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范例及题型

诗歌赏析范例

(一)咏史怀古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末两句对周瑜的嘲讽,用笔锋利最能体现杜牧诗绝句的特色。此诗借史抒发了自己郁志难伸的情怀]

行宫 (唐)元稹 寥落①古行宫②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①寥落:空虚、冷落。②行宫:皇帝外出居住的宫舍。

赏析:这首诗表面上是一首宫怨诗,实则是咏史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写白头宫女在寂寞中回忆往昔的繁华,来慨叹昔盛今衰,从而表达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思考。全诗短短二十字,却把唐朝从天宝末年以后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浓缩其中,高度精炼的笔法令人赞叹。这首诗的主要特色在于含蓄有致,全诗的重心在一个“说”字。由于这个宫女谙熟历史,可说的话题很多,她足以将历史的诸多教训滔滔“说”出,从而使读者生发无穷联想,这在其他怀古、咏史诗中是很难做到的。总之,全诗用字精炼,内涵深刻。

金陵①怀古 (唐)司空曙②

辇路江枫暗,宫廷野草生。 伤心庾开府③,老作北朝人。

注:①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起,先后为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都城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②司空曙:中唐诗人,经历过“安史之乱”,避难南方,乱平后很长时间未能回到长安,此诗即在这一时期写成。③庾开府:即庾信,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深受梁武帝赏识。在其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灭,遂被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金陵古都昔盛今衰的比照,既表达了兴亡的历史感,

又寄寓了对唐朝衰微的感慨。诗的前两句为

实写,描写了当年皇帝乘车经过的“辇路”,昔日的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如今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经人世沧桑的江枫,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幽暗阴森。“暗”字既写出了树阴之浓,又写出作者心情之沉重。沿着辇路而行,就能看到昔日金碧辉煌、轻歌曼舞的繁华宫殿,如今只有春天的野草蓬勃地生长着。春点明时令,又突出只有野草的荒芜。诗句对仗整齐,辇路、宫廷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比,一“昔”一“今”,盛衰兴亡之感自然融入其中。后两句用典为虚写,借庾信老死北国的凄惨命运来表达自己对“安史之乱”后唐朝国运衰微的担忧,以及自己因离乱而无法归乡的凄伤之情。

(二)写实诗

伤田家》(唐 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这首诗反映唐末农民的苦难生活现实,但把希望托于“君王”,表明其局限。] 《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写实诗多针对不良社会现象揭露或抨击,这首诗就抨击了唐朝统治者加重兵役、穷兵黩武,造成亲人常年分离痛苦的现状]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赏析:这首诗纯用白描,朴素自然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前两句写不知谁家的小船,因为“不系”,被吹进“钓鱼湾”。“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烘托出溪居的恬静、平和,再者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有一位小童,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

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这一刹那间及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全诗静中寓动,动中美的水乡景色。

初夏午睡起绝句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①,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 注:①梅子留酸软齿牙:我因睡前吃了没有熟透的梅子,起床时嘴里还留着酸味,牙齿有些软。②日长:夏日天长。柳花:飞扬的柳絮。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闲居家乡时所作。诗人描写了初夏午睡醒来所见情景。前两句写初夏之景,展现了作者居处环境的静谧;其中的“软”字,表现出他散懒的心态;而“分”字用得生动,不说窗纱被芭蕉映绿,而说芭蕉把绿色分给纱窗,使芭蕉有了人的情感。后两句写诗人的生活情态,上句点明心情之不佳,下句借观看小孩游戏,用动态..描绘之笔来进一步渲染作者的悠闲心情,其中一个“闲”字是“无情思”的转化,是全诗的精髓;一个“捉”字分外传神地把儿童天真的玩态表现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③。 童孙未解供④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①耕田:除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④供:从事,参加。 赏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面,写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全诗用老农的口气说年轻人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天真的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诗意妙趣横生。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它针对当时的黑暗现实,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中义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无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反诘有力,引人深思。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诗人进一步抒发感慨。“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奢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像喝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只把杭州作汴州”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辞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讽喻诗中的杰作。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采石蛾眉亭畔的壮丽景色的描写,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感情。

