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四章 旅游活动的客体

学习目标

■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

■熟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及开发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旅游资源被破坏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引言:

任务1:

举办小型“谁不说俺家乡美”活动。

以家乡为单位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介绍自己家乡的旅游资源,各组代表需上台以导游词的形式上台演讲,各组可抽一人或多人上台分角度来介绍。评出优秀代表。 准备内容:

1. 什么是旅游资源?(概念、特征、分类)

2. 导游词的基本格式?

任务2:

给出宿州市的某一景点,如灵璧奇石、五柳风景名胜区区、黄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了田园等等,结合开发的现状,谈谈如果你是景区的领导人员,你怎样来制定景区的开发计划和方案?如何进行景区的保护?

问题一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一)学者对旅游资源的理解

(1)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因素和条件即称为旅游资源。

(2)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欣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之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的综合。

(4)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构成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定义

凡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

(三)对旅游资源定义的理解

1、作为旅游资源必须有两个必备条件:

(1)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动机的吸引性

(2)要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

2、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1)有形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

(2)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

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如长城与孟姜女哭长城、故宫与历朝王

朝的故事、泰山与历代皇帝封禅的故事、杭州的雷峰塔与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等。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

1.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

根据2003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四主类:

(1)地文景观

★小常识:丹霞景观

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景观特征为“丹崖赤壁,峡谷洞天”。

★小常识:雅丹地貌景观

雅丹,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我国新疆地域辽阔,四周环山,在南北两边都有较大的山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部,然后绕过天山东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在沿途各地造成长时间的区域大风。新疆的风,持续时间长(一年可达100天以上),分布广,风力大,所以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来自新疆冷空气的消息。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雅丹、龙城、魔鬼城等特殊地貌类型就是风神的杰作。

“雅丹”,又名“雅尔丹”,是维吾尔族对“陡壁的险峻小丘”的称呼,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19世纪末叶至此20世纪初叶,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赴罗布泊地区考察,在罗布荒原中发现大面积隆起土丘的地貌,遂向作向导的当地人询问地名,向导却误以为询问这种地貌形态的当地称呼,便答 “雅尔当”,即维吾尔语中“陡峻的土丘”之意。发现者按当地维吾尔的称呼写成Yardang ,从此Yardang 一词便流传于国外地学界。以后再由英文翻译过来,“雅尔当”变成了“雅丹”。

雅丹地貌中最为壮观的是“龙城”,位于罗布泊古湖盆地东北部。我国雅丹的最大分布区在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

★小常识:喀斯特地貌景观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 ,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 ,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案例及资料库》:■三种典型的地貌景观

(2)水域风光

(3)生物景观

(4)天象与气候景观

《案例及资料库》:■峨眉山佛光

2.人文旅游资源

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各种人与事物。

2003发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人文旅游资源分为四主类:

(1)遗址遗迹

(2)建筑与设施

(3)旅游商品

(4)人文活动

(二)根据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分

现实旅游资源、潜在旅游资源

(三)根据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划分

将旅游资源分为再生性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四)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划分

世界级旅游资源、国家级旅游资源、省级旅游资源、市(县)级旅游资源

(五)根据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果划分

游览鉴赏型旅游资源、知识型旅游资源、体验型旅游资源、康乐型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分类结构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自然的人文的)

2、吸引力的定向性(旅游消费的个性化)

3、垄断性(不可移动性)

4、易损性(对于人文旅游资源及自然旅游资源特别明显)

5、可创新性(主题公园、旅游节庆)

★[提问] 请你列举旅游资源的可创新性

巴黎旅游局推出情人节套餐

2006年巴黎旅游局借情人节之际,向全世界情侣推出情侣套餐,活动持续整个2月。此次活动与巴黎的一些酒店,餐厅联手,旨在为情侣们营造出一个充满恋爱氛围的巴黎。这些酒店和餐厅也在节日期间提供特别套餐。酒店方面:从一星到四星级酒店推出直至7折的折扣价,含早餐,有的还会为您提供一瓶香槟酒;餐厅方面:推出情人节套餐;当然还有参观那些不容错过的景点,游乐场所以及商店。

这样就人为的创造了“恋爱巴黎”这样一种新的人文旅游资源。

问题二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一、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前提,是选择某些因子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做出评判和鉴定。

(一)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

1、质量因子

旅游资源质量是指旅游资源的性质对于特定的旅游活动的适合程度,也就是该旅游资源所独具的魅力。

旅游资源质量是构成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旅游资源质量因子又叫做吸引力因子。

质量因子包括:美学观赏价值、康娱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资源规模(包括丰度、集聚度、容量等)。

