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中药发展规划

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2009年-2020年)

亳州市人民政府

二OO九年十一月

目 录

前 言 ........................................................................................................................... 2

第一章 安徽省(亳州)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 3

一、发展基础 . .......................................................................................................................... 3

(一)安徽中药产业发展情况 . ...................................................................................... 3

(二)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情况 . ...................................................................................... 4

二、发展条件 . .......................................................................................................................... 6

(一)有利条件 . .............................................................................................................. 6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 .......................................................................................... 9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 11

一、指导思想 . ........................................................................................................................ 11

二、定位与思路 . .................................................................................................................... 12

三、规划目标 . ........................................................................................................................ 13

第三章 发展重点与方向 ......................................................................................... 15

一、完善现代中药产业链 . .................................................................................................... 15

(一)中药材 . ................................................................................................................ 15

(二)中药饮片 . ............................................................................................................ 16

(三)中药提取物 . ........................................................................................................ 17

(四)中成药 . ................................................................................................................ 17

(五)中药保健品 . ........................................................................................................ 18

(六)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杀菌剂杀虫剂和中兽药(含饲料添加剂) ................. 19

(七)中药物流 . ............................................................................................................ 20

(八)中药养生文化 . .................................................................................................... 21

二、培育道地药材产业链 . .................................................................................................... 22

(一)亳菊产业链 . ........................................................................................................ 22

(二)亳桑产业链 . ........................................................................................................ 22

(三)亳芍产业链 . ........................................................................................................ 22

(四)亳花粉产业链 . .................................................................................................... 23

第四章 重大项目建设 ............................................................................................. 23

第五章 实施与保障措施 ......................................................................................... 23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决策 . .................................................................................... 23

二、加强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 . .................................................................................... 24

三、强化科技支持,推进自主创新 . .................................................................................... 26

四、强化服务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 .................................................................................... 27

五、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扶持 . ................................................................................................ 28

六、重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 ............................................................................................ 29

附图 ............................................................................................................................. 31

图1 亳菊产业链示意图 . ..................................................................................................... 31

图2 亳桑产业链示意图 . ..................................................................................................... 32

图3 亳芍产业链示意图 . ..................................................................................................... 33

图4 亳花粉产业链示意图 . ................................................................................................. 34

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

亳州是神医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中药材的种植、炮制、使用、经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明代亳州就被誉为我国四大药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亳州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中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煤炭开采及洗选已成为三大主导产业,其中中药是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为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培育支柱产业,根据亳州中药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条件,安徽省政府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打造亳州中药产业,使亳州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现代“中华药都”。为指导安徽(亳州)中药产业发展,特编制《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所指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种植业、中药制造加工业(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中药日化品、中药杀虫剂杀菌剂和中兽药等)、中药商业、中药科技与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服务业等相关行业。《规划》范围主要是亳州市行政区域。

《规划》以2008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末年。

第一章 安徽省(亳州)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一、发展基础

(一)安徽中药产业发展情况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地处两大气候带的过渡地区,地形地貌多样,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已查明中药材品种达3578种,其中植物类药材2904种,动物类药材526种,矿物类药材92种,其他类56种,居华东地区首位,全国第6位。全省现有商品药材3000余种,常用大宗药材300余种,其中年产量在100吨以上的20余种。安徽省有四大著名中药材白芍、菊花、丹皮、茯苓,是桔梗、薄荷、板蓝根等品种的国内主产区。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87.6万亩。六安市发挥大别山区的药材资源优势,抓住重点特色药材基地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2.65万亩的天麻、茯苓、杜仲、厚朴、灵芝等重点药材种植基地,引种了西洋参、白术、玄参、生地等品种。黄山市在有序采集野生药材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培育半夏、祁术、山茱萸、菊花、茯苓、灵芝、蕲蛇等品种。全市药材种植面积2万多亩,改变了单纯采集野生药材传统,保护了自然资源,给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更广泛的途径。全省中药材加工生产具有一定的基础,现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50家,中成药生产企业91家,从事20余个剂型、400多种中成药的生产,其中国家新药2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0个。