上片着重写景。倚天而立的陡峭石壁,突出江中,高耸千尺。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使自然景物的形象显得非常雄奇,给人以风光在险峰的美感。紧接着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写了长江两岸的山梁细长、蜿蜒苍青,似乎是美女的两道眉,凝聚着无限的愁与恨,以此来隐喻江山含恨、国人含愤的神情,使词的内涵更为蕴藉。下片主要抒情。首句写江潮,潮因风急,水势滔滔,加上暮色苍茫,情渲染了气氛。后句写酒店闻笛声,是主旨句所在,长江北岸辽阔的土地以被金兵占领,远处传来的悲凉笛声,更使人感到格外心酸、痛苦、愤怒!末句联想到李白的墓地,使词的意境深远隽永。

三、送别诗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①,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②南山陲③。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处。 注:①饮君酒:劝君喝酒。②归卧:隐居。③南山陲:终南山边。

赏析:通过写友人归隐,表达了作者也想归隐的心情和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通过问答..来送别,别开生面,不落常套....。首句“下马饮君酒”叙事朴实、点题巧妙。次句以问引出友人归隐山林的愿望,最后两句便自然引出诗人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悠自适,这样含蓄有味的诗句,使全篇为之生色。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沈德潜说得好:“白云无尽,足以自娱,勿言不得意也。”(《唐诗别裁集》)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啸傲林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纵观全诗,选材平淡却构思奇妙,语言浅显却饱含深情。在表情达意上,前四句的诗味看来似乎很淡,但从那一叙、一问、一答的曲直变化中,我们不难体悟到作者高超的构思技巧。

金陵①酒肆②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③压酒④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⑤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与长。 注:①金陵:南京。②酒肆:酒店。③吴姬:吴地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④压酒:酒酿成时,压酒糟取酒。⑤尽觞:干杯。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醉人春光中,江南水乡一家酒肆里令人陶醉的送别场面。首句写店中桃花飞舞,用一个“香”字绘出了春的气息,同时又暗指下文的酒香,可谓一语双关。第二句在热闹的场面上有出现了人的活动“吴姬压酒劝客尝”,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临别之际,情意深长,不忍离去,“欲行”“不行”者借酒传情,一切尽在“各尽觞”中。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首抒情短歌。诗人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所以诗中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表现了诗人青壮年时代风采华茂、风流潇洒的情怀。

送灵澈①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②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①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②杳杳:深远貌。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前两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两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带着斗笠,披带着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精美如画。但这桢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①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②,暂游桃园里。

注:①须尽:一定要尽情欣赏。②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重心全在“丘壑美”的送别诗。本诗所谓“丘”指的是山,“壑”指的是水,实则指山水美。首句诗人就劝告别去的友人崔九,归山之后,无论是进入到深山老林之中,或只是刚刚投身于大山的怀抱,都应该尽兴欣赏自然山水点滴之美,若发现有异于它处的奇观异景,千万不要错过。三四句是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语言浅朴,含意深远。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①

,山是眉峰聚②。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③。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①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②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③眉眼盈盈处:喻山水秀美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别词中别具一格。开篇两句匠心独运:前人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波”譬喻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推陈出新、新颖奇绝,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欲问行人”两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下片“才始送春归”两句抒写离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 “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两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好好享受一番。昔春之情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也寓于其中,可谓词境风韵,耐人寻味,又不乏清越之美。

四、述怀诗(或抒情诗、咏物诗)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

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③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④。

注:①诗人在武后、中宗两朝得宠,睿宗时,却成了谪罪之人。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②阳月:阴历十月。③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治病之气。④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赏析:这是一首抒怀诗。诗人因被流放,眼望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悲切之意脱口而出。诗人用比兴手法,人雁对比,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落,水面平静更让人触生寂寞之感,林间瘴气缭绕,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了一层,更加深刻细腻、强烈具体。最后两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晨踏上岭头时,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故乡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看到的!至此,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华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而不露。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新新岁切,天畔独潸然①。 老至居人下②,春归在客③先。 岭猿同旦暮④,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⑤,从今又几年。

注:①天畔:天边。当时作者贬在潘州,地近南海,故曰“天畔”。潸然:流泪的样子。②老至:老来。居人下:指屈居人家的下面,官小位卑。③春归:是说新年又到,春已归来,而自己还在他乡没有回去。客:作者自

