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教案

一课:节日的餐桌

教学目标:

1. 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2.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 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4. 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一周浏览课本内容,从中得到启发,动手搜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废弃物。如:饮料杯、包装纸、废旧玩具、布头、纸盒、旧毛线等。同时请学生注意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或翻看家中菜谱方式等主动了解中国食品的一些特点。

师:精选一些造型和色彩都很美的菜肴图片准备课上使用。

二、课题引入:

师生谈话:说说节日的餐桌

生:展示自己通过电视节目或翻看菜谱了解到的知识与图片资料。

(了解中国的食品文化,丰富学生的感受)

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本课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自由的教学气氛。用谈话法引入教学,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感受:

你家是怎样过节的?

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好吃的菜?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还可以启发学生:有和家人一起去过饭店的经历吗?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学习,及时补充典型的图片资料进一步欣赏,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中国食品造型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

三、设计制作菜谱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食品造型

1、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如何把它变废为宝。

师:对学生提出挑战,“敢不敢尝试利用各种废旧物品,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提示学生 “饭”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引导学生一起设计菜谱。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你有什么好主意来安排一顿“节日的大餐”?怎样搭配才会有营养?“节日的大餐”有什么特色等。)

● 小组合作:

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在个体创作中张扬个性,在合作学习中完善人格。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学生实践创新。

(通过学生对媒材和表现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 综合探索。

(由一盘盘美食为探索的起点,通过生活中已有的体验及资料的查阅和有趣的制作活动来多方位感受与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简单面貌。)

● 学生集体交流想法。

2、动手制作菜肴

师:制定好菜谱就可以进行菜肴的设计和制作了。

●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利用了怎样的材料?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去表现吗?

● 从学生手中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颜色和外形特点使你联想到哪些菜肴?它适合做些什么?材料之间怎样搭配等。

(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最终来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进行创作学习。)

● 小组选定一个节日,大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来布置节日的餐桌,共享节日的欢乐。

● 学生创作

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去,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特点,让学生动脑筋从多个角度去想,怎样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质地来表现菜肴?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表现等。

(训练儿童思维的变通性。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辅导。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创新和与他人愉快合作及进行高效有序的工作上。)

四、作业展评

进行与游戏相结合的评价活动。可在模拟进餐的活动中进行隐性评价.

比如,哪道菜让你看了流口水?谁做菜的想法最奇特?谁的菜名起的最美等。

(师要注意将知识技巧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表演一家人过节时所表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待人接物的礼貌等都应该是评价的内容。)

五、课后拓展(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利用一个课时完成,效果会更好。)

让学生用画一画节日里聚餐的情景,表现出节日的欢乐。

(引导学生从节日的餐桌前的欢乐气氛开始回忆。节日里你和家人围绕在餐桌前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桌前的气氛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场面?还可以通过模仿自己亲人的动作及表情来加深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理解。)

师:重点从运用怎样的色彩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及怎样构图更能表现出餐桌前热闹的情景这两个方面和学生进行探讨。 注:创作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

表现形式:除了教材上提供的表现形式以外,还可采用水粉、水墨、版画等平面造型方式。

(鼓励学生个性发挥,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眼中、自己感受到的“节日的餐桌”,避免千篇一律的创作。另外,对于集体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的辅导,例如,人物的造型、动态上的困难等,有必要时教师还应亲自示范。) 注明:两个活动(制作和绘画)可以同时进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来创作也是可取的

第二课:脚的经历

教学目标:

1. 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

2. 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

3. 愿意进行趣味写生练习。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并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生:观察脚的结构,尝试用流畅的线条对脚进行写生。

师:准备脚的各种姿态的图片、各种样式的鞋的图片。

(图片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本课教学,提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观察能力,对线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得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让学生说说在观察与课前写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注:这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知识和技能的坡度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教学目标要明确,本课将写生和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在写生训练的同时,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本课定位于想象画的创作。

三、展示图片,观察脚、鞋的外部特征

1、结合图片,集体交流脚的外部特征的把握

2、观察各种鞋子的特征

● 可以让学生三四人一组,相互观察。也可以让学生拿来鞋,放在桌子上观察。

观察不同于一般被动的视觉感受,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视觉活动,因此教师要予以方法的指导。

●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也可以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

提示学生思考:鞋从整体看是什么形状,从上、下、侧面看有什么不同?

鞋由几部分构成?

每部分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 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如,鞋带是怎样穿入鞋眼的?

两根鞋带是怎样交错变化的?鞋上有哪些花纹?

针脚是怎样的走向等等。

( 通过观察,学生会对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好的观察可以为写生做好铺垫。如果学生写生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脚部的结构特点。这样学生在创作内容的选择和表现上会宽松一些。)

注:此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学生写生创作

采取先写生后想象添加的方法。

(这样有利于突出训练的主体,也会使学生把握写生和想象的区别。)

1、师:提示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起,线条大胆流畅。尽可能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结构画出来。在刻画细节时,线条要富有变化和节奏。

2、师示范

特别是线条的组织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示范、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魅力,以便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学生写生创作

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观察感受入手,至于比例、构图等问题不必过多的强调。

(在创作中,教师还要关注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写生还停留在想象和概念化模式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他们尽快理解写生的含义,投入到写生的创作中来。)

4、让学生在写生的基础上想象添画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添画部分的线条组织,线条的组合要和鞋、脚的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画面主体突出,富有变化。

五、作业展评:

● 教师可以组织作业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讲讲脚的经历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 还引导学生关注线的使用,通过作业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线的魅力。

● 结合画面让学生谈谈写生和想象创作的不同,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写生,以及写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三课:朋友你好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用线写生造型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

教学难点:

人体动态的写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以 “照镜子,对号入座”的游戏形式导入新课。

要求:每个同学在小镜子里观察自己,当老师指出某一种脸形时,这种脸形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的同学可以评议,看看谁的“座位”找得准。

二、关于人物头像的写生:

1、师:课前收集一些特点突出的人物照片,上课展示给大家,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脸形、五官、发型、服饰等特点。

(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可以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

2、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要求:认真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特征,然后描述出来让大家猜一猜。

努力刻画出人的表情、性格、年龄、性别等特征。

师提示:面对写生对象,我们首先要进行仔细观察,特别要对脸上的五官进行分析:比如他的:● 眉毛是怎样长的? ● 是不是有很多根的小眉毛组成?生长的方向如何?