2、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这里主要指自然环境)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密切关联。自然环境是构成旅游资源区整体感知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旅游活动重要的外部环境条件之一。

与旅游资源开发相关联的自然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旅游景区内的自然环境,即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时的小环境。

二是旅游地及其周围受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环境,可以说是旅游活动的大环境。

3、市场因子

市场因子包括:市场对象、市场规模和市场距离、与相邻旅游地的关系等。

市场对象是指客源对象。

市场规模是指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需求的数量。

市场距离是指被评价地区和主要客源地(包括主要客源集散地)之间的区位关系和距离,距离包括感知距离、地理距离和交通距离等。

与相邻旅游地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补充关系和替代关系。

4、社会经济因子

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因素很多,包括旅游接待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社会开放程度、地区国民总收入、总消费水平、居民平均收入、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的容纳能力、资金来源、当地产业与旅游业开发与发展的协调程度、当地能投入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当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与政府政策等。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方法

(1)一般体验评价法

一般体验评价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通常是旅游者在问卷上回答有关旅游资源的优劣顺序,或统计报刊、旅游书籍、旅行指南上出现的频率,或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讨论评议,从而确定一国或地区最出色的旅游资源。这种评价多是由传媒机构或传媒管理机构发起。如1985年《中国旅游报》发起的“中国十大名胜”和1995年国家旅游局主持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等的评选,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常局限于少数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资源,无法用于一般类型或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2)“三三六”评价法

由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提出。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六个条件:景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3)资源及环境综合评价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黄辉实从旅游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

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美、古、名、特、奇、用六个标准;

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季节、污染、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旅游市场七个标准。

2、定量评价方法

多选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法)。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最先将其引入对旅游资源的评价。

运用AHP 法进行评价分为三步:

第一步,建立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二步,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根据每一个评价因子对评价目标的重要性程度确定其权重。

第三步,获得各评价因子的评估值,得到综合结果。

二、旅游资源开发

(一)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1、潜在的旅游资源开发为现实的旅游资源

2、现实旅游资源的再次开发

★[案例] 化腐朽为神奇

成都市洛带镇的特色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从广东等地潜入大量客家人,形成客家人聚居区,以洛带镇为中心的客家人至今保留从老人到幼儿说客家语的传统,被称为客家人的方言岛。在这里,客家民俗及建筑等保留完好。它有一街七巷子的古镇格局,还有许多古迹,但街上的三大会馆却有点破烂不堪。后经过周密勘察,通过对客家文化的深入挖掘,将客家的民俗等变成了旅游产品。并对三大会馆建筑修葺一新,古镇风貌得到了恢复,让人真正体会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独特性原则

2、市场导向原则

3、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4、游客参与原则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6、美学原则

武夷山风景区的建筑就是根据已故建筑大师杨廷宝教授提出的“ 宜土不宜洋、宜高不宜低、宜藏不宜露、宜散不宜聚、宜淡不宜浓”的“五宜”原则进行规划建设的。

7、综合开发原则

8、成本最优化原则

《案例及资料库》:■旅游资源开发专家论坛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1、景点或风景区的规划和建设

2、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问题,主要是指交通、通信条件,包括交通线路、交通设施、交通方式以及现代化的通信设施等。

3、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4、完善旅游服务: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

5、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

6、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

7、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四)旅游地(线)的形成

1、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地的条件

特定空间的旅游资源要变为现实旅游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具备一定数量的吸引力较强的旅游资源。

(2)一定规模的设施接待能力。

(3)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

2、旅游地的构成

(1)旅游点:是构成旅游地的基本细胞。

(2)旅游区:是一定数量的旅游点,一定质量的旅游内容,一定质量的旅游接待设施和足以让旅游者停留一定时间的旅游空间。

(3)旅游路线:旅游经营者组织客源时推出的旅行游览路线,包括游程、经停点、游览观赏内容、逗留时间、交通工具、食宿标准和收费价格。

问题三 旅游资源保护

导入: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王大悟撰文:“笔者参加过西部某偏僻地区旅游规划的论证会, 会上有专家严辞指责开发, 他要求村落原封不动保持现状, 不要自来水, 不要水泥路, 不要电灯、电话、电视机, 也不要穿现代服饰。总之, 一切不能动, 任何一点变化就是“破坏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行为。但是, 在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中国, 这位专家有什么法律依据要求这些少数民族的村落继续保持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不能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呢? 我们不禁要问, 这样的专家, 他为什么不搬进村落来住, 而却在大城市的高楼里享用空调、电灯, 打手机, 看电视, 喝矿泉水呢? ”

-----王大悟,科学发展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刊》2005年第1期

★[小思考] 你怎样看待旅游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辨证关系

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从实质上来说是一致的,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旅游资源的利用对旅游资源本身来讲,肯定会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破坏性,这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是对立的。但发展旅游业可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会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

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资源的重视程度也会增强,会更加及时地对旅游资源进行维护,这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又是统一的。

《案例及资料库》:■经济学家张五常:是打开始皇陵墓的时候了

■经济学家张五常建议打开秦始皇陵引发激辩

★[小思考] 你认为现在是打开秦始皇陵的时候吗?

