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振邦局长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2-01-19   发布者:xxb   信息来源:中国粮食信息网

稳定市场 提升产业

大力推动粮食行业科学发展

——聂振邦同志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2年1月9日)

这次会议是经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粮食流通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2012年粮食流通各项工作。

一、紧紧围绕国家宏观调控中心任务,为“十二五”粮食流通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抓好粮食收购,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推动产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实现了稳市场、保安全、强产业、惠民生的工作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保供稳价成效显著

面对2011年国际粮价高涨、国内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各级粮食部门按照中央关于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要求,认真落实保供稳价措施,打好“组合拳”,一手抓粮食收购,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一手抓市场调控,保证有效供给,稳定粮食市场。

1.认真抓好粮食收购,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2011年,国家继续在主产区执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了5.6%到21.9%;继续对油菜籽、大豆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价格比上年分别提高0.35元/斤、0.10元/斤,还对新疆的小麦和东北地区的玉米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各级粮食部门把抓好粮食收购作为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工作,加强形势分析和科学研判,及时提供粮食市场信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全年收购工作顺利完成。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6946亿斤,同比增加896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836亿斤,同比增加166亿斤;全年收购托市粮食76亿斤,油料68亿斤。初步测算,由于收购价格提高,促进农民增收约300亿元,有效地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八连增”。

2.综合施策调控市场,保障了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一是适时适量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市场。2011年,采取竞价销售、定向销售和邀标销售等方式,累计销售成交国家政策性粮食780亿斤,食用植物油152万吨;全国14个省(区、市)与国家协同运作,共向市场投放地方储备粮21.6亿斤,食用植物油2.3万吨,保障了居民口粮和企业用粮需要。二是抓好粮食移库和调运。在各地的积极配合下,国家向华北、西北和南方主销区安排小麦跨省移库计划65亿斤,已完成55亿斤,向西南、西北旱灾地区调运稻谷11亿斤,充实了薄弱地区粮食库存,保证了灾区粮食供应。三是深化粮食产销合作。举办各类粮食产销衔接会、贸易洽谈会,粮油产品交易总量达460亿斤,促进了产区粮食有稳定的销路,销区粮源有可靠的保障。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在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压力较大、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确保了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3.充实储备粮库存,夯实调控市场的物质基础。国家采取直接收购、自主轮换收购、商品粮就地划转和进口划转等多种方式补充中央储备和国家临时存储库存。调整中央储备品种结构,适当增加粳稻收储数量。及时下达中央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并指导和督促落实,及时追加玉米轮换计划,满足饲料和养殖企业用粮。各地按照国家部署,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进一步充实地方粮油储备,增加成品粮油和小包装粮油储备,东南沿海等主销区调整地方储备结构,增加粳稻储备数量。2011年底,全国地方储备粮、油库存同比分别增长6.5%、15.9%,其中成品粮、油储备库存分别增长18%、16.5%。储备库存的充实和品种结构的调整,为保障供应、稳定市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粮食应急、军粮供应和粮油统计、市场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目前,各地确定的粮油应急加工定点企业增加到5799家,应急供应定点企业增加到16038家。军粮供应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全天候军粮供应战备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提升了军粮供应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认真履行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职能,完善调查方案,改进调查方法,加强分析研究和对国内外粮油市场的动态实时监测预测,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积极推进依法管粮

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加强对政策性粮食的监督检查和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做到了让政府心中有数,让群众感到放心。

1.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深入推进。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食用植物油库存清查,在各级粮食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检查企业5243家,油罐24506个,圆满完成了清查任务。清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类油脂库存数量真实,质量总体良好,储存比较安全。这次清查摸清了库存家底,推动了各项标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了油脂库存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全国粮食库存年度例行检查,及时组织对最低收购价、国家临时收储等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的监督检查。继续巩固和完善监督检查体系,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累计参加检查人员45.06万人次,检查企业39.25万家次,查处纠正违法违规行为2.05万例,维护了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2.粮食质量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履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考核评价等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组织对东北三省的食品安全督查。扎实做好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和库存粮食、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抽查。认真做好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完成标准制修订27项,发布实施标准62项。积极推进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安排中央专项补助投资,加强检验监测能力建设。

3.粮食行政许可制度进一步完善。认真组织开展收购资格审核和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审核,加强对资格企业的检查和指导,规范收购市场秩序和代储行为。目前全国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达到8.6万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64万家,其他经济组织等多元主体6.96万家。共有1841户企业取得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其中粮食类企业1665户,取得资格仓容1802亿斤;油脂类企业176户,取得资格罐容268万吨。

