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_王祖友

后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王祖友陈后亮

内容提要: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造成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技术等关系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和异化。后人道主义是对人道主义的反思、批判与扬弃。它既不是人道主义也不是反人道主义,它在本质上实现了对两者的解构和消弭。相对于现代主义有限的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则是一种无限的思维方式,它反对任何假“前提”、“中心”“视角”定的和等等,具有彻底的否定性。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后人道主义的思想定位在既不能把人等同于自然又不能认为其是超自然的存在式,

物。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既不能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也不能步入非人类中

“怪圈”,“中道”这种后人道主义的性深刻反映出后现代精神中的有机主义心主义的

思想,也是西方社会思潮从人道主义向后人道主义嬗变的最终结果。

关键词:人道主义后现代主义后人道主义

作者简介:王祖友,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

文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美国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陈后亮,

从事西方文艺理论研究。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美国后现

(项目批准号:11YJA75202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代派小说的后人道主义研究”

Title:Post-humanistReflectionsandCriticism

ABSTRACT:The“anthropocentrichumanism”,initsvariousguises,hasdistortedman’srelationshipswithsociety,object,nature,technologyandGod.Rejectingthemod-ernistconceptof“thefiniteworld”,postmodernisttheoristshaveimaginedtheworldwithinfinitepossibilities.Defyinganyassumed“premise”,“basis”,“center”,and“perspec-

,postmodernismhaswielded“totalnegativity”asitsweapon.Armedwiththeideol-tive”

ogyofpostmodernism,theposthumanistsassertthatmanshouldneitherbeequatedwithnorbeelevatedabovenature.Thephilosophyofthe“middleway”reflectsthepostmod-ernist’sorganicviewoftheworld,whichisalsothenetresultoftheevolutionofWestern·16·

后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humanismtowardsposthumanism.

Keywords:humanism,postmodernism,posthumanism

Authors:WangZuyou<wiziyi@gmail.com>isaprofessoratSchoolofForeign

Languages,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China(454003),specializinginA-mericanliteratureandWesterncriticaltheories.ChenHouliang<chenhouliang1979@yahoo.cn>isanassociateprofessorat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hando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Jinan,China(250014),specializinginWesterncriticaltheo-ries.

引言

对于西方人道主义和后人道主义这个话题,国内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一、需要实现人道主义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在理论上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并对传统理论进行新的阐

、“文化唯物主义”释,在原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与时代合拍的新原则(盖松梅46—8);二思想

的本质就是对人的能力的发扬,对人性理解的认识,并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特质;三、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把以往人道主义从伦理道德假说改造成科学,成为超越人类困境的指针和当代存在哲学这一主流的基础和源头(王聚芹4—8);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应从属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作为21世纪新的思想话语,它根植于这个相依的时代的社会生活并与时俱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根本指向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裴德海79—83);五、后人道主义通

“人的异化”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了人与自然双重异化的原因,确立了人与自然协

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态理念(张首先29—31);六、哲学的人道主义在实践中被普遍地描

“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的反人道主义不是非人道主义和放弃人道主义,只是针对“人类述为

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弊端所激起的对人道主义反思的一种理论思潮(陈凡、赵迎中心主义”

欢16—21)。西方人道主义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在国内多次引起争论。至于后人道主义的问题更是一个新课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认识和研究有助于对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理解和评价,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道主义存在的问题

在海德格尔看来,自罗马以来的一切传统人道主义虽然在人性的理解上可能不尽相同,但

“人道的人(homohumanus)”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的人性(humanitas)。总是从一种固定

历史、世界及世界根据的解释角度被规定的,传统人道主义对人的这种形而上学的的对自然、

“本质”、“根据”理解,即强调等在世界本原意义上的先在性,造成了科学上的理性判断,从而

导致了现实中人与自然的二元分立状态。他说:

