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试题(全册含答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时限:40分钟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27分)

大家在这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有趣的科学现象。我们大

家一起来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

时间 太阳的东升西落 距离 地球自转 林奈 哥白尼 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

生活习性 花钟 长→短→长 短→长→短 低→高→低 高→低→高

科学现象和自然事物:

1. 太阳钟用来测量——时间

2.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自转

3.“地心说”的提出者——托勒密 “日心说”的提出者——哥白尼

4. 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根据这一现象,

可以编排出 ——花钟 它的编排者是——林奈

6. 一天中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 低→高→低

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快又准)。(24分)

1.夜间活动的动物有( B C )

A.蜜蜂 B.蝙蝠 C.蛾 D.公鸡

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B )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3.新月是指天空中( C )

A.出现月牙 B.出现满月 C.不出现月亮

4.朔指的是( B ),望指的是( A )

A.满月 B.新月 C.娥眉月 D.凸月

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A )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 A )

A.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上

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C )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 C )

A.上午 B.下午 C.夜晚

9.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 B )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 A )

A.西→ 东 B.东→ 西

10. 宋代诗人欧阳修曾著有《生查子》,诗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

头,人约黄昏后。”所描述的时间是(C )。

A.农历初一 B.农历初七、初八 C.农历十五 D.农历二十二

三、小小分析家(快让你的脑子转起来,体会其中的乐趣)(20分)

林肯断案--月光可以作证

美国总统林肯曾是个杰出的律师。使他取得全国声誉的是阿姆斯特朗案件。

青年阿姆斯特朗被指控犯谋财害命罪。林肯以被告律师的资格为其辩护。

全案的关键在于原告方面的证人福尔逊。因为福尔逊发誓说,10月18日晚,他在月光

下清楚地目击阿姆斯特朗开枪击毙了被害者。

林肯质问福尔逊:“你在草堆后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树后面,两者相距二三十米,你能

认清楚吗?”

福尔逊回答:“看得很清楚,因为月光正照在他脸上。”

林肯又问:“你能肯定时间是在晚上十一点吗?”

福尔逊一日咬定是的。

林肯这时向整个法庭环视了一遍,郑重地宣布道:“全体女士和先生,亲爱的陪审官先

生们,我不能不告诉你们,这个证人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林肯神采奕奕,侃侃而谈:“你的证人福尔逊先生一口咬定10月18日晚上十一点在月

光下认清了被告的脸。请诸位想想,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十一点时月亮已经下山了,

哪里还有月光?退一步说,也许他时间记得不十分精确。假定说,时间稍有提前,那的确有

月光。但那时月亮应当在西方,月光从西往东照射。草堆在东,大树在西,如果被告的脸对

着草堆,脸上是不可能有月光的,证人怎么能从二三十米的草堆那里看清被告的脸呢?”

整个法庭轰动起来。证人在众人的咒骂声中承认了自己是被人收买来陷害被告的。阿姆

斯特朗立即被宣告无罪。

摘自《趣味小故事天才大智慧》

1. 林肯根据什么打赢了官司?

根据月相。

2.画出我国传统节日的月相:

中秋节 端午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四、我爱探究(20分)

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以手电筒作为太阳光源,借助地球仪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写出你

的猜想和实验步骤。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猜想: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

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

交替出现。

五、我也爱发明(9分)

小小的透明胶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过使用时,使用者经常因

为手头没有剪刀而采用用牙咬、用笔扎等各种无奈的办法来撕开胶带。你有什么改进的方

法?

在边缘增加了一处小小的“V”型缺口,当胶带撕到缺口处时只需稍微改变方向就可以

容易地截断胶带。只是简单的小改动,就可以给生活增添“大” 便利。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时限:40分钟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30分)

大家在这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有趣的科学现象。我们大

家一起来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

粗糙 凸透镜 光滑 凹透镜 平面镜 放大 缩小 聚光 分散 会聚 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 直线 曲线 反射 折射

科学现象和自然事物:

1.反光效果越好的物体表面越——光滑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3.凸透镜的作用—— 放大 聚光 成像

4.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5. 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 凹透镜能使光线 ——分散

6.光在同一种物质中的传播路线——直线

7.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科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形成的原因是——光沿

直线传播 “倒影如镜”形成的原因——反射

8.近视镜是——凹透镜 老花镜是——凸透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 潜望镜是——平面镜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快又准)。(24分)

1.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

2.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 )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房屋

3.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亮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

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4.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B )

A.笔“断”了 B.水中倒影 C.邮票放大 D.手影

5.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 )

A.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 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6.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B )

7.水中的鱼,实际上所在的位置要比我们看到的要( A )。

A.深一些 B.浅一些 C.位置一样

8.最早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是( B )。

A.牛顿 B.墨子 C.哥白尼

三、生活大发现(15分)

小刚家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他的卧室正好在大马路旁边。晚上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格外热闹,这却给小刚带来了烦恼。车声、嬉笑声使他的学习受到影响。睡觉时尽管把窗帘拉好,灯光还是可以透进房间。对着这样的环境,小刚孤枕难眠。又有一天,小刚与爸妈一起去超级市场,突然远处的玻璃墙幕上一束耀眼的强光把小刚的眼睛给射花了,他迷惑不解,为什么大白天也会这样呢?

