢志不渝、尽心竭力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格,是一种内心的信念,是一种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担当。政法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司法制度的人民性,决定了政法干警是人民的卫士,决定了政法干警必须具有崇高的政治信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让来源于人民的权力服务于人民,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原则不动摇;就必须保持忠诚的政治本色,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和忠于事实;就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忠实的捍卫者,是政法干警的光荣使命! 被称为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在几十年急风暴雨中,经历五朝反动统治,每个时期他都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为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是一部辛勤耕耘者用执著和奉献谱写的奋斗篇章。董必武自从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就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始终保持着对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无比忠诚,有着建立在忠诚基础上的坚定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朴诚勇毅干革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终生无悔,令人敬慕,其忠诚形象是政法干警的楷模。1975年4月2日,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董必武同志不幸病逝。在追悼会上,叶剑英代表党中央深情地

说:“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二) 为民的宗旨理念

为民就是一切为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民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是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是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董必武曾指出:“人民司法的基本精神„„就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联系为人民服务,保障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人民司法工作者必须站稳人民的立场,全心全意地运用人民司法这个武器,尽可能采取更便利人民的方法解决人民所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12]亲民、爱民、为民是董老留给政法干警的传家宝,是政法干警不竭的力量源泉,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就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利益至上;必须忠实于事实、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实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必须把人民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常怀亲民、爱民、为民之心,长存便民、利民、惠民之意,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必须传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依靠群众凝聚民心民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三) 公正的价值追求

公正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政法干警的价值追求,是我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始终贯穿的不懈追求。公正意味着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客观、中立,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平等对待、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平等对待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反对特权和禁止歧视。董必武在党的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今后对于那些故意违反法律的人,不管他现在地位多高,过去功劳多大,必须一律追究法律责任。”可见董老的法律平等思想是始终如一的,不允许有特权阶级存在,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坚定的立场始终是政法干警学习的榜样。

实体公正是执法、司法结果的公正,包括事实清楚、合乎法律和合乎情理三个方面。董必武要求政法机关依法办事,更强调有错必纠。1995年10月,有位省司法部门领导向董必武反映,部分群众因干旱而迷信求雨,与当地干部发生暴力冲突,动手打伤人的四名群众被判处重刑,只因这位反映情况的领导有异议,才暂缓执行死刑。董必武听完反映后,即在当地党、政、司法干部座谈会上指出要教育干部,查清事实,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个好人,及时救下了4条人命。之后,董必武继续纠正这类错误,还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组织检查组,对捕、判、管、改等工作进行典型检查,严格贯彻“有反必肃,有错必纠”

的方针。[13]董老坚持秉公执法司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注重务实的作风必然带来实体公正,人民的满意。

程序公正就是执法司法活动的过程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确保法律得以准确有效的实施、案件得以正确的处理,它包括充分参与、公开透明、客观中立、制约配合、及时高效五个方面。[14]“审判程序只是法律的生命形式, 也是法律的内部生命的表现。”[15]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价值目标,而程序公正则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有效途径和保障。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照审理程序办事,是董必武反复对政法干警强调的纪律。董必武在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时,就按合议制审理案件,并依法实行公开审判。同时,董必武还贯彻实行了两审终审制,于1955年2月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两审终审制的通知》,为程序公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追求执法司法公正,不论对人对己,董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始终不渝,是上当今政法干警学习的模范。[16]

(四) 廉洁的基本操守

廉洁是政法干警践行忠诚、为民、公正价值观念的基本保证,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它包括一身正气、公道正派,淡薄名利、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等丰富内容。[17]董必武非常重视反腐廉政建设,注重党的纯洁性。1934年3月, 董必武对刘明镜和熊仙壁利用职权贪污案的依法公开判决,将审判的理由和判决的情况在《红色中华》报纸上予以公布,用事实

说明,触犯党纪国法,就要依法办,不论其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一视同仁,在中央苏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董必武通过依法办事,保护了党内外的民主,使党员干部都置于党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维护和提升了党的威信,保证了党的纯洁性,也为我党的廉政建设探明了治理思路---依法办事。在中国共产党五大会址纪念馆内的“反腐倡廉历程展”内,镌刻着董必武亲笔题写的座右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性习于俭,俭以养廉”,警示着一代代政法干警所不能忘记的基本操守---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是人民群众对政法干警的最低要求,亦是政法干警从业的底线,失去这一底线,忠诚、公正、为民都将成为空话。政法干警必须时刻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参照,以高尚的道德品格去赢得人们的尊敬,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和精湛娴熟的职业技能赢得人们的认可,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忠实捍卫者的神圣职责。

