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一、本文写作的原因

首先在序言中恩格斯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45年就决定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全面的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在国外有点复活的样子,因此恩格斯越来越觉得把他和马克思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他们怎样从黑格尔哲学出发、怎样同他脱离并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与之相互对立做一个简要而又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再次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发表论费尔巴哈的书,驳斥许多人对费尔巴哈的诽谤和攻击,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恩格斯觉得有必要说清楚费尔巴哈哲学及其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当《新时代》邀请恩格斯写一篇评论施达克的文章时,恩格斯便欣然同意。

二、内容读后感

第一章

第一章主要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分析,揭示其历史背景和“合理内核”,指出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历史必然性和过程。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之处德国封建专制势力的强大和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同时又通过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不同点的比较,说明黑格尔哲学的两面性。一方面黑格尔哲学具有保守性,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另一方面黑格尔哲学中具有革命性,包含极其丰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它反映德国资产阶级对于发展资本主义和改变封建统治状况的要求。

恩格斯通过黑格尔哲学的一个著名命题揭示了它的合理内核。这个命题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和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一样,具有二重性。它的保守的方面在于,“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所固有的属性。在黑格尔看来,在发展进程中,“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

现实的,都会失去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被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所取代。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即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来说所以是不合理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理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 由此,恩格斯阐明他的结论:在辩证哲学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对自己的时间和条件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看法的保守性是相对的,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恩格斯阐述了黑格尔哲学的巨大成就:第一,他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第二,不自觉的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到真正的切实的认识世界的道路,即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恩格斯觉得黑格尔哲学在当时德国社会中所发生的巨大影响,把它称之为“一次胜利进军”。

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原因从黑格尔整个学说来看,“黑格尔哲学给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留下了广阔的活动场所”因此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黑格尔学派分化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在恩格斯看来,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对现存宗教进行斗争的实际必要性,大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尔分子返回到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使唯物主义登台,这本书“以美文学的词句代替了科学的认识,主张靠爱来实现人类的解放”。费尔巴哈用全盘否定的态度来对待对民族的精神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是制服不了这种哲学的。因此恩格斯觉得要采取既扬弃的方法来科学对待黑格尔哲学,即批判消灭它的形式,但是保留通过这种形式获得的新内容。

第二章

第二章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阐明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揭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其根源。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把哲学基本问题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对存在,或者说精神对自然界来说,什么是本原的问题。哲学家们就是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第二方面是,“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关于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凡是断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就是可知论;凡是断定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就是不可知论。恩格斯说,“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就是说,从哲学史上看,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并且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但是,恩格斯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

(二)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以及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诚然,他从来不是完全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费尔巴哈意识到,“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恩格斯说:“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这就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但是,由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这个名词的偏见,到这里就突然停止不前了。恩格斯批评了费尔巴

哈哲学的不彻底性和形而上学性,指出:“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①机械性。用纯粹的机械原因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用力学的尺度来衡量化学过程和有机过程。如拉美特利写的《人是机器》。②形而上学性。18世纪的唯物主义者“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③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仍旧是一切的基础”。

第三章

第三章集中揭露了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表现,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上午宗教哲学、伦理道德论,揭示了他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根源。

(一)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批判

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关系看成是人的感情关系的错误观点。恩格斯在这里区分了宗教关系和人与人之间感情关系的差别。费尔巴哈把人的感情关系同宗教联系起来才是完美的。这不仅抹杀了宗教的阶级根源,而且也歪曲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这也必然把宗教说成是与人类共存亡的永恒现象,否定宗教是一定历史范畴的现象,从而陷入唯心主义。从语源学上看,“宗教”(religare)这个名词是从“联系”(reliagree)这个动词演变而来的,因此费尔巴哈就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任何联系就是宗教。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的“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世界上只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个世界性的宗教才在人类历史上起到过较大的作用,至于其他宗教对历史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事实证明不是宗教的变迁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宗教的变迁。

(二)对费尔巴哈伦理道德观的批判

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他的伦理学,他的道德观,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就是抽象的、贫乏的和肤浅的,必然陷入历史唯心论。费尔巴哈认为追求幸福的愿望是人生来就有的。但是人们追求幸福的行为受到双重的限制,所以我们自己追求幸福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追求幸福,如果不尊重别人对幸福的追求就会受到别人的反抗反过来又妨碍自己对幸福的追求。为了大家的共同幸

福,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道德准则: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这就是费尔巴哈道德观的基本准则。

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的道德论是为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的,按照他的观点,“资本主义的证券交易所就变成了最高的道德殿堂”。因为去证券交易所进行投机的每个人是为了追求幸福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都希望自己发财致富。在这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平等的。但是由于费尔巴哈的道德论适用于一切,在现实世界面前,和康德的绝对命令一样软弱无力。

(三)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根源

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主要是他“不能找到从他自己所极端憎恶的抽象王国通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道路”,因而陷入唯心主义。从认识根源上说,费尔巴哈的哲学的“人”不是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人,而是超历史、超阶级的抽象的人;从社会历史根源上说,他不仅没有从社会实践中去理解人和自然,而且还反对从社会实践中去研究人。由于受到当局的迫害,在乡下过着孤寂的生活,远离实践远离了政治,他不了解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革命斗争的实践对认识的深刻意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也就是说超出费尔巴哈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是由他们于1845年合著的《神圣家族》开始的

第四章

第四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通过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决裂,走向了唯物主义的道路。但是,费尔巴哈哲学又存在严重的缺陷。他企图建立一种“凌驾于一切专门科学之上并包括一切专门科学的科学的科学”,仍然是他不可逾越的障碍。其次他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其下半截是唯物主义的,其上半截是唯心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采取全面否定和抛弃的态度。还有他的哲学内容除了他矫揉造作的宗教和贫乏无力的道德之外拿不出什么积极的东西来和黑格尔百科全书式的丰富内容相抗衡。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黑格尔的态度与费尔巴哈完全不同,是对他的辩证法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拯救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来源和出发点。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细胞的发现证明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的机体都是统一的结构,有共同的构成单位,正是由于这种统一的结构和相互联系,使生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证明了“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不断转化的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说明不仅无机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无机界和有机界也是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由于内在矛盾的推动,自然界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这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段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以往的哲学“用哲学家头脑中臆造的联系来代替应当在事变中指出的现实的联系,把历史看作观念的逐渐实现“。恩格斯指出:“在这里也完全像在自然领域里一样,应该通过发现现实的联系,从而清除这种臆造的人为的联系;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运动规律。”恩格斯通过对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的比较,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思想。恩格斯指出要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比发现自然界发展的规律要困难得多。

怎样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恩格斯指出要“探讨那些作为自觉的动机明显地或不明显地、直接地或以思想的形式、甚至以幻想的形式反映在行动着的群众及其领袖即所谓伟大人物的头脑中的动因——这是能够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恩格斯强调指出,要研究“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

(2)阶段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通过对采用大工业以后的英国和法国的具体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即“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阐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与此相联系,恩格斯进一步阐明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恩格斯系统论述了经济基础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哲学和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恩格斯指出,“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的具有政治的形式,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恩格斯得出结论说:“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法律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律的本质是已经取得胜利的,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恩格斯指出,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归根结底,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同时,恩格斯又阐明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真正具有了科学的性质。科学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根本的标志。恩格斯指出:“现在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再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要从事实中发现联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结束了旧哲学的统治,使哲学真正具有了科学的性质。这种旧哲学如果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费 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我们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让我们收获很多很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思想启示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