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问题研究

摘 要: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有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新形势下建立“低年级设立以年级党支部为主,专业党支部为辅,高年级设立班级学生支部”的混合式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并阐述了构建这一学生支部新模式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学生党支部新模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问题;设置;措施

一、学生党支部设置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可见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1、是共产党永葆执政党地位的战略需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如何,直接关系到党能否在知识层次较高的大学生中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2、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

生党支部建设,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合理科学设置学生党支部,这是做好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对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是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有力措施。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学生中政治领导的根本,首要的任务是积极宣传和正确执行党的高等教育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可以把青年学生的要求和愿望如实地反映给上级党组织,成为党组织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党支部肩负着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等职责,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重要纽带。只有优化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党建工作,才能提升学生党支部党员整体索质的保证,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特点

1、支部成员成分简单,年龄、思想尚不成熟。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成员基本都是18至25周岁的青年学生,具有家庭背景差异大,思想不稳定,自主意识强,自律能力低,功利意识强等特点。据教育部2007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活动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继续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同一高校中,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思想状况也不尽相同。大学生的思想正处于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对很多问题的

认识还存在非理性的情况,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以及可塑性强等特点,还需要长期不懈地进行再教育。

2、支部组成变化大,党员流动性强,培养教育周期短。由于扩招,学生党员数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有所增长,低年级受正式党员人数的限制而无法组建党支部,从而只得跨年级、跨专业成立党支部。在这种支部中,党员之间互不了解,缺乏交流,再加上专业、课程设置、上课时间不同等原因,党支部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由于沟通较少,组织生活过于形式化,因而不利于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因此,如何设置低年级学生党支部是当前党建工作的一个难题。

3、支部设置形式多样化,效能大小不一。高校设置学生党支部,一般根据党员的人数,按照便于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便于党员的教育管理、便于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原则进行。高校主要按年级或专业设置学生党支部,经过近几年学校的扩招,学生党员比例也有所提高,这两种支部设置模式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在“支部建在班级上”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被创新性的提出后,有的学院从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出发,“横纵结合”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生党支部。本科一、二、三年级以年级为主设置党支部,四年级则以班级为主设置党支部。无论哪种设置方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

应该说,以上的问题是由高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些不稳定性给有效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表现为难以形成连续性

的工作思路、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难以形成有战斗力的党支部。

三、高校常见的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普遍有四种模式:独立模式、纵向模式(年级)、横向模式(专业)和班级模式,大部分高校结合自身教学管理体制特点以及各学院的实际情况,学生党支部设置以独立模式、专业模式(纵向)、年级模式(横向)为主,并结合班级模式、专业和班级混合模式等。这几种设置模式,各有特点,各有利弊。

1、独立模式。独立模式党支部是指全院学生党员成立一个党支部,支部设立若干个党小组。这种模式适合学生党员较少的学院,是高校扩招前大部分学院所选择的模式,便于开展各项党建工作。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带来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学院党员人数也增长,独立式支部规模过大,学生不便集中,无法开展相关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

2、纵向模式。纵向模式是不分年级,由专业相同的班级组成党支部,党支部书记一般由院系辅导员担任。这种模式稳定性教强、变动较少、延续性强,每年新老学生党员更新一次,学生能够清晰的理顺支部的结构,参与支部的活动,支部工作也相对集中。但是,随着院系规模不断扩大,党员人数的增加,学生党建工作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在专业班级数量庞大的年级,一个支部一般都拥有几十个党员、上百个群众,支部党建工作对支部书记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种大支部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形势。

3、横向模式。横向模式即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党支部,这是高校普遍采用的学生党支部设置形式。。通常是年级辅导员担任各学生支部书记或支委委员。按照年级建立支部,这种模式使支部与院系进行分离,学生党建工作自成体系,客观上避免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人为因素干扰,工作更专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按照年级建立支部,把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放在同一环境下对比,从而提高了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党员培养过程,结合年级工作的规律,使工作更具针对性。当然,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失去了院系的支撑,存在党建工作人员不足、各年级之间实际情况不平衡、跨院系的陌生感等不利因素。

4、结点模式。结点模式是将支部建在班级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这种支部设置形式优势明显,一是支部规模小,党员数量少,人员集中,能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党员的培养、考察、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二是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各尽其责,有利于班级战斗力的发挥,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但是由于配套制度不完善,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组织细化,支部数量增加,党员的力量分化;小班操作,党内监督力弱易导致党员发展不公正;新生党员数量不足,影响支部作用的发挥等。