4.粮食依法行政积极推进。认真做好《粮食法》的起草和报审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研究制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意见,发布实施粮食行业“六五”普法规划。推进两部《条例》的实施,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粮食最低、最高库存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5.粮食仓储制度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基本完成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14个省份出台了《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办法》。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形势,部署工作,制订防范措施,加强对典型安全生产事故的现场调查,通报事故案例,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各地区、各单位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加强监督检查,认真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

(三)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稳步发展

2011年国家发布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紧密结合粮食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并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实力得到提升。

1.编制发布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布《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粮食行业主要任务是“深化一项改革,健全六大体系,重点建设六大工程”。编制发布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加工业发展、科技发展等四个专项规划。各地粮食部门编制完成了“十二五”设施建设等规划并发布实施,加大政府投资规模,为推动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制定具体措施贯彻国务院物流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十二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规划和管理办法。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安排中央补助投资24.78亿元,用于粮油仓储设施、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以及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地区仓房的维修改造。2011年下达的141.8万套标准化农户储粮专项进展顺利,今年夏粮收购前投入使用。各地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中心粮库、物流产业园区、信息化等设施建设,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3.粮食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完善全国统一粮食竞价交易系统,加强交易市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政策性粮油结算资金的管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总数达到25个,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了“稳定器”作用。粮食收购、零售、批发、期货市场稳步发展,大中型区域性、专业性粮食批发市场70家,各类粮食批发市场448家,年交易量超过2200亿斤,促进了产销衔接,在保障当地城镇居民口粮供应和应急保障中发挥积极作用。粮油市场信息体系基本形成,大型批发市场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系统快速发展,地方粮食信息网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4.粮食加工业和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截至2011年6月底,粮油加工业重点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幅超过15%,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7%,粮油加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和湖北等五省的粮油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千亿元。稻谷、小麦、油脂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中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12家,同比增加83家。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用粮和产能增长初见成效,用粮同比增幅回落。加强对稻谷、大豆加工产业政策的研究并开展专项调查,有关政策建议已纳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5.积极推进粮食科技创新。实施以节能增效和产后减损为主要内容的“十二五”科技项目,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江苏试点成功并逐步全面推广,积极推广以生物科学为主的绿色环保储粮技术在粮食储藏和质量检测的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5个粮食产后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全面启动,粮食流通社会化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6.“放心粮油”工程深入推进。制定《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经营服务规范》等行规行约,开展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创建和信用评价试点工作。继续推广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程,各地共发展销售服务网点近20万个,其中农村网点6万多个。山东省放心粮油网点2.2万个,天津粮油集团每天生产放心馒头100万个,西安市放心馒头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很多地方将放心粮油工程作为党委、政府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加大财政、税收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工作指导,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新成效。

1.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环境得到改善。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924.1亿元,帮助主产省(区)消化1998年以前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挂帐。在近三年逐步取消主产省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98亿元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将全国粮食风险基金规模从302亿元增加到382亿元。协调有关部门对储备粮承储企业免征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财政补贴收入免征所得税,明确从2011年起将中央政策性粮食保管费用补贴标准统一提高到每年每斤0.05元。

2.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积极推进。不断加强国有企业扭亏增盈信息通报和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定期分析,进一步完善重点国有企业联系制度,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迈出新步伐。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制重组调整到15472个,同比减少1077个,企业布局、结构和资产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纳入统计的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统算盈利63.6亿元,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算盈利52.3亿元,26个省(区、市)实现了盈利。

3.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有新进展。积极组织开展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研,在全国23个省(区、市),对8个主要粮油品种进行深入调研,加强对粮食产销和成本收益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提出最低收购价原则和完善粮食支持保护政策的措施建议,为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和合理确定玉米、大豆、油菜籽临时收储价格提供决策依据。

(五)党风廉政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粮食系统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深入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确保粮食安全,服务粮食工作大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抓好干部培养锻炼,开展行业高级职称评审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训,继续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立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行业人才交流,组建示范性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紧密结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实际,加强粮食战略性问题研究。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国家粮食政策和粮食流通各项工作。成功举办“世界粮食日”、行业会展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活动,首次建设中小学生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增强社会公众的爱粮节粮意识。继续加强粮食储藏、物流、加工、科技、信息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合作领域。