芜湖张恒春制药厂、安庆余良卿制药厂、泗县孟仁寿制药厂和黄山同德仁制药厂等历史悠久,合肥神鹿、精方药业等企业进入全国中

药工业企业50强,上海海虹、通化金马、芜湖张恒春、合肥神鹿双鹤、丰原药业、淮北金蟾、宣城精方等企业已创出了一批知名品牌;脑力静口服液、黄连上清片、温胃舒和养胃舒胶囊、六味地黄口服液、断血流片、泽平粉刺净等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已获国家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有20个。

(二)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情况

药材种植质量逐步提升。2008年全市种植面积约60多万亩。种植品种较多的有白芍、白术、牡丹、桔梗、白芷、薄荷、菊花等,主要分布在谯城区和涡阳县境内。千草药业4个品种、亳广药业10个品种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同时,安徽济人药业、海鑫药业、雷允上(亳州)饮片厂等也都建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并正在积极开展GAP 认证的准备工作。

中药饮片加工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亳州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2008年全市药品生产加工企业共计45家,均通过国家GMP 认证(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企业39家)。另有浙皖、博宇等在建企业9家; 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同时,中药饮片品种也在不断创新,以北京同仁堂(亳州) 饮片厂、济人药业、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小包装中药饮片和精制中药饮片,供不应求,济人药业正在实施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与产业化项目,目前项目进展十分顺利,预计2009年底将获准为省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届时将成为全国第7家、安徽省首家具备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资格的企业。2008年药业工业生产总值35亿

元,同比增长70%以上,利税总额1.67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中药饮片产量16万吨,销售额30亿元,占医药工业总额的70%,进出口总额约6000万美元,占医药工业总额的14.9%,较上年增长70%。

第一药市地位更加稳固。全市共有1037家药品经营企业,其中700多家经营企业通过GSP 认证,药品经营批发企业33家,共有各类物流货运站120多家,从业人员数十万人,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目前是国内上市品种最多、经营面积最大、交易最为活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摊位6000个,固定门店约1000家;每天上市品种达2600余种,日上市量达6000吨,日客流量近6万人,2008年中药材成交额近15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份额已超过20%。市场内建有中华药材网和药通网等中药专业信息网站。国内大多数植物药材品种价格基本由亳州确定。通过举办国际药博会、药市开市、交易中心硬件升级改造、加强药材质量控制等活动,亳州的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药材药品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近两年每年都以20多亿元的幅度递增。

中成药制造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济人、华佗、九方等制药企业各具特色,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品种或优势网络。九方制药的国家二类新药葛酮通络胶囊和三类新药虎地胶囊已投放市场,临床效果很好,发展潜力很大;济人药业拥有独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国家三类新药疏风解毒胶囊上市后,以其良好的效果深受用户好评,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华佗国药具备了

较强营销能力,优质普药品种六味地黄丸和复方丹参片单品种年销售额已超过3000万元;济人药业和华佗国药还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品种正在审批或开发之中,进展顺利。

中药保健品行业具备了一定基础。亳州保健酒系列、保健茶系列、保健汤料系列等具备了一定的生产销售基础。华佗国药的动力源保健酒、方敏药业的保健茶系列、豪门保健品有限公司的保健茶和保健汤料、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保健茶系列等都具备了一定的生产销售规模。

提取物产业正在兴起。济人药业建有安徽省最大的提取生产线,年提取中药材能力达2万吨;七里香日化公司的薄荷脑、薄荷素油及各种天然香料油,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香精香料专业生产基地之一,康辉药业也在大力开发中药提取物;安徽亚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天然色素和中药材提取物, “亚强”牌栀子黄色素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桂龙药业中药提取生产线2008年正式投产;海南中宝、中信药业、海鑫药业、德昌药业、国一堂、广印堂制药等一批企业的提取物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

二、发展条件

(一)有利条件

1.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生态条件优越。亳州地处皖西北部黄淮平原地带,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全境跨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