四、合理设置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考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规定凡有三名正式党员即可成立党的基层组织,要做到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必须对照党支部设置的条件,坚持便于管理的原则,尽量做到科学、规范、合理、有效,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个优化党支部设置的措施。

1、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需遵循的原则

(1)、坚持连续性原则,这是指每一个学生党支部能够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保持稳定,避免出现因为学生毕业出现断层及频繁更换党支部所属班级、党支部书记的情况。党支部的设置要以党章原则为基础,把连续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使得党支部设置更科学、更合理。

(2)、坚持从实际出发。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般来说低年级发展得较少,高年级发展得较多。学生党员出现高年级党员人数多低年级党员人数少和低年级党员人数少且预备党员较多,高年级党员人数较多且正式党员多情况。因此,设置学生党支部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党员人数少的低年级把党支部建在年级,在党员人数较多的高年级把党支部建在班级。同时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必须做好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衔接工作,逐步改善学生党员的分布结构。

(3)、坚持与时俱进。学生党员在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情况,党员比例、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人数各不相同。因此,设置学生党支部,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各方面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在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中,可把学生党支部设置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如建立联系人制度,建立党委成员和学校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加强党委与党总支、党总支与党支部的纵向联系。

2、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构想

一个学院的学生党支部设置的科学合理,则更容易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更有利于支部各项活动的开展,反之,如果支部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将会阻碍支部的发展。如何做到科学合理?至少要从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合理控制支部规模,二是合理地发展各年级或各专业的学生。由于支部要不断吸收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到党组织中来,支部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部拆分,一般来讲,当一个党支部党员人数超过40人,即可以进行拆分。一个规模适中的党支部是最利于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做好支部与支部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工作。控制好支部中来自各年级或各专业的学生党员的比例数,进行支部的拆分与合并,保证各专业或各年级学生党员的协调,才不至于使支部中只能听到某个专业(按年级设置党支部)或某个年级(按系或专业设置党支部)的声音。

第一,根据不同学院的规模确定合适的支部设置形式。学院的总

人数、学生党员数、专业数、班级数等方面各有不同,在设置学生党支部问题上也不要追求统一,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学院具体情况的方案。以下几种情况可供参考:

(1)规模较小的学院。对于学生总人数较少的学院,如果党员人数较少,或者学院的学科专业比较单一,可以只设立1—2个党支部,如果党员人数相对较多,学科专业又比较多,则可按系或学科专业设置党支部。

(2)规模较大的学院。对于学生总人数较多的学院,一般学科专业、学生党员人数比较多,可以在条件成熟的班级建立党支部,在条件不成熟的几个班级联合建立党支部。例如,某年级某专业有3个班级,其中一个班级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预备党员若干,另外两个班级各有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若干,则可以在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班级建立党支部,另外两个班级联合建立党支部。若学生党员人数较少,则应考虑如何加强党员发展工作,保证质量的同时,增加党员数量。

(3)规模适中的学院。对于学生总人数规模适中的学院,如果学科专业较单一,可以按年级设置党支部,如一、二年级联合设置,三年级单独设置一个党支部,毕业班单独设置一个党支部,如果毕业班党员人数较多,还可以适当再分,条件成熟的高年级班级可以设置党支部。

如果学科专业较多,可以按系来设置支部;如果系的规模也比较大,可按专业设置;条件成熟的班级也可以设置党支部。“将支部

建立在班级上”的意义在于将支部细化,有条件的自然班可以单独成立党支部,没有条件的,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两三个自然班一起也可以视为将支部建立在“班级”上,而不要教条地认为只有在自然班建立党支部才叫“将支部建立在班级上”。因此,应成熟一个,建一个,努力实现高年级班班有支部的党建格局。

第二,大胆尝试灵活多样的党支部设置模式。学校可以大胆的尝试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临时党支部和流动党支部,如社团临时党支部、宿舍区临时党支部等,让党组织真真实实的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为学生党支部建设增添一些特色。这是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又一创新。

当然支部建在宿舍公寓也存在工作不易展开、容易形成小团体、领导责权不明确、党建工作不严肃等问题。党支部建在社团的缺点是学生范围窄、影响力不足、社团类型繁多、难以管理等不利因素。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y」.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包永平.努力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j].高教论坛,2002(6).

[3] 李玉琴_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5).

[4] 许伟通.高效学生党支部设里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6(12).

[5〕金坚强_试论学生党支部的“班号垂直设置”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2006(4).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