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建构游戏"十字路口"案例诊断

作者:谢媛芬

福建教育:学前版 2016年08期

  建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且有益于幼儿获得大量有关数量、图形以及空间的核心经验,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区游戏。许多教师在推进幼儿建构游戏过程中受缚于以往的游戏组织模式,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游戏,使得幼儿的建构游戏背离了自发、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现本人就以小班主题建构游戏“十字路口”为例进行诊断分析,探讨回归儿童本位的小班主题建构游戏组织策略。

  一、活动案例实录

  教师在建构区投放了体积稍大的、砖头状的鞋盒供幼儿游戏。刚开始,幼儿拿着鞋盒拼摆出一条长长的路和一栋栋高高的楼,之后他们就拿着玩具汽车在“路上”开。教师观察到幼儿对“马路”和“开车”游戏感兴趣,于是就计划组织幼儿开展“十字路口”的主题建构游戏。为此,教师投放了鞋盒、茶叶罐子(圆柱体、长方体等样式)、硬纸板(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形状)、各种积塑(如乐高积塑、花朵形状积塑、带有轮子的积塑)、地垫以及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红绿灯、果树等材料。此外,教师预设了目标:能用鞋盒等废旧物品和其他材料建构房子;喜欢游戏,乐意参与游戏;游戏结束后能自己收拾整理材料。

  第一阶段游戏,幼儿在地垫上游戏,有的幼儿将鞋盒一个一个往上叠,并告诉老师自己搭的是房子。有的幼儿将鞋盒平铺排列,一直排到地垫外面。排列好后,他们拿来玩具汽车在鞋盒上“开”。有的幼儿喜欢将鞋盒或罐子垒得很高,看着它们倒下来,然后发出高兴的欢呼声。教师观察了这些幼儿的游戏情况,建议幼儿在鞋盒两边种些树,于是幼儿将自制的果树摆放在鞋盒的一侧。

  结合第一阶段的游戏情况,教师预设了第二阶段的目标:继续使用鞋盒等废旧物品和其他材料建构房子等建筑;能有序收拾整理材料。

  第二阶段游戏开展前,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将地垫铺设成十字形。游戏中,幼儿选择更多的材料来搭建房子,他们利用罐子、硬纸板间隔地搭建出好几层的房子。幼儿搭好房子之后,开始玩玩具汽车。在玩汽车的过程中,出现两车相撞的情况,于是幼儿在马路中间排列罐子设置隔离栅栏。

  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教师预设了第三阶段目标:会搭建小汽车;能想办法使建构的房子更加稳固;能有序分类材料,轻拿轻放。游戏时,有的幼儿用硬纸板和罐子搭出四、五层的建筑,并喜欢在建筑顶端放一个较高的罐子作为装饰。为此,教师一直鼓励幼儿利用切割成棱锥体的鞋盒作为房子的屋顶。有的幼儿喜欢使用带有轮子的方块积塑拼搭小汽车和小火车。有的幼儿继续使用罐子在马路中间设置隔离栅栏,并选择几个较高的罐子作为红绿灯。建完之后,幼儿开始玩“开车”游戏。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幼儿要“种树”,幼儿才不情愿地在马路两旁摆放自制的果树。

  结合幼儿的表现情况,教师预设了第四阶段的目标:能将搭建的建筑作品摆放在指定位置;能运用辅助材料使马路上的景观更加丰富;会想办法使自己的建构作品更加美观。游戏开始了,幼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建构自己喜欢的作品,如房子、车子,到材料剩下不多时才转向利用其他材料建构。在这次游戏过程中,幼儿不喜欢利用鞋盒拼搭,教师一直游说幼儿,企图让他们重新对鞋盒感兴趣。此外,幼儿较随意地将搭建好的作品摆放进建构区,于是教师指导幼儿将作品摆放在正确的位置。如刚开始幼儿将“果树”集中摆放,也不知道要将“红绿灯”摆放在什么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将“果树”分别摆放在“十字路”的四个区域,“红绿灯”也摆放到相应的位置。幼儿建构好游戏主题相关的作品之后,开始建构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如飞机、坦克等),并拿着自己作品和同伴游戏。

  二、案例诊断分析

  1.游戏内容源于教师意愿,幼儿缺乏相关生活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阐明了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也就是说,游戏往往是幼儿力所能及的活动,每一名幼儿都在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上游戏,他们不会选择难度过度高于自己能力的活动内容。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形象简单生动、富有趣味性的事物。男生喜欢拼搭车子、手枪、飞机等,女生喜欢拼搭花朵、小动物等。案例中,教师计划组织幼儿进行主题建构游戏“十字路口”,是源于小班幼儿运用材料建构了马路,玩了玩具汽车。教师看似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引导,但忽略了小班幼儿的已有经验,他们的经验更多地停留在知道斑马线、红绿灯、马路和来往的汽车层面,至于十字路口的空间布局,他们没有相关经验,也很难理解。如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建构马路中间的栅栏就是一直铺到底,也不知道“红绿灯”具体的摆放位置。即使教师一直努力丰富幼儿有关十字路口的经验,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经验水平也仅限于此,教师再怎么拔苗助长也于事无补。因此,本人建议可以试着从幼儿喜欢的汽车引入,先支持幼儿建构各种各样的车,然后逐步引导幼儿关注马路,接着帮助幼儿将视角扩展到马路边上的事物,最后引导幼儿逐步形成“马路”小单元,从而为主题建构游戏“十字路口”做好铺垫。

