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命题

借你一双慧眼,审清“话题作文” 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话题材料、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审题时,对写作要求(主要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的规定)自然要看清,并严格按要求去做;而更要紧的是要细读话题材料与话题,思考文章的立意、取材乃至布局安排,这是审题要下的主要功夫。

审材料

一、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 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今年高考作文中还有少数考生写诚信可抛,究其原因,若非有意唱反调,就是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

再看下面的题目:

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02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组,伊朗、沙特在A组)

这个题目的话题材料中说中国足球队出线是靠运气,显然有失片面。因此,话题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是这样吗?”就隐含着一个“不是这样”的答案。看出了这一点,就知道要在辩证立论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运气的作用,也不可把成败的根本原因归于运气,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主观努力和实力。如果写这个题目时,以“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立论,就与命题者的意图相悖了。

二、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重点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

再举两个例题:

第1题: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惟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话题材料已经说明了世界是变化的,再停留在反映这一点上便不符合命题要求。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第2题:随着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随着网络的出现,世界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小;而随着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球不过是人类居住的一个小小的村落。于是,一个新名词“地球村”出现了。“地球村”,多么形象的称呼。对此,你有什么联想、想象或见解呢?请以“地球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文章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重复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地球变小了,变成村落了。这是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不宜再多说。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要求以“地球已经是个 村”为前提,来写你的联想、想象和见解。明白了这一点,思路就不难打开,文章也不难写好。如,地球变小,经济一体化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可以联系我国加入WTO来写,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再如,在一个村子里,和平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在的世界还不怎么安宁,呼吁和平可以成为很好的立意。再如,地球变小,资源更应珍惜,环境更需要保护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文章可做。明白了这一点,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容易把握住。对地球怎么会变小就不能花较多的篇幅去论说,三言两语开个头就行,主要篇幅要用来论说我们该怎么办的正题。

三、理清材料中关系,在两点间寻找突破口

例: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涵,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 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读材料、考生不难发现,文题要求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的对立双方,倘若忽视了材料中的提示,仅仅抓住“哲理”作文,写成“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等,就偏离了主旨。这些虽是哲理,但是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这道文题的命题意图的。

审话题

四、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例: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话题也可以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五、审清话题内涵,勿偏离话题内涵作文

例如:现今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流行起了一股“热”风,“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等。请以“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里的热是指一种社会现象,并非指“温度高”、但有的考生在作文中将“热”理解成“炎热”“热情”“热心”。进而立意为“我为祖国现热血”等。如此错解话题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纵有神力,也无力回天。

六、把握好话题外延,切记漫无边际

例:以桥为话题 有的同学既写改革开放,加入WTO,架起中外沟通之桥;还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心灵之桥”等等。总之,是把能想的统统塞进去,使整篇文章变成了大杂烩。

七、结合时政,理解话题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抑或引领,所以高考作文题往往能透视出主旋律影子。

比如1999年大力提倡科教兴国,高考就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种科幻性题目;2000年倡导素质教育,高考题目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来否定答案的唯一性,否定僵化的思维;2001年提出“以德治国”,高考题就是“诚信”,2002年中央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就是“心灵的选择”。今年亦然。材料引出了一个关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引领考生掠去浮华,去探询现象背后的实质。从这一点看,高考的思辨性大大增强。就审题而言,考生只要抓住话题中“感情”与“认知”这两个概念进行牵线搭桥,就会走出思维的瓶颈。

考生若能联系时政、联系社会大环境去分析题意,就能较容易地把握命题意图在此基础上写出的作文必能紧密切合题意

审要求

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的最明确的限定,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如果审视不清,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审要求”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

例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与浙江卷的作文题,其要求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5年重庆卷 1、以《筷子》为题,写一篇两百字以上的的说明文。2、题目《自嘲》,写一篇除诗歌以外的任何文体600字以上的文章。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