政法干警演讲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尊敬的领导、同仁们,大家好:

在这草长莺飞、桃李争妍的美好春光里,我们信心满满,认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绵延续曲。今日的中国,朝气蓬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司法系统的一员,我深深体会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在社会主义新形式下,更加关乎国家的民生大计和长治久安。

还记得儿时的理想:“保家卫国、惩罚犯罪、保障安宁”。虽然只是一些懵懂的想法,但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今日我所从事的职业,这算是机缘巧合,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夙愿。涉足这一学科之后,我的内心就默记着一句话“法律是一种信仰”。它不仅是神圣的,更是一

种力量、一种生命。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绝望了; 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然而法律借助于法官而降临尘世,法官却是法律由精神王国控制社会生活关系的大门,它们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很实用,也很客观,无论用在哪里,都是至理名言,既警觉世人,又谙熟世事。正是如此,我个人认为政法干警也应该有这一品质。我相信在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收获满满,内外提升。我在想,这不仅是一项活动,同时也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新时期、新任务,作为一名法院干警,在切实履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同时,更应该透彻分析法院各项活动是否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的是“忠诚”,那么,何为忠诚?

诗人告诉我,忠诚是用心灵之光照亮我们的生活;

老党员告诉我,忠诚是用一生的时光把党旗下的红色誓言变成美好的现实;

领导告诉我,忠诚是干好本职工作,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

我说:忠诚是一句能让党放心、让群众信赖的承诺。

忠诚,是司法干警的“命脉”,只有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宪法法律,才能不失干警本色。在我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同志,当老人需要照料时,他们可能正在所里加班; 当爱人需要体贴时,他们可能正在灯下阅卷; 当孩子需要温暖时,他们可能已去外出调解。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阐述着“忠诚为党,执法为民”的理念,他们用自己的精神书写着“党的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信念。我感动,他们平凡而伟大,坚定而执着,是千千万万普通干警的真实写照! 我自豪,我和他们工作在一起,他们是师长,是战友,是我人生的指向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佳言名句体现了封建土大夫忧民的朴素情怀,也是现代我们司法干警感悟人民疾苦的心声。“为民”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司法为民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宣传口号,需要我们用热血和汗水去兑现。落实司法为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关键。无论是法律宣传、人民调解、还是法律援助、安置帮教都是我们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法律宣传宣传法律知识,防止人民上当受骗; 人民调解解开人民的心结,让那些矛盾纠纷都化为会心的一笑; 法律援助援助老弱病残,用我们的服务把满意送到他们的心坎,安置帮教帮助失足人员重新得到社会的温暖。我们做好本职,忠于使命,因为我们心中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值得我们铭记,“除了法律,他们别无所崇; 除了良知,他们别无指引; 除了正义,他们别无追求!”可见,公平正义是司法为民的前提。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至此,法院的干警应

该坚定“公平正义”的法律信仰,具体表现为坚定法律信念。它就如同夜幕下,海中的灯塔,给与你勇气和指引。首先,公正意味着司法独立、中立。人民法院、人民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司法裁判权,是公平与正义防线的捍卫者和守护者,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者,因此,要排除一切外在因素的干扰,居中裁判,不偏不倚,这是职业要求,这也是做人的要求。其次,公正是进一步的“为民”。法官职业的崇高,正是这个群体以“公平、正义”为自身的信仰,人们视他们为公平正义的化身,法官以法律为手柄,最终体现的是人民的利益。最后,预防**的防腐剂。文章政法干警演讲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自观“廉洁”的要求,作为一名法院干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摆在法官面前的权力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关系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充满诱-惑,如何选择呢? 宋鱼水说过:“#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 ,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一名法官如果在人情关、关系关上失守,也许会得到一些看得到的东西,但失去的却是作为一名法官最神圣的公正和尊严。”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法律信仰,依法公正地审理好每一件案件,坚守原则不退缩,坚定信念不动摇,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经得起社会的评价。法律是正义与善良之术,这也是检验自身廉洁的有效方式,而且正义多产生于司法实践当中,我们需要为诉讼当事人制作正义。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清朝人张聪贤的为官箴言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 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社会急遽变革、世事不断更新的今天,多少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自已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干警,我们要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守得住灵魂,始终坚定信念,做到一尘不染。要向一代清吏包公、于谦、海瑞学习,以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为榜样,两袖清风、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矗立起一座座人格的丰碑。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主题!

