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 坚持不懈 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着准备雕印好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几个大字。 学生准备橡皮泥 橡皮檫 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 费工 浪费性大。师 由此可见 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 二、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 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 排版 印刷 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 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 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00年。师: 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 电脑排版 高速印刷机等)(二)指南针的应用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海员,驾驶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那么船上首先要具备什么?(指南针)师:说道指南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修建一座阿旁宫,大门用磁石做成,如有人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观察汉朝的司南模型思考:司南由哪两部分组成,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师:到了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出示材料分析: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 《萍州可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师 :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三)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师: 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导学生观察“突火枪”图片,并说明其原理。活动探究:比较一下金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

同? 师:宋元时与科技成果相伴随的还出现了许多科学家,书中提出的主要是哪两位?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三、总结

元朝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以及隋唐文化的基础,使宋元科技水平发展到一个高峰阶段,四大发明的应用及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与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共同构建了宋元文化的繁荣。 学完本课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走进四大发明----《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

海口市第一中学历史组 姚实彦

设计教师:姚实彦

教导年级:初一

课题名称:《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2001年12月第1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内容。本课学习的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宋元时期的各项科技发明,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之后,开始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对某些问题开始有了一定的看法。此班学生平时学习气氛较为活跃,兴趣广泛,根据这些特点,在课堂中设计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教学构想】

针对宋元科技史这一相对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感知历史→动手体验→思维拓展三大版块整合教材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阅读课文、知识竞赛、角色扮演、动手体验、颁奖发言、漫画反思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提升学生学习科技史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发明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具体的认知、体验之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及传播,复习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竞赛、科学论坛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四大文明的基本知识和探讨拓展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同时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口发言、认真思考的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历史短剧和亲手实践制作活字,让学生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和成功,培养学生向发明家学习和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四大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向古代发明家学习,反思古代文明以培养学生振兴中华、发展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红色印油、白纸

学生的准备:知识预习、历史短剧、活字一枚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誉满全球的四大发明。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生回答,师板书)

引入课题《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之走近四大发明》。

师:同学们请快速阅读浏览一遍课文。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四大发明

模拟王小丫开心辞典,开展知识竞赛。

主持人(学生)

A: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CCTV,欢迎收看《开心辞典》。

B:以开心和智慧征服无数观众的《开心辞典》要来选拔选手啦!今天将在这里进行选拔,请同学们亮出你的智慧,挑战自我!(介绍规则,开始读题、提问、记分等)

(设计意图:了解四大发明的基本知识,教师适当点评表扬,提升学生学习科技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口发言、认真思考的精神)

(二)体验四大发明

1.历史剧表演: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学生课前准备)

人物:毕升、大师兄、小师弟等

思考提问:我们从毕升的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

2. 趣味实践,仿古印刷。

动手体验,分组印字比赛;学生谈制作过程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历史短剧和亲手实践制作活字,让学生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和成功,培养学生向发明家学习和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

(三)探究四大发明

1.四大发明科学论坛:

学校将要举办四大发明科学论坛,先来倾听世界名人培根的评价,然后“我来给四大发明颁奖”。分别有:“最具实际推广价值奖”、“最有创意奖”、“最具时空价值奖”、“最具人气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判出四项大奖的获得者,并说明你的评奖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实际就是讨论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观看漫画,反思创新。

漫画:选自2007年第6期《读者》,内容为一位青少年躺在四大发明的摇篮椅上睡大觉。 提问:你如何看待这幅漫画上的这种现象?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反思古代文明以培养学生振兴中华、发展创新的精神。)

教师小结课堂。

三、课后作业。

如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显现四大发明?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北京奥运设计献技吧,课后以此为题写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将课堂知识向课外无限延伸。培养学生开发思维,发展创新的能力。将课堂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实践。)

四、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为火箭升空造型,体现所学内容科技史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

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

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

学生的鉴赏力。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

谨的治学态度。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于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在史学家看来,宋元文明的总体成就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等

方面。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在北宋史学成就这一重点内容中,以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为代表,体现着中国古代史学在宋元时期的辉煌成就。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根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整理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后周灭亡,前后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编成一部294卷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体大思精、录事全面可信,且通古今之变,拾遗补缺,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必读之书;又因该书考评前朝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使《资治通鉴》一书更具特色。鉴于《资治通鉴》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司马光的巨大贡献,人们将他与司