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其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造就了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市具有中药资源171科、410种,经常种植的中药材有230多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0%,达4万多公倾。中药加工业实力雄厚,为中国四大药都之首。《中国药典》中冠以“亳”字的中药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4种。

2. 省、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省政府对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极为重视,亳州市历届政府围绕建设现代“中华药都”,坚持“以药立市、以药兴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战略, 促进了中药产业向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迈进。

3. 传承与创新的深厚基础。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几千年的老庄文化与中国中医药文化融为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中药材的种植、炮制、使用、经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亳州在明代已被誉为我国四大药都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对于打造“现代中华药都”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可行性。

4. 初步奠定中药科技创新基础。亳州承担的国家科技部“白芍等8个品种的中药材GAP 示范研究”课题通过国家验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多家知名学府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常年为亳州中药研发服务的教授、教授级高工、博士达30多名。济人药业与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联合成立了安徽省中药提取物工程研究中心,一类新药艾迪康唑乳膏申报成功,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正在筹建;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中医学院联合成立了安徽沪谯中药饮片工程研究中心,其饮片小包装已经启动;九方制药有限公司葛酮通络胶囊四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正在积极申报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07、2008年亳州市药业企业共承担科技部项目9项,项目资金722万元;承担科技厅项目17项,项目资金260万元。

5.国际天然药物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随着医药消费观念的更新,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副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使天然药物市场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天然药物市场的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天然药物占全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已达30%。

6. 中国医药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之一。但是按照人均计算,中国却是世界上人均药品支出最低的国家之一,目前人均药品消费不到10美元,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0~1/40,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5。今后一段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新医疗改革方案的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推进和社会保障的扩大,中国医药市场将会快速增长。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 为1000美元以下时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所占比重仅为3%,到4000美元时将提高到9%,人均GDP 超过10000美元以上时将提高到13%。据Pricewater House Coopers 研究

报告,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或第三大药品市场。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亳州具有发展中药行业的诸多有利条件,但也看到,由于中药产业自身的特点、亳州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产业规模偏小且层次偏低。2008年亳州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44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73亿元的15.6%,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整合能力也较弱;亳州规模最大的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2008年的销售只有2.38亿元。全国中药饮片出口位居全国前列的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2008年销售额也仅有2.3亿元。2008年,全市销售额超亿元的药业企业只有13家,没有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单品种。全市中药生产加工企业45家中39家为中药饮片或保健品粗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企业偏少。

2.产业面过窄且精深加工技术较弱。中药材没有形成品牌,目前主要以原材料或粗加工后输出到省市外,造成优质中药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不能产生高附加值。现代中药剂型较少,优质药材优势未能突出显现。大部分中药企业提取工艺还是传统的水提、醇提或水提醇沉方式,有效成分或组分不能完全提取,影响中药产品疗效,进而影响市场拓展。

3.公共服务(研发)平台缺乏。全市规模以上中药企业48家,被授予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仅5家。缺乏能够共享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公共服务(研发)平台,导致现有医药品种多为附加值较低的普通

品种或粗加工品。创新产品少,后续新产品得不到有力接续,成为制约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部分企业效益不佳,创新投入能力较低。

4.难以吸引人才,人才缺乏问题比较突出。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石家庄等一些城市相比,亳州在科研、教育、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不利于吸引人才。目前企业普遍反映,技术工人、专业营销人才十分缺乏,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5.发展资金不足,招商引资面临激烈的竞争。目前,国内许多地方纷纷加大财政投入,推进中药工业园区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亳州市的财力不足。从投资环境看,通化、浏阳等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建立了比较良好的中药产业发展平台,拥有众多医药企业,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投融资政策,亳州市在日趋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面临不利形势。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举全省(市) 之力打造亳州现代中药产业”的要求,依托安徽特别是亳州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围绕“挖掘潜力优势、强化中华药都、打造现代物流、培育支柱产业”总体战略,充分整合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加快形成现代中医药大产业格局,力争通过10多年的努力,将亳州建设成为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饮誉国内外、特色突出、文化厚重的现代“中华药都、养生亳州”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要坚持以下原则: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大品牌,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和中药材贸易;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业。