二、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

1.突发性破坏:地震、海潮、火山、台风、洪水

2.缓慢性破坏

长时间受到风吹雨淋,再加上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动物的破坏,导致旅游资源本身发生了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旅游资源本身的形态和性质随着发生了缓慢的变化,这又称风

化。

如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由于大气中严重的煤尘和降雨中的酸性物质过多,每一尊佛像的表面都披上了一层黑纱,许多佛像风化严重,面目全非。

如一些广场为了吸引游客,放养了鸽子,但这些鸽子排出的粪便遍布景区,很难清洗,而且这些粪便对旅游资源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也会导致旅游资源的缓慢破坏。况且粪便对建筑和雕像的化学分解作用远远大于工业废气。除了粪便之外,一些昆虫也会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近年来仅成都市因蚁害造成的损失就达2 000万元,而古代建筑一项损失就达1 000万元。

★[小思考] “百年之后,敦煌安在?”的思考

敦煌石窟目前每年要接待60万以上的游客,这是一个让文物专家心惊肉跳的数字。旅游旺季蜂拥而至的游客使得石窟中弥漫着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人体散发的湿热气,使壁画上起着鸡蛋皮一样的东西。这东西从里面往外鼓,一摸就碎成粉末,被称为壁画的“癌症”。有专家做过试验,让40个人在洞窟中待37分钟,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含量就将超过正常含量的6倍!敦煌壁画正在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唐代第156窟里的墨书《莫高窟记》,60年代还清晰可见,现在已经模糊不清了。人们不禁担忧:百年之后,敦煌安在?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同业网

(二)人为因素

1.战争破坏

战争是人类摧毁旅游资源最具有毁灭性的一种行为。战争的炮火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一处文物古迹化作一片瓦砾。从历史上看,最早的是秦始皇的阿房宫被项羽纵火焚烧,大火三月不灭。圆明园,在 1860 年被英法联军纵火烧毁,园中珍宝被洗劫一空,至今仍有大量文物流失国外。

2.建设性破坏

我国在建国之初,拆毁了很多古代遗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经济建设。如哈尔滨

3.旅游开发经营性破坏

大肆砍伐景区树木或在旅游景区内兴建宾馆饭店等接待设施,致使旅游接待区与旅游观赏区紧密相连。结果宾馆酒店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及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旅游资源。

★[提问] 请说说旅游索道的利弊

*索道的建设,一方面在建设之初要开山炸石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另一方面索道也破坏了旅游资源的整体美。

* [相反观点] “论旅游索道存在的合理性”见《案例及资料库》

★小常识:“水洗三孔”事件

2001年12月中旬,曲阜“三孔”管理部门为了以新面貌迎接中国孔子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对孔府、孔庙、孔林进行全面卫生大扫除,买来升降机、水管、水桶等工具,对文物用水管从上至下直接喷冲,或以其他工具直接擦拭,至使“三孔”古建筑彩绘大面积模糊不清。据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报告称,在旅游公司租赁的景区内,古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油漆彩绘脱漆现象。其中孔庙最为严重,损害严重的有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两侧掖门、东西庑、大成殿、寝宫等。

4.旅游者的破坏

如游客呼出的气体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剧,对壁画、石像、雕刻等影响较大,会使一些古迹表面失去光泽,颜色变得灰暗,甚至发黑。

游客不良行为带来的破坏,如乱刻乱画,在一些禁止拍照的景点拍照,致使闪光灯的闪烁引起景观表面老化、褪色。

故宫地面的“金砖”每年也要更换总面积的 15% 才能够勉强支撑。其中的回音壁

由于早期游客的大量拍打、抚摸也使之受损严重。

游客在旅游区域内产生的大量垃圾、生活废水及汽车造成的废气等污染着整个旅游区。

瑞士旅游观:“保持文化历史传统,注意环境保护,旅游业数量求大发展,重在提高服务质量”。

5.政治因素带来的破坏,如“文革”。

三、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

(一)杜绝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对策

1.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1)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