马迁相提并论,并称为“两司马”。

“宋词和元曲”:宋代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词的发展更进入繁荣兴盛的时代。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主题。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拓展了词体的领域,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乎尘垢之外”。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她以其特殊的经历使她的词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辛弃疾是位传奇的英雄,他的词更多表现的是阔大的场面、战斗的雄姿、激愤的情感,充满炽烈的政治热情,

体现出纯熟的艺术技巧。

“元曲和关汉卿”一目,在讲述元曲的特点之后,重点讲明关汉卿的卓越戏剧成就。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统称。元杂剧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歌唱、道白和舞蹈,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奠定了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在组织形式上有较为严格的规则。散曲是一种新诗歌,只有清唱,没有动作和道白。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单曲。套数是联缀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单曲而成的组曲。散曲与词比较,可在原句子上衬字,造成句子长短的变化,在表达上显得更自由,更接近口语;用韵更密,读起来更加动听。元杂剧和散曲均属于演唱文学体裁,两者合在一起,统称为元曲。

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关汉卿。元杂剧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出现了大批优秀剧作家和剧本。据《录鬼簿》记载,当时知名的杂剧作家共79人,大都是北方人,出身不是“布衣”,便是小官吏,社会地位不高。元代杂剧流传至今的有136种。关汉卿是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作品痛快淋漓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黑暗统治,充分表现了作者向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和强烈的正义感。他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写得最多的是普通妇女。有妓女,有侍婢,有童养媳,有再嫁的寡妇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关汉卿以极大的同情描写了他们悲苦的生活遭遇,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和至死不屈的英勇行

为。同时,关汉卿也描绘了压迫者的丑恶无耻面目。关汉卿是个重视舞台实践的作家,并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所以他的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相当出色。人物形象有鲜明的个性。人物和事件的安排都很符合于舞台演出的要求。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

家。

课文小字部分可指导学生阅读,以学习关汉卿的创作生活和同情人民、敢于同黑暗

势力斗争的精神。图画《关汉卿》像,可让学生看,以加深印象。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与当时的形势紧密相关;没有宋元时期城乡经济的发展,没有北宋东京、元大都的繁荣,便没有元杂剧、风俗画日益盛行的社会基础,就没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关汉卿《窦娥冤》的创作,等等。教师应该讲清这些问题,由此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建议

1.文化史的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是独具特色的。

(1)教师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应该首先涉猎相关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实物准备。如将《资治通鉴》中的精彩片段做成图片资料或利用幻灯片等,将绘画作品的图片(全图或局部)事先做一些处理,便于课堂使用,使学生通过观看,体会作品意境;在讲解宋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使用一些音响材料,或发动学生诵读、吟唱,或配以古曲等各种手段,使学生通过听,而触发感。这是为讲好一节文化课准备的第一步:创设一

种文化氛围。

(2)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层次(即感性认识),进行深化、拓展,引导学生将作品放

到其社会时代中,重新思考体会文化的社会价值。

(3)通过介绍相关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考,以达到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目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教材,拓展知识层面。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宋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却出现了这样一部通史巨著”,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宋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北宋王朝自初期起就出现的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阶级矛盾的尖锐冲突等现实问题,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于是他们便把目光转向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统治者的借鉴。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根本原因。北宋的教育制度更为完备,科举制度更为理性。无论官办学校还是私人书院,注重依照伦理道德观念培养学生道德品行。特别是书院在学习方法上注重讨论、辨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学习风气活跃,形成北宋时期文化普及程度较高、官员总体素质较高的典型的文官政府的特征,这为《资治通鉴》的编写,提供了大批人才的储备。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批史学家,治学严谨,则使该书具有取材详实可信、叙事明晰的特点。同时,印刷术的进步,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刷和收藏,这就扩大了文人学者的知识视野,提高著书立说的能力。所有这些,便是《资

治通鉴》获得成功的客观条件。

有关《资治通鉴》的内容和历史地位。教师可以通过简要的内容介绍及《资治通鉴》史学思想的分析,使学生体会《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独特的地位;教师还

可结合课本“动脑筋”创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同时,在介绍《资治通鉴》这样的一部叙事明晰、文笔生动的巨著时,应与相关学科──语文

密切配合,选取《资治通鉴》中精彩的文字描写作些介绍。

3.关于宋词和元曲。

(1)教师应层次清晰地介绍词、曲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

(2)应分析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流和曲成为元朝文学的主流,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经