● 他的眼睛是大还是小?是不是双眼皮?

● 他的鼻子长得怎么样?鼻梁高吗?鼻头是圆的还是尖的

● 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嘴唇上下一样吗?是薄还是厚?

● 还有耳朵的位置在哪儿?耳朵的形状有哪些特点?

● 都有哪几种脸形?脸形特点是怎样的等。喜、怒、哀、乐要怎样表现?

● 最后看看他的发型和着装的特点。

(目的是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另外,教学时间允许也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等等。)

注:这样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教给了如何观察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绘画造型的基本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应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生。

3、学生写生

师强调:写生时强调学生的观察感受,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可以不必拘泥结构比例。

4、展示作品,大家猜一猜作品中画的是谁。

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促进写生教学。

三、人体动态的写生:(▲)

注:人体动态的写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应坚持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探究:

● 人的身体大致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运动规律怎样?

● 服饰特征是怎样的?衣褶的走向和人物动态有什么关系等等。

(为了清楚的讲解,采取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会。知道立姿、坐姿和其他各种姿势人体的大致比例和肢体的变化,以及人物形态特征。)

2、欣赏优秀的写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教师亲自示范

例如从整体到部分,从细节再回到整体,如何利用线条去边线等。

4、学生实践。

(在学生作业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纠正学生生搬硬套五官比例关系,画标准像的做法,纠正学生看一眼画一笔,不进行整体观察的作画方法,发现典型,及时讲评。)

注:● 在此环节,有的同学可能会问“画的不像本人怎么办?一定要画的像才好吗?”对于这些提问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告诉孩子们只要认真观察,抓住特征,画出自己的感觉就行。

● 对于学生难以表现的地方,耐心示范。告诉学生不必在五官比例上过分强调。

● 共性的问题,在班里统一讲解。个别问题还要单独指导。

(看到画的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一次好的评价能保持和延续孩子们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快乐和成功中更加增强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激起他们再创作的欲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5、以“送给朋友的祝福”为主题,让学生在写生好的作品旁边写上祝福的话语或悄悄话送给朋友,表达浓浓的友情。

四、将作品汇集成册做成班级相册进行集体收藏。

要求学生共同设计相册的版面,装订成册。

(此环节既增强了绘画的技能技巧,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四课:哪里藏

教学目标:

1. 巧妙构思并制作有趣的书页,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 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 体验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创作美术作品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页或几页如课本所示的有趣的书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制作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自制一幅较大的作品。(或到书店买一本和课本中类似的趣味儿童图书)

(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来了解制作的原理。使他们体会到设计的巧妙之处,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引入:

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有趣的书页。

边讲有趣的故事,边让学生猜故事的主人公藏在哪里?

(在给学生带来阵阵惊奇的同时,也激发孩子对这种书籍设计形式的兴趣和好奇心——它是怎么做成的?从而将教学引向探讨书的设计制作方法上去。)

三、探讨趣味书制作的奥秘

1、他们亲自去分析、观察。

了解书的制作方法:“挖洞法”和“加纸遮盖法”

2、,可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知道的哪个故事最适合做成这样的书页?

最能给读到它的人带来惊奇?

四、学生制作

活动形式: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1、设计,分工制作。在有了成熟的想法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一试身手了。

2、要求:制作的书页不仅要有趣,而且要尽量整洁漂亮。

(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求美的好习惯。)

3、师:演示趣味书的制作方法。

4、学生制作(放手让学生制作)

(不必在书页的形状及大小上做过多的限制。书页可以是方形、圆形,甚至是不规则形状均可,只要孩子喜欢,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不足为怪的。故事的内容可以书写于书页上适当位置或书页背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用书上的方法成功地做出书页已经很好了,如果有学生能发明出新的方法来制作趣味图书,教师可给予大力表扬。)

五、作品展示:

学生的作品完成后,可以互相介绍或传阅有趣的书页。

● 让学生自己推荐自己认为最有创意、构思最巧妙的作品。

● 也可以组织学生将他们亲手制作的作品送到附近幼儿园,给小弟弟小妹妹看,使他们既有成就感又培养了爱心。 第五课:可爱的蛋壳玩具

教材分析: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蛋壳被当做垃圾扔掉。你是否留意和观察过这些普普通通的蛋壳呢?它们不仅有光润的外形,不同的蛋还有着不同的色彩和纹路。利用蛋壳进行加工制作出来的工艺品,很富有特色。像彩蛋、蛋雕等表现形式更是巧夺天工,成为装饰生活、馈赠亲友的佳品。本课以“蛋壳玩具”为设计制作的命题,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的蛋壳设计制作成小玩具、小案头摆设等工艺品,孩子们会觉得亲切、好玩。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设计、制作等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在课堂上可以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变的课程材料,从而使孩子们主动地介入,充分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 学习制作蛋壳玩具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蛋壳玩具。

