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工作中亟待研究的几个重大课题

档案保护工作中亟待研究的几个重大课题

李玉虎

2012-12-22 16:17:29 来源:《图书情报知识》(武汉)2009年3期

【英文标题】On Several Important Subjects Urgent to be Studied during Archival Protection

【作者简介】李玉虎,男,教授,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西安710001

【内容提要】 我国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成效显著,但仍然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提出当前我国档案保护领域亟待研究的四项重大课题:珍贵特藏档案的单元环境研究、档案库房空气治理研究、珍贵特藏档案入库前的虫霉检测和珍贵特藏档案抢救的工程化管理。

Much progress in archival conservation has been made in China, but there are still lots of problems involved to be resolved.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mportant research projects on microclimate controller, air control in archival storerooms, moulds and insects inspection before entering the storerooms and conserv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关 键 词】档案保护/单元环境/空气治理/工程化管理Archival conservation/Microclimate controller/Air control/Project management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保护事业和档案保护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档案保护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档案保护科研成果转化率、应用率依然较低,档案保护科技立项逐年减少,珍贵特藏档案保护修复形势严峻等现象令人担忧。当前,为了配合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的开展,尤其需要对档案库房的环境治理检测与保护、档案装具的有害因素检测、珍贵特藏档案的微观单元环境研究、档案修复保护的工程化管理等重大课题加强研究。

1 珍贵特藏档案的保护研究工作需要启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务院专门发出[2005]42号通知强调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何在有限的投入下,加强珍贵特藏档案的保护是当前各个档案馆面临的问题。

珍贵特藏档案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核心之一。从宏观上看,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所抢救和保护的档案都是各级各类档案馆的珍贵特藏档案。近年来国家档案局两次遴选了83件(组)中国档案文化遗产,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标志着我国对珍贵特藏档案的研究、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珍贵特藏档案的保存状况令人担忧[1],尽管已经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我国关于珍贵特藏档案保护的科学研究尚未启动。

珍贵特藏档案保护研究的对象是各级各类档案馆收藏的精品,主要研究如何使其耐久收藏,并能应对突发事件的微观单元环境。

我国古代使用并流传下来的樟木、楠木等珍品收藏箱以及皇史宬中的鎏金铜皮大木柜等,是否能使其中的收藏物耐久收藏,前人并没有留下证据,今人也未作过加速老化的数据测试。为了从科学的角度寻求使其最大限度的耐久保存的微观单元环境,近6年来,我们构思研究了四种类型的环保型四防(防火、防虫、防霉、防酸)档案、字画、照片耐久收藏盒。该课题的研究是受到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古代孤本图书的启发。明代崇祯四年(1631)刊印的《梦溪笔谈》、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刊印的《羊城古钞》等古籍,由于在其首页与最后一页衬有一种称为“万年红”的纸,原书未被虫蛀,至今完好无缺。相反地,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刊印的《说纂》、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印的《遵义府志》等古籍,未衬“万年红”的纸张都遭虫蛀。“万年红”纸张涂料的有效成分为铅丹,即Pb[,3]O[,4],具有很强的驱虫防霉性能,其毒性非常高,属于非挥发性药品,不污染空气。受此启发,笔者用近现代研制的高效、低毒的具有驱虫、防霉、阻燃、防酸的环保型无机材料处理档案盒的纸张,并设计了制作工艺,研制出了既不污染空气又能驱虫、防霉、阻燃、防酸的档案盒,安全耐久,而且成本较低。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进行了特藏档案的微观单元耐久环境研究。笔者在档案与古旧字画中发现,墨色中的炭素保持稳定,经久不褪,而且对纸张也有保护作用。据此,笔者在非挥发性阻燃、驱虫、防霉、防酸的基础上,在其中加入炭素,研制出一种环保型“四防”炭素耐久隔离纸。通过对隔卷于其中的纸张与字迹的对比加速老化实验,证明了纸张与字迹的各种耐久性指标明显优于对比样品。阻燃、驱虫、防霉、防酸、耐久收藏五种功能的形成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础上,使得环保的耐久收藏微观单位环境对于珍贵特藏档案与普通档案同样适用。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档案馆库建筑和办公条件有了改善,但最贴近档案、直接关系到档案寿命的档案盒却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仍使用外形焦黄老旧的马粪纸,这样对档案、特别是珍贵特藏档案的耐久保存很不利,应予改善。