自柏拉图以来,更确切地说,自晚期希腊和基督教对柏拉图哲学的解释以来,这一超感性领域就被当作真实的和真正现实的世界了,与之相区别,感性世界只不过是尘世的、易变的、因而是完全表现的、非现实的世界尘世的世界是红尘苦海,不同于彼岸世界的永恒极乐天国。如果我们把感性世界称为宽泛意义上的物理世界,那么,超感性世界就是形

·17·

当代外国文学No.4,2012

而上学的世界了。(海德格尔770—71)

。“人感到的生活在这一超感性世界中的人不可能是真实的人,只能是“概念的本乃伊”

自己是陌生人,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感觉不到自己是行动的创造者,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结

”(弗罗姆120)这实质上是主体性或者说人自身的消果成了自己的主人,并服从和崇拜它们。

《词与物》:“人是近期的发明。并且正接近其终点……人解,正如福柯在其名著结尾处总结的

”(506)因此,“逻各斯”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传统的人道主义本质上是一种

中心主义,是以观物的方式观人。在这里,人的生存同物的存在没有区别,这是其致命的局限。要实现对人的真正的理解,就必须突破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个人和实践活动的角度入手,研究人的历史性存在。

在近代,理性主义(首先是笛卡尔然后是卢梭和康德)曾经建立了一种值得自豪和辉煌的人格图像、人的内在性和他的自律,最后是关于其本善的神圣不可侵犯而又令人忌妒的图像。

。这个假设认为人无所根据埃伦费尔德的看法,人道主义的主要假设非常简单即“力量假设”

不能:人不但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也能控制自己的心灵,甚至还能控制周围的环境。(Ehrenfeld4—5)人类理性是人类成功的秘诀,所以人道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去肯定人类理智的力量,并且在它们受到责问和挑战时保卫其特权。

辉煌灿烂的现代科学、文化和工农业都是人道主义凯旋行进活的见证。人们通常容易看到人道主义这些积极的方面,而不容易发现其消极的一面。人道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来规划世界,最初的动因无疑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和反抗超自然的上帝的需要。但是,随着人类知识和力量的增加,人道主义那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就有可能破坏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道主义就是现代世界的宗教,它与以往的宗教极其相似。它的基本思想是相信人的力量和人的至高无上。但这种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

即相信我们有能力随便摆布地球而又不必为此付出道主义有一种毫不逊于上帝的傲慢倾向,

弗兰西斯·培根、康德、休谟和歌德都以不同的方式代价。正如克拉伦斯·格拉肯所指出的,

在不同程度上警告过目的论理论固有的弱点和危险,以及它将产生的问题。但这些声音没有引起重视。(20—23)

二、后人道主义对人道主义的反思

尽管传统人道主义对人性的高扬和对人类自身价值的追求在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人

“人类中心论”道主义的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人类文明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人口失生态失衡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由于对基础权威和物质的过分崇拜,人异化成为“权力控、

”、“消费机器”“金钱奴隶”,的手段和工具和这一切使得人们开始对人道主义高扬的人性和科

,“被彻学进行反思。因此,启蒙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的极端压迫而走向反面

”(霍克海默、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阿多诺1)

启蒙思想倡导的科学与理性把人置于君临一切的绝对主体地位,把自然变为可以利用的资源,造成了人对自然永久的客体化与奴役,而人类对自然持续的剥夺与践踏则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后人道主义者思考许多新的社会伦理问题,帮助人们认识这个技术至上主义、官僚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沙文主义、上帝已死等多种思潮和意识形态并存的时代,使人类·18·

后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社会走出生存困境。在雅克·马里坦(JacquesMaritain)看来,现代世界或文明只创造了一种

“非人的人道主义”(Maritain6),物质文明,而失之于无序和非人性。因此,马里坦把它斥之为

,对此不加以批判和扬弃人道主义就会走入穷途末路。面对“现代人道主义的危机”马里坦认

,为要拯救人类退化的败局和神圣的上帝必须建立一种“新人道主义”这就是他的“完整的人

“基督教的、(60)。道主义”或真正的人道主义”