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点明著名的词人和剧作家、主要作品、风格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关于绘画、书法艺术。

(1)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图片、拓片、有关《清明上河图》

的资料片等,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2)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

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

(3)书法艺术的介绍,教师可以应用多种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介绍“宋四家”及元朝书画大家赵孟。教师还可以简单引入一些不同的风格画派,例如简单介绍与社会

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宋元文人画。

三、学法指导

1.学习本课的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宋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民

族关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2.宋词和元曲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有意识地多涉猎优秀作品,体会意境,提高修

养。

3.教师在讲述宋元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特色之后,应引导学生初步总结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可采取表格的形式予以表现,也可以发动学生搜集书法作品拓片,认真体

会书法艺术,等等。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独具特色,艺术风格、表现技法、绘画题材等都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构建绘画发展史的知识结构网络,让学生搜集、

展示作品,以提高鉴赏、品评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吗?他们说的例子对吗?你也找

找看。

他们举的例子很好。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的经验与项羽失败的教训中非常明显的同类项就是:对人才的态度。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发现人才并大胆使用人才是成功的关键;嫉贤妒能最终失败。文帝、景帝“以德化民”促成“文景之治”,这是统治者认识到百姓的生活稳定与否,决定着民心所向,决定着统治能否长治久安,因此

他们注重节俭,这对于我们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历史上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例数不胜数。学生可自由发挥。

2.想想看,在现代人的诗词里,有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风格的吗?你能不能举例

说明?

有。毛泽东的诗词,风格豪放,气魄宏伟。像他的《沁园春·雪》《清平乐·蒋桂

战争》《水调歌头·游泳》等,都是这种风格的作品。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1.朗诵会:组织小组,选择喜爱的作品,邀请教师做指导(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体会意境、从词的音律中把握情感),最好配以音乐、灯光、背景,选择好主持人,举办一

次诗歌朗诵会。使一堂传统学习课拓展出一堂学生研究课。

2.办历史小画报:任选宋词一首,配画一幅,让学生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于无形中加强对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养

成教育。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曹卫东)

参考资料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宋仁宗时中进士。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命他设史局,自选官属,编辑历代君臣事迹。宋神宗时任翰林学士,神宗赐其所编史书名为《资治通鉴》。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变法被迁任陕西地方官。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将史局从东京迁至洛阳。从此谢绝宾客,致力于史书的编撰。元丰七年(1084年),著成此书,前后共19年。宋神宗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赐书名为《资治通鉴》。次年,宋神宗死,哲宗继位,他任宰相,尽罢新法。不久,病死。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卓越的编年体通史。为了写好这部书,司马光除使用政

府馆阁藏书外,还借来不少私人藏书。编写时先将同类史料编成长编,做到“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收集史料的准备工作扎实。然后去粗取精,由繁到简,对有几种分歧较大记载的事项,则选择证据分明、情理近实者写入正文。《资治通鉴》实际上是一部集体编写的著作。战国秦汉部分由刘执笔,魏晋南北朝部分由刘恕执笔,隋唐五代部分由范祖禹执笔,最后由司马光删繁去冗,修辞润色,写出定稿。司马光称他们编写时“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tī)幽隐(意为探索记载含糊的史实),校计豪(毫)厘(意为对史实细节进行认真的比

较和考证)”(《进书表》),可见写作之认真严谨。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苏轼本人在宋仁宗嘉二年(1057年)中进士。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他反对新法的一些措施,受到贬谪。哲宗时,他任翰林学士等,官至礼部尚书,后来又被贬谪。在政治上他倾向于保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他却是赞成的。在文学方面,他是革新的主将。他的词开豪放的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内容,包括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发,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他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他的散文明白畅达,同韩、柳、欧及其父弟并称。他还擅长书法,尤其是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独创一格,有天真自在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

论画有卓见,主张神似。

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的词牌是《念奴娇》,词题是《赤壁怀古》。苏轼的这首词,气魄宏伟,视野广阔,用豪放流畅的词句,赞美祖国山河的壮美,歌颂历史英雄人物的风貌,体现了豪放的基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挫折,年华易逝,

