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山地交界处,是中国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旗土地面积1.86万km2,辖2苏木、3个镇、驻3个国营牧场,2个煤炭企业,有蒙、汉、鄂温克等14个民族,8277户,6.9万人口,其中蒙古族人占全旗人口的39.5%,是一个蒙古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少数民族牧业旗。全旗有嘎查29个,牧户2277户,牧区人口7656人,草原面积1.58万km2。2006年底全旗草原沙化、退化、盐渍化总面积为70.872万hm2,占全旗草原总面积的46.85%,其中退化草场面积为57.468万hm2、沙化面积7.5424万hm2、盐渍化面积5.8621万hm2,分别占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总面积的81.09%、10.64%和8.27%,各苏木镇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现象,但主要分布在完工镇、乌珠尔苏木,巴彦库仁、宝日希勒境内草场上,四个地区的荒漠化面积分别为575613.3 hm2、122053.2 hm2、3092 hm2、6840 hm2,分别占陈旗总荒漠化面积(708722.8 hm2)的81.22%、17.22%、0.43%和0.97%。   此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完工镇、乌珠尔苏木、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的15个嘎查中的94个牧户进行了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5份,有效样本占调查嘎查全部牧户的近10%。随机抽取的样本基本上能反映陈巴尔虎旗生态脆弱地区的总体情况。      一、草原初级生产力普遍下降,超载、滥垦、滥砍现象严重,防治投入不足,后期管护有待加强      由于长期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不合理开垦、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及干旱严重等原因,近几年陈旗草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到2006年底,全旗草原沙化、退化、盐渍化总面积70.872万hm2,占全旗草原总面积的46.85%,其中退化、沙化草场面积分别为全旗草原总面积的38.02%和4.99%。尽管近年来实施了围栏、治沙等生态建设和草原保护工程,但当地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仍比较脆弱。退化、沙化降低了草场的产草量和载畜量,增加了牧民的生产成本,影响了牧民的牧业生产活动。从2006年牧户在自家或租赁草场的打草情况看,当地打草场的平均产草量为215.55kg/hm2,有10.14%的坐地户牧民要靠额外从黑龙江等地买草捆才能满足生产需要。   当地生产力发展的基础虽比较脆弱,但超载、滥垦、滥砍滥挖现象仍比较严重。这几年牲畜数量连年增加且相对集中,牧业年度牲畜量从1999年的614,556只(头)增长到2003年的846,818只(头),2007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951,747只(头),增长近160%,且全部散养,造成了部分草地放牧严重超载。鄂温克苏木和特尼河苏木原来经营的牧场现在全部变为农场,大面积的开垦使土壤中腐殖质耗尽或被风吹走,沙粒增多,加快了周边苏木的沙化趋势。调查的牧户中还存在名为开地种青贮饲料,实际上种植西瓜、蔬菜等作物的短期经营行为。同时,当地滥砍柳条、滥挖中草药根的现象也较严重。调查中43.59%的牧户家的牲畜棚、超过85%的牧户家的草圈和粪圈用柳条编成,而这些柳条材料棚圈4-5年后就需要更新。在调查中,明确说明在近3年有砍伐柳条行为的牧户就有9户,年均砍伐了近124捆、5,000斤;其中最严重的达到了250捆/年、10,000斤,除满足自家需要外,还以2.5元/捆的价格出售给其他牧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牧民还是认识到了砍伐黄柳的行为有破坏河套景观、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等危害,因此如此严峻的形势还需要我们从制度、技术等方面寻找原因。   从草原建设与保护的投入情况看,虽然当地防沙治沙基本形成了国家、集体、企业、团体和个人等多元投资格局,但投入力度仍有待加强。调查中参与退牧还草项目的牧户不足全部坐地户的20%。牧户建设围栏的经费来源中,38户有围栏的坐地户牧民样本中只有17户的建设资金来源是项目,只占整个有围栏牧户的31.58%,这其中还有5户自筹了部分资金。而要靠大部分牧民自己的投入来实现对草原的保护也是困难重重。调查中,38户有围栏的牧民样本中只有7户(10.15%)完全自投资金建设,只有1牧户曾经种草3000多亩,4户存在划区轮牧情况,2户主动对自家放牧场的沙化进行围栏、休牧。   草原建设项目的后期管护力度也有待加强。不少牧民反映,当地草原生态保护项目中种植的树、建设的围栏因无人看管经常被牲畜践踏和破坏了。调查中,38户中只有9户(23.68%)对草场围栏维护有过投资,这还包括了7户完全自筹资金建设的牧户;某些嘎查还出现了屡种不成活仍继续种植却忽视后续管理、种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等情况。