2. 培养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的理念与技术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 通过蛋壳玩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创造的思想品质和认真耐心的良好做事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蛋壳进行设计制作

巧妙地利用“蛋形”创作出生动富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 搜集与圆形相关的艺术品和图形以及相关的动物、人物等图案资料,丰富课程资源。

学生:准备加工好的空蛋壳。

(蛋壳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进行加工,晾晒干后最好用白胶布将口封好,这样在制作过程中不易破裂。为了保持蛋壳形的完好,也可以按照教学参考资料提示的方法,用注射器进行完成。还可以在熟鸡蛋上直接设计造型。)

二、教学引入

教师可用动画片《小蛋壳奇遇记》或歌曲《小蛋壳》等形式导入新课,也可用表演的方式导入新课。

● 教师利用手中制作好的蛋壳玩具进行自编表演小节目。

● 利用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孩子们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你知道老师请来的这些小演员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这些小演员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你还见过类似的作品吗?是不是也愿尝试一下?

从而揭示课题。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了解蛋壳玩具的制作方法:

● 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蛋壳制作的各种玩具实物和图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讨论:这些玩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他们是怎样利用蛋壳的外形的?

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蛋壳玩具与众不同?

● 引导学生共同欣赏作品的独到之处,引导学生观察蛋壳玩具的颜色及花纹,找出不同的蛋壳的特点,研究蛋壳的加工制作和装饰。

这些蛋壳玩具的制作方法:运用了彩绘、剪贴、添加的方法,有的还综合运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蛋壳制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及过程时最好选用比蛋壳稍大的椭圆形物代替蛋壳,以便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四、学生创作:

1、师生讨论:

这些蛋壳玩具表现的是什么内容?除了做成独特的蛋壳玩具(蛋壳插花、彩蛋纹样、蛋壳小花篮、蛋壳不倒翁、蛋壳与骑士、蛋壳与卡通艺术形象等)有趣的人物、动物形象外,还可以制作成哪些形象?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创作的思路。)

2、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蛋形”,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联想,看看谁的想法多,最巧妙。

(让学生把人物、动物及其他更多的事物和圆形联系起来,降低学生创作的难度。)

3、学生创作:

● 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玩具?请小组的其他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 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装饰,可以涂画,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剪剪贴贴,还可以用橡皮泥粘贴等。

在动手过程中注意安全,用小刀或剪刀时要小心,以免误伤自己或他人。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的习惯,即做事的规范性。)

●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评: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拿自己手中的作品编个小故事进行表演展示,由同学们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表演奖等。也可搞一个蛋壳玩具拍卖会,让卖者介绍蛋壳玩具的特色,让买者谈谈购买的理由等。

第六课:捏把小椅子

让学生对泥进行充分的感受,掌握一些泥塑的基本技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堆塑、连接等综合的方法表现造型独特的小椅子。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泥工的技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

一、导入新课。

●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猜谜语、童谣、讲故事等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椅子?

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以及他们和椅子之间的小故事。

● 提出问题:生活中的椅子还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你要是设计师会有怎样的改革和创意

(使学生人人争做一个小小设计师,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展示各种椅子的图片及声像资料

● 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欣赏各种椅子的造型和色彩,特别是好的创意。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谈谈不同功能和不同环境下的椅子的造型各有什么特点。

(最好,把几把造型独特的椅子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亲眼观察、亲身去坐一坐,相信学生对椅子的造型设计、功能会有更深的理解。)

● 讨论、分析

让学生了解到椅子在具备使用功能外,设计师更注重功能与美观的完美统一,充分展示出设计师的审美品位,也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空间。

(通过这些资源既能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官认识,又传承了椅子的工艺文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设计、创造积蓄了原动力。)

三、学生创作:

● 通过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大树”椅子:

树干是椅子的哪部分?

小树墩是椅子的哪部分?

你觉得这样的椅子适合放在哪里?

椅子主要可以在哪些部位进行变化?

怎样的造型才会让大家喜欢购买?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外星人也需要椅子吗? 他们的椅子什么样?住在大海里的美人鱼的椅子是否也很奇特„„你们能想到哪些奇特的椅子造型?教师还可以利用事物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想象,例如,怎样将人、动物的身体和椅子联系在一起?从花草、大海的波浪中你又受到怎样的启发?哪些元素可以用到椅子的设计上。总之,要充分给学生自主和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努力抓住学生们闪动的灵感,正确引导,以点带面,力求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 教学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搓、团、揉、捏、压等方法。

提示学生利用一些工具进行刮、刻等处理,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肌理效果。

(本课的学生作品完全以泥为造型,在实际创作中还可以提示学生加入其他的材料,例如,铁丝、小石子、纸片等,丰富创作。)

● 学生制作:

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

(哪怕是作品中一件微不足道的部分,也具有独特的乐趣,也会给学生独特的体验。)

四、教学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

(评价要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尊重个性差异,重视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结合同学互评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美术学习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课堂所创设的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充当角色。对学生也不必约束过多,让他们尽情地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为他们提供一个活动和发展的自由空间。在这种情境中,儿童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他们无所顾忌,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由创造、自由表现,尽可能地挖掘他们潜在的能量,使新的点子、新的想法如汩汩的泉水喷涌而出,从而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必然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自由伸展和尽情发挥。

第七课:顽皮的猴子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水墨的方法表现猴子。

2. 能够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

3. 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生:● 提醒学生做好工具和材料上的准备。

●搜集和了解一些关于猴子的故事、儿歌、图片等资料。

师:亲自尝试练习。特别是对国画专业了解较少的老师更需要动手画一画,了解水墨猴子的画法,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做好课前的必要工作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孩子,可以更好地调动和丰富学生对猴子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了解猴子的特点和活动习性。)

二、师生交流:

● 让学生广泛地交流搜集到的猴子的故事、趣闻等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猴子的认识。

● 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的外表特征

● 利用表演等形式体会猴子的动态形体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如猴子一家都有谁?

