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总结及工程测量规范的学习

前言

本报告是依据《土木工程测量》及《工程测量规范》. 由笔者编写而成。内容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所指仪器由校方提供,均为教学大纲中指定型号。 此报告共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土木工程测量规范,为笔者参考《工程测量规范》一书总结,后一部分为本课程总结,为笔者平日学习本课程所得。

由于笔者为学生,能力有限,报告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疏漏,热忱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

前言 摘要

上篇 《工程测量规范》的学习

第一章 工程测量规范介绍及总则 第二章 水平角观测规范 第三章 距离测量规范 第四章 高程测量规范 下篇 课程总结报告 第五章 高程测量 第六章 角度测量 第七章 距离测量 第八章 测量误差

参考文献

摘要:土木工程测量在各种工程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包括测定、

测设

、和变形观测三部分。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阶段各项

测量工作提供理论、技术和方法。测量工作是在自然表面极不规则的地球表面进行的,地面上的点构成了地球表面,然而这些点的坐标和高程通常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通过观测水平距离、水平角及高程来确定地面点的相对位置。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要培养对测得数据的分析、计算能力。

Summary :Civi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in variou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ts main three tasks which include determination, measuring the set, and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measurement work ,Civil engineering provide theoretical stag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Measurement is done on the extremely ruled surface of the earth, however, the ground point on the earth's surface, constitute the coordinate system and elevation these points are usually not determined directly, they are determined by observing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horizontal Angle and elevation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ground point. Therefore, through this course of study and on the basis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requirement of the specifications, we should develop our ability of measured data and analysis them.

关键词: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误差

上篇 《工程测量规范》的学习

第一章 工程测量规范介绍及总则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第 1.0.1条 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 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对于测图面积大于50K ㎡的1∶5000比例尺地形图,在满足工程建设对测图精度要求的条 件下,宜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 工程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委托方对测绘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勘察纲要。工程进行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程收尾,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工程技术报告书或说明书的编写工作。

第1.0.4条 对测绘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第1.0.5条 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第1.0.6条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当多余观测数小于20时,宜选用一定的置信概率,采用中误差的区间估计,再结合观测条 件评定观测精度。

第1.0.7条 各类工程的测量工作,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淮的规定。

第二章 水平角观测规范

第2.3.1条 水平角观测所用的光学经纬仪,在作业前,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 一、照准部旋转轴正确,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二格,DJ2型仪器不应超过一格;

二、光学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DJ1型仪器不应大于1″,DJ2型仪器不应大于2″; 三、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5″; 四、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五、仪器的底部在照准部旋转时,无明显位移; 六、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 。

第2.3.2条 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应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 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 ;对于照准圆筒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册0。投

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 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

第2.3.3条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各测回间度盘和测微器位置的变换, 应按本规范附录三执行。二等三角点水平角观测可采用全组合测角法。

第2.3.4条 当测站的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值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第2.3.5条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四等以上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士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

第2.3.6条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2.3.6的规定。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表2.3.6

注:①为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倍照准差的变动范围,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

②高山地区二、三等三角网点的水平角观测,当垂线偏差和垂直角较大时,其水平方向观测值应进行垂线偏差的修正。

第三章 距离测量规范

(Ⅰ)电磁波测距

第2.4.1条 本节电磁波测距各项指标适用于中、短程红外测距仪。中、短程的划分,短程为3km 以下;中程为3~15km ;

第2.4.2条 电磁波测距仪按标称精度分级,其级别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仪器的标称精度表达式为:

式中mD ——测距中误差(mm ); a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 d ——测距长度(km )。

二、当测距长度为1km 时,仪器精度分别为:

(Ⅱ)因瓦尺、普通钢尺和2m 横基尺视差法测距

第2.4.9条 采用因瓦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4.9的规定。 第2.4.10条 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4.10的规定。

因瓦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4.9

注:S 为测距长度(km )。

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4.10

注:当检定钢尺时,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0。

第四章 高程测量规范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础。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第3.1.2条 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等级的划分,应依次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视需要,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第3.1.3条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第二节 水准测量

第3.2.1条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3.2.1

注:①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②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n 为测站数。

第3.2.2条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型不应超过15″;DS3型不应超过20″; 二、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 ,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 ;

三、二等水准测量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补偿误差△α不应超过0.2″。 第3.2.3条 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墙水准点应选设于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3个水准点。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 ,工厂区宜小于1km 。

