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及增进民族团结对策研究

2011年度伊金霍洛旗统战理论研讨论文

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及

增进民族团结对策研究

作 者:

作者单位: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

联系电话:

推荐单位:伊金霍洛旗委统战部

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及

增进民族团结对策研究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宏图之年,新的纪元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新的发展,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齐心协力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国力迅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空前提高,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和谐,有效维护了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稳定,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光辉道路。各民族走出封闭,走出山寨、边关,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各民族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各民族加强合作、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兴旺,提供了根本保证。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

和改革开放逐步深化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但是,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民族地区关系问题上,确实存在一些隐忧;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较低,且呈恶化趋势;民族地区是中国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各种不利于我国民族团结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一个民族整体发展状况、水平的主要标志。“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和协调程度。少数民族地区与主体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愈明显,在民族交往中,因经济问题引发纠纷矛盾就愈多。在我国,由于市场机制的原因,资金、技术总是倾向性的向汉族为主体的发达的东、中部地区涌入,使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容易愈来愈大,也容易产生愈来愈多的矛盾。

2、宗教、文化、心理因素

宗教、文化、心理因素包括民族、意识、风俗习惯等,这些涉及到社会意识和文化心理等的软因素也是影响民族间交往的方式、态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民族意识、风俗习惯及民族情感是具有集体记忆功能和历史继承性的,而民族意识、风俗习惯和民族情感是决定民族行为的内在驱

动因素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多民族国家在形成的过程中,相互之间既有相互依赖也有相互的斗争,在矛盾对立中走向统一和融合。而其中的斗争过程,也会化作历史记忆容留在各个民族的传统记忆中。于此,便形成了民族关系可能恶化的历史性文化心理因素。狭隘的民族主义在这样的土壤下极易滋生起来。

3、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因素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政治、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些具体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民族政策等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建国初期,我国境内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阶级问题,到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因素,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东部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导致和西部地区差距愈来愈大,加之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我国的民族关系出现了有分裂活动等不利于祖国完整统一问题。而同期,我国相关的法律、政治措施还没有及时跟进,造成在司法和政治上行动的掣肘,不利于我国的进一步处理好民族关系。

4、媒体因素

当今,书籍、报刊、杂志、网络、影视等媒体对人们的影响及其巨大,尤其是网络和影视。由于互联网将世界连成一体,资讯传播极其迅速,在迅速交流科技进步及健康文化的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这种新兴的媒体手段疯狂宣

扬反动言论,极力煽动民族矛盾,意图离间我国友好的民族关系。以往借助书籍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对于侮辱我国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或者是少数民族成员信仰等所带来的某些问题,在当前的网络化的条件下,其破坏性就更强了。

二、根据当前我国的民族关系的形势和现状,为增进我国的民族团结特提如下对策

1、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将其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民族关系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我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根据有关调查的显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民族工作总的说是重视的,但也有少数地方重视不够,使民族方面某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有的干部说“民族工作不出问题没人问,出小问题小重视,出大问题大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方面能否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关键在于对民族问题的重视程度。为此,建议党政领导班子中应有一名主要领导分管民族、宗教工作,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机构,乡(镇)和街道应有专人负责民族、宗教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协调关系,解决问题,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为各民族团结进步做出新贡献。

2、建立、健全促进民族团结的机制机构,惩恶扬善。

民族关系问题是一项特殊的国家问题,处理和解决必需有法律依据,必须能够服众。这就需要国家建立、健全能促进民族团结的机制、机构,遇事有规章、处理有机构,如此就具备了公平、合理的解决国家出现的民族关系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机制、机构保障。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对违法犯罪活动,要依法处理,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并要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和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必须旗帜鲜明地同一切分裂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

当今,国外敌对势力妄图“和平演变”,他们庇护逃亡国外的分裂主义分子,公然支持达赖喇嘛“西藏独立”的分裂活动,国内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与国外敌对势力遥相应和,打着民族、宗教、民主、人权的旗号,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面对当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活动,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充分信任和依靠各民族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地对一切妄图分裂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阴谋进行坚决的斗争。

3、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民族团结政策深入人心。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

的实际相结合,制定的一整套民族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为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刻理解和掌握党的民族政策,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当前民族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的新方法与新内容,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影视,用鲜活的材料说明道理,要改变过去那种只讲抽象原则,不敢联系实际只讲一般问题不敢触及热点问题的做法。我们应该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针对人们比较关心而又易于引发矛盾的热点问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宣传的对象应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干部和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大、中专学生等。宣传的形式要多样化, 力求生动活泼,并建议将民族团结教育列为各级党校、干校必修课程,列为国民教育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要做到严格宣传纪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引导,防止负面影响。杜绝在公开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和互联网中出现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和伤害少数民族、信教群众感情的内容。各级各类新闻出版和文艺、广播影视、互联网管理部门的从业人员,要加强对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4、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提高当地民族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是民族矛盾的主要表现,我国的民族问题现在更多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建设的问题上。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物质保证。列宁说:“我们的经验使我们坚信,只有对各个民族的利益极其关心,才能消除冲突的可能,才能消除互不信任,才能消除对某种阴谋的顾虑”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只要我们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必将不断向前发展。要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就必须有经济上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这是一项重要工作,也符合我国两个大局战略的意图。

5、加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增强民族团结力度和民族认同感。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的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不仅在物质上相互帮助、相互融合,也要在精神、文化上相互学习共生。要不仅在学校中,也在群众中加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增强民族团结力度和民族认同感,要有针对性地给人们讲解中华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御敌的光辉历史,重点指出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优越性和历史、现实意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工作要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力争让融通的、公共的文化在少数民族心中扎根,

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和引导未来的群众,增强民族团结力度和民族认同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