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上人道主义加以批判和继承的产物。他们既吸取了其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关心人的自由和幸福与主张人的个性和才能充分发展等合理因素,又批判其唯心史观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本质,克服其抽象性、空想性与虚伪性的局限,用唯物史观建构了自身的人道主义理论。他们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取得社会权力后,就利用它把资产者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

,“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变为公共财产,无产者就不再处于依附和贬抑地位。于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第19卷247)。

“现代人道主义危机”这对西方人道主义是扬弃和升华,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

三、后人道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后人道主义正是哲学家、思想家们在认识到人道主义局限和缺陷之后,经过深刻反思和总结提出的后现代社会下的后人道主义理论。后人道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批判与扬弃成为时代的必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大方面,即思维模式、文化观念和伦理价值。

(一)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思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后人道主义对人道主义的反思的一个基本层面就是思维模式。后人道主义理论批判传统人道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摒弃单一、机械和碎化的现代思维,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探求差异、多元、有机及和谐的后现代思维。人道

贬低情感。但实际上,理性并非像它自诩的那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把理性主义推崇理性、

人并不能够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弗洛伊当作人的本质不过是传统人道主义的一个虚构,

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证明,所为统一的理性的人是由自我、本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很多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包括情感和欲望等非理性因素。人道主义只不过是披着理性的外衣来表现一个特定人群(基督教、白人、男性、中产阶级、异性恋者)的喜好罢了。也正是因为它有如此众多隐而不见的缺陷,才会招致后人道主义的强烈批判和反思。

(二)文化观念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观念。人道主义自诞生以来,始终伴随着社会文化对其的反思以及人道主义的自我反思。人道主义思想属于工业化时期的文化,后人道主义思想属于后工业

和“后现代性”两种化社会的文化。人道主义思想到后人道主义思想的嬗变是探索“现代性”

“现代性”“后现代性”文化模式相互影响的重要方面,对于理解和比较和文化具有试纸般的作

用。包括后人道主义思想的后现代文化既不同于西方前工业化时期的传统文化,也不同于现代工业化时期的现代主义文化。后现代文化是对前者的扬弃更是反叛,主要表现在:第一,无论是古典文化还是现代主义文化,都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精英文化,而后现代文化则是“跨越边界”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第二,古典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化都是反商品化的纯文化,而后现代文化则是深受资本与商品逻辑支配的娱乐文化。第三,古典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化都是高度个性化、风格化的独创性的文化,而后现代文化则是与大众传媒手段相联系、模式化、类型化和

·19·

当代外国文学No.4,2012

批量复制的文化。

,“从传统文学世界中继承下来的所有经典剧本都有了新的詹姆逊曾指出,在后现代社会

富于创意的演出”(73),如新的莎士比亚舞台剧,这些对文学经典新的诠释正好体现了当代美国的文化转向。当代文学创作特别是美国的后现代小说创作,大量借用了大众文化的表现

《冠军的早餐》(BreakfastofChampions,1973)中,形式和内容,如在冯尼古特的小说文学叙述和

速写式插图交错呈现形象地表达了“自我是如何在文化之中并通过文化进行建构的”(GeyhetalXVIII)。唯其有了异质的介入,当代美国文学的更新才有了新的活力。美国20世纪60

“文化已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的反叛性和颠覆性改变了人们对文化正统或文学经典的看法,

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艺术作品正在成

(詹姆逊162)。经典文学所表达的人道主义理想和自由人性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

的追求在后现代社会里遇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挑战,所以弗雷德.格林等人指出,学术界的“文化战争”表现在传统捍卫者和文化研究者之间,双方论争的焦点在于坚守古希腊以来的西方

255)文化传统还是质疑其在当代社会文化实践中的真实性的问题上。(Guerinetal243、

“雅”“俗”可以说,这是一个打破之分的文学呼声不绝如耳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主流文

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分野的时代。人们无处不遇到的以变化或错位的方式影响我们后现代话语的缝合或分裂的科技浸渍,遭遇到日常话语和政治话语的暴政。置身于语言暴政和文化沙漠中,我们尤如步履蹒跚地行走在精神的不毛之地。何时才能从历经磨难的沙漠到绿洲?

