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市场化

作者:李栋学陈祝林

职教论坛 2005年03期

  一、对职业教育市场导向曲解的两种表现

  随着教育部“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办学指导思想的明确提出,职业教育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办学与市场的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办学、面向就业市场办学、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对职业教育市场导向的异化理解,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职业教育的市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以市场为导向,强调的是市场需求,如果当地没有就业岗位,说明就业市场无需求,政府就没有举办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这种思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突出;二是认为职业教育是非义务阶段教育,应该尽可能地推向市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领导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民办教育为主体,一些地方领导认为政府应当淡出职业教育,甚至还提出要为职业教育“断奶”的说法,即政府不再投资职业教育,而是由职业学校通过办学收费、产教结合创收、社会资助等非政府性投入来维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前者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供大于求时要不要举办职业教育的问题;后者是谁来办、如何办职业教育的问题,或者说政府在举办职业教育中的角色问题,核心问题就是谁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投资主体。关于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并予以认真对待,以防止对职业教育市场导向的曲解与异化。

  二、职业教育必须要办:关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

  供求关系的出现就形成了市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存在共同构建就业市场,但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对就业市场的分析不能仅仅依照一般的经济法则,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予以分析。

  首先,从供求关系看,就业市场需求包含两个方面,一为就业岗位供给的需求,二为劳动力特别是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就业岗位供给的多寡与经济结构及发展水平相关,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经济必须考虑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不能仅仅依据就业岗位的市场供给情况作决策,更要关注广大民众的就业需求。其次,从区域看,就业市场需求也包含两个方面,一为本地就业需求,二为异地就业需求,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就业需求。为了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在本地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要研究分析异地就业需求,想方设法促进本地劳动力的异地就业。第三,对于从业者个体来说,就业市场需求还包含另外两个方面,一为首次就业需求,二为再次就业需求。无论是首次就业还是再次就业,就业技能的高低是决定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就业技能的形成有赖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当前,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过低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劳动力供求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高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和求职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劳动力职位的供求匹配,更好地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通过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对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普遍实施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除了可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外,还能延缓就业压力;而要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就业的有效转移,除国家相应政策扶持外,首要问题是要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具备向非农领域就业的技能,开展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捷径。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更要加强政府的促进作用,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业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职业教育必须由政府主导:关于投资主渠道的分析

  1.民间投资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几个客观事实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也就是说办学者对学生的收费一定是高于教育成本的,这既是法律赋予投资者的权利,也是投资者的追求,也是良性经济活动的必然要求。但对于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而言,民间资本投资职业教育必须面对以下几个客观事实。

  首先,职业教育的高成本。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而言是高成本的教育,除了需要普通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如校园、校舍、教室、教师外,职业教育还需要专业实验设备、实习场所以及实验实习耗材等支出,许多专业设备十分昂贵,而且更新周期短、很快就会被淘汰,成本开支很大。以上海某示范性职业学校为例,2003年本部在校生2400人,年经费支出1900万元,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不足1200万元,差额700多万元,差额部分必须由政府财政划拨,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

  其次,职业教育对象的低支付能力。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对象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人或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子弟,其家庭收入不高、支付能力很低,按照现行我国大部分地区公办学校每年约2000元学费的收费标准,还存在大量学生欠费现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一级的职业学校,学校的收费标准还远远低于政府规定的这一标准。按照经济规律,民办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学费标准,或者以牺牲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而收费标准提高或降低教学质量,必然导致生源不足,学校难以维继。

  再次,学生投资回报不高,家长投资积极性低。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主要是在生产一线工作,是企业的底层人员。与大学生相比较而言,其工作岗位薪水低、工作环境差、工作不稳定,预期收入低,家长的投资积极性就低。如果通过贷款上学,因还贷能力偏低,贷款方——学生和借贷方——银行均缺乏积极性。

  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毕业生工资价位,“三校生”的年薪收入与本科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见表1),同时,还可以据此进行“三校生”与本科生支出比较(见表2)和“三校生”与本科生年投资回报率比较(见表3)。

  表1: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4年发布的毕业生工资价位表

  毕业生 高位数 中位数低位数

  三校生 44406元

  19261元9873元

  大专生 51924元

  23909元

  11289元

  本科生 64005元

  30817元

  14240元

  硕士生 82695元

  48433元

  17751元

  博士生 83223元

  61061元

  25533元

  资料来源:《文汇报》,2004年4月16日

  表2:“三校生”与本科生基本支出比较表

  年学费 年住宿费 年生活费 年支出 总支出

  三校生 4000元

  1000元3000元

  8000元 24000元

  本科生 5000元

  1000元3000元

  9000元 36000元

  表3:“三校生”与本科生年投资回报率比较表

  年支出 年收入(中位数) 回报率%

  三校生 8000元 19261元 240

  本科生 9000元 30817元 380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因为职业教育的高成本、低回报,对于民办职业学校办学主体——投资者来说,其获利空间很小,对于其消费主体——学生来说,投资能力和积极性都不大。试图将职业教育完全推向市场是行不通的,必然需要当地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2.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的必然性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实行的是政府或国有经济行业企业办学,办学的主体都是公有制部门。这种办学体制,在当时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很不发达的特定历史时期,集中了有限的资源,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办学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毫无疑问是今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政府在职业教育管理和办学中作为投资主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仍然十分显著。

  首先,通过举办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仅是“教育权利平等”的需要,也是政府的社会职责。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升学率仅在30%左右,有超过70%的青少年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而走向社会,成为农村城镇化的沉重负担。在强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今天,政府必须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这既是解决农村人口负担过重、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社会安定和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

  其次,“人人都上大学”不仅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人才队伍需要有合理的结构,社会不仅需要“金领”、“白领”,还需要大规模的“灰领”和“蓝领”。按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只有15%,另外85%的人还是要找工作、要就业、要生活,如果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就业能力,他们又如何就业?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要实现“世界制造中心”梦想,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千千万万的高素质技术和技能型劳动者,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由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国家规定的有关税费收入投入、学生学费以及企业、私人赞助和学校产业收入等多元化构成。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引进市场投资机制的同时,不能削弱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相反,应该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突出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因此,无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发达地区,都要将举办和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市场机制,更要突出政府投资的主导性。如果将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理解为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必然会导致职业教育走上异途。

作者介绍:李栋学,广西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 陈祝林,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