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儒家思想研究在当下的意义

《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

儒家思想研究在当下的意义

《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书主编杨朝明昨日接受早报专访,详解两本著述内容、《孔子家语》和《论语》的关系,以及孔子和儒家思想研究在当下的意义等。

《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主编杨朝明:

《论语》是语录,《孔子家语》是全集。

东方早报:《孔子家语》和《论语》有何关联?

杨朝明:《孔子家语》和《论语》性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但是《论语》是选出来的,如果说《论语》相当于孔子的语录的话,那么《孔子家语》相当于全集。从规模上讲,包括标点在内,《论语》只有两万多字,而《孔子家语》却多出近四倍,相对来说材料比较完整。

东方早报:《孔子家语》对全面理解孔子思想有何突破?

杨朝明:正因为《论语》都是语录,而《孔子家语》提供了一个通篇的语言背景和环境,更加系统。比如关于《论语》成书问题,以往觉得篇章之间是随意堆砌,但如果看了《孔子家语》,可以发现其中的内在关联,它是按照对于孔子思想的内在认识和系统看法排列的。二十篇《论语》都服从于整部《论语》的中心思想,而一篇内的各章《论语》是对该篇的中心思想的阐述与发挥。《论语》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大论著。

东方早报:这一中心思想是什么?

杨朝明:我们在《论语诠解》中就提到,《论语》首篇首章很多人就理解错了,传统解读人们把三句话割裂开来理解,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朋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胸襟。其实这三句话是有内在关联的,“学”是名词而非动词,是孔子的学说、信念、主张。“假如学说被社会采用,不是很高兴吗?退一步说,假如社会没有采用,但是赞同我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讨论,不是也很高兴吗?再退一步,如果全世界都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有君子的胸怀吗?”这是孔子人生的三个境界。《论语》的首篇围绕做人这个中心问题展开,后面分别谈为政以德、守礼明礼等层层剥离展开,因此首篇是最重要的。

东方早报:《论语诠解》对于孔子思想有何勘误和新的见解?

杨朝明:有很多。《孔子家语通解》对《孔子家语》整本书的成书、内在结构、原文进行了释读和翻译。而在此基础上,《论语诠解》对《论语》的很多言论进行了重新诠释和解读,对一些争议和误读提出了我们自己的看法。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传统上理解这句话强调君臣父子各行其道,觉得是统治阶级的符咒,但我们认为他强调的是“正己”,就是每个人在不同位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个人行为符合自己身份。《论语》对话缺少具体语言环境,《史记》中有更详细的记载,孔子也一贯强调修身、修己。

再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传统理解是瞧不起妇女,但实际上“小人”是地位低下的人的意思,不仅不是轻视,反而是重视。周初有“敬德保民”的传统,孔子思想与文武周公一脉相承。《孔子家语》中有“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其命矣。故世举则民亲之,政均则民无怨”就是这个意思。

东方早报:习近平主席刚刚到曲阜孔府考察,你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研究在当下有何意义?

杨朝明:今天(26日)我给习主席汇报时就提到了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共有五个方面。

第一个是世界意义,孔子是和苏格拉底、柏拉图齐名的世界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是最基本的人类文明,中华文化走出的根本标志就是孔子文明走出去。

第二个,孔子思想是整个中国和华夏文明的共同纽带,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孔子提出家国同构、以天下为己任,都是全球华夏儿女共同的追求,哺育了一代一代的华夏子孙。

第三,孔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以孔子思想为丰厚的土壤。

第四,他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的治理,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很大意义,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为国以礼、富而后教、修己以敬、义利观、中和,都对治国有影响。