:“我没有先见之明,哈桑的回答是首鼠两端式的有的只是预感,在此表达出来为了提醒自己:

交感信仰的匮乏不但丰富了我们知识与行为的全部遁辞,也加强了我们的性情和意志。这就

‘沙漠’(181—82)。是我们的后现代境遇。我不知如何让我们的精神多增添一点生命的绿意”

莫里森的创作就是这方面卓有成效的范例,她的文化观是对人类社会现实进行后人道主义思考的一个重要标识。她虽然声称自己是为美国黑人写作的,但她的小说既有种族针对性又摆

体现糅合的多种文化。她对西方与非西方、欧洲白人脱了种族的藩篱。其作品具有多重声音,

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及种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均做出了深入文化与美国黑人文化、

思考。这折射出的她对于本民族过去和现在的反思以及对民族未来的思考,对于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多元与共存的洞察,以及她对于多元文化语境下本民族以及处于世界边缘文化群体

“将不蒙恩宠的称为宠儿”(Walkeretal36),命运的深情展望,和和把悲悯与关怀给予“那些

(36)的人文主义情怀,不是我子民的人们”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超越了种族范畴的普遍意义。

同时,其作品蕴含的对于文化霸权和西欧文化中心论的坚决否定,对于西方与非西方、欧洲白人文化与美国黑人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思考,呼应了后人道主义的文化的多元与共存的观念。

(三)伦理价值

伦理价值的不同追求是区分后人道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重要标志。后人道主义以其对传统

“否弃和超越”(transhu-哲学的人道主义的又被称为“积极的反人道主义”或者“超人道主义”

manism)(王治河123)。作为20世纪中叶出现在西方的一种哲学社会思潮,后人道主义对于

“人”“人类中心论”传统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石及其信奉的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反映出后工业时

“人”代的哲学家们对于传统人道主义设定的的形象颠覆式和超越式的解读,是后人道主义者

对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哲学表达,以及他们对人类命运的严肃思考。

机械化、标准化、过分专业化以及劳动的集约化等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主·20·

后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宰着社会生活,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彻底瓦解了资本主义新教伦理。人们必须应对社会和人性的全面异化带来的种种后果。社会商业化导致了文化商品化,使沦为商业行为的精神创造活动异化成了一种游戏和宣泄,最终丧失了传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蕴,丧失了组合生活、排

“心灵力量”,列生活及给生活编目使之具有确定意义的这也正是现代文明的危机。后人道主

“非中心化”“人的终结”义哲学的和等观念无疑对文学领域,尤其是对后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鉴于后现代文学对于人的本质的思考,西尔维奥·佳吉指出“后现代可理解为后

——对人可以用理性去了解宇宙充满信心,人道,所指的是人道主义传统最基本的前提—相信自

——已经站不住脚”(157)。我的存在并且接受个体是存在的实体—

:“上帝死亡的时代正在后现代哲学代表人物米歇尔·福柯继尼采的“上帝之死”后宣称

(Kernny285)。这里所说的“人之死”被人死亡的时代所代替”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

(王治河135)。后人道主义解构了人道主义加诸人被异化的、不自由的机器般的人的死亡”

身上的诸多本质和属性,击碎了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梦想,拆除了由此产生的关于文学之人学意义的假定。他不再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去看待世界和解释世界,而开始去表现和揭示世界自身的规律。后人道主义对人与自然的伦理考察,确立了人对自然的道德关怀是人对自身关怀的和谐生态理念,伦理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即唯有人本身才能决定美德和罪恶的标准,人道主义从形式上看建立在以下原则之上

”,“它建立在这样一种原则之上:即对于人来说而且不存在超越于人之上的权力。从内容上看

‘善’,;伦理价值的唯一标准是人的福利”(弗洛姆38)。是善的即为而有害于人的即为‘恶’