这种重工程实施轻巩固管理,重形式轻实效、重建设轻保护的做法应坚决制止。      二、草原次级生产发展水平较低,牲畜种群结构有待优化      从总体上看,陈巴尔虎旗草原次级生产力水平还较低,仍处于粗放生产经营阶段。调查的牧户中,虽然有72.94%的牧户有全套打草设施,但也就局限于打草设施,除打(捆)草、运输草以外的几乎全部牧业活动全靠人工。且棚圈设施简陋,抗灾能力弱。根据2007年全国第三次牧业普查的数据,全旗没有砖瓦、石材结构棚圈的户数占全部牧户的65.96%。在生产中,存在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情况,且多以零散放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政府部门利用行政权力和计划指标管理畜牧业生产和头数挂帅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全旗2007年大小牲畜比为2.31:1,羊、牛牲畜羊单位、马牲畜羊单位的比值为9.8:3.25:1,绵羊与山羊比为9.38:1,羊的数量较大,而骆驼这样的大牲畜在当地基本没有养殖。养殖的虽是品种较好的小尾寒羊和三河牛,但种群配种和改良不足,调查中2006年只有不到8%的牧户进行过牲畜的接种改良。而且,牧产品的加工大多还停留在初级水平,精深加工很少,畜牧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      三、牧区的人居环境状况还较差,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地域广、居住不集中等原因,当地脏、乱、差、散的人居环境状况没有多大改善。牧户中,单住土坯房、蒙古包、地窨和蒙古包、苇把房、木头垛房、地窨的牧户比例分别为16.60%、23.85%、10.06%、4.13%、2.81%、1.71%,以上六者加总的比例达59.15%,而且居住分散,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较严重。饮水方面,没有机井的牧户占55.25%,他们中有部分靠拉水,还有部分直接饮用河水,不仅不卫生,冬天破冰取水也很困难。用电方面,调查中36.47%的牧户没有通电,要靠风力、柴油、汽油发电机进行发电或只能点蜡烛照明,不少牧户家庭的电器设备因缺电无法使用。交通方面,目前的交通建设主要集中在镇、苏木所在地或镇通往各苏木的道路建设,各嘎查通苏木的道路建设还很缓慢,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乌布日诺尔嘎查就由于嘎查通苏木的道路状况不好而使当地的奶价远低于其他地区,宝日干图嘎查更是因此没人去当地收奶,牧民基本上没有送奶收入。在通信方面,调查中虽然每个牧户都有手机或固定电话,但在很多嘎查手机信号不好,利用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来向牧民提供牧业信息的情况还很少。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对牧民的培训有待加强      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的要求相比,牧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2007年第三次牧业普查数据显示,在陈旗务牧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1.42%,初、高中文化程度占13.87%,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4.71%,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使牧民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很弱。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很少,打工只能帮人打草、放羊。而且牧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全旗参加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的牧户才10户,还不足全旗牧户的5‰。此外,非牧户占用草场的情况较严重,非牧户放养的总牲畜羊单位达170,100,占旗全部牲畜数的23.35%。调查中当地牧户对外来牲畜占用当地放牧场的行为颇有怨言。   尽管牧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但当地对牧民的技术支持与培训却很少。调查中,接受过技术支持的牧户只占28.24%,并且主要是兽医站工作人员在进行牲畜疾病防治时顺便提供的;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牧户只占9.41%,一年内的培训时间一般只有1-2天,并且培训内容分散,当地没有对牧民进行过范围较大的专门技术培训。   生态脆弱区域草原畜牧业生产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复杂的问题和更多的困难,只有建设和保护好草原这一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推进生态脆弱区域的畜牧业发展;只有畜牧业得到了发展,牧民增收、牧区的繁荣和生态屏障的安全才有了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