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国家机关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各个具体的国家权力部门,而各种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结构联结起来,相互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共同组成一个实行国家统治的统一的体系,这就是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

分权制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互相制约和平衡。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阶级统治。

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单一制国家】指的是在国家内部划分各级地方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地方单位受中央政权统一领导的体制。具体的权力和责任可授权给地方政府和部门,但被授予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监督,并且可以撤销这些授权。

【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组建的社会主义国家通常采用的一种制度形式,通常既是一种组织原则,也指组织赖以存续的活动原则。

【复合制国家】结构是一种国家联盟形式。通常由几个国家、几个邦或州根据协定或法律文件,结合成为一个国家。

政党是一定社会中的阶级或阶层,为控制或影响国家权力而组织起来的,有明确的纲领和严格的纪律的政治组织。

【政治革命】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的旨在推翻另一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实现政治权力迅速变更、用一种政治体系取代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政治改革】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

【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相对多数代表制】又称简单多数代表制或一轮当选制,即只进行一轮选举,其政党或候选人只需获得相对多数选票便可以当选或占有该选区的全部议席。

【绝对多数代表制】又称过半数当选制或二轮选举制,即参加选举的政党或候选人在选区第一轮选举中,必须获得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或占有该选区全部应选名额,否则要进行第二轮选举。

二知识点

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包含以下一些要点: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

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被认为是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亚里士多德则在《政治学》一书中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体系,被一致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因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西欧中世纪长达1200余年,基督教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政治学沦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作为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从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理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的第一个政治思想家”,他的《君主论》一书完成了政治与伦理的彻底分离,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同一时期,布丹在他的代表作《共和六论》一书中创立了近代资产阶

级国家的主权学说,集中反映了当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割据,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利益要求。以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不仅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私有制的罪恶与腐朽,而且精心描绘了一个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一切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权利的理想社会蓝图。

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诸如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西方近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大批思想家。他们提出的“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以及“分权制衡学说”和贯穿于其间的自由、平等等近代资产阶级的价值理念,构成了现代西方政治学说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体系。同时,以温斯坦莱、摩莱里和巴贝夫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主张也在人类政治思想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思想家的批判精神逐渐衰落,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和实证主义观点开始流行。边沁、密尔、孔德和斯宾塞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思想达到了人类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顶峰,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自19世纪后期开始,西方政治学彻底完成了与哲学和伦理学的分离,成为一个拥有许多学者的专门学科。

1848年《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

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断,表明了三点:

第一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表明了

国家产生的时间。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代表人物荷兰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卢梭,

1. 英国霍布斯认为权利不可分割,主张君主专制。

2. 英国洛克主张权利分割一部分,主张君主立宪制

3. 法国卢梭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马克思关于国家定义的三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就是说,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它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消灭,而自行消亡。这就是国家产生、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这表明了国家的本质。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第三,国家是个机器。顾名思义,国家是一个工具,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工具。它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机构。但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机器,具有公共权力是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2: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自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即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第三,主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

3:国家的职能

(1)国家职能:由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

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在具体的国家活动中,国家的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2)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说,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3. 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

从理论上说,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前提是社会的存在,而政治统治职能存在的前提则是国家的存在。这意味着,社会管理职能对人类社会而言,具有共生性,与人类社会相始终。而政治统治职能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只是历史的产物,并非永恒存在,它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国家消亡而消亡。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提出了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2: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另一种方式,但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

一般地说,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以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代替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改良是统治阶级在不改变现行的根本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2.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现象,其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3.革命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是渐进的、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政治改良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获得的,在某种程度上对被统治阶级是有利的;同时,改良也有利于被统治阶级积蓄革命力量,从而为社会和政治的彻底变革创造条件。

2:封建制国家土地所有制的不同形式

1.封建制国家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之上,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四种: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

2.封建社会中真正占支配地位、并且对封建制国家起决定作用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在西方是领主占有制,在我国是地主占有制。

3.封建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制国家则是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土地占有者阶级从政治上对农民阶级实行专政、压迫以维护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4.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从国家结构,既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第三,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雇佣劳动关系在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维护资本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1: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特征、阶级特征和政治特征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或者上升阶段,与这一阶段相联系的资本主义国家形态是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1)经济特征: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空间较大,商品生产较为分散,单个企业是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运动的基本单位。因此,资本的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是自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的基本方式。