“人是最高目的”“人是最高价值”所以或的人类中心主义诠释便是:在这茫茫宇宙中,只有人是价值主体,因为只有人有精神、意识和意志,宇宙中其它没有灵性或较少有灵性的东西都应该无条件臣服于人类。社会的世俗化使追求上帝的精神失去了普遍意义,此世幸福成了人生关注的中心。而后人道主义强调既要坚持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中心主体地位,保证人类正当利

又要尽可能地对人类自身以外的世界万物给予“人道”的关怀,尽可能减轻对它们益的满足,

后人道主义采取的是中庸之道,其立论根基也是理性。在中国,有孔子以“中的损害。因此,

“中道”,“中道”“过”“不及”(唐凯麟3—9)。阿尔伯特·施韦庸”为至德的思想就是避免和

泽从个体的角度表达了对生命尊重的伦理诉求,他认为伦理在于实践对所有生存意志的生命之尊重,维护并珍惜生命就是善,毁坏并约束生命则是恶。(76—87)。

,后人道主义消解了人的“中心性”和“主体性”抛弃了传统人道主义赋予人的种种“本

“特权”,质”和主张把人和他所处的世界还原到本来的、相对的和多元的存在;主张重新审视人的形象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后人道主义的人不再唯我独尊,不再把异己之物看做异端而予以排斥和打压,而是承认异质的存在,并学会倾听、包容和尊重他者,实现人与人、国族与国族、文化与文化、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和谐。后人道主义反对人道主义标榜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Naess151-55),提出认为人不是万能的,人与自然是平等的。站在后人道主义立场之上,强调人类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要爱护动物、关爱自然万物,从而提高人类这个道德主体的觉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后人道主义的“中道”性深刻反映出后现代精神中的有机主义思想,同时也成为哲学的人道主义反思的最终结果。

结语

作为西方文明最伟大的传统之一,人道主义对西方的崛起和现代社会的形成都做出了不

·21·

当代外国文学No.4,2012

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它终究还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滋生出各种各样的弊端。

后人道主义与传统人道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绝非仅仅意味着与传统人道主义一刀两断后的理论清算,而是在思维模式、文化观念和伦理价值三大方面对传统人道主义的一种扬弃和超越。它肯定传统人道主义对理性主体的颂扬,但批判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它服膺于传统人道主义创造的优雅文化的高度,但更倡导多元共生的文化观念;它认识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悖谬,转而强调人类应该站在生态全局的高度上,主动对自然生态承担更多的伦理责任,并把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奉为真正值得追求的价值。在后现代主义思维的映衬下,仍囿于现代主义思维的传统人道主义的缺陷愈发明显,生态和有机的后现代人道主义思想必将惠泽人类的心灵并修复地球的创伤。

【WorksCited】引用文献

Chen,FanandZhaoYinghuan.“Post-humanism:TheReflectiononandPositioningofPhilosophicalHumanism.”

SocialScienceJournal1(2005):16-21.

[:《后人道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的现时代反思与定位》,《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1期,21陈凡、赵迎欢第16-

]页。

Ehrenfeld,DavidW.TheArroganceofHumanism.NewYork:OxfordUP,1981.

Foucault,Michel.TheOrderofThings:AnArchaeologyofHumanSciences.Trans.MoWeimin.Shanghai:Joint

2001.PublishingCompany,

[:《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2001年。]米歇尔·福柯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Fromm,Erich.TheSaneSociety.Trans.JiangZhongyueetal.Beijing:ChinaFederationofLiteraratureandArt

1998.CirclesPublishingCorporation,

[:《健全的社会》,1998年。]埃里希·弗洛姆蒋重跃等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ManforHimself.Trans.SunYiyi.Beijing:JointPublishingCompany,1988.

[:《为自己的人》,1988年。]埃里希·弗洛姆孙依依译,北京:三联书店,

Gai,Songmei.“Humanism:FromtheTraditionaltotheModern.”JournalofJianghanUniversity(Humanitiesand

SocialSciences)1(2001):46-48.

