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隋唐试卷及答案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据此回答:

一.选择题: 11. 关于隋唐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B.唐太宗任用高官主考,以后成为定制

△.关于隋朝的历史回答:

C.贞观年间,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 D.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1. 关于隋朝统一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隋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12. “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从中我们可

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 ( )

础 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作好渡江作战准备 ④.北周统治腐败

①.有资格限制 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③.反映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④.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 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①.建立隋朝 ②.营建大兴城和洛阳 ③.开通大运河④.发动五次对高丽的战争 ⑤.被农民起义13. 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军杀死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A.①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14. 隋朝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在于: ( )

3. 隋朝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不包括: (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A.对高丽的战争加剧人民痛苦 B.营建东都洛阳加重人民负担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C.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导致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能低下

15. 隋唐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沿袭科举制,根本原因在于:( )

D.受到农民起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双重打击

A.它便于选拔人才 B.它巩固了专制统治 C.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 D.它在发展中不断得

4. 秦始皇和隋炀帝相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到完善

A.都很残暴 B.开创过统一局面 C.都穷兵黩武 D.促进了多民族国家发展

△ .依据隋唐时期制度的革新回答:

△.均田制是北魏开始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隋唐继续沿用。回答:

16. 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5. 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开始于隋朝 ②.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③.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均田制是府兵制和募兵制实行的经济基础

④.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C.均田制就是国家强行把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D.均田制下根本的受益者是农民

17. 以下哪些属于隋朝开始实行的: ( )

6. 北魏和唐朝实行均田制的首要条件是: (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租庸调制 ③.科举制 ④.府兵制 ⑤.募兵制 ⑥.均田制 ⑦.废除九品中正

A.租庸调制的实行 B.土地兼并中止 C.政府财政收入增多 D.政府掌握一定土地 7. 隋唐时期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下农民的身份是: ( ) A.农奴 B.自耕农 C.地主的佃农 D.国家的佃农 8. 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不再实行,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 ( ) A.封建制度开始进入衰落时期 B.土地和人口的矛盾不断加深 C.社会生产力发展处于停滞状态D.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9. 我国古代均田制遭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大官僚兼并土地 C.安史之乱的结果 D.藩镇割据形成 10. 西周实行井田制与北魏、隋唐推行的均田制相同之处是:( ) A.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B .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种

中古史(隋唐)试卷

C.农民都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租税 D.本质上是土地公有制

A.①②③⑦ B.①②③④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⑦

18. 唐朝武则天时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 ) A.均田制的破坏 B.由于兵役繁重,兵士逃亡 C.府兵的社会地位下降 D.募兵制更具优越性

19. 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 ( )

A.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 D.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20. 下列关于两税法的表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收税 B.一年分为夏秋两次收税

C.废除了战国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D.反映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32. 受唐朝行政管辖的边疆地区有: ①.突厥地区 ②.回纥地区 ③.黑水 ④.南诏( )

21. 两税法体现了杨炎怎样的理财思想: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A.轻徭薄赋 B.平均负担 C.简化手续 D.开源节流 △.唐朝疆域空前广大,各民族关系密切。回答: 22. 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主要原因是: ( ) 32. 唐玄宗为密切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而采取的措施有: ( ) A.它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B.它减轻了领导人民的赋税负担 ①.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②.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③.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④.与尺带珠丹和C.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D.限制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亲 △.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据此回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 对隋唐时期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 ) 33. 控制过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有: ( ) ①.“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②.唐朝初期开始征收茶税 ③.开元通宝是唐玄①.匈奴 ②.鲜卑 ③突厥 ④.回纥 宗时期的铸币 ④.隋唐时期的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 关中地区是秦汉和隋唐王朝政治重心所在地,扼守关中地区东面门户的关隘是:( ) A.玉门关 B.嘉峪关 C.函谷关 D.大散关

25. 技艺水平高,但没有融入外来风格的手工业是: ( ) A.冶铸业 B.造纸业 C.丝织业 D.造船业

26. 下列对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4. 唐政府在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完整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 ) A.黑水靺鞨 B.南诏 C.回纥 D.吐蕃

35. 隋唐时期先后崛起并称雄北方草原的民族有: ( ) A.突厥和回纥 B.回纥和吐蕃 C.突厥和靺鞨 D.突厥和吐蕃 △ .隋唐时期文化发展。回答:

36. 隋唐时期我国科技文化空前发达的原因在于: ( )