老大无成的苦闷。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北宋晚期学者;母亲系状元孙女,读书很多。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岁嫁给太学生出身的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婚后两人诗、词唱和,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生活优裕、美满。她44岁那年,金兵入据中原,他们被迫抛弃金石书画逃往江南。两年后,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只身在离乱贫困中飘泊,直至年迈病故。她的词,富于真情实感,重视音律,字句精练,属婉约派。后期的代表作有《声声慢》《武陵春》等,情调过于伤感。她的作品留

下来的有后人辑录的《漱玉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为金人所占。21岁时,他参加抗金义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来到南宋的都城临安,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多次上书要求南宋政府恢复中原,都未被采纳,反而遭到当权者的忌恨,落职后近二十年,闲居江西信州(今上饶市)。直到晚年,南宋政府才又重新起用,但仍对他很不重视。年迈的辛弃疾,

终于怀着收复中原的宏愿,抑郁地离开了人间。

辛弃疾的词里有许多反映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政治斗争内容,并借以表达出词人自己的态度,交织着意气风发而又沉郁悲凉的复杂心情。坚定的抗金意志,始终贯穿在他一生的作品里。他的词,同苏轼一样,不把艺术形式放在第一位,并在更大的程度上冲破了词的格律,以文为词,问答如话,议论风生,自由奔放。辛弃疾由于政治上失意,力求从抑郁中解脱,这就给他的词带来了消极成份,表现出追慕庄周,寄情

山水的倾向。

辛弃疾的词“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这首词名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题。陈同甫是辛弃疾的好友,他名亮,号龙川,自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事,胸怀大志,立志为收复北方失地、统一国家而贡献力量。这首词的全文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中通过追忆作者当年在金人统治的后方,所经历的声势浩大的抗金斗争,热烈地歌颂当年义军的英勇善战,并抒发了他本人当年壮怀激烈、效死疆场的豪情,借以激励陈亮去

完成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业。

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金朝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北宋时期,我国已出现了用多首词曲前后连贯合叙一事的歌舞剧曲,不过它的情节和表现形式还比较简单,是用一个词调填写数首词曲来接连铺叙一个故事。以后在金统治下的北方地区,又出现了院本和诸宫调两个很有影响的剧种。金院本在演出方面有歌有舞有科白(道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表演技巧。诸宫调以讲唱为主,把不同的曲调编缀在一起,用以铺叙一个长篇故事。元朝剧作家吸收了金院本和诸宫调的长处,

并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创作出优秀的元杂剧。

杂剧的兴起,与宋金以来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密切联系。元代的剧作家很多都是大都人或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大都和平阳是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昌盛的城市,为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图画《宋代杂剧人物》《金代砖雕戏台》和框中“元杂剧结构和角色”,是为使学生增强兴趣和丰富知识,可鼓励学生观看、阅读,但不作

要求。

关汉卿

关汉卿(1230?—1300?),号己斋,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元钟嗣成的《录鬼簿》说他任过金末太医院尹(大概是金朝太医院的匠户)。金亡之后,他不愿做官,便出入歌楼、酒肆、瓦舍、戏场之中。为人倜傥不羁,滑稽多智,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在元代杂剧作家中,他的创作活动开始得比较早,他和当时志同道合的一些作家如杨显之、梁退之、费君祥等,保持着友谊。著名的女演员珠帘秀也和他有来往。他对人民疾苦甚为了解,对各种艺术形式极为爱好。他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不但创作了大量为人民所喜爱的戏剧,而且能粉墨登场,亲自表演。他一生共创作63个剧本,保留至今的还有15本。他最出色的代表作就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窦娥3岁丧母,7岁时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10年以后,又不幸死了丈夫,从此过着悲苦的寡居生活。蔡婆婆出外讨债,赛卢医要谋财害命勒死她。地痞张驴儿和他父亲借口救了蔡婆婆,强行住进蔡家。张驴儿见

窦娥貌美,要强迫她为妻,窦娥不肯。后来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反而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转而诬陷窦娥并逼迫她顺从。窦娥不屈,张驴儿告到官府,官府见钱眼开,窦娥受了重刑,但她为了年迈的婆婆免于受刑,屈招了药死人的罪名。在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对被认为是世界主宰者的天和地大加指斥,表达出她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控诉。剧的结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窦娥的冤屈感动了天地,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月大雪纷飞,三年不雨,大地上的草木干枯。最后窦娥的冤魂出场,让她的父亲为她报了仇。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强烈爱憎,也表现了人民群众申冤复仇的愿

