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VS"鸾凤和鸣"

  老工业基地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有助于促进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形成网络化、专业化、集聚化的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有力地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振兴。  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孟韬在最新一期《经济管理》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组织理论与组织治理研究”),在解析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的内涵基础上,从经济演化的视角,分析了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发展为产业集群的路径和类型,提出了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特殊的“演化型”集群模式。并且对分别依靠“凤凰涅槃式”和“鸾凤和鸣式”两类途径形成的天津自行车集群、瓦房店轴承集群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路径的假设,为其他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的内涵  老工业基地实质是一种产业集聚,在一定的空间内集聚了资源采掘业、冶炼、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企业,但这不是产业集群,可以称作是由前苏联经济学家提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自组织的特征很突出,中小企业在数量和贡献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企业间通过专业化分工合作与交流,形成了经济网络和社会网络。作为产业集聚的老工业基地与产业集群的不同之处,也即是老工业基地在创新动力方面存在的不足。随着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竞争加剧、需求的多元化,以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以上问题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实施一种发展战略,来克服老工业基地的这几项弊端,替代以单体国有大企业为主的创新模式,从根本上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创新能力。  “集群创新”正是这样的一项区域发展战略。老工业基地的集群创新是老工业基地在转轨经济下,企业制度、产业组织和技术创新互动演化、大中小企业自组织的结果。以大连瓦房店轴承产业、天津自行车产业、辽源袜业、铁岭橡胶产业、鞍山钢铁产业、沈阳机械制造业、长春汽车制造业等地方产业为例,都已经自发形成了产业集群,而且这种产业集群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老工业基地。主要表现为:企业数目众多,民营企业在数目上占绝大比例;大中小企业形成了合作性竞争、相互分工配套、合作技术创新的局面;产业链在众多中小企业的参与下也得到延伸;企业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深地扎根于该区域的社会网络和文化中。这些老工业基地在集群创新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新产品不断推出,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尚存的国有企业也深化了企业制度改革,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老工业基地的集群创新演化路径与类型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老工业基地的集群创新的发端,并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小企业群的形成,老工业基地的集群创新呈现出不断演化的特点。可以将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的演化路径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在老工业基地的集群创新过程中,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且这三个因素也相互交织作用,一起构成老工业基地的集群创新机制,推动了国有企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  另外,在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演化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博弈。从演化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来看,老工业基地的集群创新可以分为国有企业主导式和民营企业主导式两种类型:一是国有企业主导式。在重化工业中,由于行业进入壁垒高,能与国有企业直接竞争的民营企业较少,因而受到冲击而破产的国有企业不多,许多国有企业仍在该地方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围绕这些国有大企业,也产生了许多民营小企业为它们提供生产和服务配套,也有的小企业生产同类产品,但生产规模和实力无法与国有大企业抗衡,属于市场补缺者,而通过改制重组改善了经营机制和管理能力的国有大企业在集群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生,形成“鸾凤和鸣”的状态;二是民营企业主导式。国有企业在周边民营企业的竞争下关闭破产,但滋养了民营企业群的成长,国有企业犹如“凤凰涅槃”转化为产业集群。这种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创新氛围浓厚,集群活力强,多存在于轻工业中。民营企业主导式的集群在发展初期通常是“卫星式”的,集群中的小企业规模与实力都相当,随着发展,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出现核心企业,其他企业围绕着核心企业提供配套,组织结构会向轮轴式演化。  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的三个层面  上述这些老工业基地通过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包含三个层面的集群创新,即以民营化为内容的制度创新,以生产组织网络化、专业化、集聚化为内容的组织创新,以产品技术换代升级为内容的技术创新。在演化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的再造和竞争力提升。老工业基地的集群创新是在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一种特殊的集群创新模式。它与浙江的“原生型”集群模式和广东的“嵌入型”集群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形成是一个“国退民进”的制度深化过程和产业组织演变过程。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应属于由国有企业演化而来的“演化型”集群模式,这是其他国家少有的一种的集群模式。原国有企业大量资本、技术和人才积累所带来的外溢和扩散效应,以及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制度供给和市场竞争,使得老工业基地中的产业由原来国有垄断生产转向民营生产。国有企业的刚性生产方式、纵向一体化的组织模式缺乏效率和灵活性,已不适应多样化、动态化的市场需求与技术环境,才有了产业集群对国有企业的替代。  老工业基地的集群创新中交织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大企业与小企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矛盾和协调关系,比一般的集群创新更为复杂。老工业基地一般要经历从国有企业技术与人员的外溢、民营企业的发展,到小企业群的形成、国有企业消亡或振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这五个阶段,从而实现集群创新。在重化工业中多存在国有企业主导式的集群创新,而在轻工业中多存在民营企业主导式的集群创新。但无论哪种类型,老工业基地的集群创新都是涵盖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综合创新体系。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