猴子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把同学间发生的很多故事和情感都可以赋予在它们的身上。)

三、水墨作品欣赏,让学生感知水墨的情趣。(▲)

● 欣赏名家的作品入手,引导学生观察:

用水墨形式表现的猴子和我们平时用水彩笔表现出的猴子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用笔的吗?

墨色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不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水墨技法,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水墨画的丰富变化和其特有的艺术效果。从而激发他们愿意尝试和探究的愿望。)

● 学生探究

让学生结合以前对水墨知识的了解,说说自己认为该怎样画猴子?

用怎样的笔或怎样的墨?说出自己的理由。

● 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尝试实践。

(在探究当中,对于他们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要给出标准的答案,目的还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创作中发挥和运用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特点。)

四、教师示范:

使学生了解猴子的一般笔墨用法,给学生以提示和启发。

注:不必强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临摹。对于猴子的画法有很多,而且各个画家有独自的特点,教师也不必要求学生去掌握。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体验水墨特有的韵味。

五、学生创作:

学生可以是独立创作和相互观摩相结合的形式。

要求:★ 提示学生在创作内容上要大胆想象,画出情趣来;★ 提示学生在技法上也要大胆,自己尝试,体验水墨的变化。

六、作品展评:

在作业评价时,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自己在绘画时的感受,也可以就用笔、用墨以及水分控制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水墨的特有效果,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八课:彩墨瓶瓶罐罐

教学目标:

1. 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进行创作练习。

2. 用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传达自己对瓶花的感受。

3.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师:● 将瓶花拿到教室里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

(调动和丰富学生对瓶花的感受和经验)

● 引导学生到花坛里去观察,了解花的构造、花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了解学生对水墨知识的掌握在怎样一个层次上,以便找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作品欣赏:

展示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分析其艺术的特色。

(使学生意识到艺术家的工作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师:就拿一种花而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提示学生在创作中也要大胆,不必拘泥。

三、笔墨技法练习:

●观察、尝试表现

师:出示一枝花形比较简单的雏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表现

●教师引导大家一起交流、归纳。

使学生认识到水墨画的水分的控制、用笔的变化、墨色的变化是很丰富的,以及花卉的一般表现手法。

●教师示范,教师可以示范1~2种花的画法。

(有意识地提示学生笔墨的变化,在技法上教师应给予指导和提示。)

四、学生创作

● 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创造。

设计意图:“传统”不应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能量。教学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由、多元和个性,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以示范、临摹为主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注:教师要精讲多练,给予学生充分的尝试、实践的时间。

● 在学生的创作中,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去大胆尝试。教师要适时去引导:

例如,水分的多和少哪个更能表现出花的娇嫩?怎样通过简洁的笔法去表现花朵?墨色有变化和无变化哪个画面效果更好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作品间的比较和交流,使学生意识到水墨画的特性。在辅导中教师还要注意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对学生好的地方要肯定和表扬,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辅导。

五、作品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会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增加自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作业展评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成就感。而且,学生作业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通过作业的展示和评价,教师可以很好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第九课、美丽的花边

教学目标:

1. 了解花边的用途、特点和基本规律,感受花边的秩序美。

2. 了解和尝试电脑绘图板中的复制、粘贴、旋转等技巧,并能够制作出美丽的花边。

3. 喜欢电脑美术,愿意用电脑绘制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和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带有花边的生活用品,如手套、水杯、盘子等。

二、欣赏花边

● 让学生欣赏花边的美,并了解花边的装饰作用。

● 用电脑课件展示更多的花边资料或生活中花边应用的实例。

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花边?有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是花边?花边有什么特点等,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花边的特点和美化装饰生活的作用。在电脑网络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发现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

●教师可以将一张纸进行反复折叠,然后在一侧剪出花纹来,这样打开,就是一道花边。

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花边每个图案都相同吗?是怎样排列的?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花边是由一个单独纹样反复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出来的图案。)

教师还可以在出示大量花边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出花边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单独纹样都可以选用哪些事物?单独纹样在排列上有规律吗?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等。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每个学生准备4张5厘米见方的小卡片,每个卡片上画上相同的图案做成学具。课上老师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就形成花边,看看谁的排列方法多,得到的花边多。通过这样的探究和实践,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涨,对花边的多种的排列组合规律也会很好地掌握。

四、设计花边

● 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自己设计一个花边吗?想如何设计?准备为某件生活用品设计花边,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

● 教师可提出问题:画花边累不累?能不能用简单快捷的方法画呢?启发学生想到用电脑画,用剪子剪、用拓印的方法反复印制等。

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侧重和取舍。此设计是为了加强设计活动的目的性。

● 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几个花边,然后大家评论,以考察学生对花边的认识理解程度。

在评论、讲评的互动过程中,纠正学生对花边不理解的地方,如排列规律混乱,单位、纹样、大小不统一等问题。

例如:色彩的搭配上,教师可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用同一个纹样排列组合的作品进行评价,比较哪一个色彩美,引导学生说,教师再因势利导地渗透色彩搭配知识。又如内容的协调美,可给出一个以花为题材的单独纹样让学生排列组合,对于在排列空间上空一点的作品,老师可让学生思考应添一个什么东西好,学生就可能想到小一点儿的花、小蝴蝶、小蜜蜂等,这些都可以利用网上互动做到。