望。

郭熙

郭熙是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字淳夫。熙宁年间(1068—1077)入御画院学艺。工山水寒林画。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落笔转壮。由于长期观察自然,所作山水画,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存世作品有《早春》《关山春雪》《幽谷》等图,还有《山水论》《画意》等画论,其子郭思整理为《林泉高致》

一书。

画院

唐代已有画家被召入宫廷服务,但尚无画院之设。画院正式设立,始于五代。956年,后蜀孟昶(chǎng)设立“翰林图画院”,这是我国历史上正式设立宫廷绘画机构──画院的开始,画院设有“待诏”“(zhī)侯”等官职。西蜀画院的画家,每月集会,探讨绘画中的疑难问题。画院画家服务于宫廷,为皇帝在宫殿、寺庙等作画。南

唐也设立了画院。

两宋的画院规模较大,制度完备。宋代画院录用画家,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宋代科举设有“画学”一科。宋徽宗在位期间,为宋代画院的极盛期。当时考试画工,常以唐诗诗句命题,要求考生画出诗句意境。例如,一次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考生大都刻意描画酒店,而李唐(北宋著名画家)却在桥头竹林外画一酒帘,表现出酒家为竹林掩蔽的“锁”字意境。又一次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众人多画一只空船系在岸边,有的船舷上画着一只鹭鸟,有的在船篷上画一只栖鸦。而考中第一名的画面则是,一只孤舟横荡在水面,船尾卧一船夫,表现的是无人借渡的寂静。考题中还有“乱山藏古寺”“嫩绿枝头一点红”“落日楼头一笛风”“午阴多处听潺”等,分别要求表现出“藏”“春意”笛声流水声等。画院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画家的艺术想像力和创作技巧。宋代画院中的画家,除为宫廷的装饰作画外,还要按皇帝的旨意和封建道德标准,画古代帝王、圣贤,或为实际生活中的大臣、官僚等作肖像,以“忠奸

善恶”来分类。画院还搜括民间名画,充实宫廷收藏。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他在绘画和书法方面,却有相当的艺术才能。他擅长花鸟画,也能画山水、人物,风格精工细致,严密富丽。作品有《桃鸠图》《瑞鹤图》《芙蓉锦鸡图》等。但许多题名赵佶的画,不一定是他本人的作品,可能只是押了皇帝的御印。赵佶的书法别具一格,称为“瘦金体”。宋徽宗在位时,整顿画院,重视画学,并提高画家的待遇和地位,对画院和绘画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北宋画家。擅绘人物鞍马画,为王安石所推许。注重写生,又博取前人之所长,有所发展,运笔如行云流水,善用线描,多不设色,人称“白描”,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对其后人物画影响大。兼长

山水,亦有创格。后人论其作画“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传世作品有《五马图》

《临韦偃牧放图》等。

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他生活在北宋末年,曾游学东京开封,后来进入画院。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杰作,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此画为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横长528厘米。画面从右端开始,依次展现了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道、店铺、酒楼,中段以“虹桥”为中心,气氛热烈达到高潮。时值清明,去郊外扫墓的人,轿顶上插满了杨柳杂花,点出了季节的风俗。全图共画了官吏、农夫、商贩、医、卜、僧道、胥吏、妇女、船夫、纤夫等各色人物五百五十多人,驴、马、牛、骡、骆驼等各类牲畜五六十匹。画中情节有赶集、买卖,有闲逛、饮酒、闲谈,有拉纤、牵车、乘轿、骑马等。景物有茅屋农舍、高大城门、官府宅第、店铺、酒楼和各类船只、车轿等。整幅画卷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造型生动,街巷、屋宇、车辆、货船等景物的布局错落有致。画面的远近、疏密、动静、繁简安排得当,全画浑然一体,宛如一首宏伟而又和谐的交响乐。现藏故宫博物院。

赵孟

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宋朝宗室,宋太祖十一世孙。入元后,赵孟被忽必烈委以高官,历任兵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他学问修养深厚,诗文书画冠绝当时。元人称:“孟以书法称雄一世,画入神品。”他作画主张“贵存古意”,提倡人物画要继承唐人技法。他还提出“书画同源”的理论,强调把书法的笔意和工力,结合到绘画的笔墨技法中。他的画,于人物、鞍马、山水、花鸟无不精通。他的书法,圆转流美,骨力劲秀,楷、行、草、篆、隶各体无不出色。他的书法被称为“赵体”。赵孟的妻子善画墨竹,风格疏秀,别有意趣。他的儿孙多人也是画家,继承家法,擅长画人物鞍马。赵孟传世作品较多,绘画代表作有《秋郊饮马