1.小刚受到了哪些污染?

光污染和声音污染。

2.是什么原因使小刚的眼睛给射花了?

反射

3.如果你是小刚,你该怎样来减少那些烦恼?

用双层玻璃 ,用棉花塞住耳朵,用不透光的布做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

四、小小分析家(快让你的脑子转起来,体会其中的乐趣)(15分)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对光的研究渐成风尚,各种新式的光学元件都被用于观察五花八门的光学现象。凸透镜能将细小的物体放大;凹透镜则可以将大的东西缩小;而三棱镜就更奇妙了,它能将一束阳光折射成一条色带,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后来人们称之为“光谱”。

为什么白色的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会变成七彩色带?在光学上颇有造诣的科学家牛顿精心设计了一个“判决性实验”。

首先,牛顿将房间的百页窗放下,房内顿时暗了下来。百页窗上有一个事选挖好的小洞,外面的阳光透过这个小孔投射在三棱镜上,透过棱镜后,色散成一条彩带投射在牛顿设置的屏幕上。屏幕中间开有一条垂直的的狭缝,牛顿随后将棱镜不断转动,使光谱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条色带,依次投射在狭缝上。在屏幕的后面,牛顿又设置了一道三棱镜,这样,七色光依次透过第一道屏幕狭缝,再经过第二道三棱镜,最后投射在第二道屏幕上。这时奇异的现象出现了,第二道屏幕上只出现单一的色光,却不再出现七色光谱。 经过一番思考,牛顿得出以下结论:白光是由折射能力各不相同的色光混合而成的。 他再设计了一个“支持性实验”,牛顿在这次实验中用一只很大的凸透镜代替了第二个棱镜,结果,经过第一个棱镜色散后的光谱投射到凸透镜上,所有七种颜色的光会聚成一束白光!这个实验雄辩地证实:白光是由这些色光混合而成的。

牛顿马上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望远镜的改进工作上。牛顿的成功,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基础。

1.文中提到的光学元件有哪些?

显微镜 凸透镜 凹透镜 三棱镜

2.牛顿经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

3.牛顿的成功有什么意义?

牛顿的成功,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基础。

五、我爱探究(10分)

如图14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 红、橙、黄、绿、蓝、靛、紫(或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14乙),则光屏上就出现 红色 。

六、我也爱发明(6分)

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物的潜望镜,请画出原理图。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时限:40分钟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27分)

大家在这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有趣的科学现象。我们大家一起来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

开关 导线 电池 小电珠 导体 绝缘体 南极 北极 正极 负极 司南 天然磁石 磁铁 改变电池数量 改变线圈匝数 相斥 相吸

科学现象和自然事物:

1. 根据物体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性质,可以把物体分为 —— 导体 绝缘体

2.简单电路的组成——开关 导线 电池 小电珠

3. 电池的两极—— 正极 负极

4. 磁铁的两极—— 南极 北极

5.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 改变电池数量 改变线圈匝数

6.指南针战国时候称为—— 司南 制作材料——天然磁石

7.磁铁的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快又准)。(27分)

1.要使手电筒能正常工作,手电筒内两节干电池安装正确的是( B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都不正确

2.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条形铁条a、b。如图甲,用手拿住b,a掉不下来;如图乙,用手拿住a,b会掉下来,这个现象说明( B )

A.a、b均是磁铁 B.b是磁铁,a不是

C.a是磁铁,b不是 D.a、b均不是磁铁

3.下列物品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B )

A.透明胶带 B.磁带 C.塑料贴片

4.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B D )

A.湿毛巾 B.塑料剪刀 C.人体 D.陶瓷

5.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 B C )

A.铜、石墨、纯水

B.盐水、石墨、稀硫酸 D.铝、陶瓷、硅 C.大地、人体、不纯净的水

6.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 C )

A.增大电流 B.增加铁钉 C.增加线圈

7.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B C )

A.带磁性的冰箱门 B.电扇 C.电话 D.门吸

8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 B )吸的铁钉多,( A)吸的少。

A.中间 B.两端

三、小小分析家(快让你的脑子转起来,体会其中的乐趣)(18分)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极间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工具。简单地说,排斥力使列车悬起来,吸引力让列车开动。