回首过去,展现当下,我们身边的例子也有不少,远的宋鱼水、陈燕萍、詹红荔,近的崔正涛、余志燕,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有他们的无私奉献,以民为重的情怀和作风,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虽然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法干警,犹如满天繁星、默默闪烁,犹如沧海一粟、静静流淌,但我既然选择了司法事业,就选择了忠诚,选择了无悔。我将带着对司法事业的深情依恋,用我的青春、热血和汗水,去面对每一个困难和挑战,用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忠诚为党,贴心为民! 政法干警演讲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

新时期,新时代,今天的中国,正坚定的向法治社会迈进。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重组中,是否公正?能否真正做到“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乎大局的稳定,关乎人民的利益,更关系到法制事业的进程和方向。每想到此,总是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法

治事业是这样的光荣,在我们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业、神圣的使命。与光荣同在的,是责任。

在2014年,我幸运的走进检察院,成为了一名干警。踏入了这个挚爱的行业,心中充满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忠诚、公正、清廉、文明”八个字让我深深感受到法律的神圣和庄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体味到检察院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深刻内涵。从前对生活的疑问和困惑,我从这里找到了答案,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人生的意义就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身边一个个忙绿的身影,一盏盏亮到深夜的灯火告诉我,在威严背后是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在职责背后是辛勤工作的努力和付出。

新时期,新时代,今天的中国,正坚定的向法治社会迈进。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重组中,是否公正?能否真正做到“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乎大局的稳定,关乎人民的利益,更关系到法制事业的进程和方向。每想到此,总是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法治事业是这样的光荣,在我们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业、神圣的使命。与光荣同在的,是责任。

检察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青年干警,我一直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为民执法”?是为百姓做一件好事,捐一些钱物吗?是为群众服务一次,争取一些利益吗?真正的“执法为民”应该是时刻心系群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这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是建立在一种浓烈、真挚的感情上的“执法为民”。没有感情,哪来爱心?没有感情,哪有奉献?没有对群众亲人般的感情,又怎么能够真正的“执法为民”。

在我的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干警:他们为了及时结案,节假日还在院里加班,顾不得照顾幼小的孩子。他们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法律工作,有的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但是他们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起案件。有的老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这样的同事,这样的长辈,让我敬仰,让我佩服。

要做到为民,我们要面对外界诱惑,要正守本心,不被金钱权利所惑,不被贪欲所噬,清清白白地做人,干干净地净做事,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积极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为社会主义法治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热,一份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读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篇)

发布日期:2013-11-05 文章来源:安阳日报-安阳网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是针对公民职业道德方面的核心要求。我们之所以要敬业,是因为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团队事业的成功与组织目标的实现、个人作为与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此。就我国而言,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历史伟业,这个伟业是由各个不同的具体行业和职业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每个人都在自己特定的岗位上通过特定的职业活动来为这个事业服务。在当代,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同样需要艰苦奋斗,需要勤奋敬业,需要拼搏奉献。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敬重自己的职业,培育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要求我们每个人都爱岗、尽责、专注、钻研和奉献。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眼光要长远,工作要勤奋,勤奋要持续。

敬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理念

□为什么要敬业

人们为什么要敬业?因为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团队事业的成功与组织目标的实现,个人作为的大小与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此。

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敬业。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国民必须拥有一个好好做事的精神状态。美国为什么充满活力、发展迅速,是因为美国人非常敬业。他们认为,任何人类职业都是上帝安排的任务,人们必须把职业视为人生的目的、使命和价值所在,

必须尽一切努力履行自己的责任。德国人的敬业世界闻名,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严谨认真,不做投机取巧之事,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令世界仰望。中华民族同样是敬业的民族,勤劳勇敢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正是依靠敬业奉献,在历史上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缔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国民敬业则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国民懈怠则社会衰退。

团队事业的成功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的敬业。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企业组织,员工的敬业度高,事业即使出现挫折,最终也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如果员工混日子的思想比较严重,即使事业看起来顺风顺水,衰败迟早也会到来。看看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企业曾经辉煌过,但是最终停工破产了,是因为企业人浮于事,特别是领导阶层不思进取。 敬业精神的强弱,敬业水准的高低,还直接决定个人的作为大小。在这个社会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非常敬业的人;凡是事业成功的人,都是特别勤奋的人。诗人吟出了好诗,往往是他“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的结果;很多企业家事业干得风生水起,他们都经过了创业的艰辛,因为,敬业是立业之本。

