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插上腾飞的翅膀--

   今年1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5-2006》正式出炉。《报告》显示,2006年重庆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十,已经连续两年位居西部之首!而在直辖之初,重庆市创新能力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一直在十七八位间徘徊,落后于相邻的陕西和四川。    市科委社会发展处处长陈军感慨到:“排名上升的背后,是重庆科技管理的一次次创新。”      从“四处撒网”到“重点突破”       坐等上门,等米下锅,有了好的科研项目就拨款扶持。这是上世纪90年代重庆乃至全国就科技抓科技的管理方式。    “直辖之初,为以科技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主管部门一哄而上,大抓项目,处室的同志几乎都到企业蹲点,真有点‘大跃进’的感觉。虽然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但也暴露了一些弊端。”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江甫说起当时的情景颇有感慨。    在两年左右时间里,市科委先后实施了30多个产业化项目。实践证明,实施产业科技的思路并不错,但由于选项、实施方式、管理等诸多原因,除了少数项目实现了产业化,大多数项目仍是只开花不结果。    2003年10月,周旭走马上任成为新一任科委主任。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新思路诞生了:与其四处撒网,不如集中优势重点突破。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3年,西南大学(时为西南农业大学)与中科院合作,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这着实让重庆科技工作者自豪了一把。但周旭知道,这个“烧钱”项目的直接成本达6000万元,间接成本在1.2亿元以上。要把这一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须加大投入,这是科委自身财力远不能及的。    怎么办?很快,一份调集各部门之力,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报告拟就。一次开会间隙,周旭直接找到百忙中的吴家农副市长,硬缠着他现场办公。    吴家农拿着报告左看右看,周围就是没有一张桌子。他干脆往地上一蹲,就近在身旁的茶几上签了大半页纸的意见。就是这一蹲,使所需资金有了着落――市教委、市发改委、市农办、市财政一起出钱办了大事。    这是市科委当年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跨越行业界限,整合资源,集中策划和储备重大项目的成功尝试。    如今,西南大学在绘制出家蚕基因框架图基础上,又成功研制出“家蚕基因芯片及表达图谱研究”,一张只有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汇集着家蚕一个细胞上的2.2万个基因,每个基因分别有自己的图谱,为基因干涉技术和家蚕产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闭门造车”到“打开通道”       “立项是目的,获奖是极至,橱窗是归宿。”一些人对科技项目管理的“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技发展中的尴尬。    1999年,重庆果树研究所上马了一个水果保鲜剂项目,市场前景看好。为此,市科委投了100多万元资金扶持。经过科研人员4年的努力,成果出来后,却没有企业助推,无法产业化,结果,这一科技成果至今还锁在柜子里。    好的项目为啥不能产业化?通过分析研究,科技主管部门找到了原因:好多项目仅停留在“闭门造车”阶段,跟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没有企业推动,市场不接受,岂能实现产业化?    而当王智彪拿着早早孕项目找到市科委时,科委一班人慧眼识珠,给他争取到了一个出国讲学的机会。    这次讲学让王智彪大开眼界,在外国专家好奇的提问下,一个大胆的设想出现了:超声波除了能解除早早孕病人的痛苦外,能否给癌症病人带来福音?    为把这一设想变成现实,1996年,市科委一次性投入200万元研发资金;1999年,在市科委“打破传统观念,引入市场机制”理念引导下,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市科委精心呵护,“海扶刀”终于从一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实现了产业化,出口到欧美等地区。    市科委帮扶成功的另一个项目要数杜克密封。    “刚回国时,我并不想搞产业,而是一心想搞发明,开一家著名的‘构思孵化型’发明公司。”杜克高压密封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长春坦言,在市科委的强力扶持下,他才产生了做产业的想法。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杜长春开发了8大类产品。“这时我开始认识到,有发明和专利,却难以转化成具体项目。”杜长春说,开始,一些部门积极进行项目对接,但一听说还处于“种子”阶段,便抽身而走。有的企业怕承担风险,临近签约,却打了退堂鼓。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市科委强力支持,先后投入上千万元风险资金,后来,在市科委牵线搭桥下,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野村集团为杜克公司注入了250万美元风险投资。    如今,杜克公司已获得中国重汽70%-80%的密封件配套订单。杜长春信心十足,扬言要做世界“第一封”。    事实证明,科委的眼光是明智、超前的:将企业的追求和市场需要的产品与科研项目“捆绑”,并着力打通关节,是制胜之道。      从“一家独霸”到“大家共享”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拥有大型科学仪器上千台,分散在各个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中,设备总价值近10亿元,然而利用率却不足25%,很多设备在岁月的侵蚀中变成“锈疙瘩”。这让科技主管部门认识到,必须改变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方式,把项目、人才和节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2004年,重庆向这个令中国科技界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发起了冲击!    围绕节约创新,2004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科技工作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决定》,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研究开发、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平台,其核心就是变“一家独霸”为“大家共享”。    市科委整合第三军医大学、交通科研院等雄厚的科研人才资源,新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和10个工程技术中心,并相继在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后勤装备、LED、模具、青蒿、柑橘等领域建立了20余个产业技术联盟。    在仪器设施比较集中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建立共享服务分中心,“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了“部门与部门”、“院所与企业”之间的界线,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格局。    目前,市科委以“一网九库”为核心内容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让大型科学仪器平均利用率比共享前提高约30%。国内首创的“检测超市”则使四川、贵州等许多外地用户,也来渝进行分析色谱、光谱、电镜等专业检验和技术诊断。    管理的创新,使重庆科技插上了创新的翅膀: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海扶超声聚焦刀、“通芯一号”手机芯片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正在转化成生产力,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以年均25.3%、35.7%的速度增长,技术交易额连续7年保持西部第一,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