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

卢氏县城关镇中学 万红钰

第一课时(共三课时)

一、课题

1、《古代寓言2则》(《郑人买屐》、《刻舟求剑》);2、《古代诗词三首》(《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3、《幼时记趣》;4、《中秋咏月诗词二首》;5、《三峡》、《梦溪笔谈》二则;6、《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

二、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三、归纳结构

1、文学常识

沈复(1763—?)字三白,苏州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2、注音

稚(zhì) 藐(miǎo)小 项为文强(jiāng) 凹凸(āo)(tū) 唳(lì)

庞(páng)然大物 阙(quē) 嶂(zhá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绿潭 绝山献(yǎn) 漱(shù) 属(zhǔ)引 喙(huì) 大穰(ráng) 贻(yí) 梵(fàn) 胠箧(qū qiâ)

3、解释加点的字

明察秋毫(看清) 项为文强(僵硬) 常蹲其身(指自己) 怡然称快(喜悦) .....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当作) 拔山倒树(搬开) 以土砾凸者为邱(土山) .... 万出神(正) 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略无阙处(空缺)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

绝山献 多生怪柏(极) 虽乘奔御风(飞奔马) 林寒涧肃(清凉) 空谷传响(空落山谷) .....

人皆伏其精练(佩服) 但逐层布板讫(只) 盖钉板上下弥束(因为) 患共塔动(担心) ....

便实钉文(用钉子钉子牢) ....

4、翻译句子

(1)使与台齐 —— 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

(2)驱之别院——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

(3)徐喷以烟——用烟慢慢地喷它

(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高山,连一点儿断缺地方也没有

(5)至于夏水襄陵,湍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退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就会被阻绝

(6)虽乘奔御风,不必疾也——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江水清清,树木苍郁,山势峻险,百草丰茂,真是充满无限情趣

(8)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十天后,子方虫被傍不肯消灭干净,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

(9)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了钉牢,塔身就不会晃动了

(10)人皆伏其精练——人们都佩服他高明

5、知识点击

《幼时记趣》

(1)本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描述儿童时代哪三件事?

观蚁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事表现童年生活的乐趣。

(2)采用开篇点题方法,以一个中心词“物外之趣” 总起全篇,以具体典型的三个事例分述“物外之趣”。

(3)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晰。

(4)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我会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A、观察事物的好眼力及爱好。

B、儿童眼光看,联想和想像。

《三峡》

⑴本篇描绘三峡的景致,先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为我们展示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2)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

《以虫治虫》

⑴中心:宋神宗元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取丰收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⑵用自己话说说“傍不肯”的形状: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消灭子方虫方法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⑶生物防治害虫的其他例子:猫头鹰吃田鼠,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吃树洞中害虫,保护树木等。

《梵天寺木塔》

⑴中心: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⑵写作手法:全文文字生动、简洁,内容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四、考点热点

1、文学常识;2、字音字义,释词释句;3、品析文言文的语言,揣摩文言文的主旨,层次结构及表现手法。

五、典例示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湍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客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悦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注音 曦(xī)月 沿 溯(sù)

2、解释加点词 不见曦月(阳光) 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

3、翻译下列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退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就会被阻绝)

4、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顺序写?

两山夹水地方,有山才有峡,山高水急是三峡主要特征,所以先从山写起。三峡水最有特色,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

六、总结通法

1、对文言文词语考查一般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

2、文言文翻译,对每一个词语的意义有比较准确的理解,然后增删调整连成完整句子。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作品的思想意义的探究,要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蕴含思想感情。

七、变式训练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益如此。国朝(宋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以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恒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欧阳修《归田录》)。

钱氏据两淅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使其要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

1、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是:

⑴甲文:而制度甚精(B) ..

A、规章制度 B、制造方法(技艺)C、规格 D、艺术

⑵乙文:人皆伏其甚精练(C) ..

A、简练 B、精明 C、高明 D、精尚

2、(甲)文中的“都料匠预浩”与“预都料”是不是指一个?“都料匠”的意思是什么?

答:(1)同是一个人 (2)“都料匠”是工匠总管之意

3、从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否断定(甲)文中的预浩与(乙)文中的喻浩是一个人?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答:同是一个人,两人都是宋朝人,都精木工,甲文中“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可见预浩与喻浩是同一人。

4、翻译下列句子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译文: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5、甲、乙两文最恰当标题分别是(C)

A、预浩 木塔 B、预浩父女 杭州木塔

C、预浩父女 杭州梵天寺木塔 D、预浩 梵天寺木塔

八、反馈测试

(一)释词或加点字

1、吾忘持度:指量好尺码 2、反归取之:同返“返回 ..

