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控制反应的装置.doc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控制反应的装置
作者:平占斌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13年第03期
在做二氧化碳性质探究实验时,需要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连续完成三个实验:1.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向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观察现象。2.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往石蕊试液中观察;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3.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
每个实验之间都有一段时间间隔,而石灰石和稀盐酸还一直处于反应中。这样既浪费了药品,又使实验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思考研究,我制作了一个可控制反应器。
一、制作过程
1.打孔:找两个玻璃瓶,根据它们的口径选择合适的两个胶塞,叠在一起固定在打孔器夹上,在胶塞中央处打一大孔,取其中一个胶塞在大孔旁边再打一小孔。
2.安装导气管:将一直角玻璃导管由胶塞较大面旋入,导管口连接胶皮管,胶皮管另一端连接一玻璃导管。
3.用试管连接两胶塞:找一个坏底的小试管,依照两胶塞的高度之和,截去管底部分,将两胶塞以圈套面相接触,放在一起,用准备好的试管从大孔旋入,串穿透两个胶塞,用一铜网封住管口,目的是只能让液体通过,不让固体通过。
4.组装:将上面制作的胶塞套上一个饮料瓶(或塑料瓶)。
二、使用方法
1.反应发生时,在其中一个饮料瓶内装入石灰石,倒入稀盐酸,盖住胶塞,反应开始,在导管口即可得到二氧化碳气体。
2.反应停止时,将该装置倒过来,液体由试管流入另一个饮料瓶中,由于铜丝的阻挡,石灰石被拦截,实现了固体和液体两种药品的分离,反应停止。
若想让反应再次发生,再将反应器倒置过来,液体又流回原来的饮料瓶中,与石灰石接触,反应发生,放出气体。如此即可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相关文章
- 全国名校联盟20**年届高三联考试卷(二)化学试题(WORD).doc
- 探讨汽车尾气处理系统
- 20**年会考复习二氧化硫及氯气.实验题doc
-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doc1.
- 实验室废水.doc
- 化学填空题doc
- 20**年广州二模理综doc
- 硫氢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 食品分析论文_安全检测.doc1
百校大联考 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二)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Mn55 Cu64 第I 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 ...
[摘 要] 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 在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 它排放的尾气,给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和提高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根据尾气污染物的形成机理,提出研究净化废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CO.CH.NOx和SO ...
二氧化硫及氯气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硫的性质.硫(颜色.状态.用途.与氧气反应) 2.硫的重要化合物 二氧化硫(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与氧气.水的反应)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浓硫酸(与铜.木炭的反应.使铁.铝钝化) 3.了解二 ...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作者:化工10-6 程鹏 摘要: 含有a-氢的酯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能和另一份子酯发生克莱森酯缩合反应,生成β-酮酸酯,乙酰乙酸乙酯就是通过这个反应制备的.其催化剂是乙醇钠,由金属钠和残留在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醇(少于2% ...
实验室废水 处理项目 初 步 设 计 方 案 制作单位: 二零一六年四月 实验室废水处理项目 目录 第一章 概况 ······························································· ...
自贡绿盛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一学月考试 化学试题(第二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6.(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化学实验需要实验仪器,我们必须认识仪器并学会正确使用仪器.现有如下仪器(用仪器名称回答): ...
2014广州二模理综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细胞学说"理解合理的是 ①揭示了动植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D. ①④ B .组成核苷酸的糖是五碳糖 D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产品名称:硫氢化钠 按照GB/T16483.GB/17519编制 日期: 2017-1-2 SDS 号: 化学品中文名:硫氢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hydrosulfide 企业名 ...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发展 摘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有:化学比色检测技术:生物学发光检测法: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酶联免疫法,标记免疫学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等.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国计民生,与人民群众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