(2)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

(3)对当地政府和某些人员的宣传教育

(4)加大对违反旅游资源保护的行为应该受到何种处罚的宣传

2.大力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3.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

4.完善风景名胜区保护系统

5.在旅游业发展中把旅游资源保护放在首位

(二)旅游资源保护的行政手段

1.发布行政命令、决定、通知

2.不予审批、勒令整改或予以关闭

3.政府有关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综合性、集中性的专项和综合治理

4.利用税收、信贷等各种经济手段

《案例及资料库》

■浙江普陀山将限制游客的数量

浙江省政府修订的《浙江省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景区管理委员会应当按照风景区环境容量控制规划,科学合理确定游览接待规模,不得无限制超量接纳游客。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普陀山景区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社会秩序构成很大压力,为减少这一过度压力,浙江省政府第 55次常务会议讨论重新修订了《浙江省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

除要求限制游客数量外,《办法》还针对景区居民住宅乱扩建、乱改建,新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规定现有住宅不得扩建、翻建、改建,因危房维护、消防安全等安全保障确需翻建、改建的,应当征得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同意。

《办法》还规定,禁止修建破坏景观、危及安全、妨碍游览的建筑物和设施,对已有不符合风景区规划的建筑物和设施,应当限期拆除或搬迁;禁止在核心风景区设置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仓库、堆场,已有的仓库、堆场应当限期搬迁;禁止在普陀山前山、中山、佛顶山新建、扩建各类休养所(院)、招待所、宾馆、歌舞厅等设施。

■西藏旅游必须严格限制游客数量和质量

(三)旅游资源保护的挽救性措施

1.修复和重建

对一些文物古迹应该以修复为主,重建为辅,只有那些没有修复价值或者根本不能够修复而又特别需要者,经法定程序审批后,才考虑重建的问题。在修复中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修旧如旧”原则:即保存现状或恢复原状。

在修复的过程中,如果现在仅存的部分依然具有历史价值,就要保存其现状,在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史料记载,把文物古迹已经被毁掉的部分进行补充。也就是要在保存现状的基础上恢复原状,两者要紧密结合。不要为了恢复原状的完整性而把现存的部分也拆除。当然如果现存的部分已经没有修复的可能,则可以拆掉。这里的恢复原状并不代表一定要恢复到其原来修建时的状况。有一些景观经过历代的修缮,已经和原来的建造格局不同了,那么最好恢复到其鼎盛时期的规模就可以了。

(2)“两保持两保存”原则

即保持原来的形制、结构,保持原来的材料、工艺原则。保持原来的形制就是指保持原来的平面布局、造型和艺术风格。

在维修中一定要用原来的建筑材料,表现古代建筑的本来面貌。对于一些高科技材料或者像水泥、钢筋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如原有的建筑材料不能够起作用时,也可以应用,但只能用在建筑的隐蔽处或非关键部位。例如河北的赵州桥内部就运用了水泥作为加固材料。但外表切忌用现代建筑材料,因为这样做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已经修缮过的痕迹,从而减少文物古迹的“古”的特色。

《案例及资料库》 ■乌镇案例

古镇旅游开发的是是非非——乌镇开发启示录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古镇旅游渐渐兴起,但是由于古镇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开发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现以乌镇为例介绍。

乌镇,中国江南的封面。以其“千年积淀的文化”和“原汁原味的水乡”成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在江南六大古镇中,乌镇开发较晚,因而汲取的经验相对较多,所以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比较规范,全镇分为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商铺区。整个古镇经过这样的重新规划布局,既保存了风貌,有相对集中,这是所有江南古镇所没有的。

与此同时,乌镇还注重“修旧如故”。他们对历史街区民情民俗文化及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恢复和展示。如,为弘扬民俗文化,乌镇将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统节日———“香市”重新加以挖掘,赋予新的内容;为更好地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重新恢复了三跳、拳船表演、高杆船表演;把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如桶匠、锡铜匠、烟作匠等请出来,政府给予各种形式的补贴,鼓励这些手工艺人以作坊的形式经营;恢复传统的蓝印花布、三白酒、姑嫂饼等工艺品与食品的生产。

经过几年的运转,乌镇保护与旅游并存得到了专家学者认可。但是,近一时期来,对乌镇开发模式的质疑声四起。

在前不久召开的浙江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杭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吴锡根为说明浙江古镇“空壳上市”的现象有多么严重,特别举了乌镇的例子。据他称,乌镇原先的老房子因为有生活在那里的居民而弥足珍贵,而现在古镇为了进行旅游开发,把原先生活在古镇老镇区、老街的居民迁出,结果令古镇的传统意韵荡然无存。