● 学生设计制作

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五、作品展评:

充分借助电脑网络进行互动交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网页将学生的作品以及更多的关于花边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第十课:大花鸡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 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 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

●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布置学生去观察和搜集有关“鸡”的图像资料,或以手绘图形的方式进行纪录,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

(鸡在我国与“吉”同音,是“吉庆”的象征,所以生活中以鸡为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

二、观察、讨论

借助教材上的图片或出示图片资料,或运用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 鸡的身体大体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联想?● 通过运用形象比喻的语言描述、形容鸡的特点,对“鸡”的主要形态特征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他们生活中的形象贮存,如结合吃鸡的体会,来风趣地谈鸡的形态特征。农村的孩子谈谈自家养的鸡的样子以及有意思的事情。)

三、共同画“鸡”

● 老师先在黑板上用很快的速度故意画一个四不像的鸡,让学生挑毛病,然后修改;

● 让学生到黑板上画鸡,比赛谁画得大、画得快,然后评论,互相修改;

(这一互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鸡的造型特征,并为下一步绘画做好铺垫工作。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了解鸡的形态是学生创作的基础。)

四、欣赏民间剪纸、布贴、刺绣、泥塑等方面的艺术作品。

1、引导学生比较艺术作品和真实形象的差异:

从了解“鸡”在民间艺术中的象征意义,这些鸡的形象和生活中的鸡一样吗?

相同在哪里?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引导学生学习概括、夸张的手法)

2、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方式

如: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鸡冠子像山,老师就夸张地画成山的样子,或鸡尾像大圆球,老师就概括成圆形等。

(在上一环节画的各种“鸡”的形象基础上,略加变化而成。让学生感到变化的方法很简单,有可操作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不要让学生有畏难情绪,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解剖艺术中的花纹特点

教师可把花纹分为几类;

★ 第一种是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

(画这样的花纹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形状近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或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 第二种是有象征意义的花纹,如民间的艺术作品中,鱼身上添加莲花,意味连年有余。从鸡的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去引申,然后添加相应的纹样,如闻鸡起舞、大吉大利等;

★ 第三种是纯装饰性的花纹,追求质感、肌理美等效果;

★ 第四种是点线面构成花纹。

在添加花纹练习前,教师可多搜集以上各方面的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欣赏。

(在师生互动中,老师渗透各种表现方法,并提示给学生花纹装饰的排列、组合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一件好的作品在塑造动物形象的同时,大多将点、线、面有机的结合,就好比多声部的乐曲演奏,使人感到丰富、完美。)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

要求:对鸡的表现要大胆表现,在创作内容上要突出鸡的变化和装饰。

六、作品展示

创设教学环境,如开一个“大花鸡”博览会,评出最漂亮的、最神奇的、最可爱的“大花鸡”

(在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和互评,还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学生以评价。总之,老师要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第十一课:礼品巧包装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商品包装的形式及其作用。

2. 能够利用各种材料较巧妙地设计制作盒式包装和结扎包装作品。

3. 对包装设计活动感兴趣,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

课前准备:

师:提前做三个甚至多个不同形式、不同品味、豪华程度不同的礼品包装,但内部的礼品是一样的(例如:小记事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 让学生到礼品批发市场或商场、超市等地方去考查、参观、学习、观察包装的形式及包装的方法等。

● 让学生搜集好的包装样品、废弃的包装盒,准备丝带、彩布、皱纹纸、包装纸等各种相关材料和彩笔、剪刀、双面透明胶等工具,为本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生准备材料时,要提醒他们不要花钱去大量的购买,更不要相互攀比,尽可能废物利用。例如,一片树叶,一张废旧报纸等也会制作出富有特色的包装作品来。)

● 想一想自己要送给谁一个礼物,课前准备一个小礼物带到课堂上来。

二、教学引入:

说说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松别人礼品的,礼品包装设计的作用

三、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形式和方法

把提前制作的小礼品发给每个小组,

★ 然后提问:你收到礼物后的心情怎样?

你的礼品的包装有什么特色?

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等等。

★ 让同学们猜一猜礼品的内容,再打开看一看。

(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感到礼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又能了解包装设计的技巧、方法。)

★ 利用学生对包装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包装初步的认识与兴趣,提出问题:

节日快到了,你想送给朋友、亲人什么礼物呢?

想为他们设计一个精美的礼物吗?

为老年人送出的礼物包装应该怎样考虑?

为弟弟妹妹的礼物又该怎样设计?

(通过大家的探究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包装要考虑到材料、颜色、包装的形式、对方的年龄、爱好以及场合等因素。)

四、学生创作:

● 师:选择一种基本的包装形式演示给大家,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环节教师要讲解充分。

例如:包装纸大小的选择,如何做丝带花,如何用透明胶带粘贴包装纸等。

在装饰美化方面,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 学生创作:

创作中,教师还可以用请同学当小老师的形式,将自己知道的包装方法介绍给大家。

(将各种精美包装的样式或示意图发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摸索出方法。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创作,分工合作,如有打包装的,有做丝花的,有做立体装饰的,有画图案写赠言的。)

采用同学间互赠礼品、谈感想,说一说收到礼物的心情。如你喜欢送给你的礼品包装吗?为什么?

说一说自己设计包装的感受,如:自己亲手做和买成品感觉一样吗?你感觉辛苦吗?有成就感吗?对自己设计的包装满意吗?为什么?