二、正确把握新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各级粮食部门要抓住主题把握主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精神上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强生产保供给、强科技保发展、强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落实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关于加强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运销衔接、充实粮油库存、合理安排粮油收储和投放的部署,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加快推进粮食流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创新流通方式,完善市场调控,切实保证粮食稳定均衡供给,大力推动粮食行业科学发展。

(一)正确把握宏观调控新形势,把稳定市场作为推动粮食行业科学发展、转变粮食流通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

从国内粮食供求形势看,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作用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八年增产,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创历史新高,为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粮食消费继续增长,小麦、稻谷平衡略余,玉米供求偏紧,大豆及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较大,稳定国内粮油市场仍将面临着较大压力。从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1年12月份发布的报告,2011/12年度世界谷物产量预计为23.23亿吨,比上年度提高3.5%;库存消费比为21.8%,比上年度增加0.1个百分点;全球小麦和大米期末库存增长,玉米期末库存下降。全球粮食市场价格受金融因素和经济走势影响明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增产增收,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维护市场基本稳定,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粮食安全新形势,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要进一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直接补贴办法,安排落实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和销售,统筹运用储备调节、价格杠杆、财政补贴和进出口等手段科学调控,防止“谷贱伤农”和“米贵伤民”,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民生改善。各地要切实落实省级人民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要求,注重与国家调控的协同配合,既要确保供需总量平衡,又要解决好区域、品种结构平衡问题,保障粮食供应,维护市场稳定。

(二)正确把握产业发展新形势,把提升产业作为推动粮食行业科学发展、转变粮食流通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在国际国内粮食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未来粮食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产业的竞争,国家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安全和产业实力。2007年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提出积极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任务后,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共识和重视。2008年国务院制订印发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高度重视,特别是江苏、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人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经过五年的实践,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稳步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从总体上看,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基层粮食仓储设施老化,粮油仓储设施地区布局不够合理,全国散粮运输推广进度较慢,收购市场整体组织化程度较低,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粮食市场监测、预测、预警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也说明,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要着眼于提升粮食流通服务功能、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抓紧实施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重点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基层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城市粮食应急保障设施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发展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主体,搞活粮食流通;推进粮油加工业升级改造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品附加值、科技含量和综合利用率;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进一步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网点范围,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正确把握体制改革新形势,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粮食行业科学发展、转变粮食流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央宏观调控下的粮食省长负责制不断完善,主渠道保稳定、多渠道活流通的粮食流通新格局基本形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三老”问题基本解决,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结构布局趋于合理,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但是,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受到经营性财务挂账等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企业资产质量较差,风险承受能力较弱,融资能力不强,“小、散、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经营方式单一,缺乏发展后劲,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

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国有粮食企业能不能做优做大做强,主渠道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种粮农民利益的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要着眼于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着力于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重点是要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推进基层粮食购销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中央和地方大型粮食经营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大力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积极争取金融、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正确把握市场监管新形势,把依法管粮作为推动粮食行业科学发展、转变粮食流通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粮食行业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迈出重要步伐,《粮食法》立法进程取得重大成果,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质量监管等工作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但有关条例规章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规定和相关配套制度还未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地方相关配套法规制定进展缓慢;基层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弱化,执法经费短缺,制约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有效开展;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和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粮食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义务和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

当前,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重点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推进粮食依法行政,加快推进粮食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粮食最低最高库存量制度和收购资格、代储资格审核制度,加强对资格企业的监管和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和标准质量体系建设,稳定执法机构和队伍,增加行政执法经费;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健全粮食质量监管责任制,完善粮食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

