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山西的新闻出版

黄河新闻网 2006-07-27 16:49:47 星期四

晚清、民国时期的山西报纸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江苏阳湖(今武进县)人程淯在太原创办《晋报》,此为山西有报之始。该报为山西官报,内容广泛,是一份涉及到工业、农业、科学、商业、文教、卫生等各行各业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的官报。继办《晋报》之后,他还筹办过《山西白话报》。《并州官报》也是清末山西的一份官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同盟会,山西同盟会会员景梅九等在日本创办山西留日学生同乡会报刊《第一晋话报》。该报宗旨是“输入文明,改良社会”。因同乡会内部分裂,该报仅出9期便告停刊。光绪三十三年(1907),同盟会山西支部在太原创办《晋阳公报》,因该报对清廷弊政颇多口诛笔伐,犯山西当局之忌被二次勒令停刊。1914年,《晋阳日报》创刊,主笔、编辑屡易其人,从1921年至抗日战争爆发,该报政治立场始终站在拥护山西统治者阎锡山的一边。1937年10月,太原沦陷前,该报自行停刊,再未复刊。1917年6月20日《山西日报》创刊。当时阎锡山任山西督军兼省长,该报是山西军政两署的机关报。1934年春,又附印《太原晚报》。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太原前夕停刊。《山西日报》自1917年创刊至1937年,存在约20年,以后再未复刊。《并州日报》原系民营报,1916年8月15日创刊,创办人为牛明允等。对社会黑暗有所揭露。销路一直不敌《晋阳日报》和《山西日报》。太原沦陷前夕停刊,再未复刊。

辛亥革命期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太原办报成风,上述《晋阳日报》、《山西日报》、《并州日报》存在时间最长,号称“太原三家老报纸”。除此三家外,尚有革命党人景梅九主办的《并州日报》、山西军政府主办的《中华革命日报》、张毅庵主办的《公意日报》、刘壬秋主办的《民隐报》、赵鸿逵、马鹤天主办的《太原共和白话报》、薛笃弼在运城创办的地方报《河东日报》、有山西公报馆主办的《山西公报》、王羞尘主办的《共和白话报》、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张端创办、薛笃弼任总编的《山西法政经济日报》、刘多佛主办的《大声报》等等。

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统治区域内(不包括中共领导的山西各抗日根据地)仅有《阵中日报》唯一的一份报纸。太原解放前夕,太原各报及通讯社均已先后停刊,唯独《阵中日报》仍在编发。直到1949年4月24日太原宣告解放,该报被迫停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阎锡山统治区先后创办的还有如下几种报纸:《复兴日报》,山西省政府的机关报;《民众日报》,阎锡山的民族革命同志会的机关报;《晋强报》,、《工商日报》、《青年报》、《国民日报》等等。太原解放前夕,这些报纸都息机停刊。机器设备等,解放后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接管。

沦陷区的日伪报纸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在其侵略区域推行奴化宣传和奴化教育,也办有形形色色的伪报纸。在山西派遣军盘据的山西沦陷区,主要有《山西新民报》、《晋南晨报》两种,此外还有一种日文版的《东亚新报》;在蒙疆兵团盘据的山西沦陷区(即雁北13县),主要有《晋北报》。

革命根据地的报纸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天津、福建、广东、四川、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大批爱国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来到抗日第一线山西参加抗日工作(其中有一部分是在陕西延安学习后派遣到山西的),他们参加了牺盟会、战动总会、八路军、山西新军及专员公署,和当地的知识分子办了许多油印的、石印的报纸,使曾一度寂寞的山西报纸又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先后创办起《抗敌报》(后改为《晋察冀日报》)、《新华日报》(先称华北版,后称太行版)、《太岳日报》、《新华日报》(太岳版)、《晋冀豫日报》(前身是《胜利报》)、《晋绥日报》(前身是《抗战日报》)。此外,武乡、黎城、潞城、阳城、左权、临县、河曲、保德等县还创办有油印小报。这些报纸的创办,也为新中国报纸的创办培养了一大批骨干。