磁悬浮列车上装有电磁体,铁路底部则安装着线圈。通电后,地面线圈产生的磁场极性与列车上的电磁件极性总保持相同,两者“同性相斥”,排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铁轨两侧也装有线圈,交流电使线圈变为电磁体。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使列车前进。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轨道上靠前一点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被轨道上稍后一点的电磁体(N极)所排斥——结果就是一“拉”一“推”,使列车前进。

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保持一定的间隙(一般为1~10cm),因此运行安全、平衡舒适、无噪声,可以实行全自动化运行。磁悬浮列车的使用寿命可长达35年,而普通轮轨列车只有20~25年。磁悬浮列车路轨的寿命是80年,而普通路轨的寿命只有60年。

此外,磁悬浮列车启动后39秒内即可达到最高速度,目前的最高时速是552千米。据德国科学家预测,到2014年,磁悬浮列车采用新技术后,时速将高达1000千米。而一般轮轨列车的最高时速则为300千米。 摘自《新概念阅读》

1.磁悬浮列车有哪些优势?

运行安全、平衡舒适、无噪声,可以实行全自动化运行。磁悬浮列车的使用寿命可长达35年,而普通轮轨列车只有20~25年。磁悬浮列车路轨的寿命是80年,而普通路轨的寿命只有60年。

磁悬浮列车启动后39秒内即可达到最高速度,目前的最高时速是552千米。而一般轮轨列车的最高时速则为300千米。

2.一“拉”、一“ 推”分别指的什么 ?

一拉: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轨道上靠前一点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

一推: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轨道上稍后一点的电磁体(N极)所排斥

3.磁极间吸引力或排斥力的原理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已被广泛运用,请举几例。 门吸、带磁性的冰箱门

四、我爱探究(20分)

小丽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她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

1.实验中小丽是通过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_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

2.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____线圈的匝数___相同时,电池越多(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分析第1、4次或2、5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_电池数量相同时,_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在做1、2、3次实验时,保持不变的是线圈的匝数、电池的极性 ,需要改变的是电池的数量。

五、我也爱发明(8分)

煮饭时如果不守在一边,锅里的水一开,就会溢出来,甚至泼灭燃气炉,酿成大祸,这是令很多人烦恼的事。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磁控锅盖”:在饭锅的两个提手之间装一根横梁,中点装一块磁铁;再在锅盖提钮上粘一片铁片,仔细调整好铁片的高度。只要锅里的泡沫把锅盖顶高一点,就会被磁铁吸上去,避免溢锅。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四、五单元质量检测

时限:40分钟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30分)

大家在这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有趣的科学现象。我们大家一起来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

收缩 舒张 二氧化碳 氮气 心脏 血管 肺 呼吸道 80 氧气 食物 养料 模型 证据 桃子 左胸部 腹部 解释 120

科学现象和自然事物:

1. 心跳就是心脏的—— 收缩 舒张

2. 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心脏 血管

3.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

4. 少年儿童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的次数——80

5.运动需要消耗—— 氧气 养料

6.呼吸时吸进的主要是—— 氧气 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

7.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

8.图形是——模型

9.心脏的形状像—— 桃子 位置在——左胸部

10.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 、事物之间的关系等情况做出的说明——解释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快又准)。(30分)

1.下列属于呼吸器官的是(A B D )

A.鼻 B.咽喉 C.嘴 D.气管

2.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A )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

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

3.下面的说法中,属于事实的是(A B ),属于解释的是(C )

A.苹果表皮渗出了水

C.苹果表面细菌在繁殖

4.下列属于模型的是(A B C ) B.闻起来有异味

A.数学公式 B.图形 C.三球仪 D.温度计

5.下列方法中可以保护心脏的是(A B C )

A.经常运动 B.合理饮食 C.保持良好的情绪 D.扫地前洒水

6.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是(C D )

A.氧气 B.养料 C.二氧化碳 D.其他废物

7、我们手上的青筋是(A )

A.静脉 B.动脉

8.影响肺活量的因素(A B C )

A.呼吸肌强弱 B.体力 C.胸廓弹性 D.身高

9.吸烟会危害(A B C D )

A、脑 B、心脏 C、肺 D、胃

三、小小分析家(快让你的脑子转起来,体会其中的乐趣)(15分)

为什么要提高肺功能和肺活量?

一次尽量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总量称为肺活量。

氧气不能在体内贮存,人们必须一刻不停地吸氧气。肺活量大,肺功能好,供氧能力

强。肺活量的降低使人到老年后发生多种影响肺健康的疾患,如气管炎、哮喘、肺炎以及与

肺功能退化有关的肺栓塞、肺纤维化、肺肿瘤等。

在长时间学习、体育运动时,人体需要大量消耗氧气,此时肺活量大、肺功能好的人很

少出现注意不集中、头晕、胸闷等现象;在高原等缺氧状态下,肺活量大、肺功能好的人能

够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到达肺泡,从而在低氧的环境下获得足够的氧气;肺活量大、肺功能好

的人呼气、吐气能力强,控制声音的能力也更强。可以说,肺活量大、肺功能好可以让人大

脑更灵活,身体更健康。所以,要积极地进行呼吸运动,使肺得到锻炼,使肺活量增加,使

肺功能更好,向血液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精力更加充沛。

《肺胃的中医养护》

1. 什么是肺活量?