从哲学角度来看,敬业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本质所在。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不仅把自然物质转换成物质生活资料,提高了人的能力,把人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只有在劳动中,人才能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意义,才能体会到做人的充实。正因为如此,人的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往往不是以岁月计算的,而是以事业来计算的。在人类历史中,在人的生涯中,保留下来的记录都是他做过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人做的事情越多,成果越丰硕,他的生命内涵就越丰富,那些大的成果,会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的里程碑。

在当代中国,敬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历史伟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同样要靠13亿中国人努力创造的伟大实践。这个伟大事业、伟大实践,是由各个不同的具体行业和职业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每个人都在自己特定的岗位上通过特定的职业活动来为这个事业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艰苦奋斗、勤奋敬业、拼搏奉献。习近平同志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因为,敬业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

□敬业有哪些要求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是人们处理职业道德问题时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那么,怎样做才算是敬业?敬业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敬业的内涵包括:爱岗、尽责、专注、钻研和奉献。

爱岗是敬业的首要因素。爱是投入的前提,敬是责任的缘起。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会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在工作中投入自己最大的精力,才会自觉地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干。热爱自己的工作,就不会把工作当做生计,而是看成是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就不会只想着这是个临时的位置,整天琢磨着如何跳槽;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不会把它看成是苦差事,而是主动从中寻找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不会觉得糊弄过去就行了,而是力求把工作做到完美;热爱自己的工作,就会努力激发自己的潜能,全面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荀子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尽责是敬业的必然选择。尽责就是认真负责,忠于自己的职守,尽心尽力地做好手中的工作,善始善终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一个人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选择了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社会为你安排了岗位,这个岗位不是可有可无的,你必须守土有责,保证这个岗位的顺利运转。这是人们必须拥有的责任感。责任感是敬业的关键部分,因为责任感越强烈,你对工作对事业的尽力程度就越高,尽力程度越高,你就越能激发你的各种能量,取得常人所不能及的成绩。

专注是敬业的核心因素。古语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是敬业的内在含义。心理学上有个基本原理,就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人必须进行选择。如果人的注意力比较分散,投入到某一事情的精力就有限,效果、效率就会下降。专注于事业,人们就会收起许多私心杂念,就不会受花花世界的诱惑,就能够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事业和岗位上,就会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自己在职业方面的造诣。王安石说:“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钻研是敬业精神的升华。敬业更要精业。做好工作,必须要有专业的技能和职业的能力。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签到充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效率优先的年代,谁效率高、谁拥有的知识丰富,谁拥有的就业机会就多,谁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这就需要每个人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掌握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最丰富的经验,最适用的办法,使自己变得比其他人更精通,成为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

奉献是敬业的必然境界。敬业者怀着使命感工作,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不可避免地要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多加班。如果我们对于投入与回报斤斤计较,自然就会压缩对工作的投入,这与敬业精神是相背离的。因此,敬业从本质上要求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薪水而工作,要懂得适当的牺牲和奉献。没有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没有单位的发展与成功,自己事业的成功与利益的获得都没有保障。我们也应当明白,工作给我们敬业的回报不仅仅是薪水,还包括丰富的经验、卓越的才干和优秀的品格,以及由此形成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如何做到敬业

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敬业,知道了什么是敬业,我们还要理解怎么样做到敬业。怎么样做到敬业呢?眼光要长远,工作要勤奋,勤奋要持续。

做到敬业,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要做到敬业,就要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所从事的职业有更高的追求,要正确对待利益与回报的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工作是为了生计,但又不能仅仅着眼于生计。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增长自己的才干,为自己理想的实现奠定基础。要正确理解工作的实质是事业发展的环节,而不仅仅把工作视为差事。要看到建筑工人搬砖,不仅仅是完成搬砖的差事,而是为了建设美丽的城市;要看到公务人员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稳定的工作,而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工作产生热爱之意,才能在工作中寻找到乐趣,才能把工作干出不同的境界。有则寓言说:马和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放弃;马却立刻追随而去,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

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混日子,一样地消磨那么多的时光,而且没有成就感,是不是更累呢?