(2)阶级特征:以自由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构成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阶级关系的主要内容。自由资产阶级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控制着社会阶级关系,构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特性。

(3)政治特征:首先,与资本自由竞争的经济特征相适应,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方式来统治国家:

1.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上,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的政治自由和权利平等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

2.在政治制度方面,资产阶级国家以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作为资产阶级民主的制度保障;

3.在政府职能方面,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体现为“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

4.在政府政策方面,自由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鼓励和维护个人在市场上的自由活动。

其次,作为自由主义统治方式后盾和补充的暴力方式在这一时期也是同样存在的。 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矛盾和政治特征

(1)经济特征: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代替自由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实现的基本方式,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特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2)阶级特征:垄断资产阶级取代自由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成为控制和支配社会的阶级,垄断资产阶级国家的内外部矛盾加深甚至激化。

(3)政治特征:首先,在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和原则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从以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为主要出发点转向以保护利益集团、尤其是垄断财团的利益为根本原则,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政治的地位日益突出。

其次,在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趋于集中,议会在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和削弱,而行政权力和军事官僚机构的力量在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再次,在资产阶级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方面,垄断资产阶级日益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结合,在驱使其代理人更公开、更有效地代表其利益要求的同时,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直接进入政府,运用国家政权来谋求垄断资本的最大利益。 最后,在政府职能方面,政府作用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发生了转变。政府从“最低限度政府”转变为对于经济、社会、文化进行干预的政府;从“消极政府”转变为积极和强有力地控制和调节社会内外矛盾的政府;从“守夜人”转变为“社会的领航者和掌舵者”。

3: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内外矛盾的进一步加深,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社会走向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资本主义各国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来摆脱危机。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出现的两大基本形态。

(1)法西斯国家的实质,形成和特点:

首先,法西斯国家是垄断资本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在面临经济社会危机时,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所实行的公开、恐怖专政,是垄断资本以军事独裁、恐怖统治和对外战争摆脱危机的方式。然而,它不仅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反而全面激化了垄断资本面临的各方面的矛盾。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法西斯国家也最终崩溃。

其次,法西斯国家的出现,具有特定的历史、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从历史上看,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大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育不充分,封建的经济关系没有彻底瓦解;从社会阶级力量上看,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和社会进步势力相对弱小,不足以对强大的垄断资本和反动势力形成有效的制约;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来看,这些国家普遍具有国家崇拜、国家至上主义、民族优越感和沙文主义传统。

再次,法西斯国家的基本特征:经济上,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军事化;政治上,抛弃甚至是形式上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取消资产阶级的议会制、选举制和多党制,实行法西斯的独裁寡头统治;对外关系上,奉行疯狂的扩张和侵略政策,甚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强化垄断资本的国际竞争地位。

(2)福利国家的概念和本质:

首先,所谓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阶级统治。

其次,福利国家不过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保证其在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一种统治方式,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这是因为:

第一,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第二,福利国家采取和实施的各项福利政策和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垄断资本的统治地位;

第三,福利国家用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经费,实际上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这就掩盖了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

2: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1)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

(2)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也体现为无产阶级统治对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

(3)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还体现为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1. 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经济基础之上

的,

2. 广泛性

3. 真实性

真实性体现在

○1.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建国家机构,保证人民的最高权力地位,实现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控制和监督;

2它以共产党作为民主的领导力量,保证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实现; ○

3.它以人民监督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使得公共权力按照人○

民的意志运行;

4.它以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民主的法律基础,从而使得公民的权利具有了法律保障。 ○

2: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1) 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2) 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3) 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 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4)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

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5) 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2: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从具体内容上考察,国家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第二,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第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也称政治体制,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的具体环节,属于国家形式的细节方面。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而政体则是阶级统治的形式。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国体”,

4: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影响政体选择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第一位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政体形式还受到政治力量对比的制约以及一个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政体具有多样性

(3)政体选择的自主性。

(4)政体相对于国体具有灵活性和变异性。

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类型的标准

还是一个集体;

第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第三、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二、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君主制政体和共和制政体

1:君主制政体

君主制国家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君主无论世袭还是推举产生,实行终身制,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剥削阶级统治的需要,曾经派生出几种具体的君主制形式:

(1)贵族君主制。主要存在于封建社会早期,与领主占有制经济相适应并与分封割据制的国家结构相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君权比较虚弱并被分割的君主制,君主只在名义上掌握全国最高国家权力,他的权力实际上仅限于他自己的领地,而全国的国家权力则由君主和某种形式的贵族会议共同掌握。

(2)等级代表君主制。其主要特征是建立了由不同的封建等级的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有权批准或拒绝国王征收新税,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提供咨询意见,但无立法权,其决议对国王没有强制约束力。

(3)专制君主制。又称“绝对君主制”,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4)立宪君主制。立宪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基本特征是君主拥有某些最高国家权力,但这些权力由宪法加以规定和限制,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根据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程度、君主的实际权力和地位等方面的差别,立宪君主制可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两种形式。

1.在二元君主制政体中,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君主一般有否决权。某些情况下君主还可以任命和指派部分议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对议会的控制。

2.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其基本特征是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议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议会拥有倒阁权, 第一、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是一个人

政府如果失去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请求君主解散议会。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因此被称为“虚位”君主。

2:共和制政体

在共和制政体中,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严格的任期限制。共和制分为两种基本形式:

(1)贵族共和制。一般由有任期限制的执政官作为国家的行政长官,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实际掌握最高国家权力。

(2)民主共和制。基本特征是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公民普遍参加的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的,并有严格的任期限制,实行某种形式的分权和制衡。根据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权力配置关系和分权制衡的不同形式,民主共和国又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两种主要形式。

1.议会共和制国家,总统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2.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也可称为二元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行政权,直接领导政府,提名并经议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3)现代资产阶级国家还有半总统制和委员会制的政体。

1.半总统制既有总统制的某些特点、又有议会制的某些特点,故称半总统制。总统主持内阁会议决定政府的政策纲领,由总理领导政府的日常活动,总统有任免政府总理的权力,总理和政府须向国民议会负责。

2.委员会制是瑞士采用的独特政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政府作为议会的执行机关实行“合议制”。瑞士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议会选举联邦委员会,委员会设主席一名,由委员轮流决策,集体决定、集体负责。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共和制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唯一能够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它实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是一种完全新型的民主共和制政体。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制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出现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具有典型意义的有公社制、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1)公社制──巴黎公社的政权形式

巴黎公社采用了一种完全新型的政体形式,它的鲜明特点在于:

1.实行了普遍的直接选举;

2.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并随时可以撤换;

3.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

4.废除常备军,废除旧式的警察和官吏,法官由选民选举产生,取消了公职人员的高薪制度。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第一次尝试。

(2)苏维埃制

苏维埃制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是:

1.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苏维埃作为人民的代议机关,苏维埃对人民负责,代表可以由人民撤换;

2.最高苏维埃既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又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由它授权并向它负责;

3.最高苏维埃设立主席团作为常设机构。

(3)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作为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特点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4.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国情决定的。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下,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制与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的显著区别之一,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安排。

3: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

现代的国家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单一制和复合制。

(1) 单一制国家。是中央政府将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

构形式。

基本特征是: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统一的行政机关体系和统一的国籍。单一制又可细分为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两种。

(2)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个国家或者地区作为成员通过协议组成的联合共同体。根据联合的程度和形式、权力的不同划分,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有两种常见的类型:一种是邦联制,一种是联邦制,

1.邦联是若干个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邦联的联合是比较松散的、非永久性的,就这一意义而言,邦联制并不具有真正的国家性质。

2.联邦是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联邦制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各成员单位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而各成员单位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府,在本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财政等方面享有相当的自主权;在对外关系方面,只有联邦作为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全国人民具有共同的国籍。

(3)区分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依据:

一是国家主权的归属,是属于全国政府还是属于地区政府;

二是全国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授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

三是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如何划分;

四是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盟约、宪法)为依据,还是以一方的意志为依据。 4: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

(1)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归根结底,是由阶级的、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最终只能由各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根据本国的国情决定。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曾采用单一制和联邦制这两种主要的国家结构形式。

(2)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的国家在从分散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或者民族矛盾比较复杂,或者原有的政治共同体已比较成形,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民族联合和国家统一,又不能不照顾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就可以用联邦制的形式来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