——扩大规模,重点突破。通过引导、引进、培育等方式,完善中药产业链,扩大中药制药生产规模。以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中药保健酒、中药日化、中药杀虫剂杀菌剂、中兽药生产为重点和特色,培育龙头企业,逐渐形成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增长值。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着力营造有利于中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投资、创新与创业环境,加速引进一批大企业、谋划一批大项目。

二、定位与思路

1. 发展定位

将现代中药产业打造成安徽省(亳州)独具特色的国民经济发展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安徽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2. 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城市定位,以中药材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为核心,按照“发展现代中药农业,做大做精中药工业,做强做专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业”的原则,引导药企走中药精深加工之路,打造和完善现代中药产业链条,形成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纽带、中药知识经济为动力、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业为舞台、药用辅料、包装耗材和加工设备生产为配套的“资源——产品——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的现代中药产业链条。

以亳州中药材资源为依托,突出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中药文化业在内的现代“中华药都”建设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创造了以“天人合一”、辨证论治和简、便、验、廉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中药方剂中仅秘方、验方就达30余万首,药典记载的有6万首。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潮流,中医药产业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发展潜力很大。亳州中药材贸易与生产、中药饮片加工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和资源优势,在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中医药文化

等方面,具备了建设现代“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以中药材贸易、中医药养生和信息服务为支撑,建设我国一流的中药物流中心和养生之都

我国中药流通市场规模巨大,商务信息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亳州是全国闻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饮片加工生产基地,素有“中华药都”之称,具备发展中药物流的较好基础和条件。围绕做大做精中药制造加工业,大力发展中药物流、中医药养生保健、商务信息服务,形成大流通、大健康、大市场格局,建设我国一流中药物流中心和养生之都,为药材种植业、中药制造加工业、文化旅游业等提供支撑。

以中药保健品、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杀菌剂杀虫剂及中兽药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建设滋补保健、中药日化产品等现代化生产基地

中药保健品、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杀菌剂杀虫剂及中兽药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相对于生物制药等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市场准入门槛、投资相对较低,获益较快等特点。亳州具有发展这些子产业的良好基础与条件,将其作为安徽(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大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力争通过10多年的努力,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为安徽省重点产业和亳州市支柱产业之一,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见表

1)。打造“亳药”知名品牌,确立亳州“中华药都,养生之城”现代中药产业的龙头地位;力争成为国内外知名、全国领先、自主创新能

力强、特色鲜明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统筹规划,集中开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过产业的集聚、提升和创新,打造成千亿产业。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09-2012年)

努力营造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通过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做大做强现有优势品种,强化现代“中华药都”建设,加强中药产业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强中药工业园区建设。到2012年,中药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达到200亿元。

第二阶段(2013-2015年)

以龙头企业、中药工业为发展重点,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层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发展中药保健、中药日化、中药杀菌剂杀虫剂、中兽药、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服务等高附加价值行业,基本形成中医药大产业格局。到2015年,中药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35.6%。形成3~5家产值规模50亿元以上的企业,5~10家产值规模10亿元以上的企业,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50家以上;5~10个销售规模过10亿元的大品种。

第三阶段(2016-2020年)

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中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成为全国现代中药生产基地、国内一流中药物流中心和养生保健之都。到2020年,中药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5%,研发投入

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形成3~5家产值规模10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5~8家产值规模50亿元以上的企业;10~15家过10亿元的大品种。

表1亳州2020年现代大中药产业规划年产值

第三章 发展重点与方向

根据国内外中药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亳州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发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与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品、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杀菌剂杀虫剂、中兽药和中药物流等大中药八个领域,重点发展两大产业链,即现代中药产业链、道地药材产业链。

一、完善现代中药产业链

(一)中药材

1. 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规范中药材种植,提升药材品质为原则。全力打造规范化中药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中药农业品牌,形成以亳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中药材生产体系,为亳药加工