一次尽量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总量称为肺活量。

2. 肺活量大有哪些好处?

肺活量大,肺功能好,供氧能力强。肺活量大、肺功能好可以让人大脑更灵活,身体更健

康。

3.怎样增加肺活量?

积极地进行呼吸运动,使肺得到锻炼

四、我爱探究(20分)

右图是演示呼吸运动教具的模型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 __气管_____;B肺______;

(2)当用手拉下橡皮膜D时,小气球鼓起表示___吸气_______过程。

(3)在吸气时,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通道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_____、肺。

(4)在保护呼吸器官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3)扫地前洒水(4)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5)不要吸烟

五、我也爱发明(5分)

有抱过小孩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感受,下雨天的时候,小孩的鞋子总是会把大人的衣服

蹭得很脏。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

鞋尖上方多出一块半圆形的橡胶“外衣”。当下雨天小孩鞋子很脏的时候,可以先把

那层“外衣”向下翻,把脏的表面隐藏起来,这样大人的衣服就不会被蹭脏。人们还可以根

据需要把橡胶层设计成鲜艳可爱的动物图案,又时尚又实用。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质量检测

时限:40分钟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30分)

大家在这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有趣的科学现象。我们大

家一起来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

凸透镜 凹透镜 地球自转 农历 阳历 折射 反射 氧气 二氧化碳 条形磁铁 环形

磁铁 马蹄形磁铁 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 绕线方向改变 改变电池数量 改变线圈匝

数 红 橙 黄 绿 靛 紫 黑 蓝 相反 一致

科学现象和自然事物:

1. 小明在书桌的玻璃台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台板下面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

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昼夜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

3.月相观察的依据日期—— 农历

4.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是——反射

5.镜子中的影像和实际物体——相反

6.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会发生——折射

7.阳光分解后的颜色——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8.肺活量大能提供足够的——氧气

9.常见的磁铁——条形磁铁 环形磁铁 马蹄形磁铁

10.改变电磁铁磁极的方法——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 绕线方向改变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快又准)。(20分)

1.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 A )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2.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是( B )。

A.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 B.两根导线、一节电池

C.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根导线

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

“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科

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B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光的反射

C.倒影——平面镜成像 D.摄影——凸透镜成像

4.在《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一课中,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 C )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A )原理制成的

A.反射 B.折射 C.直射

6、牛顿通过( A )把太阳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三棱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7.凸面镜使人看起来( B ),凹面镜使人看起来(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8.下面哪些属于人造光(A B )

A.激光 B.孔明灯 C.月光 D.闪电

9.两面直立的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 A )

A.多 B.少 C.一样多

三、小小分析家(快让你的脑子转起来,体会其中的乐趣)(15分)

磁怕热

一天,小明在炉子旁边,将铁钩在炉子中烧得通。小明想,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

发生什么现象呢?磁性是变强,还是变弱了呢?

他设计并做了实验:

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

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小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同样的道理,如果反过来将铁钉烧得通红,磁性也是吸不住它的。在炼钢厂里,人们用

电起重机吊起生铁等原料投入炼钢炉中,却无法用电磁起重机搬运刚刚生产好的钢锭。电磁

起重机上有一个很大的电磁铁,利用电磁铁吸住生铁自然没问题,但是对刚刚凝固的钢锭,

电磁铁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人们只好用车搬运刚做好的钢锭。

其实,除了高温可以破坏磁铁的磁性外,剧烈振动、高频磁场也会使磁铁的磁性减退或

消失。 摘自《孩子们的科学小实验》

1. 小明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磁性是变强,还是变弱了呢?

他设计并做了实验:

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

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小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2. 怎样破坏磁铁的磁性?

除了高温可以破坏磁铁的磁性外,剧烈振动、高频磁场也会使磁铁的磁性减退或消失。

四、我爱探究(30分)

1.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源于它多种多样的性质,你是怎样研究的?

小电珠在这2种不同的电路中,有什么差别?

成串的连接电珠亮度较暗,并列的连接电珠亮度高。

五、我也爱发明(5分)

一次,上美术课制作贺卡,为了把贺卡装饰得漂亮一些需要用胶水。在使用胶水时无论我怎么挤,胶水下来的速度总是非常慢!怎样才能使胶水流出快一些呢?

在胶水瓶里放个小铁球。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