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偿家教的价值观分析

  摘要: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的问题在教育界已被提出很多年了,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现象的发展可谓更加繁盛,甚至有些家教机构明确表示只招收在校教师。面对这种现状,之前已有不少学者通过各种理论分析了此现象存在的原因,本研究将依据个体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对这一现象的存在进行解读。   关键词:教师;有偿家教;价值观分析   1.教师有偿家教的价值观分析   导致教师产生这些不良教学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在此之前也有很多学者对教师的有偿教学问题进行了不同视角的分析,如经济学视角、社会学视角、寻租视角等。笔者认为,教师的任何行为都表现着其自身的价值取向,都体现着教师的价值观念。因此,本文将从教师价值观形成的视角,来对教师的有偿家教现象进行分析。   无论是教师价值观还是社会任何个体的价值观,其形成过程主要涉及三个要素——“客观需要”、“内在动因”、“实践活动”,但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这三个要素所对应的三个环节又不是单纯的依次进行,而是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刺激中不断循环反复的一个过程。一旦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与之相应的价值行为也就会产生。   1.1一定客观需要的刺激是价值观形成的外在基础   外在的这些需要刺激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发展性。   需要的客观性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产生的需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的。可能一开始,教师并没有主动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的想法,而是一些学生家长,希望教师能够在课后抽出一些时间来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当然,这要付给老师一定的报酬,于是,有偿家教便出现了它的萌芽。此外,在我国当前以学生的知识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比较集中的高效率的知识辅导也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一条捷径,这也成为了有偿家教存在的一个客观因素。   需要的社会性是指个体对某种需要的产生以及需要的性质、内容和特点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形成的。在有偿家教活动中,首先,教师可能先到家里去做辅导,但是当其他家长发现了这种情况之后,也想要自己的孩子跟着上课,于是老师就可以组织一个小班集体;其次,一个老师的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带动其他教师的类似活动。   需要的发展性是指对个体产生刺激的这些客观基础是具有发展性的,是随着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变化的。教师有偿家教的报酬也是一样,最初的报酬可能只是出于形式上的一点表示,但是当学习成员不再全是教师的关系户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报酬标准就要出炉了。   1.2个体对各种利益的追求是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动因   个体对各种利益的追求是个体所从事的一系列社会活动的根本目的,它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同时这种追求也是形成个体内部或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各种矛盾的根本来源。在有偿家教活动中,教师选择从事这类活动的内在目的可以看做是社会客观需要的一种演变。   第一,学生学习进度差异性的存在是必然的,作为教师,我们本就有义务对进度比较慢或者学习能力相对来说不是很强的学生实施帮助,从而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如果这种帮助在课上或者校内无法实现,进行课外的辅导也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第二,在现代的教学管理中,对老师的评价开始实行绩效评估,并且直接与教师的工资挂钩,那么教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成绩结果和升学率的更加重视也就无可厚非了。因此,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课外给学生开设辅导班,通过更具有针对性的知识辅导,来使学生的应试能力有所增强,也是有些教师无奈之下的选择。   1.3实践活动是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阵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价值取向的确定也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如果我们的价值判断所引导的具体行为满足了我们最初的行为目的,那么这种价值取向就会在我们的价值体系中逐渐稳定下来。   正如我们看到的,有偿家教的实践活动使得家长和教师共同的利益追求都得到了满足。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进行额外辅导的学生参与了课外辅导,对课内所学的知识能够有进一步的掌握,这达成了最初的目的;同时,更多的学生在所参与的课外辅导过程中,接受了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和高强度的考试技能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整体学生的成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家长来说,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掉队,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跑道的任何地点,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算是尽了做父母的责任,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因此整个的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都证明:课外的有偿家教活动是能够满足社会各界的各种需要的。这就更进一步坚定了教师和家长们对有偿家教的信任和依赖。   2讨论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似乎没有一点破绽,但是导致今天人们对教师有偿家教持强烈反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有偿家教中的“有偿”二字,这是在满足了家长和教师的最初需要的同时带来的经济副产品。而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以及教师待遇不高的现状下,越来越丰厚的报酬这一副产品恰好满足了教师对金钱的潜在追求欲望。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比较隐蔽的价值观念体系。   首先,在学生差异和应试教育作为客观需要之外,追求经济利益之上的市场经济社会背景和教师待遇普遍不高的现状也是能够对我们教师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刺激作用的重要客观因素。   其次,在个体的价值体系中,金钱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人也都有追求金钱利益的权利。对于金钱、经济利益、外在物质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教师也不例外,虽然在从事本职业的时候,教师不能持有自身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然而一旦有任何合理的途径能给教师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应该会有很多人举手欢迎。而这就是导致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的潜在利益驱动。   最后,在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的活动中,教师收取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教师的整体收入。然而这种结果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的肯定,而且也使得部分教师在有偿家教行为得到强化的同时,自身的金钱观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强化,即开始对金钱产生了更多的追求欲,从而导致了这些教师对自身金钱观和职业观的失衡。   不难看出,教师在有偿家教中形成的这种过分追求金钱利益的价值观是隐藏在正当家教活动中且与其中正当价值形成体系并存的一个不正当价值形成体系。正是有了其他教育目的的掩护,部分教师便开始肆无忌惮地谋取暴利,演变出一些较为恶劣的行为,进而导致了这些教师在金钱观和自身职业观的矛盾斗争中,不自觉地选择了前者,导致了教师有偿家教发展至今的主要问题。   3结语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业余从事有偿家教活动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我们曾经对其进行的一系列强力打击也并没能够阻止了它的继续发展。身在当前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我们不能只制定严厉的政策法规,也不能只要求家长少给孩子补课,更不能只责怪老师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我们必须从各种角度去探寻这一问题的最终根源,进而找到最恰当、最合适的解决策略。(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志龙。价值观的生成机制与实践导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5(24):55-59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