3、而忘操之:拿、携带 4、遂不得履:终于 ..

5、宁信度:宁可 6、遽契其舟:立即、匆忙 ..

7、是吾剑之所从坠:这 8、不亦惑呼:委惋反问句式 .....

9、折戟:古代兵器 10、萧萧暮雨子规啼:形容雨声 ...

11、秋思:怀人的情思 12、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

13、寂寥:空旷无声 14、春朝:春初 15、排:推开

(二)默写填空

1、《江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作者思乡心切的句子是多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浣溪沙》上阙写眼前之景,下阙即景发议论,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情怀。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省春深锁二乔。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三)阅读《郑人买履》问答问题

1、解释加点的词

(1)反归取之(返回) (2)遂不得履(终于) ..

(3)郑人有欲买履者(想) (4)宁信度(宁可) ..

2、译文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事先量了自己脚,把量好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3、郑人去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他思想僵化,不知变通的性格特征。

4、郑人鞋子没有买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宁信度,无自信也。

(四)阅读《愚人食盐》回答问题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返为其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意思

(1)主人与食(给) (2)缘有盐故(原因) ..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空口吃盐

3、请你用简单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

第二课时

一、课题

1、《论语八则》;2、《狼》;3、《古诗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迢迢牵牛星》);4、《赵普》;5、《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6、《两小儿辩日》;7、《于园》、《黄鹤楼》

二、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三、归纳结构:

1、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江头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张岱:(1597—1679)字宋子,号陶庵,山阳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2、注音

不亦说(yuâ)乎 而不愠(yùn) 罔(wǎng) 殆(dài) 诲(huì)女(rǔ)

默而识(zhì) 不悱(fěi)不发 举一隅(yú) 阖(hã)户 薨(hōng)

龌龊(wî chuî) 闼(tà) 槛(jiàn)

3、解释加点的字

不亦说乎(愉快、高兴) 而不愠(恼恨) 罔(迷惑而无所得) ...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纤纤擢素手(拔取、抽出) 几许(多少) ...

阖户启筐(关上) 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碎裂奏牍掷地(文牍) 卒用其人(终于) .....

井邑(城乡) 瓜洲与(水边停船之处) 槛(栏杆) 蒙丛(草木茂盛样子) ......

4、翻译句子

(1)诲女知之乎: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

(2)敏而如学:聪敏而又努力学习。

(3)默而识之: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相出其他三个方角。

(5)处决如流:处理决断很快。

(6)碎裂奏牍掷地: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7)非显者刺: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的名帖。

(8)蒙丛:草木茂盛的样子。

5、知识点击

《论语》八则

(1)要求我们在学习当中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什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关于培养宽厚的胸怀的句子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

(4)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什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通假字:A不亦说乎,说通悦

B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C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6)多义词: 顺接连词,可译为“并”如“学而时习之”

转折连词,可译为“却”如“学而不思则罔”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温故而知新:知道

知之为知之:明白

《赵普》

(1)本文主要写了赵普哪两件事》?表现他什么精神?

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以天下事为已任的精神。

(2)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描写。“阖户启筐取书”展示赵普读书的专心致志,“补缀归纸,复奏如初”刻画了赵普推荐人才的决心和耐心。

(3)分析赵普的性格特征

沉着镇定、用心专一、勤奋好学、意志力顽强。

《黄鹤楼》

(1)线索:以仙而命名,以仙字贯穿全文

(2)文中神话传说作用?

为了突出这座楼的不同寻常处,它曾是神仙到过地方,为下文埋下伏笔。

(3)中心:本文介绍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出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于园》

(1)写作顺序:由前而后(前堂的石坡→后厅的池塘→园后水阁等)

(2)中心:介绍园磊石之奇及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园林假山建筑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四、考点热点

1、文学常识

2、字音字义,释词释句

3、品析文言文的语言,体会文章主旨及作者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

五、典例示范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long zong,上传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费祎(yī) 闼(tà)

2、黄鹤楼的特点是 (用文中话答)(巍峨)

3、登楼感受是 (用文中话答)(如临仙境)

4、文中为何说明黄鹤楼名子的由来?