指。④岭:指岭南,今广东省一带。旦:白天。暮:晚暮。旦暮:即一早一晚。⑤长沙傅:指贾谊,西汉文学家,有才学,得到汉武帝的重用。因遭大臣忌恨,后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作者借以自喻。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因受诬被贬潘州时所写。其时,又值新岁,感事伤怀,自是潸然泪下了。本诗表现了独处异地而又逢佳节时的悲慨。诗一开头就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谪宦他乡的痛苦。第二联直率地表示出官卑职小,老大伤悲,离宦他乡,欲归不得的痛苦。第三联说到自己远谪的苦况,以景衬情。在这里,只有岭猿朝夕相伴,和江柳一样,共罹这迷茫的风烟。这样的寂寞与惆怅,不是“已似长沙傅”了吗?然而又是一年开始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啊!末联借贾谊以自况,既照应了首联,也进一步写出了新岁中无限的伤感和凄凉。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深切沉致。“独潸然”三字笼罩全篇。旦暮人的感情。尾联用典,委婉地表达出远谪无期、返乡无望的哀伤,回应着首句的“独潸然”,使全诗弥漫着感伤的情味。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唐)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①。 欲把②一麾江海去,乐游园上望昭陵③。 注:①清时:清平之时。味:指悠闲的兴味。闲爱孤云:闲适之时喜爱悠然漂浮的一片白云。这两句说,在这清平之世,我尤其喜爱孤云和闲静的和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正是无能的缘故。②把:持、握。麾:古代指用的旌旗,这里指出任地方官的符节。③昭陵:这里指唐太宗陵墓。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登乐游园抒发自己难王朝的向往。全诗简练深刻,含蓄深沉。起句称当时为“清时”,杜牧在此运用了反话正说的笔法,以此作为障眼法。首句说当今是“清时”,其实心里认为是浊世;说自己对登临闲游一类事“有味”,其实是认为国家大事难以干预,因此对之有无味之感;说自己爱“孤云”和“僧”,正因为对朝政失望故转而留恋山水和佛道;说自己要去江海,正因为在朝廷中无一容身之地;说自己“望昭陵”,正因为对当朝国君不满,故以开国明君来反

衬。如此种种,均说明杜牧此诗意在辞后,若不经一番斟酌是不易发现的。作者爱孤云之悠闲,爱远离红尘的僧人之清静,诗人自己的志趣追求表露了出来;同时诗人追怀往昔盛世,悲从中来。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赏析:这首咏物诗是一首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情感浓挚,悲中有壮,堪称佳绝。首联刻画了一只情感热烈而执著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对同伴的想念。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新解》)确是抓住了要领。次联以“谁怜”二字设问,并以高远浩茫的天空来衬托出这只小小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可见其惶急、焦虑、迷茫!此处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这孤零零的雁儿,也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其中的“似”和“如”字非常准确、形象地刻画出它被思念缠绕,被痛苦煎熬的情形。它望尽天际,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还在眼前;它哀唤声声,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还在它的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听地呼唤。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鸭们“无意绪”,无忧无虑,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使孤雁这一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唐)虞世南 垂緌①

饮清露②,流响③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①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委”。②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③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赏析:这首咏物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暗示显贵身份。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委饮清露”的形象中。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巧妙。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使读者从中可以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高隽朗的高标逸韵。“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 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播。

《题萄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挑花一处开。(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

《画眉》(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

联系欧阳修当时不顺利的处境背景就可以知道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囚禁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五、写景诗

《望岳》(杜甫)“岱深夫如何?齐鲁轻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诗为杜甫早年作品,以清健之语抒少年壮志]

《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

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简淡秀朗的语言,澄澈幽寂的意境]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稻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赏析:这是一首写农村夜景的小诗,真切地展现了农村夏秋之交的夜晚美景。这首诗抒情,自然环境的凄清、幽静正与诗人孤寂的心情一致。前两句写苍苍霜草、切切虫吟,渲染了秋色的浓重、凄清。两个叠词的连用,使全诗极富音韵感,又对写情壮景起到了强化作用。第三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写,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注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指京城长安。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据诗的第三句,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上两句写“早春”,扣住试题。首句指出了诗人的爱好即是喜欢捕捉新的事物,表现了对早春景色的赞美。第二句紧承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其中的“才”“半”都暗示出“早”。诗人抓住“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而且把早春之柳的丰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这作者的欢悦和赞美之

情。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浓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繁花似锦,写景色的浓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此诗格调轻快、语言清新、极富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后两句,诗人用奇妙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美,更主要的是它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丰姿卓约的,这个比喻可谓“前无古人,后绝来者”。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堪称描写西湖诗歌中的极品,诗人以大写意的方式,形象概括出了西湖的独特气韵。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①桃花蘸水②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①夹岸:水的两岸。②蘸水:盛开的桃花颜色鲜嫩,好像在水中蘸过一般。 赏析:诗以问句起,“双飞燕子几时回?”一句俏皮的问候点出了小燕子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紧承上句,在以岸上“桃花”正“蘸水开”的情景表现春的生动鲜艳,景色迷人!在这迷人的景色里,人更美,“春雨断桥人不度”,正在这时候从柳阴里撑出一

