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犀利之语令人信服

  深度的关注,才能让语言具有深切的情感

  陈丹青是著名的画家,也是知名的文艺评论家。他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的访谈节目中,其性格直率,说话平实而犀利,并善于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专业背景对事情及现象进行分析。

  一针见血话炫富

  2011年6月20日。郭美美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陈丹青受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之邀,围绕郭美美炫富事件进行评论。陈丹青说:“她大概忘了这是一个电子媒体时代,可能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能够鼓励人的虚荣欲。以前你还得找媒体,现在你可以自己把东西往上搁,媒体自己就会找上来。所以说炫富是媒体的事,不是郭美美的事。郭美美在20年前她怎么炫富,她到哪儿去炫富?”

  “所以说炫富是媒体的事,不是郭美美的事”,陈丹青这句闪烁着睿智光芒的结论一针见血,直击当今社会炒作的源头。其实。任何炒作都少不了各种媒体的介入,而媒体如果无利可图,不能提高其销量或收视率的话,是不可能免费给你做宣传的。当郭美美事件一出,陈丹青就一眼看穿了其中的“猫腻”:炒作的其实不是郭美美本人,至少说绝对不是主体,因为主体是媒体一方。陈丹青这番看似普通实则犀利的评论,正切中了社会炒作的症结所在。

  率真理性说画作

  《西藏组画》被认为是“文革”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写实油画作品,是陈丹青的成名之作。此后,陈丹青的画作成了拍卖会上的“宠儿”,拍卖价自然是水涨船高。 《南方周末》记者问陈丹青:“你现在的画价那么高,是不是很高兴?”陈丹青说:“高兴的是卖出买进的人。拍卖是商界的事情。媒体应该采访买家卖家才对。你看,近几年我不送拍,可是市场上没断过我的画。有流拍的,有卖掉的,有别人转手的。也有早先随手送人现在拿出来拍的。这很正常,这就是市场,市场的事情应该问市场家,而不是问艺术家。”

  当代社会,很多艺术家热衷于商业炒作,总想着走捷径来提升自己作品的价格,却本末倒置地忽视了作品本身所应具有的艺术内涵。陈丹青面对记者抛来的“高帽子”。并未因此骄傲自满夸夸其谈。而是头脑冷静,分清事情的主客体,认为拍卖是买家卖家的商业行为而已,并说明拿市场去衡量一个艺术家的成就是不恰当的。

  鞭辟入里谈教育

  陈丹青曾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多年来,他一直对国内的教育事业特别关心,而现实却让他很不满意。一次,有记者问陈丹青:“在保证考试公平的同时,高校怎样才能录取到它想要的人?”陈丹青不假思索地答道:“当你说‘高校怎样才能录取到它想要的人’时,已是高校立场,而不是‘人’的立场了。这句话透露出划一标准思维。标准一旦划一,一旦成为行政措施。任何‘殊异’先已失去了存在、开展、发育的前提――真实的命题是,如何使各色各样的‘人’进入他想要进入、他应该进入、他能够进入的高校。所谓教育,‘人’第一位!有意见说,放权给教授独立招生,可营私舞弊怎么办?没错!事到如今,真是样样动不得――我的大部分同事都有二十几年教龄,大家正派辛勤。确如党所一贯强调――‘绝大多数同志是好的!’可是今日教育的问题,远甚于营私舞弊,其太绝对、太森严、太没商量、太无情――于是暗度人情,阴损规矩,你绝对要管,我绝对有招,结果便是有道而无德,屡禁而不止。你防堵舞弊。但不能漠视人性;你设置规章,但不能罔顾规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陈丹青谈教育,首先要树立“人”的立场,然后要抛开划一的思维。陈丹青先是把社会关于教育的传统话题摆出:标准思维、选拔人才、应试教育、营私舞弊,然后层层递进,各个击破,,自问自答地痛贬当下存在的教育短板和陈规陋习。陈丹青的这一番话,清晰地剖析了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也给教育部门指出了改革的方向。他没有流于表面,而是从本质上痛击了陈旧的教育体制。话语简练锐利,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陈丹青的评论话语平实、分析理性、结论犀利,所折射出来的是他对社会现象的强烈关注,是对文化艺术的极度敏感,是对教育事业的深刻思考。桑果评论陈丹青“纵模捭阖,言辞放达,痛而后快”。听其言观其行,陈丹青的评论总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直达其本质,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编辑 邱文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