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如何才能高效地阅读文言文呢?掌握下列阅读技巧,是十分有利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效率的。

一、解释词语意思的技巧

(一)“词性活用”,化繁为简

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被纷繁的“词性活用”搞得焦头烂额了。有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等,每种词的活用又有好几种,如果学到一个活用词就去记住一个,这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考课内文言文还好,这样一一死记硬背还可以解决问题;如果考课外文言文,遇到没有学过的活用词,就束手无策了。要想用很少精力解决课内外文言文“词性活用”的难题,就必须找到一条捷径。

其实,只要真正弄清“词性活用”的概念,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难题。《马说》:“策之不以其道”的“策”,在现代汉语里词性是名词,在《马说》这个句子里的词性是动词。为了方便教学,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个说法需要分析揭秘:这个说法中的第一个词语“名词”是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后一个词语“动词”是文言文语境中的词性。搞清了这个说法,遇到“活用”词语,学生只要搞清该词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在文言语境中的词性,就可以自己给它命名了,根本不需要老师教,更不需要死记硬背。如《醉翁亭记》“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乐”,现代汉语中是形容词,在这里解作“以„„为乐”,是意动用法,此“乐”就可以说成“形容词活用作意动”。同文中“山行六七里”的“山”,现代汉语中是名词,这里解作“在山上”,可说成“名词活用作副词”。

先人想出“词性活用”概念的初衷,是为教学方便的。很多语文教师,不加以考察,很好的“工具”反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了。

(二)通假字,声音偏旁猜读

所谓“通假”,是研究古汉语专家发现的一种解释文言文词语的方法,其特点是古人用声音相同相近的词语互相通用。遇到难以解释的词语,不妨用声音相同相近的词语去解释。这个声音相似的词语,如果能贯通上下文,就是要解释词语的意义,叫“本字”,即“本来应当用的字”,文中用着的字叫“假借字”,是“临时借来用的字”。如《与朱元思书》“窥谷忘反”的“反”,用“返”可解通上下文,可知“反”通“返”,这里的“反”是假借字,“返”是本字。《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食”,可用“饲”去解释,可见它通“饲”。“食之不能尽其材”的“材”,当解为通“才”。《送东阳马生序》“四支僵劲不能动”的“支”,当解为“肢”。

在通假猜读时候,还经常可以根据偏旁相同来猜,如上面的“反”与“返”,“才”与“材”,“支”与“肢”。

(三)形声字,词性语境猜读

有很多形声字,只要搞清它的词性、偏旁,再结合它的语境,就可以推知它的意义。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的“叱咄”,这里作谓语,应是动词,偏旁是“口”,这样就可以知道是“口发出的一种动作的名称”。到底是怎样的动作呢?联系下文的“不敢复出一言”、“色愈恭,礼愈至”,大致可以推断是“严

厉的口的动作,因此“叱咄”是“呵斥”、“训斥”、“苛责”。“负筪曳屣”的“筪”,它作“负”的宾语,是名词,偏旁是“竹”,可知道它是“竹”编制成的器皿,到底是什么器皿呢?联系语境,知道是学生背的读书用品,“筪”当解释为“书箱”。

(四)异义字,成语古义猜读

有许多字,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叫古今异义字。这类字,可以利用成语来解释,因为成语依然保留着古汉语的义项。如《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的“汤”,现代汉语中意为“菜食的汁水”,它显然不能解通此句。此字可用“赴汤蹈火”的“汤”来解释,意为“热水”。“益慕圣贤之道”的“益”,可用“精益求精”的“益”来解释,意为“更加”。“余幼时即嗜学”的“嗜”,可用“嗜血成性”的“嗜”来解释,意为“特别爱好”。

解释词语的方法还很多,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养成猜读习惯,是非常有利于能力形成的,切勿死记硬背。

二、理解作品内容的技巧

(一)理解人物言行的技巧

理解人物言行时,一定要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一定要结合人物思想性格特征,一定要结合人物的情节,一定要结合作品的主旨。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是:不结合时代背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只会孤立分析。

《五柳先生传》写到了五柳先生的“嗜酒”,该如何理解呢?如果孤立分析,不联系陶渊明的处境、性格,就会得出“放荡不羁”的结论。一联系陶渊明的处境性格,就很容易正确理解了,嗜酒,写出了陶渊明内心的许多愁苦,饮酒是他排解愁苦的方法,他宁愿喝醉,也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嗜酒正是他这中特立独行品格的体现。

(二)理解环境描写的技巧

理解环境描写时,一定要结合人物思想性格、情节、主旨,不可孤立分析。如《送东阳马生序》“天大寒,砚冰坚”,该如何理解呢?孤立分析的话,很难理解它的价值所在。一旦结合人物思想性格、情节、主旨,就很容易理解它的价值所在。勤奋好学,是宋濂的思想性格特征,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关情节是:天气如此寒冷,宋濂还抄书“弗之怠”,还“走送之”。他如此刻苦抄书,一是喜欢看书,二是为了能及时还书。综合上述宋濂思想性格、文章主旨、有关情节,就不难看出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反衬出宋濂的艰苦奋斗、勤奋好学、诚实守信。

(三)理解情节设计的技巧

理解情节设计时,一定要结合人物思想性格、环境、主旨,不可孤立分析。《醉翁亭记》有这样的情节设计:欧阳修设宴与游山的滁人同乐。如何理解这一情节呢?欧阳修的思想性格特点是平易近人、与民同乐。这篇文章的主旨也是倡导平易近人、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所处的环境是:年仅23岁的欧阳修就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尽心竭力,积极协助范仲淹革新内政,后来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贬谪。综合上述因素,可以知道,此情节设计的作用是:同乐的情节,写出了欧阳修乐观豁达、平易近人、与民同乐的美好思想品德。

(四)理解主旨的技巧

理解主旨时,一定要结合人物、情节、环境,不可孤立分析。如《岳阳楼记》,主要写了两段截然不同的风景,一段风景优美,一段风景萧然。世人见到优美风景,则喜气洋洋;见到萧然风景,就感极悲伤。对此,范仲淹十分推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胸襟,更推崇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崇高情怀。综合风景特点与范仲淹思想,就可以得到这篇作品的主旨了。

文言文,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它,研究它,汲取它,应当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自觉追求。

2011年5月30日发表于《中学语文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