  2.材料投放针对性不强,难以支持幼儿提升建构水平。

  案例中,教师投放的材料主要是废旧材料制成的半成品和拼插积塑。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建构的想法是值得鼓励的,但教师提供的废旧材料体积大、种类多、数量远胜于拼插积塑,对于小班初期的幼儿来说,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建构技巧,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足以支撑他们对废旧材料进行创造性利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提供给小班幼儿的材料种类不可过多但数量要充足。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如果材料种类过多,他们反而无从选择。如果数量不够,小班幼儿看见别人拿了自己想要的材料,就容易发生争抢。

  因此,针对案例中的情况,本人建议,给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要数量充足、体积适中,方便幼儿拿取,投放的材料要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建构技巧。如,可以提供一些个头适中的形状积木,这样有助于幼儿发展堆叠、拼摆、围合、架空等技巧;可以提供容易拼插的积塑,促进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可以提供形象生动的辅助材料(如小人、小树等),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有了这些材料,幼儿想要搭建一些形象简单的作品或者丰富主题内容就相对容易。

  3.游戏情节的推进由教师主导,忽视幼儿的兴趣点和真实水平。

  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本身,不为其他。尤其是小班幼儿,在建构初期他并不明白自己要建构的是什么,他们只对拼搭的过程感兴趣。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仅凭简单的观察就将幼儿的游戏主题定为“十字路口”。从几次游戏情况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车”和“开车”游戏感兴趣,他们真正的游戏热情和快乐其实来源于建构了教师规定的内容之后自发建构的内容;教师提出的建构目标和要求,以幼儿当下的水平是很难建构出来的。教师为了实现目标,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推动幼儿按照计划进行建构,教师主导幼儿游戏的成分过重。即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对其他事物感兴趣,但如果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发展,教师就将他们牵回自己设定的游戏,这就导致幼儿的表现不理想,最终也使幼儿对教师主导的游戏失去了兴趣。其实,教师一开始发现幼儿对“车”和“开车”游戏感兴趣时,可以调整游戏内容和推进方向,以幼儿喜爱的车导入,逐渐推进游戏,那么就可以开展真正以幼儿为本位的建构游戏了。

  4.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过多,阻碍幼儿游戏意愿的表达。

  国外有研究表明,成人介入儿童游戏,既会产生正面影响,也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教师对游戏进行操控,提供太多的结构性限制,或为了教学目的而不断地打断幼儿游戏,那么通常就会阻碍幼儿的游戏。在几个阶段的游戏情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为了游戏结果多次介入幼儿的游戏。如发现幼儿游戏中对自制的果树不感兴趣,很少有幼儿将其摆放在马路上,于是教师介入,希望幼儿能够利用这些自制的果树丰富主题内容。如在第四阶段游戏中,发现幼儿对鞋盒不再感兴趣,于是教师又介入,希望幼儿继续利用鞋盒建构房子。如幼儿随意摆放自己建构的作品,教师再次介入,希望房子能够整齐、美观。教师多次介入游戏是因为,幼儿游戏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不是自己预想中的。

  其实,教师的介入要顺应幼儿游戏的意愿,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获得新经验和提升游戏水平。一般来说,教师介入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时才介入。一是在幼儿的建构水平不足,阻碍了其游戏时,教师以平行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对幼儿的建构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在幼儿允许的情况下以共同游戏者的身份加入幼儿游戏,巧妙地给幼儿一些建议。三是当幼儿发生冲突并即将终止游戏时,教师以调解员的身份介入游戏,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回归游戏。除此之外,教师只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幼儿的游戏即可。

  三、诊断后的调整活动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就是儿童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支持幼儿游戏发展。通过以上的诊断分析,本人结合小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对建构游戏“十字路口”案例进行了调整,缩小了主题,降低了游戏目标,以一种更加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建构水平的方式来开展。下面是本人认为可行的游戏方案,在此与大家分享。

  小班结构游戏主题:马路上

  材料投放:积塑(如带有轮子的拼插积塑、带有轮子的磁性积塑、花朵形状积塑)、积木(如乐高积木、亿童积木)、旺仔牛奶罐、小人模型、游戏地垫以及自制的果树等。

  第一、二阶段:马路上的车

  预设目标:

  1.了解车子的基本构造,明确几种常见的车子外形特征。

  2.能根据车的外形特征搭建不同的车子。

  3.游戏后能够尝试将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第三、四阶段:马路上的房子

  预设目标:

  1.了解房子的基本结构,能明确几种常见的房子外观形状。

  2.能运用垒高、连接、加宽等技巧搭建自己喜欢的房子。

  3.游戏后能有序分类收拾整理剩余材料。

  第五阶段:马路上的灯

  预设目标:

  1.知道马路上还有人、树、灯等其他事物。

  2.明确路灯外形,尝试建构路灯。

  第六阶段:热闹的大马路

  预设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建构游戏。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建构自己喜欢的东西。

  3.能将人、树、灯等建构作品摆放在马路上,丰富游戏情节。

  需要注意的是,在建构过程中,可能幼儿并不按照教师的预设方案进行,这时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千万不要进行功利化的干预,不能过于在乎自己预设的目标或者在游戏中捕风捉影式地寻找个别化指导的机会,将游戏目标强加于幼儿。教师应当认真观察分析,看看幼儿是否仍然对预设的内容感兴趣,是否因为遇到困难而选择放弃等,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然,教师的引导和介入都应当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进行。

作者介绍:谢媛芬,福建省实验幼儿园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