第五,孔子思想还有提高个人修养的作用,以及对青少年思维观培养的价值。

《孔子家语通解》

定价:¥89.00

作者:杨朝明,宋立林 著

出版社:山东出版集团,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09-04-01

ISBN:[1**********]35

所属分类:图书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版次:1

装帧:平装

页数:586正文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孔子家语通解》以“通解”为名,首先有通盘解说全书的意思。其次,《孔子家语》中不少篇的“解”出于后人,而“解”《家语》自然不会是有意“作伪”,而应该是让人们更容易了解该书。本书的《代前言》是对《家语》成书、流传及真伪等问题的梳理;每篇正文之前以“序说”通说全篇,帮助读者理解全文,而后按段落分为“原文”、“注释”、“通解”三部分;本书立足学术前沿、展示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家语》全书及各篇的基础上,本书的序说认真、细致、准确、条理,注释与通解则网罗、综合各家,充分吸收现有注解成果,既做到择善而从,不标新立异,又爬梳剔抉,陶冶浑成。

前言

曲阜师范大学杨朝明教授主编的这部《孔子家语通解》的出版,正好顺应了当前学术界要求深入研究《家语》的趋势。大家了解,《孔子家语》一书曾为《汉书·艺文志》著录,在其《六艺略》中排次《论语》之后,且有二十七卷之多。然而到唐代,颜师古为《汉书》撰注,提出志文里的《家语》“非今所有《家语》”,于是《家语》的真伪问题成为学术史上一大公案。

颜师古说的“今所有《家语》”,即通行至今的传世本,有曹魏时王肃的注,不过颜氏所说含义有些模糊。汉代的《家语》“非”后来传世的《家语》,究竟是如何“非”法?传世本是不是全伪,与汉代的本子有怎样的关系?并没有交代清楚。

同出于唐世的孔颖达《礼记正义》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说法。《礼记·乐记》云:“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郑玄注称“其辞未闻”。王肃作《圣证论》批评郑玄,引用了《尸子》和《家语》的《南风》歌辞。孔疏则引马昭的话,说:“《家语》王肃所增加,非郑所见。”这是认为传世本《家语》有王肃窜入的部分,与宋以下多数学者主张《家语》全伪尚有不同。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宋王柏《家语考》,以传世本《家语》系王肃自取《左传》、《国语》、《孟》、《苟》、二戴记割裂织成,“反覆考证,其出于肃手无疑。特其流传既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全伪之说于是成为定谳。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世界书局编印《诸子集成》,在其“刊行旨趣”中仍说《家语》“属后人伪撰”,摈弃不录。

精彩书摘

本篇以“相鲁”为篇题。“相”有辅助、帮助之意,也有主持礼仪的意思。本篇依次记录了孔子在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不同职位上的经历。本篇记述了孔子执政于鲁国期间的政绩,显示了孔子卓越的政治才能。

孔子初仕,秉政中都,在那里大力推行教化,一年之后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各地诸侯纷纷效仿。改任司空后,“别五土之性,物各得其所生之宜”,还趁机劝导季桓子,把别葬的昭公同诸先公的坟墓沟合为一处,既维护了礼制,又掩盖季桓子的父亲季平子的“不臣”,从而也维护了君权礼制。

孔子最辉煌的政绩是夹谷之会和隳三都。孔子洞察毫末,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显示了他已具备政治家的才干。两国会盟时,孔子更有出色表现,面对强横的齐国,孔子既智且勇,不卑不亢,坚持以礼制行事,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和国家利益,迫使齐景公返还长期侵占的鲁国土地。隳三都之举更在于推行政化,以强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孔子的这一举动,体现了他一贯的“君君臣臣”的政治思想。

实际上,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孔子处在鲁国三桓当政时期,“无道”的鲁国却使孔子无从进一步施展自己的执政才能。

杨朝明

杨朝明,1962年出生,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先后在曲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

个人简介

杨朝明教授,1962年7月出生,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儒学家。现任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传统文化广泛涉猎并有不凡造诣,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思想文化等,侧重于儒学文献与儒家学术史研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多次应邀赴香港、台湾、韩国、欧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讲学。杨朝明教授主要从事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研究重点在于中国早期文明和儒家文献。先后主持承担三项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参加三项国家社科规划研究课题等。

