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调值训练的误区及对策

时间:2012-08-07 作者:张伟  来源:青年记者

● 张  伟

普通话调值训练,一直是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基础训练当中的一个难点。调值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普通话的规范程度。播音员、主持人如果调值存在问题,语言整体面貌就会有明显的方言色彩。所以,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普通话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正确掌握普通话调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员在调值学习和训练中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调类等同于调值

笔者在进行培训中,发现很多初学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声调没有问题,为什么会调值有问题?这其中,其实是混淆了调类和调值的概念。所以,厘清调值和调类对于学习普通话很重要。

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读音准确,其实是说调类正确,并不代表调值也正确。比如,“天”字,它的调类是阴平,也就是一声,调值应该是55即高平调,如果发成44的话,我们就可以说是调类正确,而调值偏低了。以黑龙江话为例,在字的调类上和普通话基本一致,但在调值表现上则差别很大。例如;高平调(55调)不够高,多发成44调甚至33调;中升调(35调)起点低,终点低,时长短,多发为24调或34调;降升调(214调)终点低,调形运行的幅度不够,多为211调或212调;全降调(51调)起点低,终点高,多发为41调、42调或52调。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明显感觉到黑龙江话在调值上和普通话的差异,这种差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黑龙江话的音域范围较窄。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人群中,音域幅度一般在4度左右,农村人群音域幅度在3度左右,和普通话的音域5度相比,差别较大。

所以,在调值学习和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拓展音域,比如,可以进行单元音练习。先发出舒服的“ɑ”或“i”音,想象自己的身体是柱子,声音从底端(小腹)向上环绕,不挤不捏。低处时,不压喉;高处时,不嘶喊。到顶端(眉心)处再向下环绕;或者进行短句或词语练习。以形象化的词汇,如平原——高山——平原——山谷,分别以中音——高音——中音——低音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这样的练习,音域就会获得很大的拓展。

误区二:相对音高等同于绝对音高

在调值学习中,我们要区别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的概念。以音阶为例,在音乐里,如C调的1,不管谁来唱,也不管用什么乐器来演奏,音高都是一样的,可以说音阶的高低是绝对的;但是调值则不同,调值的高低是相对的,用普通话读“巴”字,成年男人的调值比女人和小孩儿的低,男高音比男低音就要高,可以说每个人的音高都不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训练中只需要把握自己的音高即可,在读字时表现出的就是相对音高。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说明,在很多普通话训练教程中谈到,阴平调即高平调发音时,是声带闭合最紧时发出的声音。很多人在训练中没有认真辨析,盲目追求高音,认为这才是标准的,结果就会出现声音脱离自如声区一味大喊大叫的现象。另外,因为高平调是调值的基准调,高平调取音过高,就会导致其他三个调发生变异。其实,我们应该明白,训练调值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如果这种声音根本不具备应用性,那这种训练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建立相对音高概念,找到自己在自如声区的相对音高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自如声区呢?每个人不管你是男(女)高音、男(女)中音 、男(女)低音,对于个体的音域而言,都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自如声区就是每个人中音区的偏低部分,使用这部分音区发声,声音不仅悦耳,而且较为松弛,不易疲劳。那么,如何寻找自如声区呢?在声乐教学中,有的用音阶辅助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不易把握。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用发气泡音的方式寻找自如声区较为容易。具体做法如下:

做打哈欠状,从高到低发“啊”这个音,当发音到最低音区时,就会听到声音如一串气泡冒出来。随着气息的调节,气泡可大可小,可稀疏可密集,有点像青蛙的鸣叫,又像摩托车的引擎声。这就是“气泡音”。发气泡音,要注意气息的调整不要太强,喉部一定要放松。在发好气泡音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气流强度,可以感受到虚实结合度较好的音色,这就是自如声区发出的声音,它的发音位置在喉头下方,不挤不僵,较为圆润。

确定好自如声区后,还需要找到自己的相对音高,高平调是调值当中的基准音也是最高音,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寻找:

1.可以用高于自己口语表达时的音高寻找,可以多试几个不同高度的音,然后再以不同高度的音作为基准音发出阳平、上声、去声。从中找到最舒服、最佳的声音位置。

2.用体势语辅助。可以用眼神寻找高于自己水平视线的高度发出声音。如,看着房顶的灯发出阴平字。要注意高度不要设定得太高,否则,声音会突破自如声区。

误区三:字意等同于字调

在普通话测试当中,笔者发现部分考生在测试单音节字时有见字出意现象。如发单音节字“高”和“低”时,“高”字能达到55调,“低”字则是22调,究其原因,是考生把字形象化了,按照语意去读了,高用高音,低用低音。还有“远”、“香”等形象化较强的字存在拖长声音表现语意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就破坏了调值的稳定性,出现了相对调值混乱的现象。如何保证单音节字在测试时的调值稳定性?

