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探究

2013年8月第15卷第8期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ZHONGGONGSHIJIAZHUANGSHIWEIDANGXIAOXUEBAO

Aug.2013Vo.15No.8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探究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新要求;是化解党在基层执政风险、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改善民生、推动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锻炼党员干部、改善党员干部作风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存在的内部、外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积极探索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途径:加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教育,增强直接联系群众的自觉性;贯彻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让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化;致力于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让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

[关键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新形势[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13)08-0015-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1]其中,坚持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我们党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践过程中,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在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出的群众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加强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

(一)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政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为指导积极开展各项群众工作。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群众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3]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4]。群众观点是我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则是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二)化解执政风险、巩固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的扎根于人民群众中,正是由于扎根于人民群众才使得党克服了一切困难、战胜了一切敌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稳固的根本原因。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党群干群关系在总体上是比较和谐的,但是在特殊时期、局部地区的具体工作环境中,也出现了与党的群众路线不一致的地方,有疏远、紧张乃至矛盾尖锐化的趋势。若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来实现密切联系群众,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不断巩固与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巩固中共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获得巨大的力量源泉。胡锦涛同志在建党九十周年报告上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5]党员干部只有在深入基

·15·

[作者简介]康丛(1987-),女,湖北襄阳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与执政实践研究。

层直接联系群众中,知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体民恤、察民意,在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增强群众对党员干部和执政党的信任,密切党与社会的关系,有效化解党在基层执政的风险,使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改善民生、推动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大报告无不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红线,其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可以帮助群众树立发展理念、振奋发展信心、理顺发展的思路、提高发展的能力,在发展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生产生活问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上,需要党员干部在直接深入群众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与群众直接联系中,可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与国家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在贯彻落实中解民需。这不仅能够进一步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还可以真正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为党的任务而奋斗。只有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解决好,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真正推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

(四)改进党员干部优良作风的有效途径“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内容。”[6]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其核心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现在,在一些领导机关中有不少干部尤其是其中的年轻干部,没经历过基层艰苦工作的磨练从大学校门直接进入机关,缺少对基层群众生活的切身体验,不了解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还有部分党员干部在机关里面呆久了,在工作中存在群众观点淡薄,宗旨意识不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也逐渐显露出·16·

来,脱离群众危险不断加大。要从根本上克服党员干部的这些缺陷,改善党员干部作风、保持其作风纯洁、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就要使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深入实际,与人民群众面对面联系,直接交流,在与群众直接联系中不断培训锻炼党员干部的能力与意志,改进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

二、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党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新要求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不强———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

胡锦涛同志在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其中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执政后最大的危险[5]。现实中,部分地区的少数党员干部并没有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甚至出现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伤害群众感情的现象,使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变为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还有部分干部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陋习,其忙于文件的学习与传达,即使深入基层也只是走马观花,不接触群众,不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干部习惯于采取行政命令、强迫、包办等方式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保守呆板,不具体分析群众实际情况,工作没有活力和创新性,当面对实际矛盾和问题时习惯于下达层层指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存在以权谋私、任人唯亲、贪污腐败、受贿行贿等消极腐败的现象,这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出现人民对党的信任危机,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党员干部并未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内在素质不高不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没有站稳群众立场,没有全面理解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没有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忘记了发展要依靠群众、发展是为了群众这个道理。

(二)民主政治机制不健全———直接联系群众缺少保障机制

我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机制虽然总体上趋于不断健全和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体制机制中的某些弊端和漏洞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影响,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具体表现在: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不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利制约机制不完善;基层民主机制不完善。另外,在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化方面,缺少对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如直接联系群众的量化评估制度、直接联系群众的激励机制、直接联系群众的分析汇报制度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缺少约束力,同时也制约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建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联系群众制度体系才能使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化,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三)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直接联系群众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智慧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于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影响群众工作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增加,使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也面临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相关诉求增多,诉求的渠道多元化,维权方式也日趋激烈,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渠道过窄、意愿表达受阻加上党员干部不认真研究不作为的话,就会限制人民群众合法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意愿和实际效果。如果合法的利益要求不能被倾听、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来表达和满足,其就会选择一些非制度化参与途径如暴力对抗、上街游行以及近年来某些地区发生的超级上访等过激行为;群众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群众面临的问题是具体的、现实的,即使是同一类性质的矛盾,也会形态多样,重难点也会各异。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党员干

部在直接联系群众做群众工作时的方式方法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认真研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在深入基层时就容易陷入困境,就不能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实现路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抓住转变作风这个关键。

(一)加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教育,增强直接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教育是从思想上解决目前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脱离群众危险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加强群众观点教育,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观点;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的观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牢固树立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等。其次,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坚持把群众观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宗旨意识,才能增强下基层的自觉性。贯彻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接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抓落实、抓问题、办实事;深入基层,做到重心下移,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了解基层情况、解决基层突出问题、积累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经验;深入群众,直接与群众接触、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二)贯彻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让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化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7]

凭借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宣传教育使党

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立切实可行的党员干部直

·17·

接联系群众制度上下功夫,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完整规范、系统科学的配套机制,切实保证直接联系群众的效率,为推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做好机制保障,防止出现唱高调,走过场,摆样子,华而不实。

加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现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化,就要建立健全影响制约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党的各项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同时也要理顺直接联系群众的体制和机制。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明确直接联系的群众对象、内容与任务目标、方式与方法;建立健全直接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本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原则,为人民服好务;制定直接联系群众的汇报制度,通过定期汇报,针对民情民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直接联系群众的量化评估制度,对党员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群众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方法、实效、作风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激励机制,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纳入考核、考评内容,最大限度地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积极性。

(三)致力于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让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

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相互的,既要让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群众,也应当建立健全全民沟通的路径,拉近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这都是解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党员干部要沉下去,了解基层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减少不和谐因素。党员干部要带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自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到农村、社区、企业中去,到艰苦偏远、矛盾大、困难多的地方去,面对面和群众交谈,手把手对·18·

群众进行帮扶,怀着真感情,狠下真功夫,为群众排忧解难,将突出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其次,要畅通信访渠道,让群众能直接联系到干部。党员干部应认真阅办群众来信,及时化解群众困难;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耐心倾听群众声音,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领导干部接访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探索面对面接访、面对面交办、面对面落实责任的模式,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后,还有搭建对话平台,让群众直接联系干部更畅通。目前,群众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多元化,从最初的来访、信访,发展到电话、邮件,再到目前更加便捷、快速的网络,政务微博、网上信访等成为群众亲耐的渠道。为此,应该让更多的领导干部参与到这些工作中来,加强对这些新渠道的推广与应用,搭建起干部与群众对话的新平台,实现“零距离”、参考文献:

“零障碍”的直接联系。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

为全面社会而奋斗人民[N]进建成小康日报,.2012-11-9.[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8.[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40.[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2011-07-01.07/01/c_121612030.htm[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23.[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责任编辑:任芃朴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