授业恩师师从学术泰斗、历史学家、古文字家李学勤先生学习历史文献学。

学术任职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委员。曾任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专门史与历史文献学两专业硕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学位委员,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山东省高校学术带头人,《孔子文化研究》主编、《孔子文化》编委会主任。山东省政协委员 。

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山东省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鲁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曲阜鲁班文化研究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孔子研究》执行编委,武汉大学《儒家文化研究》编委,四川大学儒藏工程学术委员,韩国成均馆大学国际版《儒教文化研究》编委。

学术活动曾为多家企业高管传播儒学管理之道,先后举行数十场学术报告,并接待大批海外参访团、学者,进行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讲座和对话交流。1998年以来,多次应邀到澳门、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或参加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传播儒学思想,具有广泛影响。

2000年6月18日—26日,曾赴日本福岛县磐城市东日本国际大学参加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

2001年10月16日—10月26日,作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交流团成员赴香港、台湾访问,与许多高校、团体进行学术交流;

2001年12月16-23日,赴日本岩手大学从事两校协作研究课题的结题活动,并作专题学术演讲;

2003年3月18日至6月28日,作为邀请教授赴韩国成均馆大学进行教学科研,为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儒家学术课程讲授。

2011年,应邀撰写辛卯年《祭祀孔圣文》。此祭文是在继许嘉璐、范曾、金庸等国内知名学者撰写的祭文后,杨教授的又一力作。

5学术项目先后主持承担三项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山东省  杨教授著作《孔子家语通解》

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孔子家语综合研究》;参加三项国家社科规划研究课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六经之教与孔子遗说”、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山东社科基金项目“孔子智慧与文化中国”、山东省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孔子家语》综合研究”等多项,同时合作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史学月刊》、《史学集刊》、《中国文化研究》、《孔子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6学术荣誉个人科研成果独立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四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  杨教授著作《孔子文化十五讲》

项目、山东省古籍整理与研究规划项目10余项。学术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励。

1992年9月,个人著作《九家旧晋书辑本》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三等奖;

1996年12月,个人论文《鲁国礼乐传统研究》获得“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合作的《鲁国史》获得“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二等奖;

2002年12月,独立完成的《鲁文化史》获得“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二等奖;2004年3月,独立完成的《周公事迹研究》获得“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二等奖。

7主要著作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先后出版的著作有《九家旧晋书辑本》(校补)、《齐鲁  杨教授著作《鲁文化史》

文化》、《鲁国史》(合著)、《儒教名流》、《儒家文化面面观》(主编)、《周公事迹研究》、《鲁文化史》、《儒家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等。在《历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孔子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历史教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1、《九家旧晋书辑本》(点校·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2、《鲁国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94)

3、《儒教名流》(独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4、《齐鲁文化》(合作·群众出版社,1998)

5、《儒家文化面面观》(主编·齐鲁书社,2000)

6、《鲁文化史》(独著·齐鲁书社,2001)

7、《周公事迹研究》(独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8、《儒家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独著·齐鲁书社,2002)

9、《中国传统文化要论》(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东方文化的圣地》(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周公》(独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12、《孔子的智慧》(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13、《孔子家语通解》(主编·台湾万卷楼,2005)

14、《出土文献与儒家学术研究》(独著·台湾古籍,2007)

15、《鲁国历史与文化探秘》(合作·文物出版社,2008)

16、《新出简帛文献注释论说》(主编·台湾书房,2008)

17、《荀子注说》(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18、《孔子家语注说》(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19、《论语诠解》(主编·广陵书社,2008)

20、《孔子家语通解》(修订版·主编·齐鲁书社,2009)

8辛卯年祭祀孔圣文每年的祭孔大典都会吸引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在大典中诵读的祭文更是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在继许嘉璐、范曾、金庸等国内知名学者撰写的祭文后,2011年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上将要诵读的《祭祀孔圣文》,由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执笔撰写,全文800余字。