(3)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根据“各民族的平等的联合”原则并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决定自己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结构的理想形式,但有的多民族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国内存在比较尖锐的民族矛盾和复杂的政治局势,甚至还存在小的民族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联邦制的形式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

(4)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能转化的。

5: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04年论述)

(1)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是: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2.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4.全国人大批准省级地方的建置,国务院批准省级地方的区划并批准省以下地方的建置和区划,全国人大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5.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但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自治区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消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消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既要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又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这些特点表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但本着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原则,实行适度的地方分权。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我国没有采用联邦制,而采用了单一制,这主要是因为:

1.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有着统一的传统和实行单一制的渊源;

2.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

3.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在分族聚居的同时又与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杂居,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4.近代来,我国各族人民在抵御外敌入侵、实现国家独立的过程中结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5.我国各民族之间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各民族需要互相帮助,实现共同繁荣和共同进步;

6.我国各族人民还会面临各种外来势力的颠覆和分裂的威胁,为了防止和抵御外来干涉和侵略,维护我国的独立与安全,需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合作。

第七章 国家机构

(1)国家机关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各个具体的国家权力部门,而各种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结构联结起来,相互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共同组成一个实行国家统治的统一的体系,这就是国家机构。

(2)国家机构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

国家机构的特点

(1)阶级性:

(2)全社会性

(3)整体性和系统性

(4)强制性:

4:国家机构设置的形式和因素

(1)任何国家的国家机构,一般都包括上述四大机关,但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不同国家,国家机构设置和形式都是不同的。

首先,不同国家的国家机构设置和划分的基本原则不同,尤其是不同历史类型的国家,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机构的原则是不同的;

其次,组成国家机构的各个机关的具体设置和组成方式、运作方式在不同的国家会有种种差别;

再次,不同的国家,各种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划分和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也是不同的。

(2)国体决定着国家机构的性质及其设置和划分的基本原则,而政体直接规定了一个国家的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形式的基本构架,国家职能和各种具体环境则将决定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

分权制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互相制约和平衡。

二、资产阶级主要国家机关: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1:国家元首

形式上,资产阶级国家的国家元首通常都有以下权力:

⑴签署和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⑵召集议会,宣布解散议会;

⑶任免政府首脑及其他高级官员; ⑷统帅武装力量;

⑸作为国家的最高代表进行外交和外事活动; ⑹宣布紧急状态;

⑺宣布大赦、特赦,颁发和授予国家荣誉。

掌握实际权力的国家元首为“实职”元首,不掌握实际权力的为“虚位”元首。议会君主制国家的君主、议会共和制国家的总统是“虚位”元首;总统共和制、半总统制国家的总统是“实职”元首。

2:立法机关

(1)资产阶级国家以议会作为立法机关。议会作为一种代议机构,一般由选举产生的一定人数的议员组成,议员有一定任期,向选民负责。现代资本主义各国议会的组织结构主要是一院制和两院制,两院制多于一院制。两院制议会通常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下议院议员通常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名额按选区的人口或选民人数依一定比例分配。上议院议员的产生办法和名额分配,各国不尽相同。两院的权力在原则上是同等的,同时,两院之间也存在某种形式的相互权力制约,也存在分工和分权。

(2)资本主义国家议会主要有以下权力:

1.立法权。立法权是以国家的名义制定法律的权力,是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最基本的权力,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规则。

2.财政权,即财政同意权。议会财政权的意义是监督和控制政府的税收和开支,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重要权力之一。由于政府的收支反映出政府的政策倾向,财政同意权也体现了议会在政策上对政府的监督。

3.监督权。监督权即议会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成、议会制国家的议会拥有倒阁权、弹劾权和质询权等几方面。

3:行政机关

(1)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组成。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议会制国家所实行的政府体制通常为内阁制,总统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政

府体制,半总统制国家实行半总统制半内阁制的政府体制或称之为“二元行政”体制。

(2)行政机关的职权主要有:

1.执行法律。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基本权力,即维护宪法、执行法律。

2.管理全国的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依照法律,并受到议会的监督。

3.处理对外关系事务。需与国家元首共同行使,并受到议会的制约。

4.军事权。

5.立法参与权。主要表现为立法创议权和对法律的否决权。

4:司法机关

(1)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是指行使司法权的机关。在资产阶级国家机关的分权体系中,一般都规定了司法权属于法院,但多采用狭义的司法权概念,主要指审判权和

