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__光的反射

第一节 光的反射

正安县市坪民族中学 田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5.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6.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培养观察、

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

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及对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1. 反射定律中“三线共面”这个结论的得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

分析归纳的能力。

2. 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以及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仅抽象,

学生还很容易根据思维定式而在理解中出错。因此,这也是一个难点。

3.实像和虚像的理解与区别。

【教具准备】光的发射定律探究仪,激光电筒,小平面镜,平面玻璃,蜡烛,

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照射在一个隐藏的平面镜上,让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学生猜测并回答光的传播方向为什么会改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光的

反射: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空气)照在另一种介质(平面镜)表面上后,改变了光的方向,又回到原来的介质(空气)中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实际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可以发生光的反射,人眼之所以看见一个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从物体表面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人眼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的反射”。

(二)进行新课

一、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1 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引出概念。

利用光具盒介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的概念,启发学生用数理结合

的观点进一步观察入、反射光线的几何位置关系,学生找到它们的对称轴,用量角器量出对称轴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引入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

实验2 教师演示:研究“三线共面”

利用自制教具,让学生观察纸板向前折和向后折时,能否观察到反射光线,

总结光的反射定律的前两条内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根据本实验,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三线共面”,突破了这一难点。

实验3 学生探究:研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紧接着,让学生猜想及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并填写实验报告单(见

附页) ,总结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在表述结论时,有可能将入射角、入射光线叙述在前)

实验4 教师演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

遮挡住反射光线,观察到入射光线依然存在;再遮挡住入射光线,观察到不

再有反射光线。从而得出结论:先有入射光,才有反射光。教师强调光的反射定律的正确表述顺序,并板书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板书]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接着点明光的反射定律实质上规定了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多媒体演示:光路的可逆性。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反射是可逆的。

[板书]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课件展示巩固性问题,深化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全面理解。

例1:补充光路图,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例2:补充光路图,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30º

例3:在明亮处的两名同学,甲同学能通过镜子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能

看到甲的眼睛吗?如果甲同学在暗处,乙能看到吗?

通过例1练习基本光学作图法。

通过例2让学生知道入射角为00,反射角也为00时的情况。并板书。

[板书] 入射角为00时,反射角也为00

通过例3让学生加深对光的反射和光路可逆的理解。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实验5 教师演示:研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师用小镜子反射光线,照入同学眼睛。

师问:会有什么感觉?周围的其他同学会有什么感觉?在平面镜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射呢?

课件展示镜面反射,总结出镜面反射的定义。

师问:如果在镜面上铺一张白纸,又会有什么感觉呢?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白纸表面看起来很平滑,实际上表面上有很多凸凹不平的地方,一束平行光照在白纸上后,法线不再平行,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也不再平行。课件展示漫反射,总结出漫反射的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书本、正是由于它

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总结: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在于反射面是否平滑。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板书]

讨论:甲同学说,雨后的夜晚,地面上亮处是水坑;而乙同学说,地面上暗处是水坑。你觉得他们谁说的正确?请说出理由。

结合课件讲解此问题。

通过这道讨论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加深刻地理解漫反射的特点。

三、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镜后面仿制一块光屏(白纸),屏上不会呈现物体的像,因此我们无法用尺子去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你选用什么样的“平面镜”?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如何比较物像的大小、形状的关系?

5)怎样观察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6)怎样通过实验判定像的大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2)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

3) 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

4) 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

5) 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虚像

方法1:从平面镜成像原理出发

让学生结合课本70页图5-1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发光点S 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指出镜平面镜发射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不会相交.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们习惯的认为看见的东西都在前方,会觉得反射光像是从前方镜中的像点射来的. 实际上镜中并没有光直接到达. 这说明虚像点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 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的.

老师演示:(用摄像机代替学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摄像机的镜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光屏上并无像存在.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 分别尝试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产生强烈印象. 然后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研究,讨论两个问题:(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中,学生比较能接收像点实际上不存在的观点,但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感觉,因而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 可告诉学生,人们的这个认识的由来是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

五、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出通过本节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光的反射

一、反射定律

内容:

二、种类

镜面反射:

漫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虚像 2、等大 3、等距 4、垂直

四、实像和虚像

五、平面镜的应用 1、改变光路 2、成像

【布置作业】

1. 课下探究:水中燃烧着蜡烛

在桌子上放两摞书,象图5-3-13中那样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 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 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玻璃杯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

2. 完成本节的课后作业题。

2014 . 1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