生产提供充足的道地药材原料。每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规范化种植(GAP )基地建设;力争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包括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30万亩以上),年产值达到30亿元;中药材GAP 认证品种20个以上,亳州全部道地药材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在全国乃至国际中药材市场上产生较大影响。

2. 发展重点与方向

推广与普及中药材GAP 种植技术。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GAP 规范的要求,实现大宗、道地中药材如亳芍、亳花粉等规范化、规模化、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推动中药材种植由市区沿涡河向涡阳县、蒙城县延伸。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温室育苗、脱毒复壮等现代生产手段,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基地建设。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中药材质量。研究、引进先进的中药材农残重金属控制的技术与方法,发展“绿色中药材”生产。

(二)中药饮片

1. 发展思路与目标

建立和完善炮制技术标准和中药饮片标准,对有原产地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进行品牌创建。对有管理、有资金、有市场基础、有技术的龙头企业进行旗舰式培育,逐步由“小、散、全”向“大、集、单”过渡,引导饮片加工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高档化、品牌化方向集聚发展,使亳州成为全国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的龙头。到2020年中药饮片年产值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20%。10亿元以上企业10

家以上,5亿元以上企业20家以上,亿元以上企业50家以上。

2. 发展重点与方向

积极发展道地药材饮片生产,形成“亳药”优质饮片系列产品; 建立符合GMP 标准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基地,打造饮片加工生产旗舰企业;大力开发单味小包装、超微饮片,速溶型、浓缩型颗粒饮片等新型产品,推进中药饮片向标准化、可控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三)中药提取物

1. 发展思路与目标

依托亳州中药资源,瞄准国内外市场,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提高亳州地区提取物生产企业的数量、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态、环保型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到2020年中药提取物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提取物生产企业50家以上,知名品牌10个以上,形成多元化中药提取物产品。

2. 发展重点与方向

充分利用亳州 “买全国卖全国” 中药材的优势,首先,积极发展道地药材品种提取物。其次,努力发展订单中药提取物,承接大型中药制药企业半成品提取物生产。第三,积极引进道地药材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并推广应用。第四,加快培育提取物生产龙头企业,积极拓展香精香料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四)中成药

1. 发展思路与目标

大力培育骨干企业,打造龙头企业;引进知名医药制造企业,培

育中成药自主创新产品和知名品牌,促进亳州中成药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迈进。力争2020年中成药年产值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35%,培育名牌与产值过10亿元产品5个以上,中药制药企业达到30家,其中产值规模50亿元以上企业2家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5家以上、亿元以上企业15家以上。

2. 发展重点与方向

依托亳州中药资源,挖掘名老中医经验方、特效医院制剂、临床验方、民间验方、偏方等。重点发展用于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妇科疾病、老年性疾病等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特色优势中成药系列产品。对有市场竞争力、疗效确实的传统名优中成药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实施“华佗”品牌战略,通过兼并重组,建成5~10家现代中药企业集团,注重发展普通药物生产,争取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五)中药保健品

本规划之中药保健品是大中药范围内的中药保健品,包括保健酒、药膳、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茶、保健汤料及保健枕、保健香袋、保健服饰等。

1. 发展思路与目标

依托亳州“酒乡”、“药都”优势,积极推进药业、酒业、食品业融合发展。引导部分白酒、食品生产企业转产、联产或与国内知名保健食品企业、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合资合作开发生产中药保健食品。努力拓展中药保健食品市场,大力培育中药保健食品品牌,注重中药保

健食品安全体系建设。鼓励引导企业研发生产保健枕、保健香袋、保健服饰等保健日用品。力争2020年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50~60家,年产值规模达到200亿元,产值规模10亿元以上企业6~10家,5亿元以上企业10~15家,亿元以上企业40家以上。

2. 发展重点与方向

研发与产业化重点为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排铅、降血脂和时令性健身产品,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功能性食品或药膳,减肥食品和儿童益智食品,以及各种养生保健用品。