图》《红衣天竺僧》《墨竹图》等,书法名作有《胆巴碑》等。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书法学王羲之、张旭的风范,而又自成

一家。代表作有《松风阁诗帖》《诗送四十九侄帖》等。

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世居太原,后迁至丹徒(今江苏镇江)。米芾工书善画,为人不拘礼法,时称“米颠”。宋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他曾用过许多岁月临写魏晋以来名家法帖、墨迹,而又专学王献之。他广取各家之长,熔于一炉,最后形成自己的

风格。其传世作品有《苕溪诗帖》《多景楼诗帖》等。

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历知福州、泉州、杭州,官至端明殿学士。蔡襄的书法各体皆精,行草尤长,传世墨迹有《谢御赐书诗》《牡丹

谱》《万安桥记》等。

学术动态

对司马光《资治通鉴》评价的不同看法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巨著,建国以来不少

学者对它进行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各种不同的评价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资治通鉴》具有编排得体、包罗面广、不载神怪之事、保存许多史料的优点,也存在遗漏、重复、位置不当、称谓不一、误二为一、事实舛误的缺点。总起来说,该书无论就量就质都是空前的,不可用今日的眼光过度指责其缺点。但司马光修撰此书的目的不外是诱导封建统治阶级如何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以运用统治人民

的法术,不符合现在的时代要求。

另一种观点认为,《资治通鉴》固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必读之书,但人民是否也有一读的必要。也就是说,对于统治法术,人民是否也有加以认识的必要,是否也还有可

资借鉴的地方,实在仍值得研究。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司马光的思想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正统思想。他的天命论、社会观、历史观和政治方面的许多主张,充满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及地主阶级的偏见,属封建糟粕;他强调的中和思想、务实精神和任官以才、怀民以仁、交邻以信等主张,则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长期以来进行政治斗争的经验总结;他个人表现出

来的刚直不阿、清正自持的作风,则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具体表现。

图画说明

赵孟《秋郊饮马图》

这幅画是赵孟鞍马人物画的代表作。画面是江南初秋时节,放牧人赶着一群马到河岸边饮水。放牧人身穿红色长袍,手持马鞭,转身看着正在嬉戏的两匹马。在牧人的前方,有五匹马步入到河中饮水,在河岸上还有两匹马在互相追逐。整个画面树木清秀,

河水平缓无波,马的造型生动,表现了自然景致的优美。

黄庭坚的书法

《黄庭坚的书法》选自他的《松风阁诗帖》。这是黄庭坚的晚年作品,笔画苍劲,后人称其“字大小如拳,笔法精奥,纸墨俱佳”。《松风阁诗帖》原文为:“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过然,老松魁梧数百年„„”帖上的诗文写在粉花白纸上,通篇29行147字。这些字的笔画有收有放,采用颜真卿的大字笔意,并把颜体缩短的笔画伸展延长,创造了横、捺、撇较长的独特风格,因此又有“伸手挂足”

之说。这首诗被刻入《三希堂法帖》,墨迹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 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 文化成就,包括史学 宋词及杰出的词人 元曲和关汉卿 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 元曲 绘画 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图片资料 幻灯片 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是本课的重点子目。难点是本课头绪多,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三、教学准备

灿烂的宋元文化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

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⑵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⑶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

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

⑴师生收集、查阅、整理、宋元时期科技信息。

⑵制作POWEPOINT课件。

⑶准备印章一枚。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是什么?(学生答略)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讲授新课:

一、 活字印刷的发明和传播

师:四大文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问题解决了, 大家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怎么印刷的吗?(学生思考)

生:(扫描、静电复印、胶印、油印)

师:这是现代印刷手段,那么一千多年前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传播文化呢?(学生思考)

生:手抄。

师:对,那么手抄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并作答)

归纳:费时、效率低、易抄错漏抄。随着文化不断发展,抄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这为印刷发明提供了客观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印章,沾上墨,在纸上印出汉字。

师:印章和石刻长期使用又给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启示。雕版印刷应运而生。(有条件地方可播放录像)提问: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学生思考)

生:唐朝《金刚经》。

师:雕版印刷比手抄方便许多,一次可印几百上千本。但大家知道它有什么缺点吗?(学生思考并作答)

生:费时费工,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

师:对,如宋太祖时刻印《大藏经》,花了12年,雕版达13万块,因此,印刷术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北宋时平民毕升在世界上首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出示毕升画像)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体会发明创造性的艰辛。然后提问:活字印刷有哪几道工序?和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创新”表现在哪里?