1.明确考核目的,建立调值意识。单音节字考察的是应试者掌握声、韵、调的能力和水平,是对单纯字音的考察,我们可以在训练中将其拼音化,以读拼音的方式来解决“字意化”现象。

2.科学训练,循序渐进。为保证相对调值的稳定性和同调一致性,在调值训练中,可以先进行同声韵四音节练习,即巴、拔、把、罢这样的顺序练习,然后再进行单音节字四声调交错练习,即按照普通话测试试卷要求进行练习。

误区四:声带控制等同于喉部控制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员在练习时,用声位置不科学,喉部加力偏多。究其原因,是在普通话训练教程中,对四声调的调值描述中有声带松紧的控制,如:发“降升调”,声带呈紧→松→紧的状态,学员未能很好地理解,单纯把声带的控制理解成喉部控制,结果造成喉部紧张,发音吃力的现象。在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如果从声带的变化去感知调值难度较大,学员不易接受,但如果从胸部支点的角度去感知,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感知胸部支点?可以借助一个腹肌弹发练习音“ha”音来体会,具体做法是,用腹肌爆发弹力(像报数时的肌肉状态)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发出“ha”音,此时要注意喉部一定保持畅通,不能紧张,弹发时声音由弱及强。在弹发时,我们可以将手放到胸骨前第二个纽扣处,会明显感知到胸骨的震动,这个震动点就是胸部支点。通过这个练习不仅可以将喉部解放,还可为将来声音弹性的训练打下很好的基础。

找到胸部支点后,借助它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把握四个调值的训练。我们可以设想在前胸有一个声调的五度标杆,“5”在锁骨窝处(即发气泡音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上端,这是胸部支点的上限,“1”在横隔下降的位置,这是胸部支点的下限,在“1~5”之间假设“2、3、4”的相应位置,发音时要着意体会相应调值在这个五度标杆上的上下滑动。

利用胸部支点进行调值训练的具体方式:首先进行去声调练习,体会声音沿胸骨下降的感觉和腹肌膈肌由松到紧的过程;接下来再进行阳平调练习,体会声音沿胸骨上移和腹肌膈肌由正常状态逐渐转为较紧张状态;然后进行上声调训练,体会声音在膈肌位置加力后快速沿胸骨上移的感觉。在训练中,笔者发现很多学员上声调起调的位置不容易掌握,在采用去声+上声训练后,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先念一个去声(如“号”)字,发音结束后,继续保持膈肌和腹肌的紧张感,然后继续给膈肌和腹肌加力,加力的同时同步发声,发出上声(如“好”)字,这个发声过程的肌肉运行状态,就像在水中屏气,然后加力从水中蹿出一样。最后是阴平调练习,阴平调在体会时,胸骨震动感不及前三个明显,但可以感知到靠近锁骨窝处有明显震动,腹肌膈肌保持较为紧张状态。

在利用胸部支点的方法训练调值时,一定要注意喉部放松,否则达不到训练效果。放松喉部可以采用叹气法或用双唇打嘟噜来解决。另外,还需强化腹肌和膈肌的训练,以加强这部分肌肉组织的负荷能力,这个可用弹发“hei”、“ha”、“hou”三个音来强化。

误区五:送气到位等同于用气到位

在测试中,笔者发现部分学员在发55阴平调时收音不够高,下滑;发35阴平调时,收音不到位,只收到4度或未到5度就减弱;发214上声调时尾音拖甩;发51去声时,收音不到位,气未尽即收声形成53或52调。究其原因,是很多学员送气未能到位,字音完结时立即撤气造成的,笔者喻为“扔气”。送气和扔气的区别就是何时撤气,以55阴平调为例,气息要由5及5送完整,到位之后先缓一下再撤气,如果到5之后立刻撤气就会造成收音不够高、下滑的现象。当然,送气到位还需要有好的气息作为支撑,平时可以多进行气息训练。

树立实声意识

除了需要注意避免以上几个误区,笔者认为在进行普通话调值训练中还需树立实声意识。实声是指声带闭合较紧时发出的声音,当然它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闭合即可。由于我们在日常口语表达时,声带相对松弛,这种闭合程度不能满足调值训练对声带的要求,所以需要强化实声训练,平时可以多朗读一些感情激昂的段子。

调值训练是一个综合训练,其中还包含气息和发声的内容,要想更好地掌握调值,有必要在这两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此外,结合听辨,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宋欣桥:《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②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修订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③李晓华:《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单位: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

来源:青年记者2012年7月中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