晚清、民国时期山西的广播

1931年6月,山西省政府办起山西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太原广播电台,发射功率500瓦。该台,通讯和广播兼用,每天晚上发完电报再播放广播节目。

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太原,为进行奴化教育和殖民统治宣传,次年设立日伪太原放送局(即广播电台),用自带的500瓦和100瓦发射机开始播音,开办华语和日语两套节目,日本投降后,日伪政权的几座广播电台被阎锡山政权接管。其中,太原广播电台用500瓦发射机开办第一套广播,播送新闻和文艺节目;用100瓦发射机开办第二套广播,改呼山西广播电台;同年11月,又用改装的1000瓦短波发射机开办了第三套广播,呼号为“山西之声”广播电台。三套广播的全部工作人员仅20余人。全省只有太原及其周围几个县能听到播音。广播时间每天10小时左右,除转播南京国民政府等电台的节目外,还播放自采、自编的新闻和文艺唱片,中间插播工商广告。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阎锡山政权的广播电台,此时也仅有一部100瓦的发射机和30余间破旧平房。

晚清、民国时期山西的出版

早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法的传教士作为侵略中国的先遣队,便对中华民族开始了文化渗透。而报刊就是他们最初作为一种侵略中国的文化工具传入中国的。报刊传入中国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一种“报刊不分”现象,即“杂志报纸化”,直到1919年前后仍未能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的图书出版事业发展较早,据目前已掌握的历史文物证明,最迟于北宋初,在山西绛州就有雕版书。金、元两代,平阳(又称“平水”,今临汾)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刻书业城市,平水刻书在中国刻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代末年,山西引进了机器印刷术,石印、铅印、珂版等印刷术先后产生,图书出版业也达到了新的高峰。

清光绪四年(1878)由光绪帝批准设立山西浚文书局。光绪五年(1879),山西浚文书局正式开业。该局既是官方书局,又是出版管理机构。民国时期,山西省政府新闻处和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执委会宣传部控制新闻出版。当时,山西期刊较多,南京政府规定,凡出版的期刊要向南京政府备案,严禁革命书刊出版。山西因宣传革命被查封的期刊有《山西平民周刊》、《五台教育旬刊》、《中文论坛》等。

清末山西期刊和图书的出版 清朝末年,山西的期刊约有8种,即《第一晋话报》、《晋乘》、《汉帜》、《国报》、《明义学报》、《晋学报》、《山西教育馆报》、《山西农业杂志》。其中,《第一晋话报》、《晋乘》、《汉帜》为山西在日本的留学生、同盟会员景梅九等主办,在日本编辑印刷,对本省发行,在日本的中国各省的留学生中也有传播。这三种报刊皆为社会科学期刊。办刊宗旨是鼓吹反满革命。《山西农业杂志》系山西省城农业杂志社创办,栏目丰富多采,版式设计活泼新颖,以振兴农业、普及农艺为办刊宗旨。

图书出版方面,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杨文校、张穆编辑出版的《连筠簃丛书》是山西历史上第一部大型丛书,收集了唐魏征辑《群书治要》、元人著述《元朝秘史》等。到光绪年间,山西图书出版单位主要有山西浚文书局、山西大学堂译书院。山西大学堂译书院是由山西大学堂西学斋总理李提摩太(Timothg Richard,英国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3)用山西经费在上海惠元里设立的一个现代出版机构。编译出版的主要书籍有《中国编年史表》、《算术》、《代数》、《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教育学》、《一千名人传》(〔英〕钱伯斯)、《世界故事》(H·B·辛吉著)、《欧洲商业史》(H·B·吉宾著)、《插图惊世界》(R·华莱士著)、《插图迈尔通史》、《插图最新天文志》、《插图最新地文志》等。

清末山西图书出版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大学教材,为创办新型近现代教育创造了条件。其二,法律图书出版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出版了20余种,共中有《民法》、《民法总则》、《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刑法总论》、《宪法》、《国际私法》、《国际公法》等。