生: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创新”表现在突出两个变:⑴变死字为活字,⑵变死版式为活版。

师:活字印刷是印刷品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提高了印刷效率,,但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未能大力 推广。直到元朝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才大力推广。

师:结合地图讲述活字印刷传播情况,十四世纪传入朝鲜、日本。十五世纪传入欧洲,这里突出1456年用活字印成第一部活字印本《圣经》比中国晚了四百年,关于意义可联系世界史进行讲述。然后师生一起总结活字印刷发展经历:手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活字—铜、铅、锡活字。

二、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师:说到指南针,先讲一个小小的故事。

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修阿房宫时,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

人们除了知道磁石吸铁,还知道磁石能够指示方向。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

然后教师可提出如下思考题:⑴司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样原理制成的?⑵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为什么会在北宋很快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有何作用?(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共同完成上述问题。第一个问题由学生答,第二问在学生答后教师进行归纳。) 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航海业迫切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于是指南针应用于海上。北宋时还只是“阴晦则观指南针”。到了南宋,则是“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可见,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

指南针被人们赞誉为“水上之友”,它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

三、 火药的应用和传播

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

生:道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的,它用来制造鞭炮、弹药、开山、采矿。

师: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导学生看图突火枪(说明它的原理),指出突火枪是古代的一种用火药发射弹药的竹管射击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火枪、火炮的鼻祖。

活动与探究:

金元时期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略) 师:火药是怎样向世界传播的?

生:13—14世纪随成吉思汗西征传入阿拉伯国家,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师:思考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贡献?

(建议:和学生共同探讨四大文明对人类贡献后,打出英国科学家培根的精辟论述,以激起民族自豪感,再联系当前实际,阐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师: 大家知道活字印刷是怎能样流传下来的吗?(如学生不知,教师告诉学生:

活字被沈括的侄子辈所得,引起沈括的注意并记录下来。)

四 、沈括和郭守敬

师:指导学生看书,同时注意归纳他们的主要成就。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补充)

思考 :宋元时期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继续发展;

第二,宋元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小结: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已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高峰。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以罕见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迹,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教案描述

重点分析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前后费时19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是我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元文坛熠熠生辉,人才济济,宋词、元曲成就非凡。苏轼的豪迈奔放、李清照的委婉清新、辛弃疾的慷慨悲歌、关汉卿愤世嫉俗,一扫晚唐五代浮靡的文风,开创了文坛繁荣昌盛的新局面。宋词元曲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北宋东京商品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丰富的现实。

通过对宋元文化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文化现象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和社会课中有一定的了解,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宋元时期优秀的文化遗产,认识到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料,让学生去体会古代文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教育学生做人要德才兼备。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材地位分析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也是成果辉煌。《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也因在史学上的巨大成就,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二司马”。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风格多样、取材广泛、思想丰富,优秀词人和作品层出不穷,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汉卿的《窦娥冤》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书画界也是人才辈出,张择端、赵孟頫、“宋四家”个个光彩照人,成就非凡。宋元时期是我国文化高度发达,全面繁荣的时期,对中国以及世界闻名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及代表作;书法“宋四家和赵孟顺”;

通过对宋元时期史学、文学的繁荣发展与其历史背景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宋元文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作品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宋词、散文等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通过文学作品透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及采用编年体体裁编写史书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裁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学习,诱发学生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理解这种绘画新风兴起的社会条件。指导学生将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艺术家和代表作分类整理为表格,训练归类整理的能力。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教给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在学习“文化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注重从整体上、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和教育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以此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对宋元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杰出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文学家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现实社会、关怀民情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以此教育学生做人要德才兼备。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情趣,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