要做到敬业,最重要的是保持勤奋。“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奋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说过:“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敬业要求人们尽责、专注、钻研、奉献,而勤奋则是一切敬业要求实现的根本手段。如果说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是起跑时的枪声,那么勤奋则如起跑者全力的奔跑,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取得成功。如果你足够勤奋,就能够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如果你足够勤奋,就能够弥补能力上的不足;如果你足够勤奋,在机遇面前就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你足够勤奋,就能够提高自己的造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凡是取得超于常人成就的人,在背后都付出别人未曾付出的汗水。

要做到敬业,还要拥有把勤奋坚持下去的毅力。统计学中有个概率计算:如果一件事成功率是1%,那反复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是多少?正确答案是63%。计算方法:成功率1%,失败率99%,尝试100次全部失败概率为99%的100次方约37%,至少成功1次即63%。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反复尝试中,成功率会不断提高。但是在生活中,一个人干好一天的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每天坚持做好,从不懈怠;一个人好好学习一天并不难,难的是每天都花一定时间学习,从不中断。敬业要求人们专注、钻研,保持一段时间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成年累月、数十年坚持不懈。要达到真正的敬业状态,要求人们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有金石为开的努力。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要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美)罗宾斯

策划:申朝明 冀晓东 统筹:刘海清 张遂旺 撰稿:祁 涛 王若虹 版式:王庆华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当自强

哈黑胖多可爱

2014年05月06日16: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

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笔者认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当立志自强。

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青年时代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是读书学习、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搞好学习是爱岗敬业的重要表现。青年学生爱国的最佳表现就是扎扎实实搞好学习,认认真真地学习有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综合技能。只有这样,青年学生才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在平凡的岗位散发光芒。

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将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正如总书记所说,青年人树立价值观犹如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广大青年应当自觉加强自身的修养,重视培养高尚的品德,自觉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把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扣好。以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为榜样,把后面的扣子依次扣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好核心价值观。

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是非未明,决不轻下判断。”青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轻易接受各种思想的时期。当前,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各种思潮也不断进入国内,对青年人影响也较大。在这个关键时期,青年人要学会独立思考,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善于客观评价各种思潮,明辨是非,善于抉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自觉吸收好的思想,摒弃坏的思想。

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古语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也就是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青年人有高远的志向仅仅是第一步,理想的实现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靠的是

一点一滴的积累。青年人处在血气方刚的时期,更应该踏下心来,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以务实的行动自觉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而言之,广大青年要从自我做起,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22日 01 版)

完善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进军中,如何把握正确航向,怎样汇聚强大力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阐明了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背后,都有其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力量。制度安排是价值取向的体现。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也就失去了根基。价值认同是制度执行、治理优化的重要基础,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导航定向,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所有价值观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坚持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为风尚,我们的社会文明就会不断向上攀升。

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在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激荡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就能激发蓬勃的文化发展活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就能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激荡着亿万人民共创未来的澎湃激情,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凝聚起13亿人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矢志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我们的国家必将不断抵达发展新高度。

人民日报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02月14日 14:56:3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15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

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穿越历史的三峡,靠什么蓄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又该如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神州百年,沧海横流。如果说有什么理想能够始终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并将之置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面。 时光的年轮,铭刻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步履。面对瓜剖豆析的悲惨命运、山河破碎的惨痛经历,无数仁人志士为强国梦上下求索的不懈努力,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一条悲怆激昂的主线。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在岁月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骨气与底气的源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一代人,理应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大河没水小河干”,朴素的道理告诉人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此,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标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从这个意义出发,处于前所未有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中国,尤其离不开这一理想信念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守望共同精神家园。

崇尚自由、平等,市场经济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追求公正、法治,社会生活才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

当今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无序竞争、行为失范等问题日益凸显;物质生活逐渐丰盈,人们的权利意识水涨船高,对公平正义有新的诉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此强调社会层面的价值共识,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细数改革面临的硬骨头,多数都与人们的“公平焦虑”有关。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屡屡拨动心弦,诉说着人们真诚向往平等的发展机会;收入差距、身份歧视动辄引发关注,折射出人们满心渴望公正的社会环境;司法案件频频成为舆论热点,反映着人们热切期盼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发展起来以后,多元思想不断交流交锋交融,越是众声喧哗,越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整合社会。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市场经济本就崇尚身份平等和规则公平,现代社会更以公正和法治为价值核心。如果公平的阳光变得晦暗、正义的空气逐渐稀薄,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茹毛饮血的霍布斯丛林,现代社会可能陷入你争我斗的零和游戏,社会主义本质就难以彰显和体现。相反,当机会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社会信任才会蓬勃生长,公民美德才会蔚为风尚,个体的绚丽人生才能绘入中国梦的美好图景。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不仅需要价值共识的弘扬,更需要利益格局的调整、制度文明的建设。十八大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勇气,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体制机制的积弊,才能为公平正义的价值生长创造更好的制度土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释放社会活力、激扬内生动力。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共同追求,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社会活力才会竞相迸发,内生动力才会充分涌流,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才能获得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人民日报评论员)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