[:《人道主义:从传统走向现代》,《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48页。]盖松梅第46-Gaggi,Silvio.Modern/Postmodern.Philadelphia:UofPennsylvaniaP,1989.

Geyh,Paula,etal.PostmodernAmericanFiction.NewYork:W.W.Norton&Company,1998.

Guerin,WilfredL.etal.AHandbookofCriticalApproachestoLiterature.NewYork:OxfordUP,1999.

Hassan,Ihab.ThePostmodernTurn:EssaysinPostmodernTheoryandCulture.Columbus,OH:OhioStateUP,

1987.

Heidegger,Martin.HeideggerAnthology(II).Shanghai:JointPublishingCompany,1996.

[:《海德格尔选集(下)》,1996年。]马丁·海德格尔上海:三联书店,

Horkheimer,Max&Adorno,TheodorW.DialecticsofEnlightenment.Trans.QuJingdongandCaoWeidong.

Shanghai:ShanghaiPeople'sPublishingHouse,2006.

[:《启蒙辩证法》,2006年。]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Jameson,Fredric.TheCulturalTurn.Trans.HuYamin.Beijing:ChinaSocialSciencesPress,2000.

[:《文化转向》,2000年。]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胡亚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ernny,R.ModernEuropeanPhilosophyThoughts.Manchester:ManchesterUP,1986.

Maritain,Jacques.IntegralHumanism.UofNotreDameP,1996.

Marx,Karl.TheCompleteWorksofMarxandAngles.Trans.CentralCompilation&TranslationBureau.Beijing:·22·

后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People'sPublishingHouse,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95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Naess,Arne.“TheShallowandtheDeep,Long-rangeEcologyMovements:aSummary.”DeepEcologyforthe

1995.151-55.Twenty-firstCentury.Ed.GeorgeSessions.Boston&London:Shambhalla,

Paula,Geyh,etal.PostmodernAmericanFiction.NewYork:W.W.Norton&Company,1998.

Pei,Dehai.“TheOrientationofHumanisminViewofChina’sSocialism.”DongyueTribune11(2011):79-83.[:《中国社会主义视域内人道主义的面向》,《东岳论丛》2011年11期,83页。]裴德海第79-

Schweitzer,Albert.ReverenceforLife.Shanghai:ShanghaiAcademyofSocialSciencesPress,1992.

[:《敬畏生命》,1992年。]阿尔伯特·施韦泽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Tang,Kailin.“OntheLogicStartingPointofEthics.”Ethics4(2004):3-9.

[:《论伦理学的逻辑起点》,《伦理学》2004年第4期,9页。]唐凯麟第3-

Walker,Alice,etal.“BlackWritersinPraiseofToniMorrison.”TheNewYorkTimesBookReview2(1998):36.Wang,Juqin.“OntheModernExistentialistPhilosophyBasedonMarxistPracticalHumanitarianism.”SoutheastAc-

ademicResearch3(2004):4-8.

[:《刍议作为当代存在哲学之基础的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东南学术》2004年第3期,8页。]王聚芹第4-Wang,Zhihe.MichelFoucault.Changsha:HunanEducationPress,1999.

[:《福柯》,1999年。]王治河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ResearchonthePhilosophicalTrendsofPostmodernism.Beijing:PekingUP,2006.

[:《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2006年。]王治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Xue,Ji.“AnExplorationofRaymondWilliams’ThoughtofCulturalHumanism.”MarxismandReality1(2011):

109-11.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人道主义思想探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1期,11页。]薛稷第109-

Zhang,Shouxian.“CriticismandTranscendence:theConstructionofPosthumanismandHarmoniousEcologyCon-

cept.”SocialScienceJournal4(2008):29-31.

[:《批判与超越:后人道主义和谐生态理念之构建》,《社会科学辑刊》2008第4期,31页。]张首先第29-

(责任编辑:冯昱旻

·2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