课程设计

课堂导入

导入一:(屏幕显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导学生朗读、欣赏苏轼的词作,指出宋元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在隋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出现了像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等著名的文学家,还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艺术家张择端、赵孟頫等。从而引入新课。 提问: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学生回答)。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社会科学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中国古代史学界有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并称为“二司马”,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屏幕显示“司马光像”)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时间,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注解,释疑书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屏幕显示相关文字)。同学们知道编年体和纪传体有什么不同吗?编年体是以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的体裁,能够将史实和时间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容易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前后次序和因果关系。而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集中记载历史人物的活动,便于了解历史人物的全貌。两种体裁各有千秋,是我国古代编写史书的主要体裁。鉴于司马光和司马迁都对我国古代史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把他们并称为“二司马”。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小字部分,了解《资治通鉴》的编写过程,学习司马光等人严谨的治学态度。)

宋代史学成就巨大,文坛更是百花齐放。宋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是词。

二、宋词和优秀词人

(简介词的产生情况)。词到了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坛上一课璀璨的明珠,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词人和词作。根据词作风格的不同,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

1.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

(屏幕显示“苏轼像”,简介苏轼生平)。北宋前期,政治局面稳定,统治阶级追求享乐,词人的境界一般不高。苏轼拓展了词的题材,把山川景物、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的情怀写进词中,提高了词的意境。他着力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词风的萎靡之风,开创了一派豪放风格。(多媒体演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词中描绘的古战场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这首词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谈感受)。苏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给人以豪迈奔放,雄浑壮观的感觉。到了南宋,辛弃疾又把苏轼豪放的风格进一步发扬光大。

2.辛弃疾发扬豪放派风格

(屏幕显示“辛弃疾像”及其代表作,简介辛弃疾生平)。辛弃疾是南宋的抗金将领,他在作品中经常表达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雄心。因此,他的词大多写得慷慨激昂、气势雄壮,继承和发展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屏幕显示《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学生体会词作的雄浑悲壮)

3.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屏幕显示“李清照像”)。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读起来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屏幕显示《如梦令》)。后来,由于金兵南下,国破夫亡,对她打击很大。她的后期词作往往充满了忧伤之情以及对中原故土的怀念。

宋代优秀词人、词作很多,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收集阅读欣赏。元朝文坛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元曲。

三、元曲和关汉卿

1. 元曲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介我国戏曲的发展概况以及元杂剧的结构和角色分工。指出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

2. 关汉卿和《窦娥冤》

(屏幕显示“关汉卿像”及其代表作《窦娥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小字内容,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和《窦娥冤》的基本剧情)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流传至今的有十多种,悲剧《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屏幕显示《窦娥冤》的相关图片和剧照)。关汉卿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借窦娥之口喊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愤怒地鞭挞封建黑暗势力对百姓的欺压,表达了对备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技巧成熟。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各具特色,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日益增多,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清明上河图》描绘了

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城市经济繁荣的景象。(屏幕演示《清明上河图》动画)。这幅画全长5米多,共画了各式人物800多个,整幅画把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安排得错落有致,勾画得栩栩如生,真实表现了当时东京城的繁荣局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是我国美术上不朽的佳作。

张择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世的精品,除了他画技高超,善于观察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学生思考、议论)。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东京城那样繁荣的景象,张择端能创作出这样真实、精美的作品吗?所以说,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绘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绘画这样的文艺作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宋元时期的其它艺术成就,可利用多媒体课间作简要介绍)

归纳总结的过程:

课后学生活动的提示:

收集自己喜爱的宋词作品一到两首,用硬笔书法写出来,然后在班级内展览评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参观本课涉及到的名人故居或纪念馆等。

课堂练习

填空

1.北宋的________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

2.组成元曲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资治通鉴》是一部 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 到 的历史。

4.元朝戏剧空前发达, 和 组成元曲。

5.元朝最著名的画家是 ,人们称他的画属于“ ”。

单项选择

1.词是哪个朝代的主要成就?

A宋朝 B.唐朝

C.隋朝 D.汉朝

2.元朝空前发达的是

A.诗歌 B.散文

C.戏剧 D.小说

3.《资治通鉴》一书的作者是:( )

A 司马迁 B 司马光 C 苏轼 D 关汉卿

4.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A 诗歌 B 散文 C 词 D 戏曲

5.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 ①苏轼 ②李清照 ③辛弃疾 ④陆游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三、连线题

苏 轼 《清明上河图》 李清照 《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 《如梦令》

关汉卿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张择端 《窦娥冤》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