积极培育中药保健酒产业,引导研发新型保健酒。建立以中药保健酒为主导,其他保健酒类产品协调发展的生产体系。合作研发中药保健酒生产工艺与过程控制、产品包装等关键技术,在产品结构调整、名牌产品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展中药保健茶、功能性食品、保健饮品、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及其他养生保健用品等产品的开发;吸引王老吉、劲酒、白云山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来亳投资建厂。

(六)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杀菌剂杀虫剂和中兽药(含饲料添加剂)

1. 发展思路与目标

培养一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中药日化产品与中药杀菌剂杀虫剂和中兽药研发队伍,引进一批具有持续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生产企业,孵化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产业化前景的创新项目,拓展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型产品。2020年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其中

中药日化产值规模40亿元以上、中药杀菌剂杀虫剂和中兽药(含中药饲料添加剂)产值规模分别达到30亿元。中药日化产品企业10家以上、中药杀菌剂剂和中兽药企业各20家以上。

2. 发展重点与方向

依托亳州中药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合作,开发生产一批中药日化产品,吸引广东霸王集团、白云山制药厂等知名企业来亳投资,建设中药保健洗液、保健霜、保健香水、保健漱口液等化妆品生产企业。

鼓励兴办中药杀虫剂杀菌剂生产企业,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争取他们来亳投资或合作办企;大力开发以桔皮油、苦楝素、雷公藤素、除虫菊素、鱼藤酮、桉叶油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消毒杀菌杀虫作用的系列产品,使其成为亳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发展中兽药产业,依托安徽天达公司等兽药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防治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病中药,开发动物保健品和中药饲料添加剂,重点开发具有抗菌驱虫、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力、增蛋、抗禽传染性法氏囊炎、抗传喉、抗传支、抗大肠杆菌疾病等单味或复方纯中药产品,鼓励引导兴办兽药和兽用保健品企业。

(七)中药物流

1. 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规范管理、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为核心,通过中药材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建立中药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树立亳州中药商业的服务

品牌。培育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保健品等)经营和中药物流全国性标杆企业,将亳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流中药物流与信息中心。力争到2020年实现中药贸易额1000亿元以上。

2. 发展重点与方向

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景观式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与中药物流中心;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市场、全国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信息中心,促进中药流通领域经营机制的转变;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信息网络平台,推动中药产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传统中药经营模式向现代化商业模式转变。

(八)中药养生文化

1. 发展思路与目标

围绕“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城市定位,整合中药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城市开发和园林规划建设,以“华佗”形象为主体,提升“中华药都”知名度,营造“处处见药草,家家有药香”的中医药文化产业氛围。中药产业、养生文化旅游、医疗保健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将亳州打造成为特色突出、文化厚重、涵盖广泛、产业发达的养生之都;度假休闲、购物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和养生保健目的地。2020年实现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服务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

2. 发展重点与方向

积极开发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产品。筹建亳州养生文化研究所,创办养生保健文摘杂志,大力宣传养生保健知识。合理规划、精心施

工,建设“一区一园一场四街”(中药材观光购物旅游区、中华药都养生园、华佗养生广场以及养生四街:购物、药膳、保健、美容),形成旅游、文化、养生保健、商贸四位一体格局,把亳州打造成国内外闻名的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圣地。

二、培育道地药材产业链

依托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中药饮片生产加工的优势,大力打造具有国内品牌效应的中药单品种产业链。近期以道地药材“四大亳药”产业链为重点。

(一)亳菊产业链

加强亳菊种植基地建设,规范行业管理,打造“亳菊”品牌。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开展亳菊的精深加工,发展亳菊饮片、中成药、亳菊保健食品、亳菊精油等产品,做大做强亳菊产业(见附图1)。

(二)亳桑产业链

建设亳桑种植基地。发展桑白皮、桑枝、桑叶等中药饮片,以及桑枝颗粒、桑白皮流浸膏、桑菊感冒冲剂等中成药,利用桑椹、桑叶等开发保健食品,发展养蚕业,增加农民收入(见附图2)。