第十二课:各式各样的鞋

教学目标:

1. 了解鞋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风格,感受中国传统鞋文化。

2.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

3. 领略设计的魅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们搜集资料,了解鞋的种类、款式、花色、功能等。

(可以让学生留意街上行人鞋的样式,可以到商场去观察,可以请教自己的爷爷奶奶,看看他们年轻时人们穿鞋的特色。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得到更多的信息。要求学生及时用文字或手绘图形的方式记录下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引入:

● 从生活实际入手,感受鞋的原始作用。

让学生用手的中指和食指装扮成人的两只脚,分别在粗沙纸、玻璃板、水槽等这些不同质感的物体表面上“行走”,说一说“脚”的感受。

● 教师可同时提出问题:

如:你怎样能够使你的“脚”在水中走却不湿?

或者你怎样让你的“脚”在粗糙不平的路面上长时间行走而不被磨坏?

(可提供一些布头、塑料布、线绳、皮筋儿等物品供学生选择。使学生通过皮肤接触不同“路面”的感觉,联想到不穿鞋的“脚”的感受,通过在“脚”上裹布头防止磨坏、裹塑料布防止潮湿等方法,从而感受鞋最原始的作用。)

三、观察、讨论

● 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 师:通过大量的感性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鞋的造型,体会其美感,以及美好的寓意。

使学生感受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加之政治经济的影响,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千上万个花色品种是历代人们的智慧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的结晶。

(本部分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挖掘,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对鞋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准备。)

四、设计、制作

● 从了解鞋的基本结构入手。以几种实物的鞋做教具为例,引导学生对鞋的结构提出疑问。

比如:一般鞋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每部分都有哪些特色和变化?

无论什么季节,鞋上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什么?

● 根据学生找来的造型不同的鞋或图片,引导大家共同分析。

例如:满族的花盆鞋有很独特的造型,颜色也多种多样,但是为什么现在没有多少人穿着呢?设计鞋的款式之前我们应当注意什么呢?

(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鞋的设计最根本的是实用,其共性特征、结构特点都应是以“人”为本进行的设计。)

● 学生设计

师结合学生感受再进行引导:设计鞋时首先要想到什么?

你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

你所设计的鞋能够为穿着它的人提供哪些方便?

你的鞋怎样装饰才能更符合它的功能和特点?

(注:鼓励大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敞开设计思路。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示同学们在设计时多考虑功能与作用,以减少盲

目性,但也不要使学生个性思维的表达受到限制。)

五、作品展评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评价。为了增加评价的趣味性,可以以“鞋业博览会”、买卖等形式进行。

第十三课、我的课余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能够表现一个简单的活动场面。

2. 能够选取合适的表现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3. 在表现过程中唤起对愉悦心情的回忆,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布置调查作业:

● 安排学生对自己乐于参与的课外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相互了解别人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同时鼓励他们可以利用文字或者简单的图形记录。

● 试着分析哪些活动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活动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如何使课外活动更加有意义等问题。

二、初步感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课余生活方式。

●以分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自己课余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儿,表达一下为什么感兴趣及自己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的心情等。

三、利用图例或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如果想表现一件事,选择典型的场景是关键。

例如:在篮球的投篮运动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起跑、预投篮、起跳扣投、进球之后。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哪一步骤是这项活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们了解,在表现某件事时,要选择这件事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或场景是关键。使学生明白典型场景具有一目了然、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构思

启发学生将刚才分组讨论的有趣的课余活动内容,按照以上方法试着分析概括出最具典型的一个画面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在画面中表现出自己参与这项课余活动时的心情。

五、师总结人物表情、动作及作品的整体布局等的处理方法。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应鼓励大家充分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为生动造型与表现奠定基础。对于人物的肢体动作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难于把握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还可以利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人物动态,必要时教师要加强示范。

六、学生创作

鼓励学生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或材料进行表现。例如:用撕纸贴画、用泥塑、用水彩笔画、用油画棒画等等。 教师在辅导时应注重全面性。

七、作业展评

以“猜猜他(她)想表现什么样的课余生活”为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去参与评价。

第十四课、古老的面具

教学目标:

1. 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分析总结其共性特征,感受其文化内涵。

2. 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3. 愿意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能够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 让学生们收集资料了解面具的种类、材质、作用等。

● 可以让学生留意观察,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场所或什么样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具的出现?

(注: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得到更多的信息。在广泛搜集调查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及时留存相

关的信息。)

二、教学引入:

● 玩游戏

从生活实际入手,将准备好的部分面具教具让一些学生戴上,其他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面具的好奇心。)

● 进一步引发好奇情趣:面具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们经常把面具作为玩具或道具来欣赏、把玩,我们经常在乡村的庙会上或都市的喜庆日子里,看到人们套上大头娃娃击起腰鼓载歌载舞,有些俊男靓女用各种狰狞可怖或憨态可掬的面具遮住自己充满青春活力的脸庞时,同学们是否想过,从远古时期就沿袭下来的这些习俗中,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要让那些人在举行活动时遮盖真实的面貌呢?从而引出面具的原始作用。

三、欣赏、感知

● 师:出示各种面具的实物或图片

欣赏表现、设计面具的同时,探索和感受面具文化,感受不同地域文化也可以纳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介绍:古老面具的由来: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着迷惑和恐惧,以为是厉鬼在身体中作祟。鬼怪是人类童年无知的产物,它只能存在于人类自身的恐惧之中。然而,幼稚的人类并不缺乏幻想的天才。人既然怕鬼,鬼也一样害怕比它更凶恶的东西。原始先人们想象不出鬼怪的样子,所以只能天真地把它们与丑陋、可怖、凶狠等同起来。这样,面具就被雕塑成凶神恶煞的模样。戴在头上,挂在墙上,同时还要举行威壮宏大的仪式。带着可怖的面具、跳着凶猛激烈的舞蹈,向妖魔鬼怪发起反击,从而达到驱鬼逐疫的目的。人们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以驱逐人们心中的鬼怪。关于由来,有很多唯心和迷信的色彩,但是也表达出人们祈求幸福安康最朴素的美好愿望。

● 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通过大量的感性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会面具的造型及其美感,使学生感受由于地域、民族不同,面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及至今天,面具仍以鲜活的形象流布于中国的24个省、自治区的39个民族中,构成世界面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少数民族的面具更以形制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的深邃,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面具文化宝库。它承载着历代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 本部分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挖掘,是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对面具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要在感知的层面,不要挖掘过深过细,不要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 了解面具的基本结构:

以几种实物的教具为例,引导学生对面具的结构提出疑问,

比如:这些面具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在哪些部位可以进行夸张和变化?