三、以稳市场保供给、强产业促发展为中心任务,全力做好2012年各项粮食流通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粮食行业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以及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的部署,加快推进粮食流通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服务理念,以“稳市场保供给、强产业促发展”为中心任务,以“抓好收购促增收、加强调控保安全、深化改革转方式、提升产业惠民生、科学管粮上水平”为工作目标,切实做好各项粮食流通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组织好粮食收购工作,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组织好粮食收购,是粮食部门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政府掌握粮源、稳定粮食市场的重要手段。各级粮食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粮食收购工作,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确保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切实组织好政策性粮食收购。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了历史性的大丰收,为做好收购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粮源保障。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又提高了收购价格,当前大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提高到2.0元/斤、0.99元/斤左右,中央储备补库粳稻价格1.40元/斤、籼稻价格1.30元/斤。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02元/斤,稻谷最低收购价也将进一步提高。要利用粮食丰收的有利时机,抓好中央储备稻谷收购补库。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2012年粮食收购政策,健全政策性粮食收购的启动、监管和补贴机制。要创新收储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托市收购的积极性。粮食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企业也要多方筹措,确保收购资金,满足农民售粮需要;要加大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力度,满足收储需要,确保储粮安全;收购期间要深入一线加强指导、督促,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继续开展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央粮食企业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要带头执行国家政策,在粮食收购工作中作表率。进一步加强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研工作,为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价格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积极指导市场粮食收购。市场粮食收购是畅通农民售粮渠道、掌握粮源的重要途径。在抓好政策性粮食收购的同时,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指导各类粮食企业做好市场粮食收购。要深入研究分析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及时提供供求、价格等市场信息服务。要积极协调、多方筹措收购资金,为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创造有利条件。要培育和规范粮食经纪人队伍,搞活粮食流通。

三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保护农民利益。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储粮系统、粮食收购企业,以及其他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主体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将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传导到基层,让农民家喻户晓。粮食部门要指导和督促收购企业严格执行收购质价政策,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执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合理布设收购库点,方便农民售粮。

(二)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粮食市场稳定

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必须根据供求形势变化,确保市场供应,加强粮食调运和产销衔接,促进粮食区域和品种结构总体平衡,保持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粮食供给。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和市场价格情况,继续分期分批安排政策性粮油竞价销售,并适时调整销售品种、数量和底价,稳定市场预期,保证市场供应。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抓住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加强货源组织调度。对贵州、云南、重庆、广西、湖南、甘肃、四川等旱灾较重地区,要加快移库进度,积极组织货源,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受灾地区粮油供应。鼓励和支持粮食产区、销区开展各种形式的产销合作,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水平,丰富合作内容,促进粮食有序流通。

二是进一步加强储备粮管理,充实储备优化结构。强化中央储备粮管理,把“三严格、两确保”和“三个维护”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为做好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发挥重要作用。按照“优先保证口粮安全,同时兼顾其他用粮”的原则,继续调整优化中央储备粮地区分布和品种结构,进一步增加库存薄弱地区储备规模,使中央储备粮区域布局规模与市场调控需要相适应。地方储备粮要择机补充库存,销区要根据辖区内人口数量和消费需求变化调整储备粮规模、品种结构和原粮、成品粮比例。36个大中城市及价格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原则上要达到当地15天以上市场供应量,并确保能够随时投放市场。

三是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军供保障体系和统计制度建设。各地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粮食应急预案,细化操作方案,完善工作制度,按照有关要求增加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完善军粮供应管理体制,以建立“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军粮供应保障体系为目标,增强综合保障能力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全天候军粮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统计制度,积极构建高效、便捷的统计信息化支撑体系和统计服务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调查,对大型骨干企业建立重点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三)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各级粮食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好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提升产业实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带动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加大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科研投入,加快粮食流通社会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管理机制,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完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方式和机制,积极推进生物、绿色、节能、信息等技术在粮食储藏、加工、物流、质检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推动数字粮库及智能化管理技术集成试点示范,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

二是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主要大型粮食装(卸)车点、粮食物流节点建设,开通“北粮南运”散粮铁路运输通道,加快一线收纳库仓房维修改造。积极推进大中城市成品粮应急储备库建设试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和西部地区维修改造收储仓库。2012年安排中央补助投资25.8亿元,可带动投资175亿元,用于粮油仓储设施、粮食现代物流、仓房维修改造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今年投资计划下达早,各地要落实好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抓紧开工建设,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力争早日发挥投资效益。

三是推动粮油加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主食品工业化、综合利用等扶持力度。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玉米深加工和大豆、稻谷加工等产业政策,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用量,确保饲料、养殖业用粮需求。加强对加工企业及其他多元市场主体的引导、服务,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倡导粮油适度加工和健康消费理念,提高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加快产业升级,鼓励扶持企业自主研发和生产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

四是推进粮食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促进粮食市场科学布局、有序发展。进一步健全全国粮食竞价交易系统运行机制,扩大联网范围,完成好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任务。完善重点粮食批发市场联系制度,加强市场建设指导。加快区域性、专业性粮食批发市场和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建设,促进产销衔接,保证居民口粮供应。健全市场信息和价格监测体系,加大对价格易波动地区和重要粮油品种的监测力度,有效开展粮油供求分析和国内外粮油市场预测预警工作。