(三)亳芍产业链

加强亳芍种植基地建设。发展亳芍饮片和芍药总苷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新产品;开发新型剂型如透皮贴剂等,以及逍遥丸、桂枝茯苓丸、乌鸡白凤丸、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利用种子、根开发日用品和绿色农药;发挥芍花观赏作用,发展芍花旅游基地(见附图3)。

(四)亳花粉产业链

建设亳花粉种植基地。发展含天花粉、瓜蒌之玉泉丸、消渴丸,贝母瓜蒌散、瓜蒌丸等中成药,以及用于防治糖尿病、肿瘤、HIV 等新药。利用瓜蒌仁开发保健食品和瓜蒌仁油(见附图4)。

第四章 重大项目建设

建立和完善重点中药产业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实施。确保规划期内建设项目不少于1000个,项目投资不少于500亿元。近5年内重大项目建设见附件。

第五章 实施与保障措施

为加快做大做强亳州中药产业,实现打造亳州中药产业千亿元的战略目标,必须要从安徽省、亳州市两层面采取强有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决策

(一)成立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政策制定、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药发局),具体负责本规划的组织、指导和有关建设项目的协调调度和监督实施。谯城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从上至下中药产业有专人抓,有专门部门推进的良好格局。

(二)成立中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由热心亳州中药产业发展,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国内外知名院士、学者,具有扎实专业技术理论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以及有关龙头企业的企业家等组

成。发挥专家委员会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投资等方面的评估、论证、咨询和推介作用,为亳州中药产业发展及配套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完善亳州中药产业行业协会。由政府组织引导亳州市主要中药企业及相关机构,在“亳州药业行业协会”基础上,完善工作机制,充实力量,在药业行业协会中大力发展专业协会和细分行业学会(中药材种养植、保健、中成药、日化、提取物等)。负责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会员间交流,协调会员间利益,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对外合作、职业培训等服务。

二、加强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

(一)制定落实招商引资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亳发[2009]1号)和《亳州市促进招商引资若干政策规定》(亳政[2009]8号)及配套优惠政策、目标考核奖惩制度等,将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成效作为考核人员晋升的重要依据。专门成立市中药产业招商小组,由市经委和市药监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中药产业招商小分队,并把招引药业企业和药业项目作为重点,予以优先支持。

(二)加强产业链和资源招商。围绕打造“中华药都”、道地药材产业链等发展重点,鼓励现有中药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于到亳州建立道地药材种植、中成药、中药材精深加工、保健与日化品等生产基地的投资者或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除享受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外,按“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方式,给予企业相应的

优惠待遇。

(三)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拓宽民资、外资进入亳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渠道,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体系。市担保投资公司和县区担保公司要争取省担保集团的支持,充实担保资本金,纳入省担保集团的再担保体系。支持工业园区建立担保机构,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性、互助性担保基金和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四)加强银企合作。完善政府、银行、企业联系会议制度,经常性组织银企合作及项目推介活动。金融机构要改进和完善金融信贷审批、信贷考核等管理机制,加大信贷投放;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要集中投放信贷资金,专门用于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建设。各级经委和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推介企业和成熟项目,促成银企签约,并按照实际履约额,对金融机构予以奖励。

(五)坚持企业投入为主。鼓励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投资或合资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化各类项目;积极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能力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加快股份制改造,推进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企业首次发行股票融资成功,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

