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概要

通读课文,理清思路,能找出记叙的要素,了解记叙的顺序和人称、线索,明确记

叙的内容和记叙的详略,辨析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找出

关键性语句,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划分层次,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能结合具体语境

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②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层次和段意;

③正确识别和找出记叙的要素; ④辨析不同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⑤对作品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⑥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⑦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味; ⑧结合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1、记叙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有的记叙文,

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可以省略。

2、线索:一篇文章的题材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时线 (2)地线 (3)人线 (4)事线 (5)物线 (6)情线

★ 找线索: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 作用: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

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3、详略:对文章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深刻、生动的材料,详写;对主题思想起次要

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也就是略写。略写可以让文章更加完整、充实,同

时突出详写。

4、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与

读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5、顺序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叙

述。作用:①突出中心;②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③结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

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

一件事的叙述;②插进对有关人或事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

叙述。作用:补充交代,使叙述更加充分,结构更加紧凑。

★倒叙与插叙:①倒叙是先倒叙,后顺叙。插叙是顺叙中插叙。②倒叙部分是中

心事件的一部分;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

(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

★倒叙与插叙:都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

6、修辞手法

7、表达方式

(1)叙述。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有两类:

A 、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

心理);作用:①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②突出某种中心

思想;③表现人物的某种思想性格;④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

B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

点。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④烘托了人物心情;⑤暗示了人物品质;

⑥深化主题) 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

(3)抒情。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

寄情于物)。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4)议论。记叙和议论常常交叉使用,作用:①从文章结构来说,“议”起过渡联系

的作用;②从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文章主题来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8、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物喻理、借物喻人、正面描写、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巧设悬念等。

(1)悬念:为引起读者兴趣,作者常常在作品的开端提出尖锐的矛盾或设置疑团,不

立刻解答。提高作品吸引力、感染力,使文章波澜起伏,让读者印象深刻,激发阅读兴趣。

(2)抑扬: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上下文形

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3)对比: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

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次要事物来作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

要事物的手法。有正衬(以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作陪衬)和反衬(以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衬托)之分。衬托分为三类:①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②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③以“虚幻”的情景来衬托现实社会。

(5)象征:托义于物,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等。

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

(6)讽刺夸张: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情况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腐朽的人或事,用讽

刺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是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鲜明强烈的

印象。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7)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抱负和志趣,

即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8)借景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书法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的写

作手法。即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9)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

出整体。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9、记叙文写作特点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外,还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文章取材。有的紧扣中心;有的详略得当;有的选材生动新颖。

(2)结构布局。有的结构严谨,有的精巧灵活,有的独具匠心,有的首尾呼应,等等。

(3)表达方式。分析表达方式如何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如何表达感情,为中心服务。

(4)语言。首先,可以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

活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其次,可以看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再次,可以分析语体特点,有的多运用口语,有的以书面语为主,有的多种语体相结合。

10、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可以虚构,小说中的“我”并不一定是作者本人。

★小说的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1)人物形象:①塑造人物的典型性;②塑造人物方法的多样性:a .概括介绍,形

象描绘;b .外貌、心理描写,行动、对话描写;c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故事情节的发展

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3)环境描写:①社会环境:为了交代时代背景;②自然环境: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

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11、散文

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等。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多数散文作为“记叙文”教学。

散文形式的特点,在叙述方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在艺术表现上,往往细处落笔,小中见大,或侧而暗示;在结构和行文上,追求自然的节奏。阅读散文,要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

记叙文阅读题型可分为4大类:

概括类:文章主要内容、语段内容、中心或主旨、层次结构

理解类:(1)词语:能否删除、作用、意义、代词的指代内容、过渡与照应

(2)句子:文中作用或意义、能否删除、表达感情思想}

(3)题目:取题目、题目的含义

知识类:人称、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线索

开放类:感悟题、补充题、仿写题、联想(想象)题

【概括类】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3、理清结构层次。方法:

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按描述内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变化,

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4、概括段意。方法: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联合法:有些文段有多个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概括出联合段意。

【理解类】

1、理解词语

这一类题型的前三种题型在做题过程中都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1)此词语的本身义,即词典义。

(2)此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

(3)此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

把握好这三点是做好前三种题型的基础,只有把握这三点内容才有可能做好这几种题型。在做不同题型时,要做到灵活运用三方面内容。

做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做“能否删除类”题目时,首先就应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

做“作用类”题目时,思路和上面差不多,所不同只是比上面的解要简单一些,只需考虑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即可。

词语的“意义类”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一类题目,只是考查对词语的掌握或者说是

对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因为大部分题目所牵扯到的词语都是课文中曾经接触过的,所以做好这类题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础知识。另外这类题目中还有的是让你结合词语的辞典义归结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或者也可以说它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做“代词的指代内容”类题时,首先应做的是找到该代词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及其主题,在该代词之前找出答案。此类题型一般较简单,但在做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读清题意,二是确定好代词位置,三是找好指代的具体内容,这也是做此类题的重点所在,一定要找准,不要多写也不要少写。

过渡类题目一般都是考查对过渡句的判断及对过渡在文章中所起作用。此类题一般有两种考查方法:一是考查同学们能否判断出哪一句是过渡句,二是考查过渡句的作用。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确定好过渡句的位置,过渡句一般在两段之间,或者在一段的开头,一般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是对上文段意的概括,可称为承上句,后一分句是对下文段意的概括,可称为启下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过渡句最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

照应类题目一般考查词语之间、词句之间、句子之间的照应关系,做好此类题的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寻找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该词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

做此类题可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照应方式: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

2、理解句子

这些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

方法:(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3)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5)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题型主要有这么几类: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①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②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③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4)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知识类】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第三者口吻)。

3、记叙文叙事的方式(即安排故事的方法):顺叙(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4、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5、修辞手法已在上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这里也不多说。

6、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7、理清读物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理清了线索,文章的段落、层次就好掌握了。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

8、阅读分析记叙文先要了解它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形式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写人和记事是密不可分的。事要人来做,而人的活动表现为事,所以,人和事是相互依存的,只不过就文章的整体来说,由于记叙的目的、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可以确定是写人为主、还是写事为主。

读记叙文,一般地说,应该以了解故事情节为突破口。先从整体上看,写的是一件事还是几件事。如是一件事,它的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过程;如是几件事,那就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故事情节弄清楚了,就要进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些故事情节的,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的。这是阅读、分析文章的基本功,最为重要。

【开放类】

1、感悟题,是对原文内容的延伸,要在理解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活动。答题时,既要联系原文内容,更要从原文中抽取本质的东西,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体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补充题,关键在于把握题目要求,吃透原文有关内容,理清原文思路,这样补写的句子才能与前后文意思连贯,补写的论据才能吻合论点和文意。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3、仿写题, 可谓形式多样:有单一性仿写,如:修辞、表达、关联词、短语等角度进行仿写;也有综合性仿写,即仿照例句、例段的思路、句式、修辞等,按照多项要求进行仿写。完成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例句,把握其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前后句和其中的关键词语的内在关系等,然后,还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仿写。

4、联想、想象题,常见的形式有:根据设定的情境造句或写一段话;完成这类题目,一要注意答题内容与原文主旨、题目要求的相关性、一致性,也就是说,首先要找到题目所问与原文内容的契合点,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况,才不致于答非所问,偏离题意。二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不合情理的想象,会给人以荒诞可笑的感觉。

5、用自己的话回答: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