为了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为下文埋下伏笔

六,总结规律

1、紧扣课下注释,积累实词用法

2、紧扣课后练习题进行挖掘文意、主题等方面训练。

七、变式训练

背诵《论语》八则,做下列题;

1、解释加点字

(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

(2)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

(3)知之为知之:明白。 .

(4)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3、默写

(1)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

(2)在学习中应有实实在在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在学习上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八、反馈测试题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 2、不亦说乎:愉快 3、不愠:恼恨 ..

4、可以:可以凭这一点 5、罔:迷惑而无所得 6、海女知久乎:教导 .

7、何以谓之:凭什么 8、足以:因此 9、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 ...

10、不愤不启 :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 11、不悱不发:口中想说却不能表达出 ..

12、缀行甚远:连结 13、两狼之并驱如故:追赶 14、窘:紧张为难 ..

15、顾:转头看 16、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17、瞑:闭眼 ..

18、意暇甚:空闲 19、尻:屁股 20、假寐:睡觉 21、止增笑耳:只是 ...

22、章:花纹 23、纤纤擢素乎:拔取、抽出 24、盈盈:水波晶莹样子 .

25、脉脉:含情注视的样子 26、但余;只闻达 27、乾坤:天地

28、辩斗:争辩 29、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30、探汤:热水 .

31、孰为汝多知乎:谁 .

(二)默写填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纤纤擢素乎,札札弄机杼

4、我寄愁心与明日,随风直到夜郎西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三)阅读课文《狼》,回答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而两狼这并驱如故(一起) .

②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

③屠自后断其股(犬腿) .

④止增笑耳(只) .

2、从后面的情节发展看,“一狼径去”,是为了隧入以改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诱敌。

3、全文共分五段,请在下面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使之成为各段的大意。 ⑴遇狼 ⑵惧狼 ⑶御狼 ⑷杀狼 ⑸悟狼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前面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狡诈的手段有多少呢?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对于像狼一样恶势力,我们绝不能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6、收集有关狼成语,写在横线上(至少三条) 狼狈不堪、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四)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子 罕 辞 已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尔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献诸子帘:之于 ②以尔玉人:给„„看 ..2、下列句中“以”字与“我以不贪为宝”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C)

A、以刀劈狼首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以丛草为林 D、乃以瓦布之

3、翻译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如果把它给了我,咱们就都丧失宝

4、子罕弗受玉,献玉者作了解释,他解释用意是什么?

说明这块玉是真玉

5、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赞扬了他怎样的精神?

子罕。赞扬他自爱、不贪财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课题

1、《黔之驴》 2、《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3、《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莲叶》、《赠荷花》《白莲莲》) 4、《爱莲说》

5、《古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6、《古诗词三首》(《黄鹤楼》、《归园田居(其一)》、《使至塞上》)

二、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三、归纳结构

1、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有,世称柳河东。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人,哲学家。

2、注音

黔(qián) 好(hào)事者 慭慭(yìn)(yìn)然 大骇(hài) .

远遁(dǜn) 以为且噬(shì)己 狎(xiá) 阚(hǎn) 蕃(fán) ..

淤(yūn)泥 濯(zhuï)涟(lián)亵(xiâ) 噫(yī)

3、解释加点的字

蔽林间窥之(偷看) 慭慭然(小心谨慎) 大骇(害怕) ....

以为且噬己(咬) 益习其声(熟悉)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

荡倚冲冒(碰撞) 阚(怒吼) 蕃(多)亵玩(玩弄) ....

隐逸(指陷居的)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

4、译文

①远遁,以为且噬己也:逃到远处,认为将要咬自己

②益习其声: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

③荡倚冲冒:碰撞靠近,冲击冒犯

④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⑤不蔓不枝: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

5、知识点击

《黔之驴》

①中心: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叙写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讽刺那些本无才能却身居要位、仗势欺人的达官显贵。

②写作手法:A、故事紧张,情节曲折

B、成功刻画人格化的驴和虎,描写活灵活现

C、用词形象、生动

D、情节描写传神、逼真

《爱莲说》

①中心: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②文中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A、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

B、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

C、借以概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

③写作手法:A、讲究散句和骈句交错使用 B、托物言志

《木兰诗》

①中心:叙述农家少女木兰女扮男装毅然出征,代父从军,屡立战功而功成还乡的故事。 ②花木兰的形象:勤劳朴实、勇敢坚毅、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③写作手法:A、语言繁简得当,内容详略有致

B、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C、语言生动活泼,多用对偶、排比

四、考点、热点

1、文学常识

2、字音字义,释词释句

3、品析文言文语言,揣摩文言文主旨、,层次结构及表现手法

五、典例示范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特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濯:洗涤 ②蔓:牵牵连连 ③益:更 ④植:树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喜爱,像我一样还有什么人呢?