A.从长远角度看,“坊”和“市”的划分限制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②.政府推行开明政策、兼容的文化政策③继承并发扬B.“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 了历代传统的文化 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频繁的对外商业活动提高了长安城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 D.长安的商业代表了古代历史上城市商业的最高水平 37. 与唐朝的诗歌繁荣有直接关系的是: ( )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回答: A.唐朝国力强盛 B.造纸术的发明 C.社会政治安定 D.科举制的实行 28. 关于突厥的表述正确的是: ( ) 38. 以下关于隋唐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后统一我国东北地区 B.突厥的冶铸技术较高,能制精美的金A.火药的配方在唐朝中期就有,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银制品 B.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C.隋唐之际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 C.唐高宗时编订的《四部药典》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唐太宗在位时先后打败东西突厥,设立都督府和安西、北庭都护府 D.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了自己的风格 29. 少数民族统一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39.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突厥汗国统一西北地区 ②.南诏统一六诏 ③.吐蕃统一青藏高原 A.吐蕃名医元丹贡布著有《四部医典》 B.唐高宗编订了《唐本草》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C.白居易的《新乐府》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 D.《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创作的 30. 与唐和东南亚、西亚、欧非的交流相比,唐和日本、朝鲜交流内容最主要的不同点是:40. 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中,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的是: ( ) ( ) A.造纸术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C.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D.沈括的《梦溪笔谈》 A.政治制度 B.生产技术 C.宗教 D.建筑 31. 唐朝时,边疆少数民族首领与中央王朝政治上关系的共同趋向是: ( ) A.统一本民族各部落 B.建立本民族政权 C.接受唐朝的领导 D.与唐朝皇室通婚

中古史(隋唐)答卷

二.材料分析题:

4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河》)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⑴. 隋朝的大运河开通于何时?其中心和起讫点在哪里?它分为哪几段?沟通了哪几大水系?

⑵.材料一说明了大运河的开凿与隋亡是怎样的关系?它是如何认识的?你的看法怎样?

⑶.材料二对大运河开凿的评价与材料一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二的看法是否有道理?

⑷.材料三是如何评价开凿大运河这件事的?其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⑸.你又如何评价大运河在古今的重要作用?

⑹.结合史实分析上述三段材料,你可得到怎样的认识?

4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

书省。尚书省得主书填“奉行”而已。(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有的)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初年皇帝的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⑵.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初年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⑶.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⑷.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朝初年君主的权利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三.问答题:

43. 两汉时期,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就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东南亚、南亚等地的水上交通线,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往西延伸,涉及的范围更广。回答:

⑴.汉唐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延伸最远分别到达何处?

⑵.在现在我们所说的“东盟与中日韩(3+1)”地域范围内,唐代时主要通过哪条海陆与这些国家友好往来?

⑶.汉代的丝绸之路以陆路为主,唐代丝绸之路则海陆并举。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的原因。

44.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唐朝的文化繁荣局面。请回答: (1)出现这种局面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2)当时统治者为文化繁荣做出了哪些努力?

(3)说说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中古史(隋唐)答案

一. 选择题:

二. 材料题: 41. 【答】

⑴.开凿于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 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因果关系。认为运河的开凿导致隋朝的灭亡; 看法不全面。隋亡的根本原因在于隋炀帝的暴政,开凿运河是暴政的一方面,不是隋亡的主要原因; ⑶.承认开凿运河劳民伤财的同时,也看到了运河的积极作用; 这种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历史的方法是正确的;

⑷.材料三认为运河的开凿功大于过,若无隋炀帝为自己巡游之事,开凿运河大可与禹治水相提并论,这一评价是正确的。因为:他批评了隋亡归罪于运河开凿的观点,充分肯定了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作用,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

⑸.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有利于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至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⑹.认识:

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一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二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不能绝对肯定或否定;三要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四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为评价标准; 42. 〔答〕

⑴.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

⑵.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度。民主程度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并受到唐朝政权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的影响;

⑶.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法律的权威在当时占了上风; ⑷.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

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唐朝初期皇权并不是绝对的权威,这与以后各朝代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三. 问答题: 43. 【答】

⑴.印度半岛、波斯湾;

⑵.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日本、韩国;从广州出发可以到达东南亚地区; ⑶.原因: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

③.造船业发达,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④.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4. 〔答〕

(1)制度先进、经济发达、国家统一、地域辽阔是唐朝文化繁荣的客观基础;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周秦以来历史文化的积累,是唐代文化繁荣的前提条件。(5分)

(2)唐朝采用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欧亚各国学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外来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有利于唐朝文化的丰富多彩。(5分)

(3)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影响深远,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完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唐朝文化至今在世界上还有影响,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印迹。(5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