法律解释权,而将检察机关归属政府领导,总检察长通常为内阁成员,充当政府的法律顾问,并代表政府出庭参加诉讼。

(2)司法机关的职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审理各种诉讼案件。

2.处理某些非诉讼性的事务。

3.违宪审查。资本主义国家行使违宪审查的机构有两种类型,即由普通法院和由专门的宪法法院。各国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方式分为事后审查和事前审查(预防性审查)。

(3)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重要原则和制度: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辩护制度;法官保障制度(具体措施包括:1.法官不可更换制;2.有的国家实行法官终身制;3.法官退休制)。在上述原则中,“司法独立”是资产阶级国家司法制度中最重要的原则,所谓“不告不理”、辩护制度和法官保障制度都是“司法独立”原则的体现或者是为了保证司法独立的实现。

十一章

第一节 政党的概念

1:政党的定义

A、西方学者关于“政党”的基本观点

由于现实中的政党及政党政治的形式多种多样,关于政党的定义也各不相同。西方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为政党下过许多定义。

(1)政党是为选举(竞选)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2)政党是为了谋求官职,或是为取得权力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3)政党是这样一种组织,它通常是通过它所指出的候选人担当公职,以达到控制政府机构之目的。

B,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定义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特征

政党的特征,是指政党的基本特点。

第一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历史性

第二,政党是由阶级、阶层、集团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所组成。阶级性 第三,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组织性 纪律性。

第四,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纲领性。拥有政治纲领,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政治性

政党这五个方面的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同政治制度下的政党虽然具

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形式,但都具备这些基本的特征。

3政党的功能

政党是当代世界最普遍、最重要的政治现象。因为政党的活动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党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1)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

1.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的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政党。政党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取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部分群众的支持。

2.大多数政党都在努力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对于先进的政党来说,完全可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政治上的代表性力量。群众是政党生存的基础,如果政党脱离群众,就必然会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

3.资产阶级政党争取群众的目的在于争取选票和对其纲领与政策的支持。因此,为了选举获胜、执掌政权,它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争取群众也是它的一项重要任务。

4.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政党争取同盟者的重要性。

5.为了争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政党还要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

(2)集中阶级意志。

(3)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1)政党最早产生于封建社会后期英国议会中资产阶级代表与封建贵族之间的政治斗争。近代意义的政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和民主制度建立之后出现的。

(2)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使政党现象和政党政治逐渐演化成各国的宪法性惯例,政党政治逐步被纳入立法范围。

(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作为国家与社会、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政府与公民的纽带,政党在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本世纪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政党政治也处在危机之中。“二战”以后,传统的代议制经过调整得到继续的生存和发展。

2: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第一,标榜“超阶级性”。

第二 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

第三,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

第四,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

第五,资产阶级政党奉行“公平竞争”原则。

4: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政党制度又称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干预政治的一种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就是资产阶级政党通过议会选举和总统竞选,各政党轮流执政、联合执政或单独执政,以实现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从政党数目,政党关系,政党执政方式等方面综合考察,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1)两党制

1.两党制的概念:

所谓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2.两党制的类型:

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特点:1.两党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2.采取集中制原则)

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特点:1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2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3.两党制的特点:

英、美两党制都是与本国具体的政治制度相协调并具有本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作为两党制又具有共同的特点。

第一,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的两大政党;

第二,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

第三,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4.当代两党制的新变化:

第一,政党的阶级基础日益趋向一致。

第二,两党政策与立法思想的趋同。

(2)多党制

1.多党制的概念:

所谓多党制,就是在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是党派林立的内在原因。

2.多党制的类型:

在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因政党结构的差异执政方式亦有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第二,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第三,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3)一党制

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一党制的要害,不是一党执政,而是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党制类型主要有:

1.法西斯国家的一党制

2.民族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2: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无产阶级政党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 第三,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

第四,无产阶级政党是其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

第五,无产阶级政党有独特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3: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2)党的领导的具体方式

1.政治领导

2.组织领导

3.思想领导:是无产阶级政治体系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政治领导是核心、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共产党的领导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本质。

(3)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如下几个特点: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

2.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

3.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