用什么方式固定在头上最理想?等等。

● 总结共同特征:

还可以探究面具的材质还有哪些?

形象可以怎样夸张变化等等。

(教师根据学生找来的相关资料,引导大家共同分析。例如:设计面具的造型之前我们应当注意什么呢?在今天的生活中,还需要那些狰狞的形象吗?我们可不可以把面具形象设计得美一些?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其共性结构特点,并让学生设想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在什么样的场合佩戴?等等,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制作面具的目的。教师应鼓励大家敞开设计思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四、学生制作

● 让同学们在有自己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互相说一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完成?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每人准备好一张大纸(可以是报纸或者包装纸),一上课,教师让学生把纸蒙在脸上,

采用比赛的形式:

问他们谁能用最恰当的办法透过纸,让两个眼睛都能看到老师?

原则是去掉的纸越少越好。

(目的是通过比赛,让学生制作出最简单的面具雏形,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出两个眼孔之间的距离。)

● 请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

考虑采用什么样材质制作?

制作一个什么形象?用什么样的办法完成?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问题。

(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作品让同学们传看,在比较的过程当中使他们感受到面具在材料选择上的独到之处,从而总结出制作方法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尝试用独特的材料去表现。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利用集体的智慧降低制作时的难度。)

五、作品展示

以“化装舞会”等形式进行展示、评价

第十五课:彩印版画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版画知识,感受版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

2. 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

3. 让学生积极参与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

课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使用的工具材料::吹塑纸(一般商店可以买到,吹塑纸有双层和单层之分,单层的比较好。吹塑板比较厚而且不易画刻,效果不好,不建议使用)、彩色卡纸(或刷好颜色的图画纸)、水粉颜料、调色盘、夹子等。刻线可以用圆珠笔、铅笔。2B 以上较软的铅笔最好(也可以让学生用树枝削成笔代替使用,但笔尖要处理圆滑,不要太尖利)。

师:以吹塑纸粉印版画为例亲自尝试吹塑版粉印的方法,熟悉制作的步骤,找出制作过程中难以把握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准备材料:

教师可以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颜色分别放在盘子里。学生可以直接用手,用橡皮、尺子等各种学具上涂上颜色,印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宣纸上。也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萝卜(稍加工直接在纸上拓印)

二、了解版画艺术

● 欣赏版画作品

体版画艺术的特有的美感,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古老的民族文化,武强年画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木版年画,造型稚朴,色彩艳丽而又不落俗套,红、黄、青、蓝色,套色后的效果更与小学生那纯朴的欣赏水平不谋而合。再补充大量的名家之作引导学生去感受,也可以将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感受。使学生对古老的版画艺术产生亲近之感,对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有更多的认识。)

● 学生初步尝试

让学生找一些有凹凸感的硬币(游戏币、纪念币、纪念章均可) ,在有凹凸感的一面上涂上颜色。然后把宣纸轻轻地盖在上面,再用手轻轻拍打后把宣纸拿起来,就会发现宣纸上留有一个图案,这样重复多次或数次,就会得到许多同样的图案。

(这些偶然且简单的操作不仅使学生对版画这一表现形式有所理解,还会使学生兴趣大增。使简单枯燥、技法性很强的课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 教师:准备一些吹塑纸的小纸片,让学生尝试着随意地刻画一些简单的图形,然后依照前面游戏中的印刷方法,又会得到许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图画。

(告诉学生,这就是最简单的制版。让版画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孩子们的心灵。)

三、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讲解制作步骤

● 教师采取直观演示法进行讲解,讲解要注意要点清楚。

例如,划痕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印制过程中要用夹子固定好,不错位置,

填色时,水粉的水分要控制的少些等问题都要给学生明确的提示。

● 采取学生探究的方式进行,可以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

制作吹塑版粉印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 需要哪些步骤?

在刻线的时候怎样使线条粗细、排列变化?

怎样使印的图像清晰?

在水分的控制上有什么要求?怎样使色彩更加丰富?等等。

四、学生制作

●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要时刻注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能用绘画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刻画出有个性的、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来。

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兴趣、能力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去体会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对于彩色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的探究和讨论,并适时的引导,要起到扩展知识结构、发展智力、能力的作用。

注:老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去指责学生,要充分地理解他们真诚的艺术语言和表达能力,要引导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童真、童趣、童心,使他们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表现形式纯朴并且自由,避免成人化的儿童版画。

五、作品展示

作品完成后的展示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新,发现学生的优点。对有特点的作品大

第十六课:我和动物交朋友

教学目标:

1. 能够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

2.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组织画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了解、爱动物这个链条升华到渴望描绘动物形象,懂得如何欣赏动物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绘画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他们结合具体体验谈谈对动物的感受:

● 引导学生谈谈牲畜是怎样服务农业生产的,自己饲养小牛小羊的感受等;

● 还可以让家庭养宠物的孩子谈谈和宠物在一起的乐趣等等。

二、利用多媒体、图书和其他资料让学生大量地欣赏动物

● 给学生更多感悟动物可爱之处的机会: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动物的美丽特征、美丽动态及群体动物之间颜色的对比美和协调美。

● 师生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动物生存的现状。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心,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必须一齐关心,共同分享。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才是唯一出路。请珍惜和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设计意图:要充分地调动他们热爱动物的情感,充分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激发起内心表现的冲动后使他们带着爱去体会和描绘人和动物。)

三、学生创作:

● 适时地引导学生感受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表现的内容

可以提出:表现这样一个主题你准备选取怎样的内容?