2 档案库房的环境治理研究

近年来,世界各地环境保护专家、有识之士惊呼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环境状况恶化[2]。我国政府投入巨资,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改善环境,不仅进行大气、江河、国土的治理,也对民居、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生产场所空气进行了监测与净化。此外,有关部门制定了装修饰品、家具中排放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标准。多年来,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数档案库房为了驱虫防霉,在无奈之下使用了对人体、对档案纸张、字迹均有害的萘等化学药品,使收藏国家历史纪录的场所成为国家环境治理的“死角”,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不协调的反差。为此,我们首先应加大推广档案库房空气净化设备的力度,如上海、山东等地研究设计的档案库房净化系统,还有国家档案局鉴定的对人体和档案无害的驱虫防霉剂等。6年来我们研究了如何在成本不高的情况下,既能使档案库房空气保持净化,又能使档案耐久保存的两个课题。

一是开发了环保型四防耐久收藏盒。其特点是全部使用非挥发性无机材料,环保型“四防”耐久收藏档案盒在档案库房中形成密布的网状非挥发性防虫、防霉、阻燃屏障,不向空气中排放任何气体,能在低成本的情况下,保持库房空气的清洁。

二是研究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与档案保护之间的关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源于春秋时期,除成语中涉及的两种现象之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相似的例子。一间长期无人居住的农舍处于相对静止的状况,其中木构件,土构件腐朽很快;如有人居住,其腐朽进程则慢得多。又如一件石刻艺术品,如每天有人触摸,黑色发亮,保持完好;如无人触摸,其风化反而加快。档案、图书,

如经常翻动,纸张、字迹老化较慢,如尘封不动,则老化、生物腐蚀较快。依据这些现象,我们构思了一种在低成本情况下,让档案、图书、文物、字画库房的空气匀速移动和转动的模式,既能起到在环保条件下防虫防霉,又能延缓纸张和字迹老化的作用。目前,我指导的研究生正在进行加速对比老化研究,以证明其环保、防虫、防霉的功能,获得延缓纸张和字迹老化的数据,并进一步从纸张、字迹分子的转动、振动等能级跃迁等深层次进行研究,从而提出理论依据。

3 档案装具的有害因素监测急需启动

我国档案盒、档案柜厂家较多,使用档案盒、柜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保护档案,特别是档案盒,紧贴档案,涉及档案的安全,与档案是否能耐久保存息息相关。但是,厂家的档案盒、柜进入档案馆、室的库房之前未经过任何检测。种种迹象表明,不经检测而进入档案库房的档案盒、柜,完全有可能带入对档案极其有害的因素。我们调查了某地档案库房发生的三次虫情,都是由新买的档案盒引起的。许多作坊用马粪纸制作档案盒时用劣质小麦面粉浆糊作为粘结剂。又如,我国的油漆行业生产的油漆绝大多数还是对环境极其有害的有机溶剂型油漆,环保的水性油漆还极少,厂家生产的档案柜使用的油漆到底是有机溶剂型还是水性的?档案柜向档案库房中是否排放苯、甲醛等有害气体?这些问题只有在检测之后才知道答案。国家档案局档案科研所长期从事档案有害生物防治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完全能检测出各种档案盒是否引入虫、霉。各地的环境监测机构完全能检测出档案柜和装修物中是否释放有害气体。有人曾建议按大区设立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将档案保护、图书保护和文物保护的研究工作整合为一体[3]从保护档案的角度上看,可依大区设立档案保护研究中心,或委托大区内权威的环境监测部门检测档案装具是否释放有害气体和虫霉。如果检测出档案盒(柜、架)有可能引入虫、霉或者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超标,就绝不能使用。

国家设有技术监督局和药品质量监督局,专门检测涉及国计民生的各种产品的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通过各种立法起到监督作用。档案馆、档案室是收藏国家档案的场所,大多数为国家事业单位,完全能认识到上述隐患的危害,完全可以做到政令畅通。