3、作者本来写莲,为什么却写到菊、牡丹?

因为这样写可以衬托出莲的可敬可爱,突出作者对莲的钟爱。

4、作者以“君子”喻莲,表明自己怎样的生活信念?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六、总结通法

1、对重点字词特别是实词具体意义的理解,一般是和文段的意思结合起来理解分析。

2、对文言文的翻译,首先对整体文段的意思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对每一个词语的含义有比较准确理解,最后结合所掌握句式特点连成完整句子。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作品思想意义的探究要联系时代背景。

七、变式训练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下雨) .

③公将焉之(到„„去) .

④岂可不一会期哉(难道) .

2、译文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前往,亲自取消打猎活动。

3、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言而有信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八、反馈测试

(一)释词或加点字

1、清露:纯净 2、非是藉秋风:凭借 3、意绪:心绪念头 ..

4、品流:等级、类别 5、游子:离家在外或外居外乡的人

6、征袖:游子的衣袖 7、差差:参差不齐 8、菡蕊:荷花

9、愿为市鞍马:买 10、辔头:驾驭牲口用的 子和缰绳 .

11、溅溅:流水声 12、胡骑:胡人战马 13、啾啾:流水声

14、戎机:军机、军事、战争 15、朔气传金柝:北方 .

16、铁衣:铠甲 17、策勋十二转:记功 .

18、赏赐百千强:有余 19、愿驰千里足:使劲赶马 20、郭:外城 .

21、理红妆:打扮 22、阁:内室 23、著:穿

24、贴:同贴 25、火:同伙、同伴 26、双兔傍地走:跑 .

27、妇姑荷箪食:担 28、足蒸暑土气:熏蒸 29、秉遗穗:用手握着 ...

30、曾不事农桑:却 31、岁晏:年府 32、麾下:部下 .

33、单车:轻车简从 34、问边: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5、侯骑:侦察骑兵 36、历历:分明可数 37、乡关:故乡

38、兴:起床 39、荒秽:荒芜、杂草

(二)默写

1、《蝉》中借蝉抒怀句子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野秽无意绪,鸣嗓自纷纷。

3、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4、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5、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6、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7、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会在瑶池。

8、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9、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

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2、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1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5、《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从军原因的句子: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16、《木兰诗》中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是:将军为战死,壮士十年回。

17、《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贫穷原因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

18、《破阵子》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自己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A、阅读《木兰诗》1-4段,完成以下问题。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这句诗的作用是表现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

2、“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非确指,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再例。(策勋十二转,壮士十年归。)

3、“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诗表现了木兰当机立断的性格。

4、第3段中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开头四句表现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写木兰奔走前线,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另一方面以宿营地荒凉夜景,烘托离家愈远思念愈切的情思,精针密线地刻画出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

B、阅读《观刈麦》,完成以下问题。

1、给文中的以下几个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其后打“√”。 ã( )áo( )

⑴ 荷⑵ 灼

â(√)ï(√)

ēng( )í( )

⑶ 曾⑷石

cãng(√) dàn(√)

2、诗开头的四句,交代了时间与背景。

3、“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样的场景有力地表现了农民辛苦劳碌。

4、诗人从农民的辛酸中联想到自己的舒适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 同情关心 。

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测试

卢氏县城关镇中学 万红钰

一、注音:

嶂( ) 溯( ) 山献( ) 识( )

属( ) 濯( ) 亵( ) 鲜( )

荷( ) 唳( ) 穰( ) 箧( )

二、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1、略无阙处 2、哀转久绝 3、诲女知之乎

4、不亦说乎 5、对镜贴花黄 6、出门看伙伴

7、更著风和雨 8、小麦覆陇黄

三、解释加点字

1、夏水襄陵 2、沿溯阻绝 3、绝山献 4、罔

5、殆 6、诲 7、敏 8、识 9、隅 10、嶂

11、濯 12、蔓 13、亵 14、谓 15、鲜 16、宜

17、陇 18、荷

四、古诗文默写

⑴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⑵ ,草色遥看近却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⑶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⑷《使至塞上》作者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句子是 , 。 ⑸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暗示时光流逝、蕴涵自然理趣的名句是: , 。