民国时期的期刊和图书的出版 据山西省图书馆现存民国时期期刊统计,此期约有10余类60余种刊物,如政务类刊物有山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的《山西省政公报》,农业类有山西农学会编印的《山西农学会刊》,工业类有西北实业公司编审委员会编印的《西北实业周刊》,商业类有山西商业专门学校编印的《商业杂志》,教育类有山西教育改进研究会编印的《山西教育研究》及山西省教育厅编印的《小学教育》,医学类有太原市中医公会编印的《医钟》,政法类有山西法政专门学校编印的《政法月刊》,文艺类有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宣传队文艺组编印的《文艺习作》(月刊),经济类有山西省建设厅出版委员会编印的《山西建设公报》及山西省经济管理局编印的《经济动力》等,综合类有山西大学校刊编辑部编印的《山西大学校刊》、太原图书馆晋文画报社编印的《晋文画报》、山西省政府和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编印的《虎啸》杂志等等。此期,战争连年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学术与文化带有浓厚政治色彩,期刊杂志时办时停,能持久者甚少。

民国时期的图书出版,无专管机构,更无专业出版社,出版物则一改过去“五经四书”和古典名著的传统,主要出版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这一时期的出版社主要有:山西书局、山西省文献委员会(阎锡山为总裁、赵戴文和徐永昌为副总载)、山西洗心社、晋华书社、国民党山西省党部(主要出版孙中山的著作和国民党的重要文献)、中外书店(杜任之、周北峰等创办)、黄河出版社、民族革命出版社、现代化编译社、爱国出版社、“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内设的编辑委员会等。这一时期出版的图书,社会科学类主要有《政法学》、《国家论》、《行政论》、《山西现行政治纲要》、《山西六政三事汇编》、《五权宪法》、《孙文主义大纲》、《军事问答》、《治军语录》、《罗马法》、《战时国际公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则》、《公司条例》、《船舶法》、《票据法》、《经济学》、《劳资合一》、《张汉三先生经济建设丛谈》、《山右丛书初编》等;自然科学类主要有《山西矿务志略》、《山西气象》、《高级进化论》、《验矿学大意》;医学类主要有《中西大药房话八篇》、《金丹却弹词》;农业类主要有《山西农家俚言浅说解》、《蚕桑浅说》。其中,最重要的出版物是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涵盖山西历代(唐朝~明清)著名学者、作家著述的大型丛书《山右丛书初稿》。这套丛书由阎锡山、赵戴文主持,马君图和郭象升主编。此为山西出版史上唯一的一部综合性的晋人著述丛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今有山西人民出版社影印本行世。

革命根据地的期刊和图书的出版 中共领导下的山西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版事业搞得非常出色,编辑出版了许多杂志和图书。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区,创办的影响较大的刊物有《战斗》、《党的生活》、《抗战生活》、《华北文艺》、《华北妇女》等。图书出版方面,该区先后设有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华北《新华日报》(新闻兼图书出版的总机关)、华北新华书店、华北书店,出版发行了大量图书。

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创办的影响较大的刊物有《新长城》、《战线》、《群众》、《学习半月刊》、《整风学习》等。此外,该区的各个报社也兼出版事业。该区的一些专区也创办有出版社,如五专区的前卫出版社就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出版社。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44年,《晋察冀日报》出版了由邓拓主持选编的《毛泽东选集》五卷本,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晋绥边区有较大影响的杂志有“战动总会”创办的《总动员》、《战地动员》半月刊,决死第四纵队创办的《前线月刊》,决死第二纵队创办的《前哨》,战斗社创办的《战斗》半月刊,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吕梁山分会创办的《新闻战线》等。图书出版方面,该区除设有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外,该区所办《抗战日报》、《晋绥大众报》、《战斗》报等报社均兼出版图书的业务。当时,吕梁印刷厂除担负印刷《抗战日报》、《晋绥大众报》、《战斗》报外,还印刷中共晋绥分局、晋绥行署、第一二○师编发的书籍,印刷马列原著,印刷《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毛泽东著作。总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等各根据地的出版事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为夺取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网络编辑: 康丽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