第3.2.4条 各等级的水准点,应埋设水准标石。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应按本规范附录四执行。

第3.2.5条 各等级的水准点,应绘制点之记,必要时设置指示桩。

第3.2.6条 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6的规定。

第3.2.7条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合格的结果。当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第3.2.8条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平差前每条 水准路线若分测段进行施测时,应按水准路线往返测段高差较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3.2.6

注:①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 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

②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式中M △——高差偶然中误差(mm ); △——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

L ——水准测段长度(km ); n ——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

M △的绝对值不应超过本规范表3.2.1规定的各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燉2。 二、每条 水准路线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w ——高差全中误差(mm ); W ——闭合差(mm );

L ——计算各W 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 N ——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三、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尚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

四、各等水准网的计算,应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条 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并应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五、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 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 。

下篇 课程总结报告

第五章 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一个要素,测定地面点的高程的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 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等。而本科程主要介绍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就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两点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它具有精度高,但受地形起伏影响大的特点。水准测量中主要用到水准仪、水准尺和尺垫,主要仪器水准仪种类很多,但在实验中用的是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具有操作简单,精度高的特点。在选择好水准路线后,布设测段、转点及测站,进行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在计算检核、测站检核、水准路线及成果检核完全符合

要求后,方可进行内业计算,否则必须返工重测。外业结束后,进入内业计算,包括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检核与分配及待测点高程的计算。

三角高程是在地面高低起伏变化较大不便于施水准测量时采用的方法,根据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观测的竖直角,从而求得待定点的高程。适用于地面上两点间距离较近时(一般在300m 以内)可以运用。若大于300m ,就要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

第六章 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是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

(一) 水平角测量

水平角是相交于一点的两目标轴线在水平面内投影间的夹角。进行水平角观测,常用的方法有测回法和全圆观测法两种。测回法适用于两个方向之间的单向观测,要进行盘左、盘右位置观测,观测完毕后,进行检核,检核内容有两项,一是上、下半测回水平角之差满足观测要求,二是测回差必须合格。检核后取各测回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全圆测回法(方向观测法)适用于观测方向为3个或3个以上。同样操作,也必须进行盘左、盘右位置观测。检核时要对半测回归零差、各测回同一方向归零值互差检核,必须满足限差要求。

(二)竖直角

竖直角是同一铅垂面内目标视线与水平视线的夹角。其观测目的是将观测的倾斜距离化为水平距离或三角高程。经纬仪竖直度盘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两种注记形式。顺时针注记时,盘左位置观测时,竖直角=90—L 读,盘右位置时,竖直角=R读—270. 可得一个测回竖直角为(R —L —180)/2,数据处理时竖盘指标差必须符合限差。

第七章 距离测量

测量所测定的距离是指两点间的水平直线距离。距离测量方法有钢尺量距、视距量距、电磁波量距和GPS 定位测距。本课程主要掌握前两种测距方法。

(一) 钢尺量距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有直线定线、丈量方法,但距离丈量精度要求达到mm 级时,应采用精密量距方法,应用经纬仪定线,丈量的距离应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若结果符合钢尺精密量距的限差要求,取平均值作为该距离的最后结果,否则应重测。

(二)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在视距尺上进行读书,根据光学和三角学原理,同时测定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不受地面高低起伏的限制等优点,虽然精度较低为1/300----1/200,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

第八章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指观测值与真实值之差,也称为观测误差。

测量工作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测量仪器 二、观测者 三、外界条件。根据测量误差对结果影响的性质不同,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来源于物,具有在相同条件下,误差的符号和大小不变的特点,具有同一性、单向性和累积性等特征。消除或减弱方法有:1、观测前对仪器进行检核。2、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检和观测程序,限制和削弱误差的影响。3利用系统误差产生的原理和规律对观测值进行改正。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是在相同条件下,误差的符号和大小不定,表面上没有规律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偶然误差来源于人和外界环境,具有有界性、单峰性、对称性、抵偿性。偶然误差不能用计算来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简单地加以消除。为了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仪器等级。2、增加观测次数。3、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结构等措施。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总是同时出现,系统误差可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弱到可已经忽略的程度,但观察结果中仍有偶然误差占主导地位。

²²

参考文献

【1】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M ).3版。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4

【2】 王侬,过静珺. 现代普通测量学(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周秋生,郭明建。土木工程测量(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谭辉,土木工程测量(M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5】 姬玉华,冬夏君。测量学(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6】 李明峰,等。GPS 定位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