五是抓好“放心粮油”工程。进一步搞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加强城乡销售服务网点建设,扩大网点覆盖面。加强放心粮油宣传推广,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真正把这一“民生工程”办实办细办好,让广大城乡居民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健康消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搞好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增强信用意识,提高信用水平。

(四)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

顺利完成“稳市场保供给、强产业促发展”的中心任务,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制,健全机制,转变职能,大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

一是加大对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改革力度。以优势骨干粮库为主体,实行跨区域兼并重组,组建公司制、股份制粮食购销企业,并以此为依托构建区域性粮食购销网络,作为国家掌握粮源、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基础。粮食主产县要保留必要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以及必要的收购网点,方便农民售粮。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掌握一部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保障市场供应。

二是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择优筛选一批国有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范围,培育名优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取财政专项补助或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重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以粮食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粮食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新型粮食经营服务体系,通过订单收购等方式,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三是支持大型粮食企业提升整体实力引领行业发展。着力培育若干个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区域性地方大型粮食企业,支持中央和地方大型粮食经营企业通过跨区域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布局,完善经营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服务粮食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鼓励大型粮食经营企业和骨干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兼并重组,延伸购销网络,增强购销服务功能。

四是加强对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加大力度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积极协调农业发展银行对企业自主收购贷款支持力度的同时,指导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入市收购。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切实落实各项税收优惠减免政策。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市场形势分析,增强经营风险防控意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五)推进依法管粮,切实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

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实行依法管粮,维护市场稳定,保障粮食安全,是新形势下对粮食流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正确履行职责、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

一是积极推进粮食立法。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对《粮食法(草案)》稿的修改完善,开展研究和论证,推动法律草案报审工作。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推进对现行两部粮食行政法规的修订工作。各地要根据粮食流通工作新形势,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快法制建设进程,制修订相关配套法规规章,推进依法管粮。

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提高粮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局关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意见》,提高依法行政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继续做好粮食收购资格和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审核工作,规范资格企业行为。按照全国粮食行业“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要点确定的工作任务,继续做好行业普法工作。

三是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强化粮食库存监管,继续做好粮油库存检查工作,完善检查方案,优化检查方法,建立和完善粮油库存检查专家库,按照在地检查原则,重点加强对中央储备粮、国家临储粮等粮食库存的检查力度,夯实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强化政策性粮食购销检查工作,重点抓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临时收储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政策性粮食出库的监督检查,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强化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检查,对未按规定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而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要坚决制止,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各地要巩固和扩大监督检查体系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动各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四是加强粮食标准质量工作。进一步落实粮食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强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中的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与监管。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追溯等制度。加大粮油标准体系建设力度,积极做好粮油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全面推进粮食质量检验监测能力建设。

五是抓好粮食仓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粮油仓储管理办法》,抓紧出台《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备案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加强政策性粮油仓储管理工作,提高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各地区、各大型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加强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办法,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事故多发的企业要加大安全培训和监管力度,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

(六)加强行业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素质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弘扬粮食行业优秀文化,践行“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丰富文化内涵。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继续抓好粮食行业作风建设。加强行业行政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工作。加强粮食战略性问题研究。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好粮食行业会展,做好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继续支持中小学生爱粮节粮教育基地的培育。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粮食工作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粮食部门政府网等媒体的作用,积极开展新闻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发挥粮食行业协会、学会作用,服务粮食流通中心工作。

同志们,2012年粮食流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全力做好粮食流通各项工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加入收藏】【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2012年3月9日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茂名稻谷竞价销售交易公告(2012-03-02)

活猪价8个月来首次跌破每斤8元 仍有下降空间(2012-03-01)

非洲萨赫勒因干旱、高粮价和冲突导致粮食危机(2012-03-01)

2012年3月8日华南粮食交易中心龙岗小麦竞价销售交易公告(2012-03-0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农民种粮收益非常低(2012-03-01)

不少产区原粮开始涨价 厦门大米价格近期将略涨(2012-03-01)

粤ICP备 0 5 0 1 3 1 7 4号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或以上版本浏览 建议分辨率1024x768

中心地址:广州市体育东路116至118号财富广场6楼 邮政编码:510620

办公室:020-38931333 交易部:020-38931088 储备部:020-38811713 信息部:020-38851842

传真:020-38931318 020-38931388 Email:[email protected]

免责申明: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