只小舟来,绝处逢生,令人欢呼雀跃。简洁

的诗语,勾画出一个情趣盎然的春游图。全诗语言清新明丽,形象生动,意境优美。

上京即事 (元)萨都剌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少似血,家家行帐下毡帘。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草原风光的小诗。前两句写晚霞散崎时的静景,后两句写风沙走石时的动景。短短二十八个字,写了草原上牛、羊、落日、野草、乳酪、朔风、沙、行帐、毡帘九种富有特色的景物,非常准确地写出了草原上气候倏忽多变的特点,概括力极强。

六、思亲诗、羁旅诗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注音书绝,经冬夏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岭外,今广东省一带。

赏析:这是宋之问从泷州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写的一首诗。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绝”“复”二字,似不着力,却饱含深意。作者因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以及度日若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后两句诗人用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进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由于长期在外,得不到家里的音信,回乡途中担心家里出事,遇到熟人也不敢相问的情景。整首诗用语质朴又

早寒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①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②,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③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木落:树叶脱离。②家:居住。襄水:亦指“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

所以作者以曲来形容。③迷津:迷失的渡口。《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隐者长沮、桀溺。长沮、桀溺不说津之所在,反而讥讽孔子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感慨,为隐居观念与入仕观念的冲突。 赏析:这首诗抒写了怀念故乡的深情。首联写景,作者捕捉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色,并用“北风”呼啸来渲染,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这是一种起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第三联,直抒胸臆,点明乡思,并且想像着家人也在向往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这种借设想对方侧写自己的方法,更有力突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最后一联,诗人用典抒发自己隐居与从政的矛盾,最后又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①,双袖龙钟②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③传语报平安。 注:①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园。路漫漫:路程遥远。②龙钟:涕泗流溢,这里指沾湿的意思。③凭:托付。君:指入京使者。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思家的急切心情。诗人岑参在远赴边陲的途中适逢入京使者,因见其归京而触动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遂当即动笔,写下了瞬间的矛盾心态。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长安,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龙钟”和“泪不干”形象描绘出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暗透捎家书之意。三、四句写出一个匆匆行者的形象。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心情很复杂,既有对帝京、家园的眷念柔情,又有建功立业的豪迈心志。整首诗不家雕饰,信口而抒,却感情真挚。

夕次盱眙(xūchì)县 (唐)韦应物

落帆①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②,雁下芦洲③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①落帆:卸帆。②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去休息了。③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

赏析:这是一首写羁旅途中,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前两句写停舫地点---“孤驿”,后两句交代原因,路遇风波,天色已晚,不得不借宿于此。其中“浩浩”“冥冥”,描摹事物特征准确生动。后四句为第二层,是写人雁归宿、夜幕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全诗侃侃诉说,富有生活气息,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令情动。读来颇为感人。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首句诗人描写了碧绿的江,洁白的鸟,以“绿”衬“白”,色彩鲜明;第二句,写青翠的山、火红的花,营造出一派清新秀丽的自然美景,令人赏心悦目。然而,岁月荏苒、归期遥遥,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伤。全诗构思精巧,诗人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羁旅之愁,漂泊之苦。

七、边塞诗(或称“军旅诗”)

碛(qì)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茫茫绝人烟。 赏析: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首句从空间落笔,气势壮阔,写离家之远,又写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二句从时间着眼,离家已有两个月,正值十五月圆,引发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三、四句故设疑问,并不作答,而后融情入景,极写大漠无际天涯的蒙胧景象,景色苍凉,但情

感并不低沉哀伤。全诗叙事写景中,巧妙寄寓细微心理活动,暗含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赏析:诗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反映现实。前两句仅用了十个字描写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两次夜战使得一半以上的士兵再没有回来。后两句“以少总多”,选择了一个战士的细节情形,即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春还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以此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使人对牺牲者与家属寄予深切的同情。白描似的叙事,平淡、质朴,不加议论,看似不著情味,实则于细节展现中蓄以悲情,思想深韵,耐人寻味。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①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②。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③。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④,论功还欲请长缨⑤。 注:①燕台:即幽州台。客:诗人自己。②笳: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喧喧:声震四方。汉将营:指唐军营。这两句说,我登上幽州台北望,触目惊心,军营之中,笳鼓喧天,形式紧张。③三边:泛指边地。危旌:高扬的旗帜。④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硕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⑤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阕下”。这两句是说诗人要效法班超、终军,立功边疆。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首句“一去”而使诗人“心惊”,起势格调不凡。对句是近观和耳闻,突出笳鼓喧天的边塞紧张局势,有先声夺人之美。“惊”总领全诗。颔联高度概括,诗人从广阔空间着笔,描绘出万里积雪,一望无际、寒气侵人的景象。战旗高悬,迎风飘扬,这本是望中所见,但一和“三边曙色”联系起来,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丰富了构景角度,使景物透出虚实相生的美。