(六)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项目(或专项资金)支持。按照

成熟度和有关要求,统筹规划、积极申报国家(省)高技术产业基地、火炬计划、现代中药专项等项目(或专项资金),以最大限度争取国家(省)项目或资金的支持。

三、强化科技支持,推进自主创新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筹建亳州药学院,争取将亳州列为国家中医师、中药师培训基地;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政府给予一定经费资助,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参加高级人才培训、外出挂职或出国学习;鼓励通过委托外培、外出考察学习、邀请知名学者来亳讲学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力引进中药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办和帮办中药企业。加大企业技术工人培养力度,劳动、教育等部门要把培养技工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与中药企业的对接互动,采取定向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满足中药产业快速发展急需的高级技工人才和熟练工人队伍。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围绕中药产业发展需要,实行定向订单式职业培训,且培训时间超过3个月并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以按有关规定用促进再就业资金资助培训机构。设立人才开发专项经费,对引进人才给予安家补助和创业资金支持,并在户口、子女上学、生产、科研用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二)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国家或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对于新认定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分别给予10万元和2万元奖励。加强产学研合

作与协作,政府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企业或单位,推动亳州中药研发中心、亳州中药材研究所、亳州中药科技服务中心等建设。

建设中药技术创新平台。以谯城区谯东镇为依托,建设中药科技示范园,与安徽中医学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建设亳州中药研发中心,与安徽农科院合作建设亳州中药材研究所。

建立中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亳州中药科技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人才、市场、知识产权、投资、产业政策、法律等信息咨询服务。

开展以中药为基础的相关产品的研发,使技术创新成为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药创新成为亳州市的知识经济产业。引进外部科技资源,搭建亳州市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亳州市中药科技企业孵化中心,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亳州市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以中药为基础的中药新药、提取物、新型中药饮片、保健食品、日化产品、生物农药、中兽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研究。到2020年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课题)20项以上,争取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支持3000万元以上,开发各类新产品50余种。形成相对完整、功能齐全的创新服务体系,服务范围辐射全国。

四、强化服务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2020年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千亿元总目标,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全面推行为企服务全程代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涉及企业项目立项、规划设计用地报批、工商登记、设备引进等审批,职能部门要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和帮办。加大政务公开和企业治乱减负力度,完善企业投诉、案件受理和查处制度,把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纳入政府效能考核。对投资规模大、贡献突出的企业,经企业或主管部门申请,可以市、县(区) 政府名义实行特殊的挂牌保护。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加强中药产品质量和市场监管。始终保持对中药材市场监管的高压态势不放松,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净化药品市场秩序。同时, 按照“疏堵结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着力建设中药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中药产品的质量可追溯

大力发展亳州交通设施,加强公路建设,发展城际交通,探索发展航空客或货运,建立完整的中药物流、中医药养生保健与文化旅游交通体系。缩短旅途时间,改善亳州交通环境。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规范食宿等设施建设,发展高、中、低档不同的服务设施以满足不同需求,着力提高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为来亳投资、养生旅游消费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五、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扶持

(一)建立“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500万元,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逐年递增,用于重大项目的前期规划论证,争取项目的前期费用;用于对中药实行技改贴息;作为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奖励科技创新、亳州境内盈利企业经营者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有功人

员,对到亳州药业企业工作的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的支付。

(二)加强对重大成果产业化的扶持。对持有或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到亳州进行产业化发展的有关单位,从国、省市科技经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给予一定的科研费用补贴。

(三)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对在亳州境内投资兴办并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法人中药企业,从企业投产之日起3年内,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等形成的市级、市级以下税收由市、县区政府给予企业一定数额的财政返还。

(四)实施土地优惠政策支持。对到亳州投资建厂的医药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以出让方式经过挂牌公开招标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投资额和投资强度达到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标准的,待工程竣工后,市本级以下土地出让金留成部分全部用于扶持中药企业发展,同时免收市本级及以下行政性收费。

六、重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一)实行集约化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增效。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优化项目用地结构,挖掘企业内生力,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合理布局、集中供能以提高其利用率,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加强节能标准监管。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设施和节水工艺,重视中水回收、药渣利用和污水处理工作。

(二)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强化对中药材种植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的控制。建设项目投入生

产或者使用的,其污染物的排放,应当稳定达到国家的浓度指标和总量控制指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加强能源、原材料、水的消耗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全面推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

附图

图1 亳菊产业链示意图

图2 亳桑产业链示意图

图3 亳芍产业链示意图

图4 亳花粉产业链示意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