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词人旷达、乐观胸襟的句子是: , 。 ⑺《〈论语〉八则》中讲学习方法的名句有: , 等。

⑻吴楚东南坼, 。(《登岳阳楼》)

⑼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⑽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⑾ ,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赵普》)

⑿《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以声衬静,更显山寺之静的句子是: , 。

⒀《蝉》中作者借蝉抒怀的句子是: , 。

⒁《使至塞上》作者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句子是: , 。 ⒂请写出你所积累的与鸟类有关的古诗名: , 。

五、语文实践活动

班级开展“狼”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⑴查寻收集有关狼的成语、俗语、故事等材料。

你采用的方法有:① ②

收集到的成语、俗语有:① ② ③

⑵请写出一个关于狼的故事的名称,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故事中狼的形象特点。

故事: 形象特点:

⑶班级要举行一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的辩论会,作为反方辩手,针对正方“应该猎杀狼”的观点,你应该怎样辩驳?请按要求写出你要说的话。

你的观点: 你的理由:① ②

六、古文阅读

(一)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 .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 .

⑶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 .

⑷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肃: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文中用“ ,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请依照下面两个例句,也拟写出一个赏析《三峡》之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三峡》之美,在语言简洁:一个“怪”字,就能引发读者无穷想象;《三峡》之美,在动静结合:“素湍”之动,“绿潭”之静,有张有弛,美不胜收;《三峡》之美, 。

(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 之 驴

柳宗元

黔无驻,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名中加点词

⑴稍近益狎 稍: .

⑵蹄之 蹄: .

⑶技止此耳 止: .

⑷尽其肉 尽: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⑵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3、第2段中老虎是怎样一步步得出驴“技止此耳”的结论的?

4、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请写一个与《黔之驴》有关成语。

七、古诗阅读

(一)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郞西。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作为景物描写在诗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郞西”一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从修辞和表达情感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使 至 塞 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⑴诗歌的颔联既是写塞上秋景,也是诗人以蓬、雁自比。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使失意者产生 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又引起游子 之愁。

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历来受到推崇,请你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一、zhàng sù yǎn zhù zhuï xiâ xiǎn hâ lì ráng qiâ

二、1、阙通缺,空缺 2、转通啭,鸟婉转地叫

3、女通汝,你 4、说通悦,愉快、高兴

5、帖通贴,粘贴 6、火通伙,伙伴

7、著通着,遭受 8、陇通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土埂

三、1、上 2、逆流而上 3、山峰 4、迷惑而无所得

5、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教导 7、聪敏 8、记 9、方角

10、像屏障一样高山 11、洗涤 12、缠生枝蔓 13、亲近而不庄重

14、认为、以为 15、少 16、应当 17、陇 18、担

四、1、折戟沉沙铁未销 2、天街小雨润如酥

3、八百里分麾下炙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月圆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归年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乾坤日夜浮 9、八百里分麾下炙 10、朔气传金柝

11、晚年手不释卷 12、万簌此俱寂,但余钟馨音

1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月圆

15、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五、⑴①查阅书籍,上网查寻②向家长老师等询问

①狼心狗肺②狼子野心,狼吞虎咽③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⑵符合要求即可

⑶我们应该保护狼

狼并不像人们所说那样坏,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狼也有善心;在保护生物圈的和谐方面,狼的存在能维护生态的平衡。

六、(一)1、⑴逆流而上⑵快⑶实在⑷寂静

2、⑴如果不足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⑵春冬季节,白色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3、重岩叠嶂 隐夭蔽日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4、在对比上,用“乘奔御风”作比较,夏水之戾,如在眼前,撼人心魄。

在层次安排上,“夏水”暴涨,“春冬”浪平,秋天水枯,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二)1、⑴渐渐 ⑵用蹄子踢 ⑶只仅 ⑷吃光、吃完

2、⑴黔地没有驴子,有一位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⑵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本领似的。

3、驴鸣,老虎甚恐。老虎“往来视之”,感到驴没什么特殊本领,然后走近驴,冒犯驴,最终使驴使出蹄之的绝招。老虎经过多次实践,认清驴外强中干本质。

4、告诉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胜利。

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

七、(一)1、渲染凄清气氛,衬托离别忧伤之情

2、拟人,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关怀、同情等情感。

(二)1、⑴身世浮沉,乡思

⑵对仗工整,简单线条勾勒、自然、不加雕琢,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写出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塞外景象等。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