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化 工 原 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序 号: 同 组 人:

设备型号: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设备-第X 套 实验日期:

一、摘要

选用牛顿冷却定律作为对流传热实验的测试原理, 通过建立水蒸汽—空气传热系统,分别对普通管换热器和强化管换热器进行了对流传热实验研究。确定了在相应条件下冷流体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此实验方法可测出蒸汽冷凝膜系数和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本实验采用由风机、孔板流量计、蒸汽发生器等装置,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用计算机在线采集与控制系统测量了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计算传热膜系数α,并通过作图确定了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 和指数m (n 取0.4),得到了半经验关联式。实验还通过在内管中加入混合器的办法强化了传热,并重新测定了α、A 和m 。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传热膜系数α及传热系数K 的测定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 和指数m 、n 的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三、实验原理

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流体流经固体表面的传热包含壁面薄层的热传导和主体的热对流,总称为对流给热。计算对流给热过程的热量Q 和热流密度q 等,通常需先确定给热系数α。

本实验以间壁式换热器中最简单的套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令壳程走热水蒸汽,管程强制逆流走冷空气,跟据牛顿冷却定律可以测得圆管内空气一侧的给热系数α1。进一步可以将无因次准数Nu ,Re ,Pr 等按经验形式联系起来,并回归其中的参数A,a 。根据已知A,a 的通用关联式确定给热系数,也可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是当前工程上确定α的重要方法。

牛顿冷却定律: Q

⋅A ⋅∆t m 式中:

α——内表面给热系数,[W/(m²·℃)]; Q——传热量,[W]; A——总传热面积[m2²];

Δtm ——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

t 1——进口温度,[℃];

t 2——出口温度,[℃];

t w ,1——壁温,[℃];

t w ,2——壁温,[℃]。

其中传热量 ,可由下式求得:

Q =W ⋅C p (t 2-t 1)/3600=ρ⋅V ⋅C p (t 2-t 1)/3600

式中:

W——质量流量,[kg/h];

Cp——流体定压比热,[J/(kg·℃)]; t1、t2——流体进、出口温度[℃]; ρ——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³]; V——流体体积流量,[m3³/h]。

通过测量Δp 、t1、t2、tw1、tw2,并根据定性温度(t1+t2)/2和设备尺寸计算Cp1、A1,即可确定α1。空气一侧的截面温度变化大于壁和水蒸气侧,测量t1、t2时,温度计要放在管道中心偏上位置且气体湍动程度足够,才能测出空气主体平均温度,否则误差很大。内外表面壁温差别很小,实验中将热电偶温度计焊接在管壁中心,测量出壁面温度tw1、tw2. 空气流量通过孔板流量计测得,计算方法如下: 测量点体积流量:

式中:Δp ——孔板流量计压降,kpa ;

3-1

q v ,1——空气流量,m ⋅h 。

强化传热(增加Q )的方法有增加K 、A 和Δtm 。由于套管换热器内表面热阻1/α1 (≈1/102) 远远大于壁阻δ/λ铜

≈1/104)及外表面热阻1/α2(滴状冷凝且排除不凝气体等干扰,

,因此向套管内加入静态混合器,可以较大提高α1 ,明显增加K ,增加热流量≈1/104 )

Q 。测量强化后的给热系数α1的方法以及回归参数A ’,a ’的关联式形式同上。强化Q 付出的代价是空气在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增大,由于空气可压缩等原因,总能量损失除考虑机

械能减少外,还应考虑内能的减少等。

四、实验装置

本实验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内径为0.020m ,有效长度为1.25m 。空气进、出口温度和管壁温度分别由铂电阻(Pt100)和热电偶测得。测量空气进出口温度的铂电阻应置于进出管的中心。测得管壁温度用一支铂电阻和一支热电偶分别固定在管外壁两端。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由压差传感器测得。

实验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装有玻璃液位计,加热功率为1.5kw 。风机采用XGB 型漩涡气泵,最大压力17.50kpa ,最大流量100m3/h。

2、采集系统说明 (1)压力传感器

本实验装置采用ASCOM5320型压力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0~20kpa 。 (2)显示仪表 在实验中所有温度和压差等参数均可由人工智能仪表直接读取,并实现数据的在线采集与控制,测量点分别为: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

3、流程说明 本实验装置流程如下图所示,冷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计量后,进入换热器内管(铜管),并与套管环隙中的水蒸气换热,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用于消除端效应。铜管两端用塑料管与管路相连,用于消除热效应。

图1 套管式换热实验装置和流程

1、风机; 2、孔板流量计; 3、空气流量调节阀; 4、空气入口测温点; 5、空气出口测温点; 6、水蒸气入口壁温; 7、水蒸气出口壁温; 8、不凝气体放空阀; 9、冷凝水回流管; 10、蒸气发生器; 11、补水漏斗; 12、补水阀; 13、排水阀