怎样组织画面才有特色?

怎样才能够更好地打动观者等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有所思考。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画出一些东西,对于学生难于表现的动物,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示范。)

●学生创作

老师在辅导时不要拘泥,提倡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主张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立学习,积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加以选择

在内容上:可以就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描绘,可以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更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表现形式上:更是可以提示学生不拘一格。剪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如:马的其中一个造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贴,运用得当的话这就是平面构成里的一种组合形式。

颜色也有些变化,这样做出的画,既统一,又生动活泼。版画可以用一些粗犷些的线条,使之有生硬感,以表现动物的力度。 (让学生要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培养学生的个性,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多用鼓励的语言,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横加指责。要弘扬大胆有个性的作品,尽量保留学生纯朴和稚拙的画风。)

四、作业展评

●作品的评价可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互相交流使学生既学会与他人相处又学会自学。

第十七课:地心游记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大胆想象选取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一幅关于地心游记的想象画。

2.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地球构造方面的资料,对地心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教学引入:

让学生进行交流搜集整理的资料,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视频资料欣赏

利用恐龙灭绝、神秘的太平洋百慕大三角失踪的飞机、轮船和火山爆发等视频资料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地球的中心是否有另外一个未知世界。

(教师可以联系现时生活中已知的,但并不一定存在的东西,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发展到创作意识和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人、物、事和地心这种神秘莫测的世界联系起来。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播放有关科幻、探险的影视作品,通过画面、声音来感染学生,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想象。)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

● 学生在进入想象阶段后,如何定位是一个关键。

师:作为行星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地球,更是有着一个神秘核心,在这个核心中究竟有无生命,按照常规的思维肯定是没有。但是科学家为何在海底的火山口附近,温度高达几百度的海水里发现了游动的小虾。不能把人生活的环境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等同去看,生命的表现形式不可能完全一样。要抛开一些惯用的思维模式,这是幻想思维的首要条件。地心是未知的,即便是科学的研究也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像《地心游记》里记载的是地心有炽热的岩浆,假如炽热的岩浆里有游动的生物,那也应该是何等的壮观和美丽。那发着光的流动着的岩浆照耀着地心,那是怎样的一个光怪陆离的地底世界。

● 学生想象、讨论交流

五、学生想象绘画创作

可以画一些从未见过的想象中的植物、动物,还可以画一些想象的人和环境。描绘地心的景色也是选择之一。

(学生从直观的欣赏和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被激活了。)

●出示一些科幻题材的图画,或分析书本中的学生作品。

提示学生思考:作者表现的是怎样的科幻情景,又通过怎样的线条、颜色的对比,以及画面的组织来表现想象中的奇幻世界的。

(启发学生利用动植物的变形的特定空间环境,甚至于还可以利用毕加索、马蒂斯的变形人物,从中得到借鉴,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在学生通过感性的欣赏和理性的认识后,会根据自己的联想进行绘画练习。)

● 选择更利于自己表现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六、作业展评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通过自评、学生互评、老师总评等方式进行。要给每个孩子发表观点的机会

第十八课:祖国的古建筑

教学目标:

1. 欣赏祖国的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 能运用语言或文字评说一处古建筑的造型色彩及特色。

3. 通过对家乡古建筑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热爱保护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图片资料。

二、图片欣赏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个小导游,把自己见过的或是最感兴趣的古建筑介绍给大家。

(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地介绍,这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角度去对一座古建筑进行介绍。一个同学介绍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家一起进行欣赏评述的过程。)

三、教师准备的图片欣赏

所选用的照片是,从俏丽的苏州园林到壮丽的布达拉宫,从淳朴的漳州土楼到辉煌的皇家宫殿,同时与学生一起搜集更多样式的古建筑物图片及资料以丰富课本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

● 教师可选择一处古建筑作为重点范例讲解:

从怎样的角度去欣赏一座古建筑。

以下列举出了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评述的几个角度:

①历史:要知道建造的年代、地点,因何而建。

②类型:了解我国古建筑大致的类型,它属于哪种古建筑类型,这种类型的古建筑的作用及一般特点是什么?

③造型:这所古建筑的造型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觉?

④色彩和装饰:古建筑的色彩是怎样的,色彩和造型、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古建筑哪些地方的装饰你最感兴趣?这些装饰起着怎样的作用?

⑤材料:古建筑运用了怎样的建筑材料,用这种材料来构筑的古建筑有何特点?

⑥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古建筑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古建筑的样式及造型、色彩是怎样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的。

四、对景写生

为了加深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和感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优美的线条和色彩描画古建筑。

要求:采用线描或彩画均可,在写生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古代建筑师和工匠是怎样想象构思、怎样画草图、怎样施工建造古建筑的。

选一处古建筑,从古建筑的造型特点、历史及色彩甚至结构的细节,把这处古建筑作为一个教学范例进行全面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从图片或影像资料间接观察,最后投影出此古建筑照片大影像供学生描画。

(可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搜集的古建筑的图片也是选择之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