随着游客的涌入,居民们强烈要求破墙开店。对此,桐乡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感到很头疼:从规范的工商程序审批来看,老房子的居民利用自己的私房破墙开店无须再有审批前置条件,而禁止历史街区居民随意开店并没有哪部适用的法律法规可依。另据有关媒体报道, 2004 年夏天,居住在乌镇东大街的几十户居民要求管委会允许他们安装空调。一直以来,这一要求都被管委会以大量安装空调会破坏古镇原有的外部风貌为由否决。居民们则认为,古镇保护不能以牺牲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基本生活水平为代价。

沉睡千年的古镇在洗尽铅华之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被喧嚣和非议所笼罩。难道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古镇的模式真的走到了十字路口?

总之,目前外界对古镇开发的诟病主要集中在 5 个方面:一是商业色彩过浓;二是门票价格太贵;三是保护不力;四是交通不便;五是旅游发展模式“克隆”成风,旅游资源大同小异。

问题 :

一:依靠旅游起家的古镇经济的局限性体现在哪里?

二:古镇旅游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三:古镇旅游如何体现差异化?

四:古镇旅游的最终趋势是什么?

提示 :

一:

1 、旅游业的敏感性;

2 、古镇的营销属“守株待兔”型;

3 、古镇的旅游容量问题。

二:古镇旅游的两个阶段:

1 、 以观光游为主,少量休闲为辅的阶段;

2、 度旅游或休闲旅游阶段。

三: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不一定照搬或恢复到古代的状态,而要尽量满足休闲游的需求。

四:取消门票

理论来源参见《威尼斯宪章》(保护历史城镇与地区宪章)原则与目标部分第二条、方法与手段部分

第一条。

2.减缓珍贵文物的自然风化

常见的方法是在它的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设施,当然要以不破坏文物本身为前提。如乐山大佛曾建有十三层的楼阁(唐代名为大像阁,宋代名为天宁阁)覆盖其上,对乐山大佛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3.生态建设

首要任务是治山、种树、搞生态建设,使山绿起来。旅游区山体的生态建设,不仅要考虑固水固土的生态效益,还要考虑观赏的旅游效益及一定的经济效益。不少湖泊旅游区,存在山清但水不秀的状况,也需用生态重建的措施进行弥补。

(四)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措施与对策

1.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措施

《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第5条提出了下述保护措施:

(1)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列入全面规划计划的总政策;

(2)如本国内尚未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则建设一个或几个此类机构;

(3)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定能够抵抗威胁本国自然遗产的危险的实际方法;

(4)采取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这类遗产所需的适当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

(5)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并鼓励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2.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措施

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将风景名胜区分为3个级别的保护区和一个防护带,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1)一级绝对保护区

一级绝对保护区是指景点界限范围内的区域。要切实保持该区内景点的原貌、风格和环境,不准建任何生活性大型建筑物,即使是观赏性建筑物也要注意精、美、少,以突

出景物,突出自然美。

(2)二级严格保护区

二级严格保护区是指景区界限范围内的区域。该区域内要保护一切景点和植物,除观赏建筑物外,也可建人工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的小型服务设施。

(3)三级环境保护区

三级环境保护区是指景区界限范围内的区域。该区内可搞生活设施建筑,但要保护好视野空间环境,确保景观的完整度。

(4)防护地带

在该地带内,为保护景观特色,维护景区内生态平衡,专门辟出大面积区域绿化以保持水土;不兴办污染工厂并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以防止污染;搞好居民点的规划,控制不适宜的建设。

3.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措施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 国家文物局发布)中有明确的规定。其要点如下:

(1)保护古建筑的视廓。为了保证古建筑物在一定范围内空间构图完整和周围园林借景的需要,在视线范围内要控制现代建筑物的高度,而且其体量、形式、色调均须与古建筑的环境风貌相协调。

(2)仿古重修需要特批。第14条规定:“ 纪念物、古建筑等文物已全部毁坏的,不得重新修建,因特殊需要,必须在另地复建或者在原址重建的,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原核定机关批准。”

(3)文物的修缮应保护原来的特色,修缮计划和施工方案须由国家文物局审定批准,并进行竣工验收。这在第14条、第15条中做了详细的规定。

4.森林公园的保护管理措施

1996 年国家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对森林公园的保护做了详细的规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林木、野生动植物和公园内的名胜古迹必须绝对保护;

(2)保护工作的重点放在防火、防治病虫害、防污染和禁止毁林开荒、开矿、采石等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工作上;

(3)为保障保护落到实处,推广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和资金投入保障措施。

5.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措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1)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一般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2)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