(按:本祭文分为通行版和原稿两种版本,原稿言辞深奥,字数较多。通行版按要求进行了删削。在祭祀大典上正式恭读的祭文通行版,有重要改进)。

通行版

维公元2011年9月28日,岁在辛卯,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2周年,山东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内外宾朋,谨备蔬果鲜花,献以乐舞,敬告夫子之圣灵。

煌煌中华,郁郁文明,唐虞稽古,夏商乂宁。文武周公,天下景从。嗟我夫子,降诞昌平。少贱鄙事,博学多能。通天之德,旁彻物情,金声玉振,爱集大成。乾坤并立,日月代明,阴阳合和,万物蒸蒸。首出庶物,人为秀灵。礼自外作,乐由心生。好恶有节,敬德怀刑。言则忠信,行则笃敬。和而不流,与时偕行!为政以德,仁爱百姓。举直措枉,尚贤使能。知民之欲,察民之情,富而后教,德化流行。远来近悦,万邦咸宁。大哉夫子,既圣且明,出类拔萃,卓乎独盛。垂仪立极,百代同宗。三千弟子,惟道是弘。章句汉唐,义理宋明。远播欧美,泽及亚东,夫子精华,代代相承。

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社会祥和,物阜民丰。巍巍神州,荡荡德风,仁爱诚信,中华魂灵。济济多士,众志成城;融古铸今,中西会通。而今而后,乃昌乃隆。炎黄子孙,祈祥鞠躬;四海一家,天下大同!伏惟尚飨!

原稿

维公元2011年9月28日,岁在辛卯,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2周年,山东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内外宾朋,谨备蔬果鲜花,献以乐舞,敬告夫子之圣灵。

煌煌中华,郁郁文明,绵绵相延,斑斑可征。穴居野处,易以室宫;结绳而治,书契彝铭。唐虞稽古,夏商乂宁。文武周公,万邦景从。钦崇天道,体恤人情。制礼作乐,地纬天经。

降至东迁,霸者迭兴。任以权智,谲而非正。君臣相弑,父子有争。战伐不已,民不聊生。嗟我夫子,诞于昌平。少贱鄙事,天纵多能。通天之德,类物之情。博学无已,爰集大成。

百物何长?四时何行?人从何来?礼由何生?惟天为父,惟地为母。阴阳相辅,人最秀灵。礼自外作,乐由心生。节心和声,四达以通。庶物有体,人而无诚!人而无诚,何止何行?

五帝用说,三王有度。天叙有典,五礼有庸。人生而静,感物而动。好恶有节,以怀德型。择乡就士,防邪近正。仁义在身,思虑通明。出入由户,惟道是从。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春秋错行,日月代明。政犹蒲卢,待化以成。 知民之欲,察民之情。庶政惟和,四方咸宁。日月西移,江河东流,人道惟中,与时偕行。趋时以变,变而遂通,通则恒久,如岗如陵。

嗟我夫子,既圣且明,述而识文,作而知情。垂仪立极,山海麟凤,生民以来,卓乎独盛。弟子拱卫,后学述宗。章句汉唐,义理宋明。 千秋荣辱,百代废兴。摇撼摧夷,沐雨栉风。

秋高气爽,玉宇澄清。国家业安,民人心定。知止能定,福善盈盈。静安能得,利用厚生。诚正修齐,物阜民丰。胞与骨肉,戮力同躬。 操危虑患,自强庄敬。众志成城,神州永宁。

巍巍中华,荡荡德风,穆穆文庙,熠熠儒行。轮奂之美,文化之盛;仁爱诚信,吾族魂灵。济济多士,惟道是弘。古今会通,以昌以隆。 华夏儿女,祈祥鞠躬;明德新民,庶几期成。

呜呼,夫子!魂兮不昧,克鉴斯诚! 伏惟尚飨!