颈联正面写战争的激烈,蓟门地势的险要,也在辽阔的背景下展开,烽火与胡月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交织在一起,不仅毫无一般边塞诗的悲凉味,反而有一种雄壮威严的气势。为尾联抒发从戎壮志作了有力的铺垫。

八、其他题材诗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②长啸:长声呼啸。

赏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主要抒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及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作。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起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的大手笔。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①,轻罗小扇扑流萤②。 天阶夜色凉如水③,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银烛:银白色的蜡烛。一作“红烛”。秋光:秋夜清冷的烛光。画屏;绘有图画的屏风。②轻罗小扇:用轻而薄的丝织品织成的团扇。扑:捕捉。流萤:飞动着的萤火虫。③天阶:宫中的石阶。凉如水:秋天的夜色清凉如水。

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全诗用了白描写,暗示出宫女孤凄索寞的命运,表现出宫女孤寂的情思和幽怨;二、四句塑造了一个外表好似天真、可爱、活泼、稚气的年轻宫女的形象,其实是反映其内心的孤寂与无聊。通篇未写一个“愁”字,而愁情浓郁,意在言外,极委婉含蓄之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哲理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单薄。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多大的摧折与击打,他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这种顽强的精神中,隐寓了自己的高尚风骨。后二句最具哲理启迪韵味,常用来激励人面对困境乐观向上。

古诗歌主要题型

第一种——意境型或图景题

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2012湖南卷】)

度破讷沙①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简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道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诗某两句描写出什么意境(或什么场景)?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1)首先概括诗中描绘图景(时间+地点+特点),再展现具体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或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

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或通过什么体现“感伤”。

[参考答案]

全诗描绘了大漠戍边将士清晨战罢归来的图景。(步骤一)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二)。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步骤三)。

第二种——手法分析题

诗歌鉴赏题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2013新课标卷Ⅱ】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简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请简析某诗句∕请赏析某句诗的妙处。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构思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构思手法: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欲扬先郁、

借古讽今、点题、定感情调子、铺垫,过渡、照应。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如何与景、情相关联。(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营构出什么意境。

参考答案

运用了侧面烘托和渲染的手法(步骤一)。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形象,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首联从诗人迫切想去江边赏梅侧面突出梅的淡远尘俗;颔联从“雪压无寻处”到“月明依旧开”的情形对比渲染,表现梅花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品格(步骤二)。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梅花精神的赞誉和钦佩,由梅景触伤情,借乐景衬伤情。(步骤三)。(答出“烘托和渲染”得2分,分析3分)。

第三种模式——语言特点题

诗歌鉴赏题

3、阅读下边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简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

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两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拢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题 炼字型Ⅰ----传神型

诗歌鉴赏题

4①、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13湖南卷】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简析】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句诗中某字的妙处。

3、某句诗中某字可否换成某字,请简述理由。 4、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而得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净”,干净洁净(步骤一)。联系“春深”“染

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步骤二),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步骤三)。

炼字型Ⅱ——一“词”领全诗型

诗歌鉴赏题

4②、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简析】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案示范】(1)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发白的凄凉,表明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第五种模式——主题分析题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13新课标卷Ⅰ】

鹊 桥 仙 鹊 桥 仙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5分)

【简析】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某两句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

答题步骤:主题揭示+全诗(词)诗意概括与主题归纳(如果分值超过5分,还应该嵌入思路点拨或手法点化)

【答案示范】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步骤一)。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步骤二)。

第六种模式——诗评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3湖北卷】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简析】1、提问方式:某人认为此诗(或词)“如何如何”,你同意吗,请结合诗(词)句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步骤一,亮明观点。步骤二,结合体现观点的诗句分析。步骤三,照应观点总结。

【答案示范】①此词的确“飘逸”,想象奇特,虚实相生(步骤一)。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步骤二)。“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

,挥洒自如(步骤三)。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