五、实验操作

1、实验开始前,先弄清配电箱上各按钮与设备的对应关系,以便正确开启按钮。 2、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使其保持在水罐高度的1/2~2/3。 3、打开总电源开关(红色按钮熄灭,绿色按钮亮,以下同)。

4、实验开始时,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启动风机,并接通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电源,打开放气阀。 5、将空气流量控制在某一值。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改变空气流量(8~10次),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6、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电源,再停风机,清理现场。

注意:

a 、实验前,务必使蒸汽发生器液位合适,液位过高,则水会溢入蒸汽套管;过低,则可能烧毁加热器。

b 、调节空气流量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保证湍流状态,孔板压差读数不应从0开始,最低不小于0.1kpa 。实验中要合理取点,以保证数据点均匀。 c 、切记每改变一个流量后,应等到读数稳定后再测取数据。

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本实验内管内径为0.020m ,有效长度为1.25m 。

(一)空气强制湍流给热系数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XXX

数据

计算举例(以第一组为例):

∆p 孔板0.24

+∆p 管路=+0.41=0.53 kPa 测量点表压:p 测量点=22

测量点密度:ρ测量点=

测量点流量:

p 测量点绝压⋅M 空气

RT 测量点

=

(0.53+100)⨯1000⨯29-3

=1.190 k g ⋅m

8.314⨯(21.4+273.15)⨯1000

q v 测量点=C 0A ⨯3.14⨯10-43600=14.1m 3⋅h -1

工作点温度:t 工作点=

t 1+t 221.4+59.4

==40.4 ℃ 22

工作点表压:p 工作点=

∆p 管路0.41

==0.21 kPa 22

工作点密度:ρ工作点=

p 工作点绝压M 空气

RT 工作点

=

(0.21+100)⨯1000⨯29-3

=1.115 k g ⋅m

8.314⨯(40.4+273.15)⨯1000

工作点粘度、热导率、比热容均由纯物质化学性质查询软件查出 工作点流量:q v 工作点=

q v 测量点ρ测量点1.19⨯14.1==15.0 m 3⋅h -1

ρ工作点1.115

15⨯0.022

15

⨯1.002⨯103⨯(59.4-21.4) =177.2 W 3600

工作点气速:u =

q v 工作点

4

=

d 2

4

=13.3 m ⋅s -1

热流量:Q =q m c p (t 2-t 1) =1.115⨯对数平均温差:

∆t m =

(T W 1-t 2) -(T W 2-t 1) (100.4-0.5-59.4) -(100.4-0.5-21.4)

==57.4℃

W 12ln ln

100.4-0.5-21.4T W 2-t 1

给热系数:α1=努赛尔数:Nu =

Q 177.2

==40.9W ⋅m -2⋅℃-1 -2

A 1∆t m 7.54⨯10⨯57.4

α1d 40.9⨯0.02

==30.2 λ2.707⨯10-2

c p μ

1.002⨯103⨯1.918⨯10-5

==0.71 普朗特数:Pr =-2λ2.707⨯10

雷诺数:Re =

du ρ工作点

μ

=

0.02⨯13.3⨯1.115

=15454 -5

1.918⨯10

Nu /Pr 0.4=

30.2

=34.7 , Nu /Pr 0.4理论值=0.023Re 0.8=0.023⨯154540.8=51.6 0.4

0.71

2. 空气强化传热给热系数实验数据(加入静态混合器)

蒸汽压力:1.00kPa ,=0.00kPa,=0.00kPa,A 1=7. 54⨯10-2m 2, ∆P ∆P 孔板压降,qv =0管路压降,qv =0壁温=100.3℃,C 0=0.62,A 0=3. 14⨯10-4m 2。

(二)空气强化传热给热系数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XXX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XXX

计算举例(以第一组为例): 测量点表压:p 测量点=

∆p 孔板

2

+∆p 管路=

0.18

+1.23=1.32 kPa 2

测量点密度:ρ测量点=

测量点流量:

p 测量点绝压⋅M 空气

RT 测量点

=

(1.32+100)⨯1000⨯29-3

=1.157 k g ⋅m

8.314⨯(32.4+273.15)⨯1000

q v 测量点=C 0A ⨯3.14⨯10-4⨯

3600=12.4m 3⋅h -1

工作点温度:t 工作点=

t 1+t 232.4+70.5

==51.5 ℃ 22

∆p 管路

2

=

1.23

=0.62 kPa 2

工作点表压:p 工作点=

工作点密度:ρ工作点=

p 工作点绝压M 空气

RT 工作点

=

(0.18+100)⨯1000⨯29-3

=1.081 k g ⋅m

8.314⨯(51.5+273.15)⨯1000

工作点粘度、热导率、比热容均由纯物质化学性质查询软件查出 工作点流量:q v 工作点=

q v 测量点ρ测量点1.157⨯12.4==13.2 m 3⋅h -1

ρ工作点1.081

13.2⨯0.022

13.2

⨯1.003⨯103⨯(70.5-32.4) =151.8 W 3600

工作点气速:u =

q v 工作点

4

=

d 2

4

=11.7 m ⋅s -1

热流量:Q =q m c p (t 2-t 1) =1.081⨯对数平均温差:

∆t m =

(T W 1-t 2) -(T W 2-t 1) (100.4-0.5-70.5) -(100.4-0.5-32.4)

==45.8℃

T -t 100.4-0.5-70.5

ln ln W 12

100.4-0.5-32.4T W 2-t 1

Q 151.8

==43.9W ⋅m -2⋅℃-1 -2

A 1∆t m 7.54⨯10⨯45.8

给热系数:α1=

努赛尔数:Nu =

α1d 43.9⨯0.02

==31.5 -2λ2.785⨯10

c p μ

1.003⨯103⨯1.969⨯10-5

==0.709 普朗特数:Pr =λ2.785⨯10-2

雷诺数:Re=du ρ工作点μ=0.02⨯11.7⨯1.081=12849 1.969⨯10-5

31.50.40.80.8=36.2Nu /Pr 理论值=0.023Re =0.023⨯12849=44.5 , 0.40.709

由以上数据可作出Nu/Pr^0.4 与Re 关系图,如下:

Nu /Pr 0.4=

※ 实验结果讨论※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传热是否被强化,Nu/Pr~Re 关系曲线的线性都非常好,说明当流体无相变时,用量纲分析法推导出的对流传热准数关系式0.4Nu=ARem Pr n (在强制对流即忽略Gr 影响时)的准确性是很好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雷诺数下,加混合器后的Nu/Pr0.4值比未加混合器时的大,因为Pr 和热导率λ在实验条件下变化很小,由Nu=αd/λ知,加混合器强化传热后,传热膜系数α变大。说明增大加热流体的湍动程度可以强化传热。

(3)实验中加入混合器后,空气的出口温度明显变高,但孔板压降则迅速降低,说明实验中,传热效果的提高是以增大流动阻力为代价的。

(4)由 及 可知,直线斜率即为雷诺数Re 的指数,而截距即为lgA, 将未强化时的Nu/Pr0.4~Re 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得α=0.0179;m=0.7959,与公认的关联式有一点偏差。

(5)将加混合器强化时的Nu/Pr0.4~Re 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得α=0.0297;m=0.7903。

七、思考题:

1、本实验中管壁温度应接近蒸汽温度还是空气温度?为什么?

答:接近蒸汽温度。管壁温度应接近于蒸汽温度。对于定态传热过程,Q=KA=α1A1(T-Tw)=

α2A2(t-tw)。实验过程中,铜管换热壁很薄且热导率很大,则可以近似的看做管壁两侧温度基本不变,即tw=Tw,上式可以简化成可知传热面两侧温差之比等于两侧热阻之比。因为水蒸气对流给热系数α1约为10000,空气的对流给热系数α2约为100,α1α2,则Tw 即壁温总是接近于热阻较小,即对流给热系数较大一侧流体的温度。因此管壁温度更接近于蒸汽温度。

2、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的关联式有无影响?说明原因。 答:没有影响。假定流体仍被强制湍流且被加热,此时:Nu=A。其中Re=、Pr=。可知不同压强下蒸汽的流速、密度、温度、热容都不同,导致Re 、Pr 会有所不同。但是本实验采用的是量纲分析法,将各个物理量规划成无因次变量,即蒸气压强变化引起的流速、密度、温度、热容的变化会同时反应在雷诺数Re 、流量qv 、传热膜系数α、Nu 等数据上,可以得到不同Re 值下的Nu/Pr^0.4值,仍然可以进行关联。

3、结合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一侧的热阻占总热阻的百分数。

答:以第一组为例。由Q =K 2A 2∆t m ,其中Q=177.2W,A 2=0.1018m 2,∆t m =57.4℃,可

求出K 2=30.3W ⋅m 2⋅℃-1。空气一侧热阻占总热阻的百分数为

1

α1=⨯100%=74.1%。 K 230.31

4、设蒸汽温度恒定,换热器入口空气温度不变,当空气流量增大后,壁温和出口温度有什么变化?

答:蒸汽温度T 恒定,即蒸汽与冷空气交换的热流量Q 一定。由Q=qmcp2(t2-t1)=α1A1(T-Tw)

当流量增大、cp2、Q 恒定时,温差随着减小,在换热器入口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出口温度降低。传热系数α1与质量流量的0.8次方成正比,因而流速增大时,α1变大。Q 恒定,A1恒定,T 恒定,则壁温降低。

5、横向比较8套设备的强制对流给热实验数据,发现测量得到的

据Nu=0.023计算得到)小1020%,原因是什么? 比经验值(根

答:(1)实验数据处理时,将空气当成理想气体来计算。而理论中空气与理想气体存在一定

的偏差,导致α1比经验值偏低。

(2)通入气体中的不凝性气体没有完全排出,降低传热效率。

(3)实际总的传热系数K 包括管外侧、内侧的污垢热阻以及管壁热阻,在实际计算中

都给忽略不计了,导致传热系数减小。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