【孔子研究院杨朝明恭撰】

《论语诠解》

对《论语》的很多言论进行了重新诠释和解读,对一些争议和误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杨朝明主编,2008年由广陵书社出版。

《論語全解》從仁者愛人、為人知禮、學以致道、仁義之交、孝悌齊家、處世之道、君子境界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的思想精髓及其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朝聞道,夕死可矣。”“德不孤,必有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拋開套在《論語》上的神秘光環,可以發現,其實《論語》本就是來源于生活,是孔子及其弟子生活實踐體驗和理性思考的結晶,從中我們可以吸吮到鮮活的、豐富的人生營養。

圖書目錄與章解:

學而篇第一

本篇中心問題有兩個:一是治學:二是做人。關于治學。孔子所講的內容極其豐富。他把學習與人生緊緊聯係在一起。把學習作為人生的有機部分。關于做人,孔子主要談及了孝悌忠信等行為規范和做人原則。在學習與做人的關係問題上,孔子強調做人是第一性的,這在今天依然是可取的態度。

學以致用才是真學問。

人應以孝悌為本。

朋友相交,以誠為先。

為政篇第二

本篇主要在于闡釋治國禦民的政治準則和施政方針。同時還涉及人生修養、治學方法及有關文化現象。關于治國禦民。孔子強調應該以德為本,以禮為法,重在人格教育和思想感化。在本篇中孔子還強調了。應該把學習和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少受蒙蔽,免除迷惑。

千萬別不懂裝懂。

講求用人之道。

為官者要以民為本。

八佾篇第三

本篇集中闡明了禮的內涵和價值,突出表現了孔子對殷商禮樂制度的欣賞和追求。關于孔子對古禮的認識、讚美和維護。歷來評價不一。孔子向往和維護的古禮。雖然有其懷念的所在,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禮崩樂壞恐怕是無法避免的,要知道。發展才是進步的唯一根本。

寧儉勿奢,尚儉戒侈。

不爭是君子的態度。

待人以禮才能得人以忠。

裏仁篇第四

本篇以論述道德修養為主。其中最主要的是談論“仁”的概念,“仁”是孔子思想體係中的核心概念,孔子將它作為人生道德中的最高境界。另外。孔子還談到了對“道”的關係、事親的原則等等。

氣節是一個人的基本品格。

朋友莫以功利相交。

要善于克制自己。

公冶長篇第五

本篇集中體現了孔子的人才觀。篇中所評既有孔子門徒,也有其他歷史人物。從這些文字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孔子關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諸多見解。另外。篇中一些內容還反映了孔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即主張勤奮不懈。

“好學”也是孔子評價人物的一條重要標準。

私欲少了,才可剛正。

明哲保身,當知進退。

學會寬容,不念舊惡。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精彩書摘:

【原文】

子張問日:“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日:“忠矣。”日:“仁矣乎?”日:“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日: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日: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日:“清矣。”日:“仁矣乎?”日:“未知。焉得仁?”

【注釋】

1.令尹:楚國的官名,相當于宰相。子文:姓鬥,名谷于菟(mian),是楚國的著名宰相。

2.三已:三,指多次。已,罷免。

3.崔子:齊國大夫崔杼(zn)。弒:古代臣子殺死君主或子女殺死父母稱弒。齊君:齊莊公。

4.陳文子:陳國的大夫,名須無。乘:一車四馬的總稱。又泛指車和馬。

【解析】

子張請教道:“楚國的子文,多次擔任宰相的官職,都不喜形于色,多次被罷免,也沒有怨恨的臉色,並且每次離任,都將他以前所行政事,一定告訴新接任的人。這個人品質怎麼樣?”孔子回答說:“他只知道有國,全不以做官為職業,可以算是盡心為國的忠臣了。”子張又疑惑地問:“算得上沒有私心的仁嗎?”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