4 珍贵特藏档案抢救的工程化管理

我国档案抢救的形势总体是比较严峻的,许多极为珍贵的档案严重老化、受损,亟待修复。以首次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49件(组)珍贵特藏档案为例,部分档案状况令人担忧,如,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中部分档案受潮造成真菌腐蚀,局部几乎成为一堆残渣。永州女书被水斑严重污染,并严重皱折、破损。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的原件,其墨迹书写在清末民初的一种严重酸化的熟宣纸上,由于酸的影响,已出现了断裂、脱落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档案、周恩来总理在亚非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稿的字迹用很易脱落的铅笔书写„„类似的情况举不胜举。我国档案界有关档案抢救修复保护的科研成果已有不少,如档案纸张的脱酸、档案字迹的恢复与加固,修裱,还有机械化操作的修裱机、脱酸机等,但上述成果多年来一直未得到广泛、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原因很多,其中一条非常客观而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档案的案卷组成较为复杂,不同种类的纸张字迹混杂于同一个案卷之中,如不同种类的纸张、字迹组成的案卷在复印时,如果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而没有区别对待,必然对档案带来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害。我们通过十几年来档案与纸质文物抢救修复的实践,认识到档案抢救保护实践工程化管理相对有效。这种抢救珍贵档案的工程化管理,实际是形成一种科学的组织化过程。

4.1 工程化管理的基础

档案抢救修复保护工程化管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档案抢救修复保护工程必须以多方位的技术集成支撑,一般情况下,同一个档案中都有多种病害,必须用多种技术对同一案卷的各种病害进行处理,如脱酸、字迹恢复与加固、丝网加固、修裱等。二是必须有掌握多种集成技术的高素质的工程化技术队伍。抢救修复保护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如下素质:(1)掌握档案制成材料的属性。如水溶性字迹、油溶性字迹、纸张酸度、纸张吸收性能的甄别等。(2)能熟练掌握各种技术设备,包括脱酸机、丝网加固机等设备。(3)能以精湛的技艺、一丝不苟的态度,进行修裱、脱酸、字迹恢复、加固、丝网加固等手工操作。具备了上述三项素质的队伍,才能大面积的、有效的以多方位的技术手段整体抢救、修复、保护档案。十几年来,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实施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纸质文物的抢救与修复、反映《西安事变》史实的报纸的抢救与修复、建国初期西安地形图版的抢救与修复等五项重点档案抢救工程,都是依靠保护技术骨干对档案材料的甄别和精细的手工艺及相应的机械设备实现的。例如延安革命纪念馆让我们抢救修复的纸质文物有手稿、书籍、货币、邮票、地图、字画等,由我们的技术骨干对其字迹材料、印刷材料、纸张酸度、耐损状况的监测、试验与甄别,确定了抢救修复程序,分别进行了脱酸、整合保护、字迹恢复、加固、修裱、丝网加固等,做到了多方位、整体的有效保护。因此,工程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多技术集成支撑的工程化队伍。

4.2 工程化管理的机制

工程化管理的机制是专家咨询评审和科学有序竞争。建议国家档案文献遗产的抢救修复保护,拟进行工程化管理和审批,进行科学、有序的竞争。各档案馆

针对国家重点档案或者珍贵特藏档案存在的问题,邀请工程队伍的专家或自己制定抢救保护方案,由国家档案局组织专家对方案的技术路线、方法、材料的可行性、正确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相关建议,由国家档案局有关部门确定是否实施,优先对科学、合理的方案给予倾斜与支持。建议国家档案局或各省建立档案保护专家库,组成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咨询委员会,从事重点档案抢救工程的评价工作。此外,实施的各项工程都应进行监督和验收。上述做法的好处有两点:一是能实现在现有条件下对档案抢救保护修复的最优选择,二是保证了对重点档案的有效抢救与保护。

【参考文献】

[1]唐跃进. 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思考. 档案学通讯,2007(5)

[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中国环境与发展:世纪挑战与战略抉择.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3]周耀林.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